理性的看待西方“民主”的本质

合集下载

理性看待西方“普世价值”

理性看待西方“普世价值”

吕娉婷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摘要: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把中国作为了灌输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对我们的灌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无孔不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做好应对。

关键词:西方;价值;普世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36-01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认为西方的“普世价值”就是为之寻找的真理,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念念有词。

西方价值是否应该是普世的?西方价值到底是不是普世的?一、认识西方“普世价值”的演变西方“普世价值”来源于基督教,后来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地主阶级和封建宗教的压迫,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势力的统治。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台和平演变战略,西方“普世价值”拥有了政治目的,成为了和平演变的武器。

进入21世纪,随着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的出现,西方“普世价值”不仅仅是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了,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武力入侵他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幌子。

二、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一)从理论层面剖析西方“普世价值”1.以“普世标准”掩盖多元标准。

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国家,对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甚至一个国家内部的价值标准都可能不是完全统一的,都会有差别,但是,西方“普世价值”强调全世界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2.以真理概念偷换价值概念。

既然叫“普世价值”,那它就属于价值的概念和范畴,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感觉,西方的“普世价值”,虽是价值的概念,但是它按真理的概念去实行,强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从学理上讲,他违背了价值的概念,这就是有意的混淆了真理和价值的概念。

3.以抽象概念代替具体内容。

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从来就是那几个字,民主、自由、人权,他们从来不告诉你,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英国贵族与国王之间的政治斗争。

贵族对国王为进行对法战争而加重他们的军役负担不满,市民也反对国王的勒索。

1215年,英国国王在与法国的战争遭到失败后,被迫与贵族代表签署《大宪章》,将王权置于一定的法律约束之下,规定了贵族对王政的参与权、监督权等,为议会制度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意大利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末,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加快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的进程。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由贵族、地主、商人转化而来的新生资产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资产阶级要维护其经济统治地位,就必须从政治上和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然而,在西欧国家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常常遭受封建统治者的肆意掠夺。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捍卫其私有财产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掀开了人类近代历史的篇章。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等三次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资本主义民主。

英国革命被认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起点。

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

战争在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与代表封建专制王权的国王之间发生。

经过长期内战,议会军队获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黜,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削弱甚至一度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成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决定力量,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

后来,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英国又经历了王室复辟与光荣革命”,于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保护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西方民主的评价

西方民主的评价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形态。

“民主”一词的本意是多数人的统治。

评判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民主是二十世纪使用最泛滥的概念之一。

部分原因是,“民主这个词,不但没有公认的定义,而且各方政治力量都极力反对取得一致。

人们普遍感觉:如果称—个国家为‘民主国家’,那是对它的赞美。

任何政体的捍卫者都声称他所捍卫的是民主政体,深恐一旦民主同任何一种意义挂钩,便有可能使他们无法再利用它”。

民主在今天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成了任人抢购的术语,甚至连许多军人政权也宣称要实行民主统治。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制度在通过自身调整赢得国内相对稳定的同时,又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全球扩张。

一些西方政界人士将其民主制度蒙上一层“全民民主”、“普遍民主”、“永恒民主”的面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不断向外推销。

在他们眼里,其他所有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是非民主的,甚至独裁的。

在此情况下,梳理各种西方民主理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1.西方民主的起源古希腊城邦民主制是人类文明史上已知最早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至今依然在历史的深处闪耀着光芒。

但是,历史毕竟不会简单地重复,决定历史发展变迁的不是精神与思想,而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说过:“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拙劣地模仿旧的斗争”。

⑤古希腊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为后世所了解后,可以给人们以启示,但是终究不能成为后世政治制度效法的对象,毕竟那种政治制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时代已经永远地消逝了。

近代西方民主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在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出现。

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

《大宪章》的签署是重要的历史性事件,这是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如何认识西方民主

如何认识西方民主

法兰克 王国的 封建化
法兰西 法兰西 等级代表 封建君主 君主制 专制
威尼斯 共和国 政体
佛罗伦萨 普鲁士 英吉利 英国 共和国 军事专制 等级代表 封建君主 政体 君主制 君主制 专制
简要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 国家政治制度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制
法国 资产阶级 共和制
德意志 联邦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西方民主缺点
• 2.集团政治。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西方民主制度的突出问 题是“三足鼎立”的权力体系中的相互掣肘,并认为这是 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 资产阶级对外实行阶级统治,对内实行政治平等,承认利 益多元,由此形成了权力制约机制和多中心、多层级的决 策机制。多中心、多层级决策在增加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 的充分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丌同利益集团影响决策的机会, 牵扯迚更多的部门利益,提高了决策的复杂程度,并使立 法和行政效率下降。多中心、多层级决策易于形成集团利 益不整体利益的冲突,造成政策短期化、功利化的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bbeeccddaa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议会共和制认识西方民主英国荷兰瑞典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瑞士简要发展历程奴隶主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克里斯改革斯巴达贵族共和制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古罗马政治制度古希腊城邦国家制度简要发展历程封建制国家政治制度法兰西封建政治制度意大利封建政治制度德意志封建政治制度英吉利封建政治制度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法兰西等级代表君主制法兰西封建君主专制威尼斯共和国政体佛罗伦萨共和国政体普鲁士军事专制君主制英吉利等级代表君主制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简要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德意志联邦共和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内阁议会权力中心权力高于王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美国民主的实质是什么

美国民主的实质是什么

美式民主的本质
美式民主或美国民主,其本性是垄断资产阶级民主,本质上是极少数人的畸形民主,建立在对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实行形式民主、实质专政的基础之上。

因此,美式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又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或说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对绝大多数工人阶级的专政。

正是因为美式民主的资产阶级本性与资产阶级专政实质,也决定着其不具有普适性,更谈不上是代表着现代民主发展的未来。

美式民主在其建立的历史时代,现代资产阶级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理念也获得了较大的更新。

因此,美式民主相对于英国式民主而言,它所建立的历史条件更完备,因而相比于前者也更为完善与发达。

毋庸置疑,美式民主,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民主的一种类型,曾经在人类社会现代民主的发展道路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性的逐渐丧失,美式民主也日渐式微。

近些年在美国上演的众多民主闹剧、丑闻以及在民主问题上的“双标”,更是让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式民主的实质与本性。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西方民主制度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中政府的权力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来行使,而这些代表受到广泛和平等的选民支持。

它的特点是包容性、公正性、透明度。

至今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一种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当代政治模式。

民主制度的优势在于,它牢固地确立了人民的意志和表达,让所有选民都有一种平等地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民主制度也促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民主选举和平易近人的组织来平衡引人关注的议题和需求。

此外,民主制度保护自由和权利、法律公正、独立的法治和新闻自由等保障成为免受不当政治干预和压力的重要垫脚石。

当然,民主也有一些不足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不断的政治权力争夺、政治能力和公众意志的分裂,类似于对多数少数利益的平衡管理上的矛盾、选民和民众意见的复杂性,和对政治的消极态度等。

此外,一些政客通过恶意拆解种族、地理和社会等因素来获取支持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民主制度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治理,例如加强民主教育、维护政治参与的独立、公正和透明、加强法治和民主新闻报道等。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普遍追求的,千百万年来,人们前赴后继,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今天,中西方的民主自由公正有着怎样的差异呢?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从本质上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要; 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反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而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个人的政治权利,而不怎么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二)从形式上看,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 -的标准。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只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程序上可以被称作民主制度,在政权性质上则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少数剥削者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政治程序和政权性质相- -致,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只标榜民主,不承认专政,极力掩盖其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阶级实质。

表现在理论形态上的西方民主只强调民主的形式方面,不讲它的实质,企图用比较完备的民主形式掩盖其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它使广大群众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社会主义是真实的民主。

它公开承认了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统治着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三)从社会关系上看,西方人“重利”、‘“重法”,中国人“重义”、“重情”。

毕竞西方的民主建立在金钱之上,他们注重的是个人的利益与权利。

就拿中国与西方的选举投票来说,中国主张绝对自由,主张人权,没有任何利益的冲突。

而西方国家的同样也是通过选举决定国家的领导,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他们口中所谓的民主,其实是被富人一手操控的傀儡而已。

我的民主观 ——试论中国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异同

我的民主观 ——试论中国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异同

一、民主是人类最现代的、最新的普世价值观,是人类自身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规律性结果民主从其字面上来看源于希腊文,代表着由人民统治。

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由多数进行统治。

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上,而没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广大人民控制。

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著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

笔者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制,是一种国家的运行体制。

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其社会基本观念是维护人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民主国家的整个框架都是基于此观念建立和运转的。

而目前民主的推行是根据多数决定、同时尊重少数派的基本权利这一原则来实现的,其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民主,即一切社会事务的决定都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二是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选举来产生官员,并由官员来完成社会事务的处理。

显然,直接民主只能在人数不多的国家或地区实施,而代议民主则在人数众多、事务繁杂的当今社会普遍流行。

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实行这种民主制度,比如美国的总统以及议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问题。

康德说过:永远把人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其前提条件就是人必须“自由”即必须有权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具有“自由的选择权”。

罗尔斯主张自由优先,就是指自由是实现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没有自由和自主的劳动,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幸福、发展。

因此,民主制度的目的就是“自由”就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也只有了民主,才能保障人们的自由。

也正因为此,戊戌变法时期的民主先驱严复就指出了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实质“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就是‘自由不自由’的差别。

”这是因为:失去自由的奴才是不可能建立自由、平等、繁荣、富强的国家的。

制漫长的黑夜中。

直到资产阶级的兴起,伴随着宗教革命、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合法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将雅典的民主再次请上历史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的看待西方“民主”的本质理性的看待西方“民主”的本质2013.11.19 15:20应当承认,西方国家在反封建斗争中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观念和制度形式,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后来在不断丰富完善中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探索,对于世界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但是,把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当作人类的“普世价值”,说成全世界都应普遍追求和无条件接受的最高价值,是带有欺骗性的。

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照抄照搬所谓“普世价值”获得成功的例子,相反,盲目引入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国家却不胜枚举。

一、应该提高以下几点认识一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西方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欺骗性和局限性。

西方宪政民主本质上是资本的民主,服务于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保障的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其标榜的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权力分配、交换和平衡机制;西方宪政民主搞多党制、两党制,党派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对峙、政府频繁更迭等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二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四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西方式的民主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西方“民主”制度仍是有钱人的“游戏”。

西方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出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

但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西方政党政治、社会结构、民众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继承者和社会利益输送工具的政党越来越成为“选举机器”,政党政治沦落为选举游戏,政党竞选成为领袖们的“精英秀”,金钱政治、极化政治、腐败政治越来越突出,西方多党民主深陷制度困境。

随着经济自由化、金融化不断发展,金融寡头“如日中天,法力无边”。

政客“傍大款”,政党联姻“金融大鳄”,从而形成“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西方各政党无论信奉什么都会纷纷与大资本抱团联姻,尽管各政党的政策主张虽有不同,但都不可能得罪大资本,反而成为大资本谋取利益利用的工具。

西方的“民主”制度仍是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虽然采取了一个掩饰其剥削本质的手段,但是仍不能改变其落后、剥削、压迫民众的本质。

二、以利益为纽带的利益集团看似民主实则是谋取小集团的利益。

利益集团谋取的只是自身的局部利益,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因此利益集团在历史上曾经起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但是其性质有消极的一面。

集团利益这种特性使得它们不愿为整个社会的利益作出必要的牺牲,集团利益之间、集团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避免。

在涉及面广的问题上,决策与众多的集团利害相关,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各相关集团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来,相互之间进行无休止的争执。

由于利益集团对国会议员的选举和政府官员的任命都有重要影响,他们不得不考虑集团的意见。

利益相左的集团在国会和行政部门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他们为各自服务的利益集团尽力陈述自己的主张。

其结果是各执一词、相互拆台、讨价还价、议而不决。

并且因为当选者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往往导致国家的政策摇摆不定,不能长期坚持特定的发展战略,为了博取民心,拉取选票等原因,当政者往往不能从长远着眼,而是喜欢去做容易出成绩,容易让民众看得到的工作。

三、各种权力之间互相掣肘,效率低下,腐败横行。

比如,1995年11月,美国部分政府机构,因民主党的总统和共和党把持的国会,在1996年度财政预算法案上,长期达不成一致意见,被迫几次关门。

时至今日,此类事情还在上演,几年的美政府有因类似的事件关门不能“营业”。

在俄罗斯2005年杜马发生群殴事件等等。

这些政府官员之间相互打架,实质是各个不同的政治权力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

这种争权夺利常常表现为相互拆台,相互打骂,常常使一些重大问题议而难决,决而不果,形成了严重内耗。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在卸任总统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三权分立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恰恰是功过参半。

由于权力分散,所以没有力量。

由于权力太多,所以行动不够敏捷。

由于程序复杂,所以运转不灵,效率不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政府管理越来越重的背景下,如何在民主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是西方民主无法绕过的一个难题。

权力的相互掣肘和攻击,选举中的拉票、争取议员的支持等等导致了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例如,1993年意大利米兰的特大贿赂案,共1356人被逮捕。

其中,有152名议员,852名国家机关干部和1487名企业家。

意大利5大政党的书记全部被卷了进去。

权力与金钱,在号称民主制度非常完美的西方,也是“剪不断、理还乱”。

所以,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腐败是公开的“秘密”,是政治之“癌”,是难治之症。

三、盲目引进“西方式”民主会带来灾害性后果盲目引进“西方式”民主最具代表性的应该说是苏东剧变。

原苏共领导人在“新思维”的名义下推行党和国家制度的所谓“根本改革”,其实质就是全盘西化。

其结果不但没有带来效率与公平,反而导致国家解体。

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使此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时至今日,普京总统仍在感叹:“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

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真正面临沦为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俄罗斯普遍认为,目前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只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左右。

原苏联曾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而俄罗斯却于1998年下降到世界的第16位。

俄罗斯落后于西班牙、荷兰,甚至落在了巴西、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后面。

原苏联改革失败的直接后果不仅造成亡党亡国,而且使今日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贫富差别悬殊,社会动荡不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也面临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

其中一些国家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纷纷实行西方的议会民主、多党制和多元化,其结果不仅没有带来繁荣和稳定,反而连续发生军事政变,使人民遭受摧残,国民经济崩溃,社会发生倒退。

苏东剧变后,又有一些国家转而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结果陷入混乱不堪、进退维谷的境地,使人民生活更加贫穷。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成功后,强行推行“大中东计划”,试图把美国民主制度从外部移植到伊拉克以至整个中东地区,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不仅耗费了美国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200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丧生,政治重建充满变数,伊拉克人民已为此付出了巨大、惨痛的生命财产代价。

菲律宾曾被称为亚洲的“民主橱窗”,但这个国家出现的高度的贫富分化、低效率的政府、贪腐的官员、裙带关系、宗教纷争和政治暴力等社会乱象,一些人哀叹:“菲律宾让民主蒙羞”。

又如某些拉美国家在引入西方民主制度后长期无法摆脱政党和选举制度脆弱、军人干政、黑恶势力横行等种种问题。

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的发育与演进,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条件之上的;离开了这些条件,盲目地引入西方民主,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

对于西方的民主和宪政思想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批判的看待,理性的分析。

四、中国绝不能采取西方式的多党制度。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和政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首先是因为多党制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病。

多党制加大了社会分歧,不利于政治稳定。

为了争权夺利,各党派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争斗,政党之间不择手段的攻讦离间和相互倾轧,造成了社会动荡,深化了社会分歧。

同时,这种分歧又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的对立,使社会矛盾加深、冲突加剧,甚至会导致族群或国家、民族的分裂。

在多党制下,政策不能持续推进,造成资源浪费。

频繁的政权交替,使政策制定的周期拉长,过程复杂化。

同时,执政党制定政策也多从自己政党的利益出发,对上任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常常会大肆变更甚至全盘否定,这种趋利性导致了政策缺乏连贯性和长期性,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多党制下,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体现。

竞选成功后,上台执政的党派只代表相对多数民意,而不是对全体人民负责,为了自己政党的利益,往往会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国家利益抛在脑后,不顾及甚至损害不支持它的民众的利益。

我国没有多党制存在的经济基础。

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建立不同的政党,根源于其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多党制是调整他们之间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轮流执政和权力转移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因此不存在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没有多党制存在的社会条件。

在西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是多党制产生的社会条件。

而我国各个阶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体制。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更好地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与之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一个具备充分民主的中央集权制。

如果实行多党制,不仅意味着国体的变更和国家性质的改变,而且还会使人民丧失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显然是全国各族人民所不会允许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种制度有着历史的优越性,也符合我国国情。

首先,这个制度有利于科学发展。

任何政党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体现在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上。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个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