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于城市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扶持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养老支持三个方面综述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政府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参与,包括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交、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还能够拓宽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三、家庭养老支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依然选择依赖子女或者配偶来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儿防老、家庭矛盾等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维持传统家庭养老的加强社会养老的支持,成为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述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对养老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
在某些国家,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使得养老问题变得尖锐和紧迫,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养老问题的挑战1.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很多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需要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3.养老机构短缺:在一些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来解决生活和护理问题。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加强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将详细分析我国老龄化现状,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介绍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将展望未来,提出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文献综述、研究背景、问题意义、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原因、政策和措施、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未来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
这一比例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预计将升至30%。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养老金需求增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多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养老、医疗、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才能有效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政策,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1.2 问题意义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结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老龄化还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非常丰富。
以下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综述:
1. 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化进程快速,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等方面。
2. 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和人口众多,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3. 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涉及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环境监测与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4. 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可持续城市规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是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研究和讨论应当符合中国的法律政策,并且注重客观、科学和合理的态度。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Vol.41/No.10/Westleather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孙秀(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普及,学术界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储蓄和消费、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劳动生产率等途径抑制经济发展%部分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还需注意:①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与成因的不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相同的,②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③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085-021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类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延续人口转变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惯性下,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陆续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the aging of a population)是一个转变性的概念,是一个具有高生育率和低预期寿命的人口向着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人口转变的概念⑴%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了全球普遍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联合国2005年的报告⑵,世界上只有18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出现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受到了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不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结论%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的大量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消费、储蓄、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以及提高财政支出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有部分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者有利于经济发展%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主流观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人口老龄化”(Weil,1997)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大量文献关注人口转变的特征,更多的则直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人口转变的相关文献大都认为,由于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工作年龄人口的比重而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2.1人口老龄化影响消费和Samuelson(1958)⑷和Aguiar(2011)(5〕认为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增加在个人的工作和退休时期是不同的%—般而言,工作时期个人的收入较高,消费和储蓄都是巨大的;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养老保险金或子女的接济,收入低,消费额和储蓄额也没有劳动年龄时期的高%随着老年人口在家庭中的增加,家庭总体收入会有所降低,相应的消费支出也会有所下降%与消费相似,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减少整体私人储蓄,因为储蓄是每个人在其老年时期开支的主要来源%老年人退休后,只能动用工作时期的储作者简介:孙秀(1987—),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蓄,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利于社会总储蓄量的提升%Boersch和Ludwio(2000)⑹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人口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由此引发社会资本存量的下降%2.2人口老龄化影响支着人量的,家庭产和的医疗产品和养老服务等特殊部门转移%因而,需要政府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医疗保健系统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而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老年比重上升使老年福利支出增加,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加重了财政的养老负担,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压力,带来政府债务风险%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税收负担(Lee and Mason,2007)⑺,因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是劳动人口数量(税收的贡献者)低于负担人口,导致财政收不抵支%财政收不抵支时,很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危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2.3人口老龄化影响生产率着人化的是动人的来大和动人的减%动人的减降低了动工人的生产率,动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不利于高质量劳动力的提供,进而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下社会人口中的失能老年人口数占比将不断增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行动方面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因而加大了劳动者的抚养负担,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影响劳动生产率%周祝平(2016)⑻通过对中国、巴西、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的2013年劳动力参与率比较发现,在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一定的情况下,年轻型人口明显比老年型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更高;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4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与西方相比,亚洲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在于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更重要的是亚洲在经济、制度发展方面远未成熟,同时老龄化又存在城乡失衡、性别比例失衡等现象%尤其于中国而,人化济的是的% (2006)⑼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郭瑞东等(2017)口°〕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的影响,制度、技术与经济发展%85THEORIES AND RESEARCH 理论与研究即人口老龄化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李晓[⑴、张晓青[⑵等分别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福建、山东等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支持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观点%3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另类观点大量研究都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Bloom F aS.(2010)(13]&Peng and Fel(2013)等认为劳动市场参与者数量的下降不再是个问题,只要提高是有外来移民%Bloom l a进一步举证,作为健康状况改善的预期寿命的提高将促使个人不降低生产率工作更长的时间%袁志刚等人(2000)(14]的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会激励居民增加储蓄$是造成中国居民储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武康平等(2014)(⑸认为,只要技术率高于化率,化带来的额担就能够被技术吸收%姜伟等(2016)"人化使人人本投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技术进步%Teixeirs et aS. (2017)”〕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发现,目前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化程度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存在负效应%胡翠等(2014)(18]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本身不会降低居民储蓄率%4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综上可知,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降低消费、储蓄、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制约着经济的%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区域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一定是负效应%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域经济发展的会因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未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差异对经济的影响不同%—般而言,65岁左右的老年人大都还可以继续工作,即使退休了也能家庭家务%而80岁左右的人中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占比较高,其不仅难以提供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子女的照料%(2)各个国家或地区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有所不同的,可能是预的延长,或是出生率的下降,或是人口高峰的老化%因而$分析人化对经济发展的充分考虑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有利于提出有效的策%(3)人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人口老龄化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当前,还需考虑未来%即便是同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或不同区域的人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的效应,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区域具体分析%(4)人口只是影响经济的因素之一%虽然人化直接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但是本、技术、制度等动力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所以,未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需考虑或控制住资本、技术、制度等变量带来的影响%(5)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人化是人的阶特征,也是区域济发展的结果%因而,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到人化与经济的双向因果关系%参考文献:[I]彭松建•现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243.[2]United Nations.Human Development Report[R].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velopent Programme,2005.[3]Weil,Davit N.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Aging[A].Mark R.Rosenzweig and Oded Stark,eds.Handbook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Economics[C].New York:Elsevies,1997:967-1014.[4]Samuelson, A.P.,“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Interest With os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encc of Money,”Jous-nal of卩。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国外人口老龄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人口老龄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人口老龄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各个
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本文将从老龄化背景、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外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综述
相关文献。
一、老龄化背景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8%左右,而到了2050年预计将达到21%。
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将有更多
的人处于退休状态,而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
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寿命也越来越长,这也是造成人口老龄化加
剧的原因之一。
二、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劳动力市场
方面,随着年轻一代逐渐减少,企业面临着用工荒等问题;其次是社
会保障方面,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也将受到巨大
的压力;此外,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也对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外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日本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等政策;欧洲国家则普遍实行了养老金制度,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美国则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养老福利。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应对。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老年人群体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并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前言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 2050 年,全球老龄人口将增加到近 2 0 亿,而60 岁以上的人口也将超过15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而我国在1999年的时候,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比较多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一、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探讨目前,大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以来,老龄化发展加速,且进程很快。
如刘思敏(2011)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近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的更替水平。
徐文杰(2011)则进一步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决定了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老龄化也相对比较严重。
二、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研究1、“未富先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具有“未富先老”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
“未富先老”是邬沧萍教授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又由于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GDP 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2006);田雪原(2010)则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未富先老”的特点始终伴随着我们,制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等,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冯慧阳(2011)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认为“未富先老”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刘士杰和原新(2011)则把“未富先老”认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未备先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备先老”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 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而不是个体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刘助仁的研究认为: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概念颇多, 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如下四点:一、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过程, 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化时出现的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 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老龄化与高龄化是两个意义相近但性质有别的概念。
老龄化是反映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而高龄化一般是指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一种过程或趋势。
但就广义而论, 人口总体的老龄化过程应包含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现象。
三、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型人口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按照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 总体人口可分为三种年龄构成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和老年型人口。
四、老龄问题比老年人问题的内涵更为广泛而深刻。
二、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
我国一般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但近年有向65岁靠近的趋势。
通常来说,测度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谢静的研究认为测度人口老龄化的指标:1.程度指标:(1)老年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人口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后,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年龄;(3)老少比(又称“老龄化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同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上下两端相对变化的趋势。
2. 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所需要的年数。
3.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少儿人口抚养比:0-14岁少儿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以百分比表示;(2)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以百分比表示;(3)总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以百分比表示,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
(杜鹏.1994.)三、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问题1990年出版的曲海波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一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做出了比较科学的概括, 其中指出:第一,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年轻化和老龄化的起伏变化;第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速度超过欧洲各国而仅次于日本;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快的,其程度可能超过世界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但不一定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第四,在今后百余年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始终占据世界首位;第五,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曲海波,1990)。
张晶的研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 1994年底达12.1亿, 人口的年龄结构目前为成年型, 但由子中国人口基数太大, 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非常迅猛。
特点主要有: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
2、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老龄化进程快。
中国目前正处于成本型的人口年龄结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分布不平衡。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 无论是自然条件, 还是社会经济基础, 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致使人口老龄化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姚静, 李爽的研究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人口转变迅速, 老龄化进程快; 二、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低龄老人多, 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 三、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四、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
谢静《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1.速度快,规模大;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不规则性和累进性全;3.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4.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受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地区间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倒置的特征。
四、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有两种倾向。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持悲观的看法,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挑战大于机遇( 邬萍,1999) , 即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说,将对劳动生产率、分配、储蓄和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 田雪原,2000) 。
张晶的研究认为:1、人口老化影响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
由于人口构成中的中老年人口占比例大, 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发生变化, 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 中老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 导致劳动力资源老化。
2、人口老化对“ 智力库” 形成了反作用一般而言, 青年人口对技术革新, 发明创造的兴趣及能力都超过老年人口。
老年人不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通常会固守成见而缺乏创新精神, 这就会有阻于科学的发展。
3、人口老化增加了社会负担。
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及各种福利待遇—使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老年人口越多, 老年扶养系数越大给有老年人口的家庭带来一定负担。
冯玉丽、聂桔和吕红平的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必然冲击保定市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
但在强调人口老龄化带来经济后果的同时,也应当充分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高舟维认为,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群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老年群体的购买力一定会达到空前的程度。
这与美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彭格勒关于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产品需求量增加的研究结论较为相近。
阎坤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
到2020年后,我国新增劳动力将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将会出现个别岗位空缺、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
劳动力高龄化,反应力迟钝,知识技术陈旧,不利于推广新技术,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
赵喜顺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刘助人的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一、老龄化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地说, 老龄化是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因素。
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老龄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有所减弱。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1、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
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特殊的需要。
2、老龄化对就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既定的经济规模下, 老龄化是社会实现充分就业的有利的自然因素。
3、人口老龄化将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
在消费层次方面, 享受性消费发展较快, 在消费种类上,医疗保健占有突出位置,在消费形式上, 服务性消费的范围和强度增大, 等等。
周战超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人口老龄化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水平。
然而, 人口老龄化也会造成劳动力比例的下降, 产生劳动力供求不足的新矛盾。
2、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人老龄化阶段, “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
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
3、老龄化问题提商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
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再生认为: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其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时间短、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等特点, 并呈现出发展的阶段不均衡性、区域不平衡性、超前性、国际性与特殊性等特征。
由此也引发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养老模式社会化、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变化、社会活力受到影响等社会后果; 以及储蓄与投资水平降低、社会与家庭再分配向老年人倾斜、生产设备闲置、消费结构老年化、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等经济后果。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结构性的, 也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全方位的研究。
在此, 仅从人口变动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问题:1、养老金需求压力直线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