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

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收集两瓶空气。

2.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的样品:用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能留有气泡),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将饮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桌上。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伸入空气中,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瓶中,燃着的木条。

结论:呼出气体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加入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后振荡,;加入呼出的气体瓶中后振荡,。

结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现象: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

__________出现,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_。

结论:呼出气体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

【答案】3.无多大变化

4.很快熄灭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水雾无明显现象多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气体由瓶口进入,瓶内水排完,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以及不能大量溶于水。

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却没有明显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已知木炭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D.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排出就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解析】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导致

收集的氧气不纯,使现象不明显,符合题意;D 、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排出就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说明氧气没有集满,集气瓶中还有水,但收集的气体仍为氧气,不影响性质的检验,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

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只有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只有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A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判断呼出的

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

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2.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3.描述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答案】D

1.某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一个久置的酒精灯不易点燃,有同学认为因为酒精蒸发后灯芯上有水,于是他们提出:“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假设和猜想

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解答】解:

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氮气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7.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8

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9.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__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10.[2017·嘉兴]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 D.氮气11.[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

D.归纳

1.【答案】C

【解析】“上网查阅一下”属于查阅资料,应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故选C。2.【答案】D

【解析】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故A项说法错误;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故B、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故选D。学科&网

3.【答案】B

【解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选B。

4.【答案】C

5.【答案】A

【解析】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空气的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大;水蒸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大。故选A。

6.【答案】A

【解析】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有可能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变化不明显,应该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故选A。学科&网

7.【答案】A

【解析】A、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都不够使木条复燃,说法不正确;B、水蒸气遇冷凝结,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有水雾,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使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瓶口朝上以免气体漏出,如收集二氧化碳也是瓶口朝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故选A。

8.【答案】B

9.【答案】(1)打开关闭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打开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保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观察到(Ⅰ)瓶内的现象是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10.【答案】A

【解析】氯化钴遇水会由蓝色变成红色,故氯化钴试纸用于检验水的存在。故选A。11.【答案】D

【解析】“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属于猜想;“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属于探究中的实验;“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属于推理;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故选D。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根据它们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白烟E :_____;气体乙_____. (2)检验集气瓶内气体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在反应③中,固体B 起_____作用.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②:_____;_____反应; 反应④:_____;_____反应.

【答案】五氧化二磷 氢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催化 2KMnO 4Δ

K 2MnO 4+MnO 4+O 2↑ 分解 4P+5O 2

点燃

2P 2O 5 化合 2H 2O

通电

2H 2↑+O 2↑

分解 【解析】 【分析】

A 是紫黑色固体,则A 是高锰酸钾,4

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加热分解生

成的气体甲是氧气,黑色固体B 与溶液D 混合产生的无色液体通电能分解生成氧气,则B 是二氧化锰,D 是过氧化氢,生成的气体乙是氢气;故生成的固体F 是锰酸钾;固体C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E ,故C 可能是红磷,E 是五氧化二磷,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白烟E 是五氧化二磷,气体乙是氢气,故填:五氧化二磷,氢气;

(2)甲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B 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4)反应① :A 是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2KMnO 4

Δ

K 2MnO 4+MnO 4+O 2↑,分解;

反应② :甲是氧气,C 是红磷,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4P+5O 2

点燃

2P 2O 5,化合;

反应④ :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填:2H2O 通电

2H2↑+O2↑,分解。

【点睛】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高锰酸钾是紫色固体,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是该题的突破口。

3.现有A、B、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单质,B、C、D、F 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用两圆间的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双向箭头“←→”表示可以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知识范围内)

(1)图中有一条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转化的双向箭头没有画出,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并使其转化关系成立____;

(2)写出化学式:A___:F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足量B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

【答案】 Fe CuO Fe+CuSO4=FeSO4+Cu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解析】

【分析】

A、B、D、E、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金属单质,B、C、D、F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F是黑色粉末,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会转化

成黑色粉末,所以C 是氢氧化铜,F 是氧化铜,B 就是硫酸,E 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 是铜,A 会转化成铜,所以A 是铁,D 是硫酸铜。

【详解】

(1) A 、E 是金属单质,B 、C 、D 、F 分别只是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 、F 是黑色粉末,B 和C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 会转化成黑色粉末,所以C 是氢氧化铜,F 是氧化铜,B 就是硫酸,E 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 是铜,A 会转化成铜,所以A 是铁,D 是硫酸铜。

(2)A 是Fe ,F 是CuO 。

(3)A 与D 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4Fe+CuSO FeSO +Cu =。

(4)足量B 与F 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和水,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点睛】

B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 会转化成黑色粉末,所以C 是氢氧化铜,F 是氧化铜,B 就是硫酸,E 和氧化铜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 是铜。

4.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 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D 的化学式为_____。

(2)A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B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答案】CO 2 酸 K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或Na 2CO 3+Ba (OH )2=

B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 固体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 是二氧化碳,C 和二氧化碳会相互转化,所以C 可以是碳酸钠或碳酸钾,A 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所以A 可以是盐酸,B 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B 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验证,正确。

【详解】

(1)经过分析可知,D 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

(2)A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酸;

(3)由上分析可知B 与C 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或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K 2CO 3+Ca (OH )2=CaCO 3↓+2KOH (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5.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 溶液、CuSO 4溶液、BaCl 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 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 4溶液,可鉴别出NaOH 溶液和BaCl 2溶液。鉴别出NaOH 溶液的现象是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 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 2SO 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

A Ba(OH)2溶液

B AgNO 3溶液

C Mg

D 酚酞溶液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 2424H SO BaCl BaSO 2HCl +=↓+ NaCl C

【解析】

【详解】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 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 4溶液,可鉴别出NaOH 溶液和BaCl 2溶液。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 4溶液与NaOH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鉴别出NaOH 溶液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 2溶液,能与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O 4+ BaCl 2 ==BaSO 4↓+2HCl ;故填:H 2SO 4+ BaCl 2 ==BaSO 4↓+2HCl

(3)根据反应可知,氯化钠为反应产物,且可溶解在水里,故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 ;

将五种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铜元素全在氢氧化铜沉淀里,滤液里无铜离子,试管中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加入硫酸钠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没有钡离子。

A 、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钡后可能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加入硝酸银后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没有氢离子,因此加入镁后没有明显现象,故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呈碱性或中性,所以加入酚酞可能会有明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填C

6.有一包固体X,可能由NH4NO3、FeCl3、NaOH、Na2SO4、CaCO3、Ba(NO3)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X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X按图中的甲进行实验。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由甲实验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

②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滴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白色沉淀B的成分为____________,图乙中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X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固体X中还含有________。

【答案】NH4NO3过滤 FeCl3 BaSO4、CaCO3 Ca2+、H+ NaOH

【解析】

【详解】

(1)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反应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取少量固体X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NO3,故填NH4NO3。

(2)①操作a将液体与不溶性固体分离开,则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过滤后得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D,而FeCl3溶液呈黄色,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故填FeCl3。

②由图可知,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则固体中能与稀硝酸反应的难溶性固体为碳酸钙,不溶于稀硝酸的是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故填BaSO4、CaCO3;

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图乙中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钙和过量的硝酸,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硝酸钙解离的Ca2+和硝酸解离出的H+,故填Ca2+、H+。

(3)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的沉淀中含有碳酸根,固体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的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

7.102.(2018·河南中考模拟)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请写出一个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同学们又对滤液中所含的物质作出多种猜想,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第一种猜想是滤液中含硝酸锌、硝酸铜,则另一种猜想应是什么?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第一种猜想。________

【答案】 Zn+2AgNO 3Zn(NO3)2+2Ag或Cu+2AgNO3Cu(NO3)2+2Ag 滤液中含AgNO3、Zn(NO3)2、Cu(NO3)2。取样品少量,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AgNO3,只含Zn(NO3)2、Cu(NO3)2。

【解析】(1)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银强,利用锌与硝酸银的反应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铜银,推断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对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进行猜测;(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及氯离子与银离子不能共存的反应规律,设计验证猜想一。(1)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得到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2AgNO3 = Zn(NO3)2 + 2Ag;(2)由得到溶液呈蓝色,说明铜粉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会先于铜与硝酸银反应且锌粉可与硝酸铜反应,因此可判断锌粉已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成为所要猜测的两种可能,若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硝酸铜,若硝酸银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或AgNO3、 Zn(NO3)2、 Cu(NO3)2);(3)取样品少量,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AgNO3,因为溶液呈蓝色,所以一定有

Cu(NO3)2,Zn和AgNO3反应生成了Zn(NO3)2,所以溶液中只有Zn(NO3)2、 Cu(NO3)2,没有AgNO3。

点睛: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8.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吉样物“进宝”为手持的四叶草的“国宝”大熊猫,代表幸运幸福。化学物质世界也迎来了一只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如图所示。四叶草的叶子由A、B、C、D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C、D是黑色固体,B、C为单质,A、D为氧化物。

(1)物质C为_____;物质B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或_____;

(3)手持四叶草的“进宝”物质X需满足:A、B、C、D分别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

X ,则物质X 是_____。

【答案】碳(或C ) 支持燃烧或急救病人等 CO+CuO Δ Cu+CO 2

Fe 3O 4+4CO

高温3Fe+4CO 2 二氧化碳或CO 2

【解析】

【分析】 四叶草的叶子由 A 、B 、C 、D 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 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因此 A 是一氧化碳,B 是氧气,C 是碳。

【详解】

(1)四叶草的叶子由 A 、B 、C 、D 四种物质构成,且相邻两叶片之间会发生反应;其中 C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A 是一氧化碳,B 是氧气,C 是碳;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 ΔCO CuO C u CO ++或

342 Fe O 4CO 3Fe 4CO ++高温。

(3)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 X 是二氧化碳。

【点睛】

C 、

D 是黑色固体,B 、C 为单质,A 、D 为氧化物;黑色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9.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红色金属单质,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 、D 为黑色粉末,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 为难溶性物质,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用化学式表示:D______ G______

()2写出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6126C H O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C 4BaSO 2424Ca(OH)CuSO Cu(OH)CaSO +=↓+

61262

22C H O 6O 6CO 6H O ++酶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为红色金属单质,A 是铜,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B 是二氧化碳,C 、D 为黑色粉末,C 是氧化铜,D 是碳,E 是硫酸铜,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F 是氢氧化钙,G 为难溶性物质,G 是硫酸钡,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H 是氢氧化铜。()1用化学式表示:D 是C ,G 是BaSO 4。

()2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24Ca(OH)CuSO Cu(OH)CaSO +=↓+。 ()3 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1262

22C H O 6O 6CO 6H O ++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堂小测 第一单元课题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堂小测 第一单元课题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人呼出的气体中相对空气增多的成分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3.化学实验小组要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将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待使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4.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5.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6.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7.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教材实验专题练习1(共10题)

中考化学教材实验专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图丙: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观察到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____,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_ (1)图甲: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填“多”或“少”,下同)。 (2)图乙:向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实验前用砂纸将细铁丝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 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5)在新制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结果铁丝未出现燃烧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图甲: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2) 图乙:将红热的木炭缓慢插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图丙: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振荡,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2021年整理)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仪器方法 固体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定量量筒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无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 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用滴管滴加液体两种情况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图示 注意问题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防止试管炸裂)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防止 受热不均而使试管破裂)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 底部,使试管炸裂)。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 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3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2)洗净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 空气氧气(含答案河北省)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空气氧气(含答案河北省)----e7b100e3-6ea1-11ec-81c7-7cb59b590d7d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空气氧气(含答案河北省) 实用精品文献共享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空气氧气(含答案河北省)第一讲空气氧气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限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21?益阳)常用于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的气体是()a.n2b.o2c.co2d.he2.(2021?淮安)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 染指数”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3.(2021?重庆b)用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4.(2021?河南)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 的是()a.硫b.镁条c.铁丝d.木炭5.(2021?唐山路北区一模)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 并回收mno2和kcl,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a.用装置甲暂时存放氧气b.用装 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分离后的 溶液得kcl晶体6.(2021?保定一模)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助燃性 b.化学性质活泼c.能供给呼吸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7.(2021?德州改编)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硫、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8.(2021?襄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 反应不能发生9.(2021?安徽)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 出导管10.(2021?原创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的循环,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 具有可燃性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11.(2021?石家庄裕华区一模)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分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二氧化碳 实用精品文献共享 过多能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对于自然界的植物非常重要c.稀有气体曾被称 为惰性气体,它们不能和任何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常用作保护气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12.(2021?娄底)2021年3月,国 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 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d.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二、填空及填答题13.(2021?

2020中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含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一空气 一、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白磷燃烧,产生出大量白烟,等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必须易与氧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①不能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②不能用木炭、硫: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 ③不能用镁条:因为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测定值红磷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

红磷、白磷燃烧产物相同二、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三、空气污染及防治 【巩固练习】 1. 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 、汞槽中的汞起到液封作用 B 、银白色的汞剧烈燃烧,迅速变成红色粉末 C 、将生成的红色粉末加强热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 、足量的汞几乎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2. 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来代替 B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3. 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柱状示意图,其中“a ”代表的是( A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4. 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 ) A 、氧气支持燃烧,常用作宇宙航行的重要燃料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C 、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5. 下列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且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D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6.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 2含量的是( C )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平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2)汽车尾气——CO (有毒)、NO 2(酸雨) (3)化石燃料的燃烧——烟尘、SO 2(酸雨) 危害以及问题 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 空气质量日报 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CO 2不是空气污染物,CO 2本身无毒且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CO 、SO 2、NO 2、O 3、可吸入颗粒物(PM 10)、细颗粒物(PM 2.5)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冲刺2021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遍过 01 空气 氧气(含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遍过01空气氧气 命题点1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与用途 1. (2018河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O2 B. CO2 C. N2 D. Ne 2. (2019湘西)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 氧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3. (2019邵阳)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 4. (2002重庆A)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甲烷 D. 一氧化碳 5. (2019攀枝花)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6. (2019广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 ..来自空气的是()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B. 用于生产氮肥的N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 用于飞艇的He 7. (2020岳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命题点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8.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侯德榜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9. (2019徐州)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 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内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0. (2020淄博)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训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O2 B.CO2 C.N2 D.Ne 2、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 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3、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 6、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 B.木炭 C.细铁丝 D.蜡烛 8、有一位同学暑假去某某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 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 氧气可以燃烧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多种物质组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10、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澄清石灰水 D.插入燃着木条 11、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12、“○”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 A.B.C.D.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体 14、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肯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D.缓慢氧化肯定是氧化反应 1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17、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课堂检测2 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食品包装过程中为了防止潮湿而加入一包干燥剂,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3.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 A.观察颜色 B 。闻气体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最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 ①④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 5。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 ( ) A。氦气和二氧化塘 B。氮气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在一定条件下,白色浑浊越多,则气体中二氧化碳就越多 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D 。只要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的水排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8。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 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 、做结论 9.把一根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出过程中氧气被完全消耗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

2022年初中化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同课异构教案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学准备】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跟我们平时的呼吸没有什么两样,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 [答复]不一样。 [过渡]对,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 二、推进新课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讨论交流】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 提出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⑤没有氧气了。 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全体交流:简要表达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

方法。 【指导评价】 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指导方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强调操作步骤及本卷须知。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分组实验】 (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 (2) 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4)取两块枯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照。 【展示交流】 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结论】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综合训练题13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训练题13 一、选择题 1.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产生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有火星四射现象 C.把适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 B.量筒读数 C.灯帽盖灭酒精灯D.氧气验满 3.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足量的目的是:完全消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B.该实验结果能说明:瓶内剩余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C.若a处没有弹簧夹;则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偏多 D.用木炭代替红磷:也可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 4.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某个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 A.固体中MnO2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5.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 .S ,P 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Ⅰ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Fe 在Ⅰ、Ⅰ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 .在空气中,Fe 比A1更易氧化 6.以下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B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 .打开浓盐酸,瓶口看到白雾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推理出空气中O 2含量的是 A .燃烧匙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注射器内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熄灭后红磷有剩余、水槽中水面下降 D .注射器内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8.某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t 1时刻后的某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从t 1直至t 2时刻,瓶内温度由高到低,慢慢恢复至室温 C .根据t 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 .t 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是因为液体进入瓶内造成气体膨胀 9.“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即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下列反应符合此理念的是( ) A .硫与氧气反应:22S+O SO 点燃 B .实验室制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 C .氢气还原氧化铜:22 H +CuO Cu+H O ∆ D .煅烧石灰石:32CaCO CaO+CO ↑点燃 10.如图各装置能成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装置①:制取氧气(发生装置) B .装置②:由a 进气收集O 2 C .装置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 D .装置④: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

2020-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师用卷

2021-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项选择题 1.累了吗?请答题的同学做个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在刚刚你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 多的是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空气的组成,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组成空气中各物质所占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应选C。 2.如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参加少量水,并做上 记号.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红磷熄灭后应立即翻开弹簧夹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洁的氮气 D. 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解:A、燃烧完毕后立即翻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1 ,故此选项错误. 5 B、加紧弹簧夹是因为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溢出,故此选项正确. C、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剩余物主要是氮气,同时还含有其他气体,故此选项错误. D、红磷量少氧气不能耗尽,那么测量的数据会不准确,故此选项错误. 应选B 3.以下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不可以到达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第 1 页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解:A、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应选项实验操作可以到达相应的实验目的. B、向搜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参加约1 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 3 瘪了,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应选项实验操作不可以到达相应的实验目的. C、电解水并验证生成的气体,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应选项实验操作可以到达相应的实验目的. D、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一样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变浑浊,可以人体呼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应选项实验操作可以到达相应的实验目的. 应选:B. )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处,以下物质的用处与根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解:A、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经常用铜做导线,例如一些电线、电缆中经常用铜故A说法正确; B、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拟稳定,故可作保护气,故B说法错误; C、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就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能将玻璃割断,故C说法正确; D、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可以燃烧放出热量,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故D说法正确.应选B.

【初中化学】九年级探究专题(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九年级探究专题(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 体的探究(223) 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 体再探究的几个环节,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属于科学 探究中的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可能比空气中多。”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置于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上述探究过程的顺序是(填序号)。 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学习小组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 。 (2)人呼气时,活塞A、B具体的操作是,此 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 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

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非常感兴趣,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作出猜想]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低。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方案。你的理由是。 [实验步骤]选定实验方案后,他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了实验。 [反思与评价]该实验的设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为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①收集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的体积应该, ②。 [学科融合]人呼吸的深浅不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不同。下表是某老师测量的人深呼吸和浅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结合数据知道深呼吸时氧气的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浅呼吸时氧气的浓度,深呼吸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浅呼吸时二氧

基础实验—人体吸入呼出的空气-2020年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练习

2020 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实验——人体吸入呼出的空气 1.人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 2.小明用以下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能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的研究实验.实验过程中察看到的现象以下图,那么小明得出的 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3.以下鉴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 气体的颜色 B.用燃着的小木条C.用带火星的小木头 D.闻气味 4.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研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采集有呼出气体的 集气瓶中加入适当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污浊。此时以下做法 中错误的选项是() A.检查采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能否有错误 B.检查澄清石灰水能否是无效 C.再次实验,看能否是还会出现同样实验现象 D.向老师讨教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而后填写实验报告 5.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其余成分是()

A.氢气、氧气、氮气B.氢气、氧气、水蒸气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D.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 6.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而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办理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曲线 X 表示二氧化碳,曲线 Y 表示的是水蒸气 B.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C.200s 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余所有气体的整体积分数为 23. 34% D.由此实验有人以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余气体和杂质”主假如指水蒸气是错误 的 7.以下实验不可以达到目的是() 编号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中研究铁生锈的条研究可燃物焚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目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1.请根据“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 探究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 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石 灰水,振荡 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比呼出气 体中的多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的多 少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 2.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假设猜想】吸入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多。 【搜集证据】 (1)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外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2)如左下图所示,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

(3)如右上图所示,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所示,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个呼气,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人呼出气体与空气的不同。 (1)实验前先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将瓶中先装一定量的水液封b导管末端,然后连接好各装置,将注射器与_______(填“a”或“b”)导管连接,然后缓慢推动注射器,观察到__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装置中水换为澄清石灰水,然后由导管______(填“a”或“b”)吸气15s,观察现象。由另外导管吹气15s,观察现象。 (3)结论:由实验操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__________。 4.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2021年海南省中考化学真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海南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一、选择题(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1·海南)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2021·海南)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3.(2021·海南)右图为海南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钾”指的是元素 B.该矿泉水显酸性 C.“钠”指的是分子 D.该矿泉水是纯净物 4.(2021·海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收集二氧化碳 5.(2021·海南)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6.(2021·海南)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7.(2021·海南)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8.(2021·海南)小轩午餐点的外卖有炸鸡翅、面包和可乐,为了使营养均衡,还应该补充的是 A.米饭 B.鸡蛋 C.青菜 D.牛肉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探究题1、某化学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答案】 解:(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水的体积为:45g÷ 1g/mL=45mL; 【实验操作】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是V-V1; (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式为:4P+5O22P2O5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休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己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气体总体积,测定出的气体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3,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Y的体积分数在60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5)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76.66%; 【评价与反思】: (6)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故答案为: (1)45; (2)K1、K2,CO2,V-V1; (3)向烧杯中加入开水;4P+5O22P2O5,为 (4)X,水蒸气冷凝, (5)76.66%; (6)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1.2.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2.探究并知道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 二、学习重难点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自主预习案 1.完成下表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结论一、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 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用 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四瓶气体均为色。 二、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_______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澄清的石 灰水变________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比空气______ 三、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 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 更______,且燃烧时间要_______ 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 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 含量_______ 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 上产生_________________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 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 蒸气的含量______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1.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 B.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的含量高 C.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 D.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低 2.下列实验中(如右图),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3.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大量灰烬 5.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6.饼干拆封后长时间放置会变软,其原因是。 7.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 .a熄灭、b变旺 B. a更旺、b熄灭 C. a、b都变旺 D. a、b都熄灭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第2课时)知 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氮气、稀有气体性质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收集两瓶空气。 2.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的样品:用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能留有气泡),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将饮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桌上。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伸入空气中,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瓶中,燃着的木条。 结论:呼出气体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加入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后振荡,;加入呼出的气体瓶中后振荡,。 结论: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现象: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 __________出现,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_。 结论:呼出气体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 【答案】3.无多大变化 4.很快熄灭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水雾无明显现象多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气体由瓶口进入,瓶内水排完,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以及不能大量溶于水。 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却没有明显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已知木炭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D.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排出就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解析】A、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B、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C、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导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