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
罗蒂认为,哲学的历史是一个不连续的历史,其间不存在某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哲学不可能成为其他文化的基础,哲学是其自身的确定性都没有得到保证的活动.罗蒂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后哲学文化、新实用主义、种族中心主义、自由反讽理论、反本质主义、反表象论、教化哲学等构成.罗蒂先后涉足了传统认识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实用主义.最后,他试图从学院哲学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在学院外谈论哲学或批判哲学的哲学家.罗蒂使我们永远放弃了对于最后性的追求,而仅仅满足于真理性事物的相对性、时间性和历史性.
作者:张国清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浙江杭州310027 刊名:教学与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00 ""(4) 分类号:B089 关键词:后哲学文化传统哲学分析哲学新实用主义。
论罗蒂视角下的实用主义真理论

论罗蒂视角下的实用主义真理论
曹俊杰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24(13)5
【摘要】基于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等的真理问题探讨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史。
“有用即真理”使实用主义与真理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有用或值得相信”
的核心原则也暴露出其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立场,继而导致了逻
辑实证主义兴起和实用主义式微。
罗蒂新实用主义摒弃了科学主义而实现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超越,夺回了关于真理定义的话语权。
基于对古典实用主义者的评判,并通过对有关相对主义和民族主义批评的辩驳,罗蒂彰显出其具有视域融合性的整体
性思想,不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真理范式,而是提出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反相对主
义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并试图转向语言学的解释。
罗蒂对真理之元理论地位的否定,实质是在追寻真理开放的共识性和认识的可错性,以调和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总页数】8页(P890-897)
【作者】曹俊杰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启蒙话语探析:普特南和罗蒂的实用主义视角
2.无镜哲学·分析哲学·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理查德·罗蒂审美伦理话语之奠基
3.移情:文化交流的一种审美路径——从罗蒂新实用主义的视角分析
4.新实用主义视阈下的福柯思想肖像--论罗蒂对福柯的借鉴与批判
5.困于康德与罗蒂之间?——“罗蒂、实用主义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实用主义的文化观——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

罗蒂认为 , 过去和现在的实用主义者都试图建
立一种后哲学文化。从他们 的著述 中, 我们 可以提 炼出一个纲领作为实现后哲学文化 的基本要求 。这 个纲领就是“ 认为认识是 由特 别的心理的精确表象 的观念应予抛弃 ;认识基础 ’ ‘ 的观念 和把哲学家看 作是以笛卡儿主义怀疑论者的回答 为核心的观念应
学文化中一个新的哲学形象。在罗蒂所倡导的这样一币 开放 、 } 宽容、 平等的“ 后哲学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哲学、 中。
哲 学 家 、 学 、 学 家厦 真 理 问题 等 失 去 了其 “ 写” 意 义 。 科 科 大 的 随之 我们 的 文 化 形 态也 发 生 了一 种 重 是 的 转 变。 [ 键 词 ] 罗蒂 ; 哲 学 文 化 ; 用 主 义 ; 化 观 关 后 实 文 [ 中圈 分 类 号 ]B 8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0 6 8 (0 6 1 07 文 文 08— 2 5 2 0 )2—0 6 0 5—0 3
改变 了传 统 哲学 家 的任 务 , 学 也 不 能再 以文 化 之 哲
王 自居。但罗蒂否定传统 的基础 主义哲学的结果并 不是对哲学本身的否定而是将它引出的各种问题以 及对 问题 的解决 方式 加 以否 定 。在 这 个后 哲学 文 化 中, 大写的哲学死 了, 但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部 门本
摈弃二元论 的哲学传统 , 否定基础主义 、 本质主 义、 表象主义是整个实用主义的共 同呼声 。然而真 正将这一主张贯彻到底 , 以人为一切理论出发点 , 从
而彻底 坚持 人 道 主义 立 场 的 只有 罗 蒂 。其 “ 哲学 后
于 内在空间, 包含使认识成 为可能 的成分或过程 的 观念应予取消。 过去 , ” 人们总认为在认识 中有一 种精确的标准来衡量被认识 的内容 , 认识 的结果就 是在认识 内容与超验 实在之 间建立某 种确定 的联 系, 罗蒂把这种标准 的哲学称 为“ 大写 的” 哲学 , 这 是他极为反对的, 他提倡 的后哲学 时代 的“ 小写的” 哲学则克服 了对这种确定性的寻求 。 在这种实用 主义后哲学文化观 中, 我们可 以将 “ 放弃确定标准” 看成是贯穿 罗蒂整个思想的精神。
移情:文化交流的一种审美路径——从罗蒂新实用主义的视角分析

n ch rl m) 因 为 彼 此 之 间 并 无 有 机 的交 融 。 于 ou uas , i
种 标 签 化 和 刻 板 化 , 会 对 此 一 文 化 内 部 人 群 形 成 也 压 力 — — 这 正 是 对 立 与 冲 突 的 根 源 , 今 天 的 世 界 在
文 化 是 一 个 意 义 广 泛 而 模 糊 的 概 念 , 给 它 一 要
个严格精确 的定义将 非常 困难 。人类学 家爱德华 ・
尤 其清楚 。文化交 流 、 融合 , 明对话 、 文 互动 , 不能 都
只 是 呈 现 或 者 展 示 ; 在 那 里 被 看 见 , 者 发 出声 音 摆 或 被 听见 , 是 不够 的。 都 不 管 是 出 于 自愿 还 是 强 迫 , 在 文 化 间 的相 互 现
交流或者 说文化 的全球化 正在经 济全球化 的促使 下
色 彩 , 不 失 为 一种 极 有 理论 和 实践 价值 的选 择 。 但
关键词 : 移情 ; 文化 交 流 ; 美 路径 ; 蒂 ; 实用 主义 审 罗 新 中圈 分类 号 : 5 1 0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5 ( 0 0 0 — 1 6O l 7 — 3 X 2 1 ) 60 l ~ 6
泰 勒 认 为 , 文 化 , 文 明 , 其 广 泛 的 民族 学 意 义 来 “ 或 就
说, 是包括全部 的知识 、 仰 、 信 艺术 、 道德 、 律 、 法 风俗 以及 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 掌握和接 受的任何其 他的 才能 和习惯 的复 合体 。 ] 美 国社 会 学 家 戴 维 ・ ”1 波普诺则从 抽象角度 界定 了文 化 ,文化 是人类群 体 “ 或 社会所共有 的产 品 , 包括 价值 观 、 言 、 语 知识 和 物
偶然性与罗蒂新实用主义

第37卷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V ol137,N o11Journal of East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January,2005偶然性与罗蒂新实用主义潘德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062) 摘 要:罗蒂是当代西方新实用主义的代表,其哲学基础就是被绝对化了的“偶然性”概念。
它包含了三个方面,即语言的偶然性、自我的偶然性和自由主义社会的偶然性。
罗蒂全面地解构了传统的认识论,坚持以我们的信念与愿望作为真理的标准,将人的想象力视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如果说罗蒂新实用主义之弊在于强化偶然而无视于必然,那么传统的知识论则是强调了必然而或多或少淡化了偶然,因而两者应当是互补的。
就此而言,他高扬偶然性,注重实践与未来的理论精神,对于我们的启迪意义远胜于被人们不断重复的“真理”。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偶然性;反认识论中心主义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79(2005)01-0034-07理查德・罗蒂(Richard R orty)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赞赏者如卡维尔(Stanley Cavell)称他为“自詹姆斯和杜威以来最著名的美国哲学家”。
在中国学者中,张国清也盛赞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像休谟的《人性论》打破了康德的形而上学之梦那样打破了未来青年哲学家们之梦”,不惟如此,他的《后形而上学希望》又给未来青年哲学家带来了新的梦想①。
黄勇认为罗蒂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美国哲学的主流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世界哲学主流,尤其兼收并蓄了欧洲大陆哲学诸要素,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合流”趋势②。
罗蒂自己则坦言,他的哲学对于哲学圈子以外的人更具有吸引力。
而在哲学圈子以内,他却受到左派与右派的夹击。
右派指责他提倡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以及“愤世嫉俗和虚无主义的观点”,促使美国大学生更加“傻头傻脑”;左派则认为他是一个“自鸣得意”之人,“只关心自己所属的悠闲的有教养的精英的思想界的势利小人”,美国社会的阿谀奉迎者[1](pp1389—392)。
罗蒂:当代分析哲学中的一种实用主义观点

罗蒂:当代分析哲学中的一种实用主义观点李红译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我所喜爱的科学哲学家法因(Arthur Fine)的观点。
法因因其在当代哲学的中心问题——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中所坚持的立场而得名。
他认为,我们既不应该是实在论者也不应该是反实在论者,一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都应该被取消。
在这个问题上,法因与我所青睐的语言哲学家戴维森、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观点一致。
我认为在此取得的越来越多的一致标志着向一个新的哲学世界的突破。
在这个新的哲学世界中,我们不再认为思想或语言包含了对实在的表象。
我们应当从自笛卡尔以来就统治着哲学领域的主-客体问题中解脱出来,从自希腊以来伴随着我们的现象-实在问题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应当再受认识论和存在论的诱惑了。
论文的第二部分比较简短,它由一些简略的、断断续续的、独断的论题组成。
这些论题表明,我们有必要放弃“哲学方法”和“哲学问题”这些纠缠不清的想法。
我认为这些观念的流行是哲学过于专业化的一个不幸后果,这损害了自康德以来的这一文化领域的形象。
如果接受非表象主义(non-represenationalist)的思想和语言观,那么就会在黑格尔的历史主义的引导下远离康德。
历史主义并不适用于如下思想:存在着反复出现的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它们。
我认为对哲学史的这种描述应该为另一种说明所代替,根据这种说明,哲学家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重新描述人的处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建议,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以谈论我们的希望和畏惧,我们的抱负和前景。
因此,哲学的进步并不以所解决的问题为标志,而在于这种描述的日益完善。
一法因在其著名论文“自然存在论态度”开篇就宣告“实在论已死”。
在此文的脚注中,法因对实在论和有神论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类比:支持实在论的理由似乎只是帕斯卡(Pascal)所说的那些理性并不熟悉的“内心的原因”(reasons of the heart)。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思想评析

反映在他 17 99年发 表 的《 学 和 自然之镜 》 哲 这部 著作 中。在这部著作 中他 指 出, 西方 传统 哲学 和 当代 分析
哲学实质上都是一种康德式的哲学 。这 种康 德式 的哲
学把 为人类知识建立一个 永久的非历史 的构架作为根 本任 务, 认为对于人的知识 来说 , 存在着 一种哲学能显 示其结构 的永恒 中性构架 。古 代哲学家 力图在我们存 在之外 的领域 寻求 这种 永恒 的构 架 , 近代哲学 家希冀 通过对 我们 自己心的研 究 , 过建立 一 门认识 论来建 通 立这 一构架 , 分析哲学家 则企图通过对语 言 的研究 , 通 过建立 一套 可公 度 性 的话语 来 建立 这 一 构架 。罗蒂 说, 语言分 析哲 学 可 以分 为 两种 , 一种 是 纯 的语 言哲
一
种 以协 同性 为 主导精 神 的后哲 学文 化 。 [ 关键词 ] 实用 主义 ; 分析 哲学 ; 后哲 学文 化 [ 图分 类 号3 725 中 1 1. 3 [ 献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o3 372o )4 o2 4 1o—4o (o6o 一o5一o
新实用主义最 初出现在 2 世纪 6 O O年代 , 西方哲学 界称美 国分析哲学家奎因创立 的逻 辑实用主义 为新实 用主义 , 而今 以罗蒂为 代表 的新 实用主 义虽然继 承 了
韩 毅
( 津大学 管理学院 , 津 天 天 305 ) 0 4 0
[ 摘
要] 美 国新 实用 主义哲 学 家罗 蒂从一 种 反分 析 、 逻辑 、 反 反传 统哲 学 的立 场 出发 , 申并 发挥 了实用 主义 思想 。主 张在 置 重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评析

2001年11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v,2001第33卷 第6期Jour nal of Inn er M ongolia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 cien ces)Vol.33 No.6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评析陈 锋(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西钦州535000)摘 要: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对话和交流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主张一种主观的相对的多元的真理观是错误的。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分类号:B56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1)-06-0073-06 罗蒂是继奎因之后新实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美国批评家布鲁姆称为“当今世界上最有趣的哲学家”,〔1〕(19)他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终结传统认识论,否弃传统方法论。
对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进行考察、分析,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理论扬弃它,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学说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 1.真理的基本涵义罗蒂通过分析时代的特点对新实用主义真理涵义作了最新的阐述。
他认为,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真理“是所有的陈述共有的一种性质”,〔2〕(1)“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
〔2〕(12)而且“‘知识’正如‘真理’一样,只是对我们的信念的一个赞词。
”“可以随意把‘真’这个词当做一般的赞词来用。
”〔3〕(410)在罗蒂看来,真理不过是大家对观念或句子的一个赞同的说法。
主张“抛弃知识与意见的传统区别”,因为“这种区别被解释为与实在符合的真理和作为对正当信念的赞词的真理之间的区别。
”〔3〕(410-411) 除了我们每一个人将那些我们认为适合于相信的意见、信念赞为真理的情况外,根本不存在什么真理。
在罗蒂那里,真理的基本属性不再是客观性,而是主体间性、协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摘要]本文认为,罗蒂的真理观不能简单的用相对主义加以否定。
他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中的语言、隐喻观等都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哲学发展的某种趋势,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仅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罗蒂把哲学的矛盾推向了尖锐化的程度,而其中的焦点又在于真理问题。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反本质主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
对于他的这真理观,有些学者表示赞同,而有些学者认为这只是无用的相对主义。
本文将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评价。
一、从旧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在实用主义哲学家中,杜威是罗蒂最为推崇的哲学家。
罗蒂继承了杜威反对二元论、反对绝对知识和永恒真理的观点以及协同性的概念,但是由于罗蒂的思想经过了分析哲学的训练,他在继承杜威思想时,只接受了杜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却变换了其中的内核。
杜威以经验为基础阐述真理,但罗蒂却认为语言先于经验。
赋予一个东西以意义的活动,是人们需要运用语言来从事的活动而不是经验的实践。
罗蒂抛弃了杜威的理论前提——经验论思想,而接受了杜威的结论——真理是“有根据的可断言性”。
罗蒂以语言为基础阐述了真理和协同性,他认为真理不是对实在的符合,而是主体间的协同性。
罗蒂的“协同性”指的是共同体中人们在兴趣、目标、准则等方面的一致性。
而这种一致是建立在主体意义交流基础上的。
人们通过对话和讨论获得真理,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我的信念出发检验由其他的信念是否和我的一致。
但这不是绝对的一致,因为在对话的过程中我的信念也会发生变化,与其他信念一起构成一个信念网络,达成一致的才是真理。
所以,他的真理观又是“种族主义”的真理观。
按照这样一种说法,罗蒂进一步认为不存在大写的真理,只有小写的真理,即就是在生活中的有根据的可断言性。
笔者认为,罗蒂对杜威的解释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认为他曲解了杜威的原意,是“俄狄浦斯之子”,但是从罗蒂的思想发展来看,他还是继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思想和发展方向,而且他在经过“语言转向”之后重提实用主义的论题,使其更加精致化。
他始终从一种实用主
义的角度发问: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有什么用?大写的真理有什么用?大写的哲学有什么用?在考察追寻传统哲学中大写真理的过程中,罗蒂得出结论:追寻大写的真理是徒劳无益的,应该追寻小写的真理。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以“语言”为基础概念阐述了实用主义,是将实用主义更加精致和严格化,所说明的真理更多地是实用主义的而非相对主义的。
他的真理观也并非是不负责任地抛弃传统哲学真理观的难题,而是这些难题在分析哲学的自我消解过程中也随之自我消解。
历史是人类活动中各种不同共同体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从罗蒂真理观形成的历史,我们可以说是某些哲学的共同体在当代相互协同的结果,是英美哲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因而,抛弃大写真理追寻小写真理并不荒谬,它体现了哲学思维活动中的某种过程和方向。
二、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中的主体性问题
在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中,表象之所以可以和实在符合,就是由于在人和世界的中间有一面镜子可以映现实在,镜子的一边是认识主体的“自我”,另一边是世界本身,镜子在传统哲学中是“心”,在语言哲学中是“语言”。
罗蒂在打破了自然之镜后,“自我”把语言当作工具直接和世界打交道,那么,“自我”是否具有共同人性,是否会对世界产生共同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说明他的真理观,罗蒂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考察了“自我”。
弗洛伊德终其一生向我们解释了无意识的复杂微妙,解释自我的形成是无数偶然事件在潜意识中留下的痕迹,他以各种栩栩如生的对成长过程中经历事件的描述来说明自我的创造。
罗蒂说:“他留给我们的自我,乃是一个由偶然所组成的组织,而不是一个由若干机能所构成的至少潜在上井然有序的系统。
”“由于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们才有可能把科学和诗歌、天才和神经病,不视为不同机能的产物,而视为是调节适应的不同方式。
”
罗蒂认为弗洛伊德为创造人们自己的生活故事,提供了一系列崭新的心理学隐喻。
隐喻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实现其个人的幻想,因此人类生活中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部分,就在于人会为了达到象征的目的,而在后来的生活中使用早先碰到的每一个特殊的人、物、情景、事件和字词。
”
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导致了符合的真理论,而罗蒂把自我利用偶然性关系解释为由信念和欲望构成的不断变动的网络,把客体理解为偶然事件,使认识成为主客互化的动态的创造过程,从而克服了符合关系,使真理从被发现转化为被创造,从而说明了客观真理的不可能性。
三、对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评价
罗蒂的真理观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语言的功能,语言只是我们用以交流的工具,我们选择怎样一种语言工具进行交流是由交流的方便和有效决定的,我们在进行这个选择时依据两个方面:其一,是共同体内的协同,也就是主体间的一致性,协同的过程就是在共同体内部对世界的多种描述进行选择,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
什么样的语汇有助于得到这种一致性,就选择什么样的语汇作为交流的工具。
其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有描述自己独特性的一套终极语汇,终极语汇是我们言说的界限,也是我们与别人协同的界限。
因而对于协同,罗蒂有他独特的看法,即协同是同情的结果,而同情只有当一个人遭到这样一种残酷时才会表现出来一个人的独特性,表现为他对自我描述的独特性,当这样一套独特的语汇要被别的语汇所覆盖时,这种威胁就是残酷。
所以协同是解释学上的“视域融合”,而不是绝对的一致,是同中存异,又在不断地变化。
这样的共同体达成的主体间的一致性就是真理,这样一套语汇便被我们选作交流的工具,所以严格地说,真理是在语言中为真。
因而,这种真理只能是小写的真理,是隐喻。
罗蒂的这种真理观消解了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同时质疑了哲学的基础地位,并进一步质疑了任何学科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知识基础的问题,将科学、文学、哲学等等的区分不再看作是关于知识确定性的区分。
它还将“实在”和“大写的真理”划到语言之外,使对它们的讨论成为无意义的问题,从而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反科学主义等多重意义。
然而同时,他的关于新实用主义真理的论述,使他陷于相对主义的指责而难以脱身。
参考文献:
[1]Rorty:Contingency,Iron,and Solidar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陈波.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3]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陈峰.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评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5]陈亚军.普特南与罗蒂的对话:实在论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J].世界哲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