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两大名臣”之一,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他主张以“止血为先、屯

粮为重”的治国理念,提倡改革派和保守派间的合作,倡导“实学”、“中庸”,主张政治清明,力推“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和曹锟被誉为“晚清三杰”,其中曾国藩被尊为“天下奇才”、“千古人物”。他的治学、治理、屯垦、航运、军

事等方面的成就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曾国藩在他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对于太平天国的屠杀,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等等。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 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

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 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七月二十五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大喜过望,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然而,大学士祁隽藻进言,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帝收回成2 / 17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 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

评价曾国藩

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

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是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一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湘军的建立和治军作战的过 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个特色,就 是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意识;他以孔孟的“忠义”为建军的宗旨,要求湘军绝对效忠清王朝的封建政权,绝对忠于自己;在“忠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在湘 军的编制上主张先设官,由官自招士兵,各军内部以各级将领为核心,以下级绝对 服从上级为惟一信条;全营归属营官,营官归属统领,全军归属大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私属性质的上下级关系;曾国藩选择将领以“忠义血性”为标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效忠清王朝,才能绝对服从自己;在招募士兵的问题上,曾国藩主张 应招“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以便使他们树立“愚忠”的思想,能够充当炮灰,为清王朝卖命;同时,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由统兵将领亲自筛选,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情谊,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以此维系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礼、诚”为本,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曾国藩整治军队的第一要务是“礼”治,即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他整治军队的另一要务是“诚”,即把“诚”看作“物之始终”,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的纽带; 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还要以“勤、恕、廉、明”为要义,做到“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所谓“勤以治事”,就是要求湘军改变八旗、绿营的

积弊,各级将领对待一切问题要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治军之道以“勤以治事”为先,正是由于他要求下属做到勤劳,力戒懒散作风,才大大提高了湘军将领的指挥和决策能力;所谓“恕以待人”,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对待下属要讲求“仁”、“礼”,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所谓“廉以服众”,就是要求各级将领做到廉洁自律,以改变军中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腐败现象;所谓“明以应务”,就是要求统兵将领要了解治军和作战的具体环节,以便在军中做到赏罚分明;当然,尽管曾国藩治军严明有方,但是其阶级本性决定了他所训练的军队,不可能成为一支讲求“礼”、“诚”的“仁义之师”; 第三,“以主待客”、“奇正互用”的作战军事战略思想;曾国藩认为,两军作战时,守者为主,攻者为客;中途相遇,先到战地者为主,后到者为客;两军对峙,先放枪者为客,后放枪者为主;他还把战场上的兵力分为正兵和奇兵,即“中间迎敌者为正兵,左右两旁抄出者为奇兵”,他认为用兵作战的关键是要区分主客、奇正的特点,并且在战场上做到忽主忽客,忽正忽奇,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1; 二曾国藩的外交思想 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外交人物,学术界对其外交思想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曾国藩外交思想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妥协投降”说;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胡绳、乔还田、姜铎、吴世英、朱东安等人,他们认为曾国藩自始至终推行的是一条“忠信笃敬”、“守定和约”的妥协外交路线;这种观点目前来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二,“汉奸卖国”说;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范文澜、何玉畴、林庆元、刘乐扬等人,他们认为曾国藩自始至终推行的是一条卖国的外交路线;这种观点对曾国藩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有人称他是“中兴勋臣冠” 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 也有人说他“褒之则为圣像,贬之则为元凶”。 言罪者说: 曾国藩效忠的清王朝,代表着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没落势力,并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一再屈服求和,其大方向是反动的,性质是非正义的。 言功者说: 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 我们的观点: 1.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们则可以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 2.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 3.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 4.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完成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所以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的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容质疑: 政治: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统治,延续着专制统治的黑暗。因此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经济:以分散的小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未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努力;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外交: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洋务运动: ●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与李鸿章共同创办了江南制作总局 ●筹划中国海军建设,促进海防 ●派幼童到美国留学,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 ●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船造炮”者是他 ●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智器之器”者是他 ●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 ●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 ●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阙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还是他。 我们的观点: ◆洋务运动虽然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且以失败告终,但其主流是中国人强国御辱的活动, 是中国工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曾国藩将“自强”口号付诸实践,因此他是洋务运动的发轫者,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之 一。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曾国藩以儒学为基础,内寻宏论,诚信为根本,精益求精,可谓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近代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奋斗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和实践真理的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发扬的品质。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和一个穷翰林而一举成为晚清的一代名臣,靠的是扶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军。当时,太平天国革命军,在洪秀全、杨秀清领导下,于1851年1月11 日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后,队伍迅速扩大,乘机杀出广西,进入湖南,围攻长沙不下,转攻克岳州,水陆并进,1853年1月占领武汉三镇,号称水陆五十万人,沿江东下,声势浩大,清军丧胆,望风崩溃。太平军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太平,并于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都,和清朝分庭抗礼,号称水陆一百万人。面临上述情势,仅仅作为在籍守母丧的侍郎曾国藩,又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凭什么敢于站出来和太平军作对?因此,对团练大臣的差使,曾国藩迟迟不肯就任,后在教师唐鉴和诸友好的敦促鼓励下,才勉强墨绖出山。到长沙办团练,白手起家,创办伊始,百事待举,加上地方又诸多掣时,颇不顺利。逼迁衡州,苦练成军,水陆两营,不满两万。兴冲冲地血祭出师,但初战不利,碰上太平军羊楼司和靖港两次硬钉子,被打得损兵折将,狼狈败逃,曾国藩痛不欲生,跳入湘江,企图一死了之。后虽经侍卫抢救出水,但仍灰心丧气,无颜见家乡父老,再次准备自尽,后被左宗棠痛加指责提醒后,才重新振作起来。 塔齐布的湘潭捷报,成为曾国藩起死回生重振湘勇的一帖兴奋剂。接着收复武昌,溯江东下,攻破田家镇江防,直逼九江,湘勇军威大振,曾国藩声名鹊起。不料太平军调翼王石达开坐镇九江、安庆前线指挥,三次挫败了湘勇水陆两军,把曾国藩逼得困守南昌,一筹莫展。正好又报父丧,曾国藩趁机暂时下台,回乡守制。 1858年秋,在曾国藩守制复出时,武昌和九江已先后被清军攻克,太平军因内哄争权,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被逼带十余万人马另立山头,杀向四川,太平军力量分崩离析,大大削弱,只剩下陈玉成、李秀成两支主力人马,加上洪秀全重用无能亲属,朝政紊乱,人心不齐,眼看太平军大势已去。曾国藩抓住这一时机,在黄州府巴河镇召开湘军将领会议,定下进军皖中围攻安庆和援助浙闽并最后围攻天京的计划。但这一计划进展并不顺利,同年十一月间,奉命进逼安庆的李续宾部七千余人,在安徽巢湖边的三河镇,被太平军全部歼灭,这对湘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直到1859年9月,曾国藩力促其弟曾国荃攻下了安庆,并帮助左宗棠自成一军,向浙闽助剿,帮助李鸿章建立淮军,向上海、江苏助剿,才奠定了围攻天京的基础。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湘军终于攻陷了天京,一场轰轰烈烈历经十四年足迹几遍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终于被曾国藩扑灭下去了。 曾国藩和太平军的关系,是决定他一生命运和地位的关键,也是对他作历史评价的关键。他之所以能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举成名,不在于他所标榜的道德学问,更不在于他的高官显爵,而在于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经过他的手镇压下去的。因此,对太平天国同晚清政府这场政治斗争,究竟采取什么立场,不能不成为评价曾国藩的关键所在。章太炎先生所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便是这个道理。范文澜老早年在延安发表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这篇名著,正是紧紧站在太平天国的立场上写的。冯友兰先生生前说得更明白:“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为曾国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国,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冯先生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了的。冯先生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执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 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但同时他又编练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目的是为了

近代史-曾国藩评价

是“圣贤”还是“汉奸”? 曾国藩应该算是中国近代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有人评价他是“一代古今完人”、“同治中兴诸名臣之首”,也有人说他是“对外投降对内反革命的侩子手”、“汗臣”。有人认为他走的是一条歧途;也有人认为他带领封建社会的中国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在这些激烈的争辩背后,曾国藩究竟有着一副怎样的真实面孔? 我认为曾国藩是走了一条犹豫矛盾不幸的道路。我个人认为他是个值得同情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一定价值的人。 他对封建中国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首先在修身方面,他每天坚持写日记,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从开始的戒烟到后来的戒色,他说到做到。他坚持静坐,端正平静心态。其次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处事沉着、冷静、多思”,“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些至理名言他不但躬身立行,还成了后人借鉴的真理。他堪称是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自我修炼的一个典型。 在齐家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教育子女,遵循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传说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不把它扔掉,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这就是曾国藩修身的功夫。他所推崇的“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至今为止,仍具有重要价值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句话用来评价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方面的才能一点也不为过。他的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导致自己身体受损,有时你会对他的苛刻而产生怜悯之情。他留下的文学著作《奏议》、《家书》、《家调》等对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社会许多人都想借鉴他的品德,利用在处世交友,商场职场上的规则。 在治国平天下方面,他才能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体现在他的慧眼识人。李鸿章就是他识人的一个得意之作,还有在清朝的外交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薛福成等等。他的善用人才帮助他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他的最突出的才能应该是建立地方团练--湘军,镇压了当时看起来势不可挡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以身作则遵守军纪,使得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于是有了“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然而在他镇压太平军,南京后,他搞了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于是他也因而获得“曾剃头”,“曾屠户”的称号。经过1870年的“天津教案”,他又获得了另一称号“卖国贼”,“对外投降对内反革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等等,予以全面否定。在他的人生,他的事迹上划上污点,留下了不完美,甚至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罪证。 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的功与过,对与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各个因素,决不能就因为他的过而掩盖了他的功。曾国藩生活在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在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期间,当时的南京极为混乱,土匪当道。如果他不采取“铁血”政策,就能难以树立军心,维护军纪,也就能以取得胜利。他的“杀人如麻”不能说没有受当时环境和形势的影响。但是不得不说一个人一旦走错一步,那就步步都是错了。由于他的对外投降对内反革命,造成了他有苦说不出,真的到了上下指责、左右为难、千夫所指、百口莫辩的地步了。而且对曾国藩的对洋人的妥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卖国或者委曲求全。外交的本质是就国家利益进行谈判,凡谈判就必须有妥协。所以,妥协并非是卖国。国际法在1 9 世纪才刚刚从欧洲走向世界。对于携带枪炮和巨大的国家力量前来叩关的列强,一味的主战和一味的主和都不是根本大计。如果能够在严守不得已而签订的

最新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中国产生过不少矛盾人物。曾国藩就是中国近代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他维护传统又越出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却抉破了旧物。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愿地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引接的门洞。“世事别来一番新”。这种富有历史内容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儒学中人的忧患困惑及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分化。 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烁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誉之而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曾国藩—最具争议的历史近代人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充满屈辱和悲愤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在屈辱和悲愤中不断清醒、不断理智、不断抗争的历史。而曾国藩在省视中西方文化、以及对湘军的组件和治理、外交、人生哲学、对子女的教育、诗文造诣、人才观七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甚至现实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对待中西方文化 (1)曾国藩以理智的心态去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优长劣短,以务实的学风去思考现实和未来。他抛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之情,把西方列强当做既可学习又须竞争的对手看待。尽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对传统文化并非一味盲从。他不仅对一些前世前人的东西主张取舍,还主张对前世前人的东西进行变更和创新。并且他还提出经世致用之学而经世之学是由传统文化转向近代文化的桥梁;正是具有经世思想的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率先接受、传播西方先进文化。而在对待西方技术文化方面,他把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久之利”的认识水平。 (2)但是,尽管曾国藩提倡经世致用,但他的思想核心始终是保守的程朱理学的“义理”。这“义理”的核心就是怎样做合乎正统规范的人,怎样维护现存秩序,怎样维护纲常礼教。而且,经世派当时只是看到了西方文化表层的洋枪大炮、科学技术了,即文化的器物层面。 因此,曾国藩一边推进近代化,一边也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后。 (3)洋务运动。“师夷智”从议论转化为实践,曾国藩是最早的领袖和开创者。而曾国藩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在当时迅速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近代化工业基地,他在派遣中国人留学外国这一事件上作出巨大努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尽管,他的初衷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他仍应是为中国最初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之一。 二、建军与治军 (1)曾国藩的治军思想由“以礼治军诚字为本”、“刚柔互用宽严相济”、“勤恕廉明修己治人”组成。而之后,将团练变为湘军,也就是清廷的兵权,移入汉人手中的起点。但是不得不承认,曾国藩的治军思想给当时的军队纪律治理注入了鲜血。同时,壮大了军队的力量。但是,湘军在发展庞大之后,军纪已不如以往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最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人物。他率领指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使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又停滞了几十年。而在天京失陷后,曾国藩军队为了抢劫而放火焚烧天京。一直到三十二年后,南京人民一说起曾国藩兄弟,大家都咬牙切齿的痛恨,曾国藩的好杀与对农民起义者的阶级仇恨,是一贯的。然而,“以杀人为业”的曾国藩的罪恶,是埋不掉的。 (3)军事细想的历史影响。其一,积极影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政治思想工作的机制部分地引进了军队,主要表现在把认得思想因素看做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军民关系看做军队生存和活动的重要条件,这些对后世的建军思想,特别是后来无产阶级的建军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其二,消极影响。离开国家编制别树一帜,为日后军阀的割据做了思

个人对曾国藩评价

个人对曾国藩评价 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这些评价与他的一生的作为和他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当时的社会的动荡而趋于不治,然而曾国藩入世便是评判乱党。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曾国藩在中国的文学地位有着相当的地位,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生,他的行为完全是按照儒家的观念来处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恪守三纲五常,对君王和臣之间有着传统而不可动摇的观念。说是传统的化身一点也不错。 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离不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的一身将近20年就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军,而且他的一生大部分的评价就是来源于太平天国,当时太平天国军席卷整个清王朝,势不可挡。曾国藩认为封建王朝虽说是腐败,但是比起洪秀全的神学观念来说是更好的,

因而曾国藩顺势镇压太平军。在清王朝的政策支持下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也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映他一生巅峰人生的时刻,在他的湘军出现之前太平天国军一直是桀骜不驯,战无不胜。曾国藩致力于太平军的镇压,他主张攻取安庆进而攻取天津从而破灭天国军,不得不说曾国藩有着独特的军事才能。在之前他进军九江,过于自大被太平军烧毁战船,投江自杀幸好被部下所救,仓皇逃窜。曾国藩他的镇压活动在长远的观点来看是有利于社会进程的发展,缩短了社会曲折的前进。对于这个中国学者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曾国藩在掌握湘军时就是打劫把湘军组合成了一个类似于土匪的军队,他杀人太多,“曾剃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他的这个疯狂杀人已是让他的名声有着影响。 不得不说曾国藩和洋务运动,可以说,曾国藩就是近代洋务运动的首领,洋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文化运动,也就是说曾国藩就是近代文化运动的领袖。不得不说曾国藩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他在洋务运动中提出要用师夷之技来治夷,率先兴兵造战船,制火炮。开企业发展清王朝经济,发展科技。可见当时的曾国藩的眼光是多么的远大,抱负是多么的宏伟。他是一个爱国者,他更是一个革命家,一个有着超常见识的军人。想起大家说曾国藩是一个书呆子是一个愚昧之人。我想说曾国藩是见识超群的智者,是一个有着比常人更愚昧的智者。对于一个问题就算是常人都知道而且明白,但是智者这是就是一个愚者,比常人更愚昧,他会在这个常理理中提出问题,提出矛盾。这是的他就是愚者。但是表现出了智者的风范。洋务运动

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上很多人对曾国藩的做过评价,毛泽东在1917年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界石在研究<<曾国藩家书>>方面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且要求其子蒋经国一定要读<<家书>>.所以所谓"画鬼易,画犬难",今天只敢说不敢评,即使如此也必定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褒者居多,贬者居少.仔细想来,他们对曾国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几件事情上.其一是对待罪犯方面,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其二是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方面,有人说他太过严酷,所以获名"刽子手";其二就是所谓的天津教案, 其后遂得卖国贼之名.细细想来,如果我们以客观的精神,辨证的方法来考究,这些批评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先说曾国藩所创造的就地正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就地正法当然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即使在古代,对罪犯的行刑也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的,未经审判不获罪,而且我们的中华法系本身在刑事诉讼方面也有很多具体的制度保证程序并注意用程序来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也适用于战乱的晚清.当时,曾国藩刚接到朝廷的任命到一地上任,开始准备镇压太平天国.由于处于战乱时期,权力真空在当地也有很明显的显现,抢劫,偷盗之类的案件大增.为了整治当地的风气,他给予一些更低一级的官员就地正法的权力.很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但是当地的风气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恶性案件大大减少,一些较轻的罪名也很少有人冒犯了.之后的团练的正常进行,之后湘军的发展壮大不能说不是以此为基础,以

此为条件.我们平时也说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强调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考虑一下当时曾国藩面临的形势,清军节节败退,天下已经大乱,国家民族怎能交到一个靠宣传封建迷信,靠抢劫杀戮,靠打砸孔庙而乱起的太平天国手中?如果当时曾国藩没有采取这些措施,很难想象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会残存多少,我们的忠孝信义仁能所剩几何?当然,我也不认为仅凭平太平天国的力量就可以毁灭我们绵延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平天国的存在对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威胁,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这方面,如果曾国藩被称为挽救中华文化的英雄,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合适. 然后是对太平天国的俘虏问题,记得一次战役之后,曾国荃获得为数不少的太平天国俘虏,他奏请曾国藩将这些俘虏收归到自己的队伍中,曾国藩明确指示,这些俘虏必须统统杀掉.后来曾国荃也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俘虏被一个个杀掉.当时的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评价曾国荃太过残忍,说曾国藩软弱有余,刚强不足.现在想来曾国藩不是软弱,是屈伸自如,"大丈夫,打破门牙和血吞之"能够说出此等豪言壮语之人怎能说是软弱?关于曾国藩当时处死这些战俘的理由他没有在家书中提及太多,只是一直以恳求同时也是不容商议的语气要求曾国荃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我想曾国藩当时这样做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战争的时间越长,人民的伤亡就越大,国家的消耗也就越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国藩应是不得已而为之 .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 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第一,太平天国没有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引言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晚清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开明派,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称赞他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批评他的一些政策限制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对曾国藩进行评价和总结。 曾国藩的贡献 政治改革 曾国藩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实施“变法”,认为通过改革制 度和政治体制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动废科举、倡导新学派思想、设立军政机构等,为当时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曾国藩非常重视国家的稳定和民生,他的政策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军事才能 曾国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领导湘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军。曾国藩的战略军事能力和组织才能被广泛赞誉。他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当时的军事挑战,也提升了他的声望,为他后来的改革和政治事业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 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改革。他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积极推动教育事 业的发展。曾国藩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堂、书院和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和良好品德的人才。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国藩的缺点 保守思想 尽管曾国藩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有开明思想的人之一,但他仍然具有一定的保 守思想。他坚持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对西方科学和知识持怀疑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保守思想限制了他的改革步伐,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农民利益 曾国藩在一些政策上着重考虑了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民的权益。他 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农民的剥削程度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排斥异己思想 曾国藩在文化思想方面并不开放,对于异己思想和观点抱有排斥的态度。他限 制了新学派思想的发展,并试图通过传统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政治改革、军事才能和教育改革,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然而,曾国藩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保守思想、农民利益和排斥异己思想等。评价曾国藩需要客观看待他的贡献和不足,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历史人物,他的行动和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 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 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 遗余力。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 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 世难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 是邪?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饶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赵衰 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 谓为三不朽。”公独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 谓至忠矣。 梁启超:①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 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 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 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 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②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 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荷叶镇)。重臣,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晚清散文“”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

第一任校长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和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 师夷长技以自强,当然曾国藩只是想借助外来技术来达到自强的想法是错的,因为拯救民族危亡最根本的东西是在于推翻陈旧的封建制度.当然洋务运动再拯救民族危亡方面对中法战场上中国的胜利,对一再挫败日本吞并朝鲜近二年侵略中国的阴谋,对推迟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达到了了切实的积极作用。 有的论者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过与太平天国本身的功过正相反对,认为太平天国的功有三: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简述曾国藩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姓名:博格李学号:202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 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 晚清基业得以延长。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 连声叫绝。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初名子城, 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中国清朝时期的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 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 叶镇天子坪。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 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 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 此不疲。 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 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修身。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诚恳,所 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 所想不到的。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 功率。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 立志。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 天下。 蓄才。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 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 人格、才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