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2024年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学生能够理解虎门销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技能与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虎门销烟的原因和后果。

学生能够开展简单的历史调查研究,如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历史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虎门销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对于现实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虎门销烟时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在虎门发生销烟事件?”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 知识讲解讲述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情况和政治局势。

详细介绍虎门销烟的过程,包括销毁鸦片的具体方法、参与人员及其角色。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案例分析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如鸦片贸易的减少、民众意识的觉醒等。

讨论销烟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潜在问题。

5. 课堂总结总结虎门销烟事件的主要历史意义,强调其对后世的启示。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虎门销烟的感想或分析报告,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选择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指题,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认识了文中生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1、指名读(好,字字准确),齐读。

2、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知道——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进一步感受这伟大、值得纪念的日子!二、整体感知,指导学习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事件呢?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说明这一事件的词。

(学生找出“伟大壮举”)屏幕单独出现这一个词猜猜看,什么叫“壮举”?(生回答,师指导)伟大的举动,就叫——(板书:伟大壮举)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请仔细读一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自己的感受!1、生自读,划句子,写感受,师指导。

(师巡视,指导:老师发现***同学不仅划出了句子,还在这个句子的旁边写上了自己的感受,非常好!读书有感受,是将文章读进去的好方法,其它同学可以试一试,可以写一个词,也可以写一句话。

)2、读后交流师: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句子?(生读)那么这句话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生说一说)小结、过渡:你们看,不仅能找出句子,还能有所感受,真了不起!要说这次壮举,我们还得从他隆重、盛大的场面说起!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1、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这一节)自由读一读,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这是一次壮举?A、生自读B、说词语,师相机点红,并指导第一句:“分外壮丽”:就是——比平时更加壮丽!可是,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怎么今天就分外壮丽呢?(生说一说)师指导:我们知道,今天,林则徐将在这里销毁鸦片,鸦片是什么?(出示图)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吸食它的人将会丧失劳动能力,变成废人,没了尊严,乃至最后死亡!这真是害人的鸦片以的呀!所以,当人们听到林则徐将在虎门寨销毁这害人的鸦片时,心情怎么样?是呀,高兴、兴奋、激动,所以这个时候看到的碧海蓝天绿树,就觉得比平时更美,更壮丽!作者用环境来衬托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一齐读一读人们眼中壮丽的虎门寨子)第二、三句话:(生说,点红相关的词)相机指导:“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插上了彩旗,穿上了正式的朝服,说明人们对这件事多么重视呀!所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来了,把……挤得水泄不通,人真多呀!来的仅仅是老百姓吗?还有谁?(生说: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是呀,你看,各个阶层的人都来了,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指板书)C、指导朗读这一节(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读,齐读过渡: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着销烟的开始,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的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出示第三节)人们是如何销毁这些鸦片的呢?读一读。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鸦片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史实。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对于禁烟运动的意义,敬仰林则徐反帝的不屈节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鸦片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史实。

难点: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对于禁烟运动的意义,敬仰林则徐反帝的不屈节气。

三、教学准备:
让学生去搜索一些关于鸦片和毒品的知识在课上交流。

四、课时计划:
本课需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事先看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影视作品,对这一时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通过对鸦片危害的学习,可联系当今政府积极抵制毒品的危害。

3、列表对比林则徐和腐朽的清政府之间的区别。

可组织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

为什么西方人对林则徐这么崇敬?因为虎门销烟这一气吞山河的壮举,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而且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高尚纯洁的道德心。

4、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后果—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了。

六、学习评价:
1、是否能说出鸦片的毒害以及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

2、是否能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致过程与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课之前的一段文字,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文开始就提出鸦片的危害以及外国人为什么把它输入到中国引出闭关锁国—鸦片贸易毒害中国—虎门销烟—英国鸦片战争这一连串历史事件,通过对林则徐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即闭关锁国、清政府妥协投降、军事力量薄弱等。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案

林则徐虎门销烟教案

阅读林则徐虎门销烟,探究下列问题:
1、清朝有见识的大臣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帝感到问题严重,就派其到禁烟。

2、年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年初,英国占领了。

3、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
②赔款:
③通商: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丧权:
5、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开始从社会,沦为。

(2)鸦片战争是的开端。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和意义;2. 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和意义;2. 如何分析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料和文献资料;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此话题的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什么吗?它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讲解背景知识以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内容要包括:1. 清朝时期,英国以鸦片贸易侵害中国利益的事实;2. 林则徐因为看到中国因鸦片贸易而受到的损失而决定采取行动;3. 林则徐通过赴闽南虎门监禁英国商人和销毁鸦片来表明中国决不容忍鸦片贸易的立场;4.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小组合作学习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人组成,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 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 林则徐如何影响学生今天的思考和行动。

第四步:小组报告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报告内容。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观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深入讨论,加深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步:个人总结和思考要求学生个别完成一篇反思和总结的作业,内容包括:1. 自己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分析;2. 林则徐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3. 自己对于林则徐的行动的评价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小组报告的评价:根据小组报告的内容、逻辑和表达进行评分;2. 个人总结和思考的评价:根据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扩展能力进行评分;3.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汇报和思考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虎门销烟》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的现实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 学生对禁烟运动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历史》相关章节。

2. 虎门销烟事件相关图片和资料。

3. 林则徐禁烟令的原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我国陷入了鸦片烟毒的严重困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虎门销烟事件是什么?它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虎门销烟事件是林则徐为禁烟运动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2. 分组讨论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鸦片烟毒的困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虎门销烟事件相关图片和资料,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

2. 教师提问:从这些图片和资料中,你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的感受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虎门销烟事件反映了当时鸦片烟毒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危害,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禁烟运动在当今社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禁烟运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警示,我们要珍惜和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虎门销烟事件。

(2)运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林则徐禁烟令的颁布(2)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2. 虎门销烟的过程(1)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决心(2)虎门销烟的实施及成果3. 虎门销烟的意义(1)打击鸦片贸易,捍卫国家主权(2)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虎门销烟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2. 辅助材料: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史料、视频等。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史料分析(1)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2)讨论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2)强调虎门销烟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与虎门销烟相关的话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六、教学拓展1. 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事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分析虎门销烟事件对后世的反响和启示。

2. 虎门销烟与民族精神(1)探讨虎门销烟事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品社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教案
镇江小学战祥红
教学目标
1.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教学难点: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归纳法 2.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师: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
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一、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手中收集的资料,看后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板书]二.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展示幻灯片]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片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教师提问]同学们,既然是走私的鸦片,为什么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中国盛行呢,谁允许的呢?从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因腐败
[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

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

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教师展示幻灯片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上网查找到的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

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

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展示幻灯片](林则徐简介及虎门销烟的过程)
[教师展示幻灯片](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一节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一、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白银流向:中国
二、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1)民风日下,
(2)伤害百姓身体,社会不稳定因素剧增
(3)白银外流
(4)政府腐败
三、.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3日
地点:虎门海滩
人物:林则徐
事件:收缴鸦片、包围商管、捉拿烟贩、销毁鸦片
结果: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