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辨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析题大全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马克思辨析判断题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1、错:理由: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

有些现象于本质是一致的,通常做真象,有些现象与本质很不一致,一般称为假象,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

2、错理由:因为亲眼所见的事物是属于感性认识,原因就在于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只有通过科学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3、错理由:伴随计算机网络建立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1、错误。

(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社会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分)2、错误。

(2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任何真理总是客观的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3分)3、错误。

(2分)该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观点,其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心外无物。

1、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都是客观的。

2、正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

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

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

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

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

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

264页4-7行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

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

(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五、材料分析题(请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准确地回答问题)1.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请回答:⑴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1、2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⑴材料1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1、2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8种哲学主义

48种哲学主义

48种哲学主义《48种哲学主义》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哲学主义出现。

下面将介绍48种哲学主义,每种主义都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精神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物质只是意识的表象。

3.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4.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理。

5.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获得知识和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

6.唯心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但二者相互依赖。

7.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逻辑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过验证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

8.辩证法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冲突而实现的。

9.结构主义:关注结构和体系的重要性,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

10.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

11.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个体的利益优先于集体的利益。

12.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主张社会的共同所有制和计划经济。

13.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主张市场经济和个人的自由选择。

14.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主张科学的方法和精确的测量。

15.现象学:关注意识和经验的本质,认为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主体的体验。

16.勃洛克主义:强调个体的意识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的体验是真实的。

17.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18.伦理学:研究道德和行为的原则,探讨人们应该如何行动和生活。

19.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行为,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20.环境伦理学:强调环境和自然的价值,主张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1.生命哲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先验论
1、唯心主义先验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
孔子的“生而知之”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
2、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以培根,洛克为代 表的经验论过分强调了 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而忽视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能动性、创造 性。这是以“白板论”为典型代表的旧唯 物主义认识论——直观的反映论
1、从这首温涵哲理的佳作中你可以引申出一个认 识论上的什么道理?
2、
怎样才能提升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能力?
(三)、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
列宁说:“生活、 实践的观点,应 该是认识论的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 点。”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42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认识论的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就在于实践对认识起 着决定的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 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个时 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 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 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的 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后, 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 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 先秦时期的”知易行难” 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历史上 探讨知行问题的发端.后来 的思想家大都承袭了这一 思想. 孙中山在总结中国革命 实践的基础上,别出心裁地 提出”知难行易”
第二讲 对真理世界的不懈追求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本章的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理解。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相 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3 正确构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4、认识的辩证运动和认识过程的实现机制。 5、真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真理检验标准 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6、价值的本质,以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马克思原理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错:合理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错: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目的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对:动物只有低等的感觉和心理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对:意识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错误的思想在现实中仍然有它的原型。

5、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错: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认识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6、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对: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是非至上的,但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穷的、至上的。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错: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有了客观事物才会有人的主观认识。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错: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检验真理不会一次成功,可能要经历多次反复。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这说明面对同一个客体,主体认识过程有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1、“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真理没有阶级性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不因阶级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阶级立场往往制约着人们对真理的接受与选择。

12、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对: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都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

13、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错:犯了“文化决定论”的错误。

第四讲 存在主义

第四讲 存在主义
在强调事实性与具体性的口实下把真理当作人们为了达到某 种目的方便工具、权宜手段,是纯粹相对的,没有任何普遍 的绝对的意义。
(3) 宗教、上帝也是真理
“根据实证主义原则,只要关于上帝的假设在最 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满意地起作用,那么这个假设 就是真理。”
宗教和上帝是真理,因为宗教的确能起这样的 作用,“上帝这个名称至少能给你一种精神上休假 日的好处”。
(3)偶然性、机遇起重要作用
原始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动荡的”、“不稳定的”、纯粹 偶然的世界
“人发现他自己生活在一个碰运气的世界中。他的存在,说 得粗俗一点,包括着一场赌博。这个世界是一个冒险的地 方,它不安宁,不稳定,不可思议地不稳定。它的危险是 非规则的,讲不出其时间和规则的。”
认识的任务不是把握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以预示未来,而 是把那零乱、模糊、不准确的原始经验改造成系统、明确 和相对稳定的东西,以应付环境变化。
“连续性原则”是杜威克服“二元论”的重要原则 “经验并不是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继续不断 地深入到自然的心脏的一个途径。”即经验主体和对象、 有机体和环境、经验和自然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或者说经验在它们之间确立了连续性。
“二元论”的根源就在于取消了这个连续性。 承认在人的经验之外存在着“无知性的存在”即自在世界 的存在,但他只强调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本身,而把有 机体和环境的客观存在问题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 杜威哲学有时被称为过程哲学,因为在杜威看来,一切事 物都作为过程和活动而产生,作为过程和活动而存在
解读
——詹姆士《实用主义》
真理只能是观念和思想的属性, 而不是物的属性,一切作为真理的观念只是 以观念本身为根据,不依赖客观实在。
真理是相对于人、相对于人的变化着的经验而存 在的,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以满足 人的需要的程度为尺度。

马克思

马克思

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正确。

同历史上力图把自已的观点和学说说成是最终的、最后的封闭体系的形而上学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看成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时代密切联系,它注视现实、面对实际.关心和研究自己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它从不自认为是终极真理,而是强调创造性,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错误。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首先要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

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条件,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斗争,需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同时,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后创立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再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需要修正,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揭示的道理,决不能因此而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正确。

如果从它的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是“理论拼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