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合集下载

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物理学是一门深入学科,既要求人们有能力去探索运用科学定律,也要求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从而研究物理现象并建立有效的模型。

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传统的基础科学,而且也需要研究者运用复杂的分析思维方法,有效对待复杂的问题。

在物理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研究者认知物理现象,从而推动其研究。

研究者需要使用的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自然环境中的复杂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帮助研究者能够以更有效率、更清晰的方式分析、解释和把握物理现象。

物理学家开发出模型来去描述物理现象,而这种模型又受到了逻辑思维的控制。

研究者必须运用逻辑思维,发展出恰当的模型来描述物理现象,这样才能建立出有效的解释。

此外,研究者还必须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以正确的方式来确定模型的参数,其中的参数代表物理学中的概念,像是外力大小和现象的受环境影响的程度。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非逻辑思维也同样重要。

它可以帮助物理学家获得更加准确的模型参数,从而更准确地解释物理现象。

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物理学家更好地把握现象及其解释,使得他们更加清楚,把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

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研究者能够认知物理现象和原理,以更准确地解释物理现象,并进行有效的查证和检验。

此外,非逻辑思维还可以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理解复杂的现象,更准确地解释物理现象,发现更多未知模型,以及建立有效的模型。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在物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物理学家解释物理现象,发展出有效的模型,并设定正确的参数。

同时,非逻辑思维作为补充,也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准确解释物理现象,从而建立出有效的模型。

逻辑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

逻辑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

逻辑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逻辑思维帮助我们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取出关键要素,分析和推理出结论,使得科学研究更加精确和可靠。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整体-部分关系的思考:科学研究常常需要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部分来揭示整体的特点和规律。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研究者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因果关系的推理:科学研究常常需要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推理出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

3. 演绎与归纳的方法:逻辑思维既可以运用演绎推理,从已知的前提出发推导出结论,也可以使用归纳推理,从一系列特例中总结出普遍规律。

这两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从特定案例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

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现象、事件或问题的观察、实验和测量来收集数据,进而进行分析和结论推理。

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从而验证或否定研究假设。

2.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一种追踪同一组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同一组对象的反复观察和测量,研究者可以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纵向研究常用于研究人类的发展、社会变迁等领域。

3. 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一种对不同群体、个体或事件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组的对象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研究者可以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横向研究常用于研究人群特征、社会制度的差异等问题。

4.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来观察和测量变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处理,来观察处理对变量产生的影响。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互补协同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互补协同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互补协同创新研究离不开思维研究,而思维的核心力是推理。

在三大推理---演绎、归纳和类比中,类比优于归纳和演绎,突出表现在:不必以一般原理为中介而在两个具体事物间直接利用某些相似点建立推导关系,能在不同质的两个或两类对象间架起推导的桥梁,实现由此及彼的跨越,从而进入创新思维。

在思维中类比的创新实现是逻辑和非逻辑联手协同的结果。

一、类比推理的特性类比推理能够超越前提知识的藩篱,提供全新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类比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 类比推理具有跳跃性在特殊经验和理论的总体概念之间,在相互作用的部分和由它们构成的系统之间,在自然界的各个结构层次之间,都有不同的质,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的线性的形式逻辑通道。

而对这种由于质的差异造成的非连续性,只能在同质同类的对象之间推导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就无能为力了,它不得不让位于具有跳跃性特点、不受线性思维约束的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能架起不同质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特殊导出通道,实现由此及彼的飞跃,即从认识个别事物或特殊现象开始,跳跃到认识个别事物或特殊现象结束,也可以从认识一类对象开始,跳跃到认识另一类对象结束。

据此,我们可以在思维中越过传统形式逻辑对同类同质事物或现象的依赖,建立不同类异质事物或现象间的一种新的信息联系,从而进入一种创新思维。

2. 类比推理具有直接性由于我们的研究在突破一个领域之后,取得了该领域的结构认知,依据不同事物间具有的同构关系,借助于类比,才能直接将该领域的知识转移至未知的另一领域中去。

这样,类比推理就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模拟法、模型法、移植法的逻辑基础。

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了蛙眼的结构和跟踪运动目标的反应原理,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模型,于是“电子蛙眼”诞生了。

模拟法是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如人们对新型飞机、通讯卫星、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的设计,都是先在实验室或电子计算机中进行精巧的模型试验,取得成果后,再类推到实际工作中。

【推荐下载】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研究

【推荐下载】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研究

[键入文字]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研究下面是一篇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无规律性。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关系研究 逻辑思维又叫知性思维,它把科学及其发展作为反思资料,运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它讲究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积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核心是分析、认识问题的规律性。

而非逻辑思维不同,它具有顽皮和奇特的特性,它挑战 权威,蔑视经验,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表现的核心特点是认识、分析问题的无序性。

所以,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

具体讲,其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关注结论的确定性,而非逻辑思维则相反,它追求结论的多样性 我们首先从两个问题出发进行探讨。

其一为一数学算式:AM×A=PAQ。

这里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按照算式的要求推导出各代表哪一个数字。

其二,请说出一块“红砖”的用途。

 前一个问题根据所给出的条件和所要求的解,显然其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而且这一答案的求得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属于逻辑思维。

后一个问题依据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思路出发,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一答案的获得都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是形象地想象、联想的过程,所以,这一思维过程属于非逻辑思维。

 从思维理论来看,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又称收敛性思维,它是以已有的概念、事实为基础,将各种已知条件集中起来,遵循逻辑原则,按照确定的要求,求得确定的答案,从而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方法。

所以,集中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同时也就注定了逻辑思维结论的确定性或集中性。

1。

科技创新中逻辑思维方法及非逻辑思维方法互补

科技创新中逻辑思维方法及非逻辑思维方法互补

科技创新中逻辑思维方法及非逻辑思维方法互补摘要:人类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

科研发明中,是离不开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的。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在科技创新中起到互补的作用。

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本文通过客观的辩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分析两者的异同与不同的作用,阐述了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对科技创新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帮助人们更加正确的看待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关键词: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科技创新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方法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思维在逻辑结构上的活动程序和格式,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周密性,步骤性。

逻辑思维人们对概念的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人们可以借助逻辑思维间接的获取新知的一种途径。

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则不同于逻辑思维方式,它既遵循逻辑思维又不完全遵循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逻辑没能被形式化、规范化的一种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

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

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

下面这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相传鲁班有一次进入深山砍树的时候,一不小心,脚下滑了一下,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正是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上划破了口子。

他还看到了一棵野草上有两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能够很快的磨碎叶片。

于是,鲁班在这两个实例上得到了启示,因此发明了锯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鲁班发明锯子就是运用了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的顿悟得到的二、科技创新产生的源泉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动力和灵魂。

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

科学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辨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辨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辨证思维特征。

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一)收敛思维特性使思维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特性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特性。

收敛性思维志在取得成果。

(二)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敛思维特性相对。

又称“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特性。

发散思维特性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三)思维的收敛于发散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

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上形而上学思维。

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辨证思维的特点。

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

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辨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和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辨证统一。

(二)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

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和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牟蝶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问题: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外?……
(据《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它从一般性的原理 出发,对个别的或特殊的事物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 相应的结论。三段论是演绎方法最一般的形式。
4.2 比较与分类方法
比较方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比较,揭示客观对象之间的异 同,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最原始、最基本的方法。
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 一种科学方法。分类以比较作为基础,人们通过比较,揭示事物之间 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在思维中根据共同点将事物集合为较大的类, 又根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划分为较小的类。通过分类,可以将事物区 别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形成各种概念系统, 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
非逻辑思维的特点 非逻辑思维不受或少受思想束缚,常常超越思想常规、
摆脱成见、构筑新意,并有想象力参与,以达到科学研究 上产生突破的一种思维活动。
非逻辑思维经历的三境界(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悬想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悟
学研究所产生的方法。
潜意识也叫下意识、无意识,是指人脑中不自觉地贮存的知识、经验和方 法,具有潜伏性、模糊性的特点,潜意识是产生直觉、灵感、想象和形象思 维活动的基础。
直觉是指对事物现象做出的直接判断,具有直接性、快速性、理智性的特 点。
灵感是指对问题认识的突然顿悟,具有瞬时性、随机性、情感性的特点。 想象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直接和间接的经验材料,对研究对象的一种重新构 建,或者是一种设想,具有灵活性、清晰性、创造性等特点。 形象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的思维活动,具有直观性、 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 由于非逻辑思维方法看起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因此 人们通常喜欢把非逻辑思维带来的方法称为创造性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

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

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引言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一种以推理为基础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脉络,分析问题的本质,并从中得出结论。

本文将介绍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逻辑思维是基于推理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包括三个基本原理:前提、推理规则和结论。

前提前提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它是一种已知事实或假设,用于推导和分析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前提可以是已有的理论、观察到的现象或已经得出的结论。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我们可以从前提中得出新的结论。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逻辑思维的核心,它决定了我们如何从前提中推导出新的结论。

常用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言推理、拒取推理、析取推理、合取推理、因果推理等。

这些推理规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事实中推出更多的信息,从而深入分析问题。

结论结论是逻辑思维的结果,通过逻辑推理得出。

结论是对问题的回答或解释,它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可以从已有的信息中得出结论,进而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科学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中,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实验流程、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通过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筛选出重要的实验因素,去除无关的干扰因素,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在科学研究中,逻辑思维对于数据的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可以确定数据的关联性、趋势性,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此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逻辑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之间的潜在规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结论推导逻辑思维在结论推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实验结果或观察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比较方法的作用
可以建立科学概念:如比重、比热等。 可以导致新的理论的诞生,如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自然地理,产生
了比较自然地理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机体和器官,产生了 比较解剖学,提出“同源器官”概念。 比较方法有其局限性,绝对就容易片面化。
27
相同点的比较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比较而认识其异中之同
8
科学抽象与科学发现
科学抽象的产物: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
广义地,还包括科学判断、科学假说和理论等。
9
科学概念
科学认识中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科学思维的最 基本的单元与形式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外延:概念所涉及的类的总合。 内涵:概念中所思考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特征的总和。 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人工语言符号系统 科学术语符号系统,如元素符号。 专业符号语言:形式化语言,是以数学、数理逻辑符号语言为蓝本的 科学语言,如计算机语言。
15
符号是思想、意义的承载体,在方法上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如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自然语言相对人工语言是基础,是元语言,但又是繁杂的土地。 人工语言越来越精确化、抽象化,其中意义也越来越蒸发掉了。
12
科学符号
符号:对象的人工指称物
从认识论角度看,符号是一定的可感知的物质对象,它在贮存、 传递另一对象的信息方面充当另一对象的替代物。
如果A引起关于B的观念,那么A就是B的符号 特点:
物质性, 可感知性, 含义(被赋予)
13
«14ຫໍສະໝຸດ 历史上的符号体系自然语言:某一社会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多义性、 歧义性、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19
思想模型是科学抽象的产物,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过 程以最纯粹的形式甚至以某种极限状态表现出来。科学理 论研究的直接对象是思想模型。
20
思想模型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A,解释功能:由于它是对现实原型的摹写,所以应当与其实验基 础相符合,从而能对有关现实原型的各种观察、实验事实作出科 学解释。
思维推演,是思想的操作。
案例:
伽利略理想惯性运动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落体定律的逻辑推演; 爱因斯坦关于同时的相对性实验;关于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等效的理想实
验。
22
2 科学思维Ⅰ: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方法与数学方 法
23
科学思维,则是利用科学抽象的成果--概念、符号和思 想模型所进行的深入的认识活动,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 认识活动和认识形式。
A有a、b、c、d…… B有a、b、c…… 则A与B具有相同的特性a、b、c …
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学思 维的基本类型。
24
比较与分类 归纳与统计 分析与综合 形式演绎法 数学方法
25
比较与分类
比较 确定对象之间的相同点与差异点的方法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比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还
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
问题
事实 个别 单称判断
假说与理论 普遍 全称判断
思维加工
(科学抽象 科学思维)
1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飞 跃的决定性环节。
科学思维,则是利用科学抽象的成果--概念、符号和思 想模型所进行的深入的认识活动,是主体把握客体本质的 认识活动和认识形式。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三种基本类 型。
2
目录
1 科学抽象 2 科学思维Ⅰ: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方法 3 科学思维Ⅱ:科学研究中的非逻辑方法
3
1 科学抽象
4
概念
科学抽象是思维加工即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 飞跃的决定性环节
感性具体 (科学事实)
思维中的具体 (科学理论)
分析抽象的规定
综合
(科学概念,符号、思想模型)
5
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 抽象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开普勒三定律)、
科学实践和科学抽象的产物,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 具。
17
思想模型
思想模型是人们为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 的思想映象系统。
原子模型、DNA模型 广义地讲,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思想模型是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型之间的中间环节
18
理想模型
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既具有高度抽象性,又具有某种极限特征。 如数学点、线、面,质点、刚体,理想气体。
科学假说等 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合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6
科学抽象: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经验材料的比较与分 析,去其次要因素,抽取本质因素,形成科学概念或科学 符号,以达到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规律和因果关系的思维 方法
7
列宁:
“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 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 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 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11
科学概念的制作(通过抽象法)
1.抽取共同点:本质总是通过共同点而表现出来的,所以抽象首先 要抽取共同点.
2.限制思路,深入抽取本质:共同点不等于本质,需经过辩证分析, 有选择地重点深入,着重把握共同点中的本质的东西.
3.理想地复现对象:处理丰富内涵的概念,要对概念的要素进行辩 证综合,或进一步理想化,理想地复现对象(如质点、刚性等).
10
科学概念的特征
1.可确定性。指概念在逻辑上的可确定性,可接收性。因此,概 念的制作中是允许科学猜想和假设成份的。
2.可检验性。不仅要有逻辑上的可确定性,而且必须要有实践上 的可检验性。包括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3.一定的稳定性与可变动性的统一。科学概念的生命力在于随着 认识的发展而深化、变化,甚至更新,但是在一定阶段和时段具 有稳定性。
B,判据功能:以实践为基础建立的思想模型,可间接地起到关于 原型知识的真实性的判据作用。
C,预见功能:因是对客体绝对化、纯粹化后的产物,往往可以超 越现实条件,揭示研究对象在理想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
21
理想实验
运用理想模型在思维中塑造实验过程,并进行严密逻辑推理的一 种思维方法。
它具有一般实验的结构模式,但又具有假想的性质。 严格按照逻辑,抽象理想的过程,按照实际实验的基本步骤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