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文化常识72题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行测文化常识题100道

行测文化常识题1. 题目: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2. 题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3. 题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部分?答案:风、雅、颂。
4. 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答案:状元。
5. 题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案:《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6. 题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哪些?答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7. 题目:中国书法的“四体”是指什么?答案:楷、行、草、隶。
8. 题目:《史记》的作者是谁,它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答案:司马迁,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9. 题目: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案:礼、乐、射、御、书、数。
10. 题目:中国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角色?答案: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花脸角色,末指年轻男性角色,丑指滑稽角色。
11. 题目:《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书籍?答案:孔子。
12. 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3. 题目: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答案:魏、蜀、吴。
14. 题目: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15. 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三部?答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16. 题目: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唐代。
17. 题目: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什么形式?答案:一种固定的文体。
18. 题目: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艺术家?答案:梅兰芳、尚小云、程硕英、荀慧生。
19. 题目:中国古代的“五音”是指什么?答案:宫、商、角、徵、羽。
20. 题目:中国书法中的“草书”是由哪位书法家发展到高峰?答案:张旭。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传统文化常识200题

传统文化知识200题,你能答对多少?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2020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25题附答案

2020 年高考最新文化常识 25 题编者:精选练习,巩固知识,学习有针对性。
1.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 谥号。
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 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 庙号。
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太子。
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 年号。
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三从四德。
遵循 “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法制。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 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 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 “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
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 五常。
仁,义,礼,智,信。
D.七庙。
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5.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 “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 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6 .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与答案详解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10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七十二贤”的是有多少个学生? 72个。
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4. 《西游记》中的唐僧本名是什么?陈玄奘。
5. 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6.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施耐庵。
7.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风”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8.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离骚》、《天问》、《九章》。
9. 李白的字是什么?李太白。
10. 杜甫的字是什么?杜子美。
11.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兰亭序》。
12. 颜真卿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颜勤礼碑》。
13. 柳公权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玄秘塔碑》。
14. 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清明上河图》。
15. 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洛神赋图》。
16.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17.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公元前221年。
1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李渊。
19.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赵匡胤。
20.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朱元璋。
21.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努尔哈赤。
22. 《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23. 《汉书》的作者是谁?班固。
24. 《后汉书》的作者是谁?范晔。
25.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
26.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
27.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8.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哪五本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9.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是什么意思?第一名。
3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榜眼”是什么意思?第二名。
3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探花”是什么意思?第三名。
32.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精编新版2020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完整考试题库3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35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A)的先锋队。
A、中国人民中华民族B、中国农民中华民族C、中国人民知识分子3.“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4.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5.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7.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8.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9.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一仞等于周尺八尺或七尺。
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10.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13.关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改变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A.被告行政机关在诉讼期间不得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B.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其改变要取得原告的同意C.被告在一审期间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D.被告在诉讼中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抢答题:14.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调解问题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B)A.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B.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结案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D.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涉及民事争议同样不可调解15.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D)A.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B.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C.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D.可适用于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16.对偷、的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A)A.海关B.税务机关C.财政机关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7.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B)A.行政处罚B.执行罚C.行政处分D.行政裁定18.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行为的惩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课时作业010 时长:40分钟使用时间:2019.03.编写:杨小波审编:黄慧容学生姓名:班级:评分: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百姓的尊称。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
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
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
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
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
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1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理。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7.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8.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小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B.【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C.【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D.【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