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二节 脑-脑干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 副神经核

脑干背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 脑干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 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 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 干网状结构。 (1)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中缝核团 3)内侧(中央)核群 “反应区” 4)外侧核群 “感受区”

脑干网状结构核团在脑干背面投影示意图
系统解剖学(第9版)
② 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小脑中脚入小脑
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纤维联系的中继站
三叉神经中脑核

内侧纵束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外侧丘系 顶盖脊髓束 内侧丘系
网状结构
外侧丘系 三叉神经 被盖中央束 内侧丘系 锥体束

脑干背侧面观
锥体束 脑桥核

脑桥下部水平面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一般内脏感觉核:1对 接受脏器、心血管的感觉纤维
孤束核下半部 • 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头端 孤束核下半部
接受味觉纤维
孤束核头端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一般躯体感觉核:1对 接受头面部的皮 肤及口鼻腔黏膜 的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中脑核: 咀嚼肌本体感觉 三叉神系 参与声音定位
前庭神经上核

面神经

前庭神经外侧核 前庭神经内侧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面神经核 外侧丘系 上橄榄核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内侧纵束 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 被盖中央束 网状结构 内侧丘系和斜方体 脑桥核

脑干背侧面观
展神经 顶盖脊髓束

脑桥横纤维
锥体束 延髓橄榄上部水平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顶枕颞桥束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水平面
腹 背
锥体束 额桥束 中脑上丘水平面
锥体束

延髓橄榄上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薄束 楔束 三叉神经脊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橄榄束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核 薄束核

脑干背侧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延髓锥体交叉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内侧丘系

前庭神经内侧核 舌下神经前置核 孤束核 内侧纵束 孤束 小脑下脚 网状结构 三叉神经脊束 橄榄小脑束
前庭神经下核 蜗神经后核 蜗神经前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脑干后(背)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 第四脑室:
位置:延髓、脑桥和小脑间,近似四棱锥形
底:菱形窝 尖:朝向小脑蚓 上髓帆 下髓帆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室管膜 第四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有3个孔: 单一的第四脑室正中孔,位于菱形窝下角的上方; 成对的第四脑室外侧孔 。 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2)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1)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2)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3)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4)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
由中线向两侧依次为一般躯体运动核柱、一般内脏运动核柱、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柱和特殊
躯体感觉核柱。 特殊内脏运动核柱和一般躯体感觉核柱则位于室底灰质(或中央灰质)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



脑干水平面模式图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中继核 1)延髓 ① 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
脑干背侧面
内侧丘系
中脑上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4)外侧丘系:起于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背核和蜗腹侧核的听觉纤维,
在上橄榄核外侧转向上形成外侧丘系→下丘→内侧膝状体

蜗神经背核 蜗神经腹核

延髓橄榄上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下丘
4)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腹 腹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水平面 中脑下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4)外侧丘系
斜方体:上橄榄核和蜗腹侧核的听觉纤维在脑桥中、下部 被盖腹侧部横行,在中线上交叉构成斜方体,部 分斜方体纤维转折向上加入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水平面
内侧丘系和斜方体
系统解剖学(第9版)

5)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脊髓小脑前束 →上行经小脑上脚 →入小脑

薄束核 楔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灰质 锥体交叉

副神经核
延髓锥体交叉水平面
前庭橄榄束
锥体 前角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视辐射
2)顶盖脊髓束
外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脊髓顶盖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3)红核脊髓束


长传导束模式图
系统解剖学(第9版)
4)前庭脊髓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颜面痛温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受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前庭神经核(上核、内、外侧核、下核)
蜗神经核
蜗神经背侧核 蜗神经腹侧核(前核、后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根据其性质和功能,在脑干内按照以下规律纵行排列成6个功能柱: 在第四脑室室底灰质中,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外侧;
③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咽神经(Ⅸ)、
迷走神经(Ⅹ)和副神经(Ⅺ);舌下神经(Ⅻ)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
开延髓。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 脑干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绳状体)

(2)脑桥: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3)中脑: 上丘 下丘 四叠体 上丘臂 下丘臂 (4)菱形窝: 正中沟、界沟、髓纹、内侧隆起、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分隔索、最后区、 前庭区、听结节 、蓝斑、闩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束模式图
系统解剖学(第9版)
6)内侧纵束:

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沿中线上、下行
上行纤维 → 眼外肌运动核 下行纤维 → 颈髓节段→ 中间带和前角内侧部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副神经核

脑干背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长的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脑桥横纤维
系统解剖学(第9版)
③ 外侧丘系核: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脑干背侧面观

脑桥下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中脑
① 下丘:接受外侧丘系终止,听觉反射中枢
下丘核

下丘 中脑水管 外侧丘系 被盖中央束 顶盖脊髓束 小脑上脚交叉

中央灰质 三叉神经中脑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黑质
内侧丘系
③ 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和间脑交接处,后联合与上丘之间


中脑顶盖前区水平面,显示顶盖前区的核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④ 红核: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 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
发出到脊髓纤维 — 红核脊髓束
发出到下橄榄核纤维
⑤ 黑质: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⑥ 腹侧被盖区:脚间窝深面含多巴胺神经元 参与随意运动调节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 : 王亚云 单位 : 空军军医大学
目录
第一节 脊髓 第二节 脑
第二节

目录
一、脑 干
二、小 脑
三、间 脑
四、端 脑
重点难点
掌握 1. 锥体交叉平面、丘系交叉平面、下橄榄核中部平面、下 橄榄核上部平面、面丘平面、三叉神经根平面、上丘平 面、下丘平面的轮廓; 2. Ⅲ~Ⅻ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位置、排列规律及纤维 联系; 3. 通过延髓、脑桥、中脑的上下行主要传导路的名称、位 置及其在脑干内的变化。 熟悉 小脑上、中、下脚的位置及构成。
脑正中矢状面观
前 后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与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 (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移向背侧。
(2)脑干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脑干 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3)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系。
前庭神经下核 楔束副核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脊束
楔小脑束→小脑下脚入小脑

内侧纵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结构 内侧丘系 舌下神经 锥体束
疑核
顶盖脊髓束 后副橄榄核

脑干背侧面观
下橄榄核 内侧副橄榄核
延髓橄榄中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脑桥: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桥臂) 延髓脑桥沟 脑桥小脑三角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后穿质


脑干前(腹)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① 动眼神经(Ⅲ):中脑 → 脚间窝 → 出脑; 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中脚的交界 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和 前庭蜗神经(Ⅷ)相连;

脑干背侧面观

中脑下丘水平面
大脑脚底 脑桥横纤维
系统解剖学(第9版)
②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顶盖脊髓束发自上丘
上丘
上 三叉神经中脑核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内侧丘系 顶枕颞桥束 下
脑干背侧面观
背 上丘 中脑水管 内侧纵束 红核
黑质
大脑脚底
锥体束 额桥束 腹
中脑上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薄束核 内弓状纤维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橄榄束 弓状核 锥体束 延髓锥体交叉水平面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脑干背侧面观
内侧副橄榄核 舌下神经

系统解剖学(第9版)
② 下橄榄核:参与小脑对运动控制 橄榄小脑束→小脑下脚入小脑 ③ 楔束副核:

延髓橄榄上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水平面 中脑上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三叉丘系 →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腹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水平面
背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下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节 腹
顶盖脊髓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被盖中央束 锥体束
延髓橄榄中部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脑桥下部水平面

中脑上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
背 背

延髓锥体交叉水平面

延髓橄榄中部水平面
脊髓丘系



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水平面
(4)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急剧扩大,结构更加复 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网状核),如心跳、血压 和呼吸中枢等。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 脑干的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中继核 网状核 (1)脑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界沟
特殊躯体感觉
一般躯体感觉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 一般内脏运动

脑干水平面模式图
特殊内脏运动 一般躯体运动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
支配骨骼肌 (舌肌,眼外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系统解剖学(第9版)

楔形核和楔形下核 脑桥被盖核
线形核 中缝背核 中央上核
脑桥嘴侧网状核
臂旁外侧核 臂旁内侧核 脑桥尾侧网状核 巨细胞网状核
脑桥被盖网状核
脑桥中缝核 中缝大核 旁正中网状核
外侧网状核
中缝苍白球
脑干网状结构核团在脑干背面投影示意图
小细胞网状核

腹侧网状核
中缝隐核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红核 黑质


中脑上丘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2. 白质纤维束
长上行纤维束
长下行纤维束
(1)长的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外侧丘系 脊小脑前、后束
内侧纵束
系统解剖学(第9版)
1)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弓状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锥体交叉水平面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咀嚼肌、表情肌、 软腭、咽肌、喉肌
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脑干背侧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 一般内脏运动核: 4对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了解 脑干网状结构和中缝核群的概念。
系统解剖学(第9版)
脑的发育
前脑:端脑和间脑

端脑

中脑:无明显的变化 菱脑 后脑:脑桥和小脑 末脑:延髓

间脑
脑分为六部分: 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延髓
脑干
脑底面观


脑正中矢状面观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一、脑干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