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四章群落生态学课件

(一) 种的个体数量
1.多度(abundance) 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 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的 七级制多度,即:
Soe (Sociales)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op 3 (Copiosae)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Sparsal) 数量不多而分散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这是因为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 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 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种的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 or equitability)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 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例如,甲群落中 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于种B。 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甲 群落的均匀度就比乙群落低得多。
6. 一定的分布范围 任一群落都分布在特定地 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区域角度讲,不同生物群落 都是按着一定的规律分布。
7.群落的边界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 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 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 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 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二)综合数量指标
1.优势度(dominance)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 落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指标因群落不同 而不同,多度、盖度、体积、重量等或他们的组合均可作 为优势度的指标。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4章群落生态学(43群落组织)

在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中,竞争起多大作用, 在什么条件下其作用大,什么条件下作用小?
➢ 1967年Root提出同资源种团(guild,或译功能 团、共位群)概念,例如食果鸠鸽就是一同资 源种团。
➢ Brown(1975)曾分析北美荒漠中食种子啮齿类, 在一个荒漠中有5种,平均体重分别为7.1、 12.5、18.1、37.6和101g。Hutchison曾据此类 结果提出:共存物种间通常以“标准量”而分
c) 物种也许仅仅在种群暴发或资源短缺期间 才发生竞争
3.1.2 捕食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捕食对形成群落的作用,视捕食者是泛化种 (Generalist)还是特化种(Specialist)而不同
草食动物(Grazers)的作用 – 捕食提高多样性; – 过捕降低多样性。
肉食动物(Carnivores)的作用 – Prey switching
开。他这里所指的“标准量”是共存物种间个
体大小的比率,即较大物种大约是较小物种的
1.5~2倍。
食性相同的物种由于激烈的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 (在此例中个体大小分化,各食不同大小食物),这些
同资源种团中的物种,通过竞争而得以共存。
Removal and introduction (去除、引种法) ▪ To study how the community restructure itself.
对于海洋岛屿和生境岛屿来说,这些双对数坐标图直线的斜率, 大多在0.24~0.34之间。对于连续生境内的亚区域,斜率接近 0.1。随着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效果在岛屿上要比连续 生境内明显。 海岛的物种数-面积关系,可用下述方程描述:
第四章群落生态部分习题

《普通生态学》“群落生态学”部分自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2.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3.在以下生物群落中,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的是哪种类型[]。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热带季雨林 D.常绿阔叶林4.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区域是[]。
A.潮间带 B.浅海带 C.珊瑚礁 D.远洋带5.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A.苔原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6.下述对常绿阔叶林描述正确的是[]。
A.常绿阔叶林区属于亚热带气候B.常绿阔叶林又称为夏绿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7.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是共建种群落B.阔叶林群落中出现的马尾松是罕见种C.板状根植物多属浅根植物D.湖泊中的生产者多分布在深底带11.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常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2.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3.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形态、生理等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同种生物的趋同适应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D.生态型根据形成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5.按丹麦植物学家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群落生态学(动态)课件

稀有种是指那些在群落中数量较少的 物种,偶见种则是指偶尔出现在群落 中的物种。
优势种和亚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是指数量最多、对群 落影响最大的物种,而亚优势种则是 指那些数量较少但对群落有一定影响 的物种。
群落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是 反映种群大小和变化的重要指标。
02
群落的动态变化
群落演替
1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2 群落演替类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3 群落演替过程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 落动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4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生境恢复和重建
退化生境评价
评估生境退化的程度和原因,为恢复和重建提供 依据。
恢复技术
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技术手 段,促进生境的自然恢复。
人工重建
在自然恢复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采用人工种植、 引入物种等方法重建生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保护
01
针对濒危物种,采取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繁殖等措施,确保
寄生关系
1 2
寄生者与寄主的关系
寄生者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依赖寄主生活。
寄生对寄主的影响
寄生可以导致寄主死亡,或影响寄主的生殖和生 存。
பைடு நூலகம்
3
寄生对寄生者的影响
寄生可以影响寄生者的生殖和生存,如某些昆虫 的幼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
05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对群落的影响
总结词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群落的性质——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 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 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 育不可比拟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二)频度 (frequency)
(一)多度、密度、盖度
3、盖度 (coverage)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 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 比。盖度和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可出现3种情况:(1)植 物个体数量多,则盖度大,灌林多半如此。(2)有些植物多度 大,盖度并不大,如草本植物。(3)有些植物多度小,但盖度却 大,如乔木树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是群落的建设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建群种往往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 生命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logepi -0.146 -0.129 -0.129 -0.129 -0.129 -0.662
假设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B
Sp
N
1
5
2
5
3
5
4
5
5
5
Total 25
Pi 0.20
logepi -1.609
0.20 -1.609
0.20 -1.609
0.20 -1.609
0.20 -1.609
•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的原因: • (1)亲代的扩散 • (2)生境异质性 • (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四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
• 生物群落的动态至少应包括:①昼夜活动 节律;②群落内部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③群落的演替;④生物群落的进化。
• 一、昼夜活动节律(昼行性动物、夜行性 动物、晓暮行性动物)
1.00
H′=-∑PilogePi=1.610 E= H′/H′max=1.610/3.219=0.500
pilogepi -0.322 -0.322 -0.322 -0.322 -0.322 -1.610
物种均匀度--物种等级-多度曲线
0.9 0.8 0.7 0.6 Pi 0.5 0.4 0.3 0.2 0.1
二、季节动态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北半球温带)
52
二、季节动态
二、季节动态
二、季节动态
二、季节动态
三、年变化
• 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 动。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 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 (fluctuation)。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 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 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份的相对稳定性、群 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 性。在波动中,群落在生产量、各成份的 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 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3、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 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4、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 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 故。
• 二、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 (一)个物种的数量指标
• 1)多度(abundance) • 2)密度(density) • 3)盖度(cover degree 或 coverage) • 4)频度(frequency) • 5)高度(height) • 6)重量(weight) 用于草原植被 • 7)体积(volume ) 用于森林植被
1)多度(abundance)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 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的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 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
• Soc. (Sociales) —— 极多,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 Cop.3 (Copiosae) —— 很多 • Cop.2 (Copiosae) —— 多 • Cop.1 (Copiosae) —— 尚多 • Sp. (Sparsal) —— 不多而分散 • Sol. (Solitariae) —— 很少而稀疏 • Un. (Unicum) —— 个别或单株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假设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A
Sp
N
1
21
2
1
3
1
4
1
5Leabharlann 1Total 25
Pi 0.84
logepi -0.174
0.04 -3.219
0.04 -3.219
0.04 -3.219
0.04 -3.219
1.00
H′=-∑PilogePi=0.662 E= H′/H′max=0.662/3.219=0.206
•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 与阳光、温度、食物 A 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A草被层;B灌木层;C下木层;D林冠层
• 植被的镶嵌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 气候影响:微气候、径流 – 土壤影响: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 – 植物影响: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
– 动物影响: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 排泄物、践踏、挖洞
•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 高度比和重量比中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 再乘100%。
三、物种多样性
• (一)物种多样性定义: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 –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 种数目的多寡。
–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 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 的分配均匀程度。
一、昼夜活动节律-夜行性动物
•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 行性动物,昼伏夜出, 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 或屋檐中不易见到, 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 头鸺鹠、纵纹腹小鸮 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 寂寞,常外出活动; 一贯夜行的种类,一 旦在白天活动,常飞 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一、昼夜活动节律-夜行性动物
•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 天憩息,夜出觅食。 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 袭入睡的猎物,而自 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 温阳光的伤害。
•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 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C 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 少,E 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占有的比例也较高,符合一般群落中低频度种的 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的事实。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读音:biān fú,注意 “蝙”读biān,不读第 三声!
一、昼夜活动节律-夜行性动物
• 蚯蚓为常见 的一种陆生 环节动物,生 活在土壤中, 昼伏夜出, 白天以泥土 中的有机物 为食,夜间 爬出地面, 取食地面上 的落叶。
一、昼夜活动节律-晓暮行性动物
二、季节动态
•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 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制约,并与生物种的 生活周期相关联。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
D=1-∑Pi
比例
=N(N-1)/ ∑ni ( ni-1)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 比例
• 2)密度(density)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 内的个体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 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密度 。
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 密度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 。
• 3)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 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植物基 部的覆盖面积称为基盖度(真盖度)。对 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2.54cm)高 度的断面计算;对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 高 (1.3 m处)的断面积计算。
第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
• 一、物种组成的性质 • 1、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
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对于植物群 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 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 种;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
• 2、亚优热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 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 用的植物种。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4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 (2)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物种多样性随海 拔增加而逐渐降低。
• (3) 海洋和淡水水体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 降低的趋势
16:46:07
21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 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 瑞士学者Schröter (1902)首 次提出。
•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 1.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 2. 物种之间相互影响 • 3.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4. 形成群落环境 • 5. 一定的分布 范围 • 6. 一定的动态 特征 • 7. 群落的边界特征
• 二、季节动态 • 三、年变化 • 四、演替
一、昼夜活动节律-昼行性动物
每天当太阳升 到一定高度的 时候,环尾狐 猴就摊开四肢, 正面朝着太阳, 使温暖的阳光 洒满胸部、腹 部、两臂和大 腿,以驱赶夜 里的寒气,因 此人们把它称 作“太阳崇拜 者”。
一、昼夜活动节律-昼行性动物
• 大猩猩是昼行性动物,从每天天亮就开始进食, 然后休息到下午,再进行活动和觅食,一直到 傍晚。
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 在草原群落中分鲜重与干重
• 密度、盖度、高度、频度、生物量称为群 落的四度一量。
• 注意相对指标与指标比的差异
16:46:07
11
(二)综合特征
•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 用。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
•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 度(相对基盖度)。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