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简短内容

国家公祭日简短内容
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于2015年12月13日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的特殊法定节假日,目的在于纪念祖国历史上英勇牺牲和受难烈士,表达人民对先烈及其精神的尊重和敬意。
历史背景
2015年,在国家公祭日设立前,中国每年已有纪念先烈的传统,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施此项活动是在2000年,当时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纪念英烈的通知》,要求每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各地纪念过世士兵的英勇事迹和革命贡献。
公祭日活动
为了纪念国家公祭日,中国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每年十月十三日,中央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国家级纪念活动,举行革命烈士等先烈公祭仪式,举办评授英烈文艺作品、文史讲座、展览等。
各个省市也各自有丰富的活动安排:
开封的活动安排是:全市学校举行烈士纪念会及抗战烈士公祭仪式,举行烈士烛光晚会、抗日纪念绘画展、烈士烛光晚会等;
青海省张掖市也安排了仪式活动,主要活动有:街头报刊抗战烈士文章宣传、全市中小学校举行抗战烈士公祭仪式及烈士精神宣讲会、全市部门举行抗战烈士葬礼仪式;
四川省也安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有: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全省烈士烛光晚会、全省中小学举行先烈纪念仪式等。
另外,在各大网络媒体上,也有大量的纪念活动,其中包括表达致敬先烈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先烈的英雄事迹,唤起全民国家感情。
意义
实施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国家历史上英勇牺牲和受难侠士的致敬,也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份敬意。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血脉的记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跳板,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坚守民族团结的原则,坚持革命力量,继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明,为实现概念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期,常常用来悼念国家重大历史事件中遇难的人们。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也与一起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背后的故事。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在那个年代,日军侵略中国,南京成为了日军的主要目标之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了南京,开始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和强奸行为。
数十万中国士兵和平民在此期间被残忍杀害,草菅人命的惨剧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多年以后,中国决定将这一历史事件确立为国家公祭日,以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并警醒后人,珍惜和平与和谐。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铭记那段痛苦岁月中无辜逝去的生命,以及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每年的12月13日,中国举行隆重的国家公祭仪式,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悼念的情感。
在这一天,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代表以及公众会聚集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向遇难者默哀,向历史敬意。
国家公祭仪式通常分为几个环节:首先是瞻仰遇难同胞纪念碑。
领导人和代表们会肃立在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向遇难者表示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仪式中,还会播放纪录片或公祭片,通过影像记录带领观众回望历史的痛苦,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随后是公祭仪式。
全体人员肃立默哀,以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之情。
默哀结束后,一分钟的鸣笛声响起,以示对逝者的缅怀。
在仪式的最后,还会举行庄严的入馆仪式。
入馆仪式是公祭仪式的延伸,通过入馆,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并警示人们珍惜和平、防止悲剧重演。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庄严而重要的日子,它帮助人们牢记历史,珍视和平,追求和谐。
通过不断地悼念和警醒,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无辜的牺牲,进而不断弘扬和平、守护和谐。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仅是对南京大屠杀的悼念,更是对历史上所有惨剧的警示。
我们应该将这一天当作深思熟虑、不忘历史、追求和平的重要时刻,铭记历史、反思过去,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方案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伤痛,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伤害,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悲剧。
每年的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纪念那段历史,缅怀逝者,警示后人。
本活动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庄重、肃穆的活动,增强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激发爱国情感,弘扬和平正义,并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二、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三、活动时间202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及前后一周四、活动地点南京市主要公共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各大高校、社区及网络平台五、活动对象全体市民、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六、活动内容1. 国家公祭仪式•时间:12月13日上午10时•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容: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代表出席,举行升国旗、下半旗、默哀、宣读祭文、敬献花圈等仪式,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深切哀悼和缅怀。
2. 群众性纪念悼念活动•时间:12月13日全天及前后一周•地点:南京市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内容:o集体默哀:在指定时间,全市范围内同步进行集体默哀一分钟,缅怀逝者。
o网上悼念:通过国家公祭网、各大新闻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开设网上献花、留言、点烛等悼念板块,引导公众在线表达哀思。
o公益徒步:组织徒步活动,重温南京大屠杀历史遗迹,如拉贝纪念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等,缅怀国际友人及牺牲的同胞。
o家祭微传播:组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或亲属家庭,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祭告仪式,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增强社会关注度。
3. 教育展览活动•时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地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各大高校、社区文化中心•内容:o史实展览:举办《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示历史照片、文物、文字介绍等,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一是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
二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
三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
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山一角。
永远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历史意义

永远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历史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大屠杀被誉为是二战期间亚洲最惨重的一次大屠杀事件。
每年的12月13日,中国都会举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仅是为了追忆那段痛苦的历史,更是为了警示我们珍惜和平、守护人类尊严的重要纪念。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在此期间,日军对南京市民实施了一系列的暴行,包括大规模的屠杀、强奸、抢劫以及纵火等。
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士兵被杀害,同时无数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
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使无数家庭破碎,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旨在弘扬历史真相,宣告对历史的敬畏,并提醒世人珍惜和平与和谐的生活。
这一天的公祭仪式通常在南京举行,政府领导人、外交官、社会组织以及普通百姓都会参加,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对罹难者家属的慰问。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人们被敦促要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和守护人类尊严。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所传达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它还是全球反对战争与种族暴行的呼声。
作为国际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在谴责战争和屠杀,倡导和平与和谐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平重要性、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机会。
此外,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还有助于推动中日关系的和解与发展。
虽然这段历史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对两国人民之间构成了沉重的阴影,但只有通过面对历史、客观认识历史,中日两国才能在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友好的关系。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举行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缓解历史遗留问题,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历史的回顾与警醒,并不仅仅是为了怀念逝去的生命,更是为了提醒我们保卫和平的责任。
只有通过汲取历史教训,以及坚持和平与和谐的原则,我们才能确保人类永远不再经历类似的灾难。
公祭日为什么是12月13日

公祭日为什么是12月13日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这一公然违反国际
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
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此前,在12月13日,存有地方性的纪念活动,比如说在南京,全市可以扎作响警报。
2022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制订国家追思日就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中日战争战争
期间遭日本侵略者血腥的死难同胞,揭发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
民和世界人民导致的悲惨灾难,说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人类自尊、保护世界和
平的始终如一立场。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
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
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国家名义展开正式宣布纪念与追思,其世界意义是,使得人类历史记忆长久维持唤
起状态,而避免哪怕就是片刻的忘怀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缔造未来,一起保护世界和
平及正义良知,推动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国家公祭日即兴演讲稿5篇

国家公祭日即兴演讲稿5篇国家公祭日即兴演讲稿篇112月13日是第8个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民而设立的,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
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不忘历史、铭记英烈的价值坐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经过沉淀的历史符号。
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他们理应得到最高尊崇,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需要仪式,也需要载体。
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纪念日的设立,就搭建了这样的载体,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缅怀遇难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让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来者的缅怀和敬仰。
每一个纪念日的背后,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历史,挺立在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源源动力。
每一个纪念日的到来,都是一次圣洁的悼念,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国民意志的激励。
设立纪念日,并不意味着仅仅把纪念局限在某一天,而是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纪念,就像春节团聚、清明祭祖一样,一代代人的传承,积淀下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接续使命。
铭记英烈,同样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却的历史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日犹如一座丰碑,树立在每一个人心中,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纪念日也是一座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们唯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弘扬,对英烈遗志最好的继承,对英烈遗愿最好的反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和平年代,我们虽然远离了战火与硝烟,不需要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却时刻面临着信仰与理想的考验,面临着时代与变革的考验。
12月13号国家公祭日纪念什么呀

12月13号国家公祭日纪念什么呀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
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
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
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
者杀戮的死难者。
2018年国家公祭日前后江苏举行13项纪念悼念活动。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网21日从南京市相关新闻发布会
上获悉,江苏将在国家公祭日前后,组织开展青少年缅怀、网上悼念、紫
金草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等13项群众性纪念悼念活动。
上午10:00,在南京市17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
和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下午3:00,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
组织“世界和平法会”。
晚上7:00,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场将举办“烛光祭”活动,参加人员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
胞亲属代表、各界群众代表。
同时,在公祭日当天,由中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牵头,在全国30家抗战主题纪念馆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8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也将同步开展悼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
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82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余万中国人......
我们不曾忘记,不能忘记!
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日内瓦公约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此前,在12月13日,有地方性的纪念活动,比如在南京,全市会拉响警报。
通过立法确立公祭日,并举行纪念和悼念活动,是国际通行做法。
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