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2013.12.9

编制人:朱艳红审核人:谢献华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一)开始形成——《权利法案》(政治权力:国王——议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在1689年召开的议会上,要求国王今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以法律形式逐渐取消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并限制王权。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立法权或停止法律的权利)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财政和税收权)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司法权)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军权)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选举权)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言论自由)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集会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权。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权利。

由此说明:《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意义: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

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所谓君主立宪,也就是说,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提高了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巩固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请问这句话说明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因为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

革命后:国王为议会服务,因为议会的权力大于国王。

请你具体分析英国国王的权力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实行君主专制,英王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权力超过王权。责任内阁形成之后国王的行政权转交给内阁首相。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国王——内阁)

责任制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大致过程:国王退出内阁→内阁权力大增→首相掌握内阁权力,协调各部门工作→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对内阁制可概括为三点:①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②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③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讨论分析: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体现为: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内阁设的首相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这样,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减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

综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即是行政能力由国王向内阁转移的过程。

内阁名义上对谁负责,实际是上对谁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谁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首相可以解散议会和内阁,议会也可以弹劾首相。

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1、布莱尔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

再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2、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明代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

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而中国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后,责任内阁制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但是,最初议会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资本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其他阶层根本无法参政,于是,各个阶层都为争取普选权而斗争,终于使政治民主化得到实现。

在当今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权力机构、或者说重要的政治力量?(女王、内阁、首相、议会、工党)

它们分别在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什么位置上?

女王——国家元首;内阁——国家政府;内阁首相——政府首脑;议会——国家权力中心;

工党——执政党;(自由党、保守党是在野党)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句话说明了英王的什么地位?结合17世纪有关史实扼要说明英王地位的变化。

(1)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总结:可见,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国家权力由英王移转于议会,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制逐渐形成,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与确立。它为美国、法国、德国等后起的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了范本。

(三)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普选权)

1.英国民主化的趋势是如何发展的?

(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手中

(2)1832年,在英国第一次选举制度改革中,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

(3)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两次议会改革中,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4)20世纪,女子逐步获得普选权。

2.普选权的广泛性能否说明民主化的程度?

是的。在人口不多、经济发达、教育普及的国家里,广泛的普选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明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特点:①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象征性地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②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③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