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6 《诫子书》课件 (共30张PPT)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朗 上口,便于记忆。
重点探究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 效果。
示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 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 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 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这两句 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 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重点探究
探究二:分析双重否定句式的好处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请根据上题说说原句式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重点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重点探究
1.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品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 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重点探究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 效果。
示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 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 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 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这两句 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 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重点探究
探究二:分析双重否定句式的好处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请根据上题说说原句式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重点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重点探究
1.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品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 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PPT课件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 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 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课文研究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 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 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 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课文研究
总结
淡泊宁静不是弱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逃避,更不是愤世嫉俗者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成熟的、和谐的、 积极的心态。浮华尘世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欲望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不妨偶尔为自己疲惫焦 躁的心灵斟一杯清香的淡茶。天晴的时候到小园香径中去走走,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自然;或者在难得闲瑕时到山林中去看看,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或者干脆静寞 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灵宁静了,一切都和谐美好,海阔天空!
汇 报 人
部 编
诫 版
七 年
: XXX
子 级
语 文
书 上
册 课
件
目 录
01.
02.
03.
04.
作
课
课
课
者
文
文
文
简
解
解
研
介
释
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说课教学PPT课件

文体常识
“书”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又叫 “尺牍”或“信札”。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 一封家书。
本文出处:选自《诸葛亮集》。
创作背景
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 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篇《诫子书》,殷殷教诲 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后来这封家书成为了 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解释: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意
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③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⑤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⑥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人年老志衰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 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出“淫慢”“险躁”的危害,进而强调 了“静”的作用。“躁”与“静”形成 对比,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学习时,态度更要端正。好高骛远、 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 不会有好的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 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 养,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
句义探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品读课文
品 评 美J 句I E Z I S H U
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 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 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 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 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 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课件(35张ppt)最新课件

•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考点分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 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 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 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 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 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跎”,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 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 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 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 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 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的最好的例证。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考点分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 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 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 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 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 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跎”,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 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 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 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 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 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的最好的例证。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0张PPT)

3.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探究主旨
本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根据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 躁”。表达 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愿望。
艺术特色
1 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简
2 正反论述,观点鲜明
3 骈散结合
4 感悟真挚
谢谢
整体感知
划分节奏
《诫子书》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精研细品
思考
一.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高》P56,T9 二.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高》P56,T10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
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高》P56,T11 四.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高》P56,
新课导入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 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 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 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 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 诗篇中,堪称绝唱。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 二.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
探究主旨
本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信, 根据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 躁”。表达 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愿望。
艺术特色
1 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简
2 正反论述,观点鲜明
3 骈散结合
4 感悟真挚
谢谢
整体感知
划分节奏
《诫子书》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精研细品
思考
一.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高》P56,T9 二.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高》P56,T10 三.“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
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高》P56,T11 四.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高》P56,
新课导入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 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 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 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 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 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 诗篇中,堪称绝唱。
诫子书
——诸葛亮
学习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 二.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5张PPT)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后果?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3】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
3、 “君子之行……无以致远。
三顾
五丈原前,点 一心只为酬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 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 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 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 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 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 一同战死,时年16岁。
第5句:最后,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 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内容理解
用课文原句填空
❖ 1、文中有两句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也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2.《诫子书》的中心论点(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3.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后 果?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因为担心来访的客人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巩固练习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
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 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第三层层意
• 从反面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 之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设问思考
• 1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 要具备那几个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条件一是立志; 条件二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三者关系;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 诸葛亮主张以学广才,志又是学习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有必须珍惜时间。
第15课《诫子书》 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接触社会。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传奇人物横空出世,他足智多谋,神机妙 算,他上至天文下晓地理,他精通阴阳之道,能呼 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百战百胜,决战千里之外。
苏轼见此人惊呼:人也?神也?仙也?
然而,他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拳 拳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 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一篇——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进行
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静)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如何理解诸葛这提出的“学与静”,“才与学”,“学 与志”的关系。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来,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
这 篇 文 章 当 作 于 蜀 汉 建 兴 十 二 年 ( 公 元 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接触社会。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 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一千八百年前, 一位传奇人物横空出世,他足智多谋,神机妙 算,他上至天文下晓地理,他精通阴阳之道,能呼 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他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百战百胜,决战千里之外。
苏轼见此人惊呼:人也?神也?仙也?
然而,他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拳 拳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 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一篇——
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进行
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静)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如何理解诸葛这提出的“学与静”,“才与学”,“学 与志”的关系。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以:连词,来,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
这 篇 文 章 当 作 于 蜀 汉 建 兴 十 二 年 ( 公 元 234 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 诫子书/
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 可)
15 诫子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 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 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5 诫子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题干中的句式为被动句。文言句式“…… 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式,D为被动句。故选D。
真题演练
15 诫子书/
(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 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 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 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15 诫子书/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15 诫子书/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方法拓展
15 诫子书/
如何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 文言文朗读节奏一般按照意义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需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也”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其后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8)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后面应停顿。
15 诫子书/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5 诫子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 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判断错误的答 案为C。改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为:我求学时的勤 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之间划开。
五、背诵全文。
15 诫子书/
【提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将会事半功倍。
15 诫子书/
再见
15 诫子书/
①主语+者,谓语+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主语,谓语+也。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③主语+者,谓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主语,谓语+者也。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⑤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15 诫子书/
(3)考查形式
①翻译句子。 ②判断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 ③ 与 “ ……” 句 式 相 同 ( 或 “ 不 同 ” ) 的 一 项 是 ( )。
积累拓展
15 诫子书/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朗读示例】
15 诫子书/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 “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 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 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 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 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1)概念
命题点 判断句式
15 诫子书/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 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 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即 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15 诫子书/
(2)判断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 句末用“也”。它的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句 中不用“者”,句末用“也”;句中用“者”, 句末不用“也”;句末用“者也”; “者”“也”都不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15 诫子书
思考探究
15 诫子书/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译文示例】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 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 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 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5 诫子书/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真题演练
15 诫子书/
(中考真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