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洞工程量计算

合集下载

3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3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3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一.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净跨径:L=3m;单侧搁置长度:0.30m;计算跨径:L=3.3m;盖板板端厚d1=80cm;盖板板中厚d2=80cm;盖板宽b=0.99m;保护层厚度c=3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轴心抗压强度fcd =18.4Mpa;轴心抗拉强度ftd=1.65Mpa;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Mpa;主筋直径为28mm,外径为30mm,共10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s=0.006158m2涵顶铺装厚H1=8cm;涵顶表处厚H2=9cm;盖板容重γ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2=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3=23kN/m3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外力计算1) 永久作用(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q=(γ2·H1+γ3·H2)·b=(25×0.08+23×0.09)×0.99=4.03kN/m(2) 盖板自重g=γ1·(d1+d2)·b/2/100=25×(80+80)×0.99/2 /100=19.80kN/m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0.2m车轮重P=70kN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车轮重压强p=1.3·P/La=1.3×70/0.20=455.00kN/m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1=(q+g)·L2/8=(4.03+19.80)×3.32/8=32.44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1=(q+g)·L/2=(4.03+19.80)×3/2=35.74kN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2=p·La·(L/2-0.7)=455.00×0.20×(3.30/2-0.7)=86.45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2=p·La·(L-La/2)/L+p·La·(L-1.5)/L=455.00×0.20×(3.00-0.20/2)/3.00+455.00×0.20×(3.00-1.5)/3.00=133.47kN3) 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γ0Md=0.9(1.2M1+1.4M2)=0.9×(1.2×32.44+1.4×86.45)=143.96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γ0Vd=0.9(1.2V1+1.4V2)=0.9×(1.2×35.74+1.4×133.47)=206.77kN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h0=d1-c-3/2=80-3-1.500=75.5cm=0.755m1) 砼受压区高度x=fsd ·As/fcd/b=280×0.006158/18.4/0.99=0.095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的规定: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6。

涵洞计算式

涵洞计算式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细目号
涵洞工程数量计算表
细目名称
涵洞工程量
工程部位
K6+180盖板涵
涵洞总长
40.75
细目号
工程数量计算表达式
420-2-72
C25砼盖板=2.5*.26*40.75=26.49m3。
420-2-42
C25砼台身=(2*0.6+.35*.26)*2*40.75=105.22m3。
2486
420-1-1 挖土方以原图纸工程量3m3。
3
420-1-2 挖石方以原图纸工程量1m3。
1
204-1-3 利用土石混填按原图纸工程量1510m3。
1510
编号 1 2
一块盖板数量表
直径(mm) 长度(cm) 根数(根) 共长(m)
单位重 (m/Kg)
Φ16
244
12
29.28
1.58
Φ12
244
4
9.76
0.888
重量 (Kg)
46
9
合计 II级钢筋 61
3
φ8
184
38
69.92
0.395
28
I级钢筋
28
4
Φ16
1025混凝土(m3)
0.99*0.26*2.5=0.64m3
0.64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
420-3-2 基础钢筋HRB400=.6*int(40.75/.5+1)*1.58*2=155Kg。
合计 26.49
105.22 0.63
95.36 14.97
9.26 12.27
155
420-3-1 盖板钢筋HPB300=40.75*28=1141Kg。

盖板涵通用计算书(计算表格)_xls

盖板涵通用计算书(计算表格)_xls

一.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适用涵洞桩号:BK1+746;公路-Ⅰ级; 安全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3m;Ⅱ类环境;3.2m;0.2m;26cm; 1.992m;0.99m;3cm;C30;13.8Mpa; 1.39Mpa;12根直径为228cm;0.0045616m²;280Mpa; 26kN/m³;20kN/m³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 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钢筋间距:1-3.0m×1.6m盖板涵洞身断面路面结构层和填土平均容重γ2=1-3.0m×1.6m盖板涵计算书盖板宽b=净保护层厚度c=砼强度等级:砼轴心抗压强度fcd=环境类别: 汽车荷载等级: 盖板厚d= 净跨径:L 0= 计算跨径:L= 填土高:H=单侧搁置长度:钢筋总面积As= 盖板容重γ1=砼轴心抗拉强度ftd=mm的HRB335钢筋,受力主筋:钢筋轴心抗压强度fsd=2.外力计算1) 永久作用 (1) 竖向土压力46.43kN/m(2) 盖板自重6.69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

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3.90m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7.30m 车轮重 PP=560kN车轮重压强L19.68kN/m²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67.99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79.68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24.94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跨中弯矩q=K·γ2·H·b= p=P/La/Lb= V1=(q+g)·L 0/2= M1=(q+g)·L²/8= g=γ1·d·b/100= La=1.6+2·H·tan30°= Lb=5+2·H·tan30°= M2=p·L²·b/8=γ0γ0=1) 砼受压区高度0.093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的规定: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6。

涵洞内力计算范例

涵洞内力计算范例

3米净跨径1.65米填土暗盖板涵整体计算一.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I类环境;净跨径:L0=3m;单侧搁置长度:0.2m;计算跨径:L=3.3m;填土高:H=1.65m;盖板板端厚d=30cm;盖板宽b=0.99m;保护层厚度c=25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1.39Mpa;主拉钢筋等级为Q2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195Mpa;盖板容重γ1=26kN/m3;路面结构和填土的平均容重γ2=20kN/m3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外力计算1) 永久作用(1) 竖向土压力q=γ2·H·b=20×1.6×0.99=31.68kN/m(2) 盖板自重g=γ1·d·b/100=26×30×0.99/100=7.722kN/m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

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和4.3.2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填料厚度等于或大于0.5m的涵洞不不计冲击力: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0.6/2+1.65tan30o=1.25m>1.3/2m(1.8/2m)故后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互相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L a应按二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即:L a=(0.6/2+1.65tan30)*2+(1.3+2*1.8)=7.41m>l o一个车轮单边荷载纵向分布宽度=0.2/2+1.65tan30o=1.05m>1.4/2m故纵向后轮垂直荷载分布长度互相重叠,荷载纵向分布宽度L b应按二轮(后轴)外边至外边计算,即:L b=(0.2/2+1.65tan30)*2+1.4=3.51m车轮重P=2*(2*140)=560kN车轮重压强Lq汽=P/L a/L b=560/7.41/3.51=21.53kN/m2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1=(q+g)·L2/8=(31.68+7.722)×3.32/8=53.64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1=(q+g)·L0/2=(31.68+7.722)×3/2=59.10kN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2= q汽·L2·b/8=21.53×3.32×0.99/8=29.01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2= q汽·L0·b/2=21.53×3.0×0.99/2=31.97kN3) 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安全等级为三级)γ0M d =0.9(1.2M 1+1.4M 2)=0.9×(1.2×53.64+1.4×29.01)=94.48kN ·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γ0V d =0.9(1.2V 1+1.4V 2)=0.9×(1.2×59.10+1.4×31.97)=104.11kN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 钢筋用量计算(正截面强度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2式得最小钢筋截面积A s :γ0M d =f sd A s (h o -bf f 21cd s sd A ×)钢筋直径d=20mm ,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25mm ,则 截面有效高度 h 0=d 1-c-2.0/2=30-2.5-1.0=26.5cm=265mm故 94.48*106=195*A s *(265-990*13.895121s A ×)解得 A s =1929mm 2 实际A s =2200mm 2,配置7Φ20 砼受压区高度x=f sd ·A s /f cd /b=195×2200/13.8/0.99=31.4mm <ξb ·h 0=0.56×265=148.4mm 砼受压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9关于抗剪截面验算的规定:0.51×10-3·f cu,k0.5·b·h0=0.51×10-3×300.5×990×265=732.84kN≥γ0V d=104.11kN抗剪截面满足规范要求。

涵洞模板计算书

涵洞模板计算书

涵洞模板计算书一、墙身模板计算K51+025涵洞墙身高度H=5.78m,厚度1.2m,每段长度6m。

1、混凝土采用坍落度为60mm~90mm的普通混凝土,混凝土重力密度γ3,浇筑速度2.5m/h,浇筑入模温度T=30o C。

c=25KN/m根据侧压力计算公式β1=1.0,β2=1.0公式1F=0.22γc t oβ1β2υ1/2=0.22γc200/(T+15)β1β2υ1/2=0.22×24×200/(30+15)×1.2×1.15×2.51/2=51.3kN/㎡公式2F=γc H=25×5.78=144.5kN/㎡按取最小值,则最大侧压力为51.3kN/㎡2、外楞间距计算按三跨以上连续梁进行计算(1)抗弯强度验算:本墙身模板内楞为横向肋骨,间距a=0.45m,外楞为纵向肋骨。

Ф48mm钢管的截面抵抗距W=Π(d14-d24)/32d1=3.14*(484-41.54)/(32*48)=4788N/mm3强度设计值ƒ=215MPa根据公式外楞最小间距m m 667450103.51478821510103=⨯⨯⨯⨯==-Fa fW b模板现外楞间距600mm < b=667mm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Ф48mm 钢管的弹性模量E=2.1×105,惯性矩I=WR=4788*24=11.5×104容许挠度值[w ]=3mm ,则外楞最小间距 []mm 828450103.513105.11101.215015034544=⨯⨯⨯⨯⨯⨯⨯==-Fa w EI b模板现外楞间距600mm < b=828mm满足要求3、拉杆间距计算按三跨以上连续梁进行计算(1)抗弯强度验算:本墙身模板内楞为横向肋骨,间距a=0.45m , 外楞为纵向肋骨。

2根Ф48mm 钢管的截面抵抗距W=2*4788=9576N/mm 3强度设计值ƒ=215MPa根据公式外楞最小间距m m 944450103.51957621510103=⨯⨯⨯⨯==-Fa fW b模板现外楞间距750mm < b=944mm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Ф48mm 钢管的弹性模量E=2.1×105, 惯性矩I=2×11.5×104=23×104容许挠度值[w ]=3mm ,则外楞最小间距 []mm 985450103.5131023101.215015034544=⨯⨯⨯⨯⨯⨯⨯==-Fa w EI b模板现外楞间距750mm < b=985mm满足要求4、拉杆拉力计算工程使用拉杆横向间距a=0.6m ,纵向间距b=0.75m拉杆承受最大拉力P=F ·A=F ·a ·b=51.3×0.6×0.75=23.1kN工程中使用Ф16对拉螺栓容许拉力为24.5kN ,满足要求。

新建盖板涵洞工程数量表(带公式)

新建盖板涵洞工程数量表(带公式)

板涵
°
0
盖板 台身、基础、铺砌 盖板钢筋 盖板钢筋
9 八字墙 八字墙 12.4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板涵
°
0
52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3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4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5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6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7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8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59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60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61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62
钢筋砼盖 90
板涵
°
0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0 八字墙 八字墙

涵洞孔径计算

涵洞孔径计算

涵洞孔径计算1、涵洞设计流量计算原则流域面积小于30 k m 2的河流,利用《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中径流形成法公式计算流量,用经验公式复核。

2、计算公式计算公式1 -径流形成法公式 公式: 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ψ:地貌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5;h :径流厚度(mm ),由暴雨分区、规定频率P%、土的吸水类属一级汇流时间确定,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9;z :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mm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0;F :汇水区面积(km 2);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1;γ: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2;δ:小水库(湖泊)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3,本项目路线无小水库,则δ=1。

计算公式2-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Ⅲ:Q p =CS F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C :系数,C =0.4;S :频率为P 的雨力(mm/h ),查四川省雨力(mm/h )等值线图,S=90 F :汇水面积(km 2)。

经验公式Ⅳ:Q p =KF n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K :迳流模量,K=0.74;()5423Fz h Q p -ψ=F:汇水区面积(km2)。

(1)、汇水面积流域面积从1: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上勾绘出汇水区范围,然后再以图形法求算面积。

(2)、设计流量本次所选的涵洞汇水面积均小于30 k m2,故采用径流形成法公式计算流量。

依以上参数,对路线上部分涵洞1%洪峰流量进行计算,结果见下表1-1。

表1-1 涵洞设计流量注:本次根据流域面积范围选择设计流量值。

3、涵洞孔径计算考虑本合同段区域的地形、地貌,涵洞选择无压力式较为适宜。

盖板涵工程量计算式

盖板涵工程量计算式

盖板涵工程量计算式盖板涵是一种常见的排水结构,用于引导和收集地表水,以防止水流侵蚀和积水。

对于盖板涵工程,正确计算工程量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并满足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盖板涵工程量计算的相关公式和方法。

一、盖板涵工程概述盖板涵工程是一种将地表水引导至下游排水系统的结构。

它通常由进水孔、涵洞、出水孔等组成。

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控制涵洞截面面积和进出水孔的位置和大小,来调整地表水的流速,防止水流过快或过慢而引起的问题。

二、盖板涵工程量的计算对盖板涵工程量的计算主要包括涵洞截面面积的计算、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计算、涵洞长度的计算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计算公式和方法。

1. 涵洞截面面积的计算涵洞截面面积的计算通常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可以采用矩形或圆形截面。

如果采用矩形截面,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截面面积 = 宽度 ×高度其中,宽度是涵洞的水平跨度,高度是涵洞的垂直跨度。

如果采用圆形截面,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截面面积= 1/4 × π × 直径²其中,π取3.14。

2. 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计算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涵洞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可以采用矩形或圆形孔口。

如果采用矩形孔口,孔口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孔口面积 = 宽度 ×高度其中,宽度是孔口的水平跨度,高度是孔口的垂直跨度。

如果采用圆形孔口,孔口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孔口面积= 1/4 × π × 直径²其中,π取3.14。

3. 涵洞长度的计算涵洞长度的计算通常根据设计要求和涵洞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涵洞长度主要受到地形、水流速度和涵洞断面形状的影响。

一般来说,涵洞长度应尽量保持水流稳定,以避免水流过快或过慢而引起的问题。

涵洞长度的计算可以参考以下公式:涵洞长度 = 坡度 ×河底净宽其中,坡度是涵洞纵向的变化率,河底净宽是涵洞的宽度减去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22+760.0 涵洞工程量
符号 L
Φ
b
h1
h2
盖板 说明 长
夹角

中厚
边厚
参数 28
90
6.58 0.4
0.4
符号 b1
b2
h
h1
d
台帽 说明 上宽 下宽 台帽高 底高 倒角高
参数 0.45 0.8 0.44 0.28 0.05
符号
台身 说明

参数
b1
上宽
0.75
b2
下宽
1.68
h

3.49
基础
V=V1+V2
符号
截水墙 说明
参数
l
b
h



单个体积
11.2 0.3
0.8
全涵
公式
v'=b*h*l
v=v'*2
符号
砂砾垫层 说明
参数
八字墙基础下 洞口铺底下
全涵
V1=V八字墙基础/6 V2=V铺底/2
V=V1*V2
数值
13.12
6.25
数值
12.71
47.15
6.20
23.42
数值
10.63
12.16
公式
v'=(b*h-d*d/2)*l
v=v'*2
公式
V1'=V1+V2+V3
5.620
数值
0.99
1.97
数值
10.84
C20砼
V1"=((c1+c2)/2+e1+e2)*g*d
5.51
公式
V2'=V1+V2+V3
数值
10.48
V2"=((c1+c2)/2+e1+e2)*g*d
5.46

符号 H
h

倒角高 单个体积
6.58 0.5 0.31 0.1
全涵
符号 H
h
八字墙1 说明 高端高 低端高
参数 4.2 0.4
八字墙 符号
基础1
说明 参数
l
长度
5.62
c
顶宽
0.46 e1
外襟边
0.27
c1
c2
高端底宽 低端底宽
1.58 0.57
e2
d
内襟边

0.29 0.6
单个体积 单个体积
符号 H
h
八字墙2 说明 高端高 低端高
V"=V1"+V2"+V3"+V4"
符号 l
e
b1
b2
h
铺底 说明 长度 襟边
内宽
外宽

参数 5.62 0.25
6 12.11 0.2
符号 l
e
b1
b2
h
铺底 说明 长度 襟边
内宽
外宽

参数 6.22 0.25
6 12.79 0.2
一端体积
一端体积
全涵
公式
V1=(b1+b2)/2*g*h
V2=(b1+b2)/2*g*h
参数 4.1 0.4
八字墙 符号
基础2
说明 参数
l
长度
5.62
c
顶宽
0.46 e1
外襟边
0.27
c1
c2
高端底宽 低端底宽
1.55 0.57
e2
d
内襟边

0.29 0.6
单个体积 单个体积
g=l*sin(Φ/360*PI()) V1=(c+c2)/2*h*g V2=(H-h)*g/2*c2
V3=(H-h)*(c1-c2)*g/3
洞 八字墙3
说明 参数
高端高
4.48
低端高
0.4
八字墙 符号 基础3 说明
参数
l
长度
6.22
c
顶宽
0.46 e1
外襟边
0.27
c1
c2
高端底宽 低端底宽
1.66 0.57
e2
d
内襟边

0.29 0.6
单个体积 单个体积
公式
V3'=V1+V2+V3
V3"=((c1+c2)/2+e1+e2)*g*d
口 八字墙4
全涵
公式
v'=b*(h1+h2)/2*L
v=v'
数值
73.70
73.70
备注 C30砼
公式
v'=(b1*(h-h1)+b2*h1-d*d/2)*L
v=v'*2
数值
8.25
16.51
C25砼
公式
v'=(b1+b2)/2*h*L
v=v'*2
数值
118.73
237.46
C20砼
公式
v'=(b1*h1+b2*h2)*L
v=v'*2
数值
106.85
213.70 C20片石砼
公式
v'=b*h*L
v=v'
数值
28.00
28.00
C20砼
公式
v'=b*h*l
v=v'*m
数值
0.80
12.00
C20砼
公式
V1=b*g*h
V=V1*2
数值
15.90
31.81
砂砾
黄色区域需要输入 蓝色区域为结果
符号
帽石 说明
参数
l
b
h
d


符号 说明
H
高端高
h
低端高
参数 4.38 0.4
八字墙 基础4
符号 说明
参数
l
长度
6.22
c
顶宽
0.46 e1
外襟边
0.27
c1
c2
高端底宽 低端底宽
1.63 0.57
e2
d
内襟边

0.29 0.6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公式
V4'=V1+V2+V3
V'=V1'+V2'+V3'+V4'
V4"=((c1+c2)/2+e1+e2)*g*d
22.79
数值
2.69
5.38
7.859 11.39
19.25
C20砼 C20砼
C20砼 C20砼 砂砾
符号 说明 参数
b1
上宽
2.68
b2
下宽
3.68
h1
上层厚
0.6
h2下层厚0.6 Nhomakorabea身
符号
铺底 说明
参数
b
h


5
0.2
符号
支撑梁 说明
参数
l
b
h
m



根数
5
0.4 0.4
15
符号
砂砾垫层 说明
参数
b
h
半幅宽

5.68 0.1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单个体积
全涵
半幅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