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保肝护肾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爱肝护肝-享受健康PPT课件

爱肝护肝-享受健康PPT课件

2019/11/22
6
三、分类
病毒性肝炎 酒精肝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他
2019/11/22
7
由肝炎病 毒引起
2019/11/22
病毒性肝炎


肝炎

丁 戊
8
肠道内传播
甲型
2019/11/22
戊型
肠道外传播 乙型 丙型 丁型
9
病程分类
急性肝炎:起病急,过去无肝炎史,病程<6
个月
慢性肝炎:原有肝炎史或HBsAg携带者,病
非、南美亚马逊河盆地和南太平洋某些岛屿 我国 城市>农村
2019/11/22
33
流行过程
传染源 急性和慢性丁型肝炎患者 HDV携带者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2019/11/22
34
传播途径
经血或血制品 密切生活接触 围产期传播 性传播
2019/11/22
35
预防策略
主要防治措施与乙肝相 同
精品医学14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的全球性负担的全球性负担8intermediate中2low低35亿慢性乙肝病人我国hbsag阳性率为909每年1百万人死于肝衰或肝癌全球第9位死亡原因精品医学15急性急性hbvhbv感染感染慢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硬化肝癌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51012252530婴幼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新生儿期90精品医学16乙肝两对半意义精品医学17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蚊

养肝护肝基础知识PPT课件

养肝护肝基础知识PPT课件

维生素代谢
❖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 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脂肪代谢
❖ 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 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 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
❖ 名词解释 ▪ 中性脂肪:简称脂肪 ,学名三酰甘油。 ▪ 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 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 为酮体。
知识点——肝脏
肝脏受损会咋样?
肝癌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炎
脂肪肝
23
肝脏咋会受损?
1.感染 (病毒)
肝炎
2.脂肪
3.酒精 肝细胞受损 4.药物是共同的病理基础 脂肪肝
5.其他
24
是谁伤害了您的肝脏?
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失衡
营养 ❖高脂肪饮食 失 衡 ❖低蛋白饮食
❖无规律的饮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量喝酒
消化
食物中的 淀粉、糖
转变
葡萄糖
肝脏代谢
肝糖元
身体活动
葡萄糖
供应
肝脏代谢
❖ 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
蛋白质代谢
❖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
❖除白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以及血浆蛋 白质的生成、维持和调节都需要肝脏参与。
❖名词解释 ▪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 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 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 ❖ 因此,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
器官
6
肝脏的生理功能
代谢功能
解毒功能
合成、贮存功能

全国爱肝日爱肝护肝健康介绍课件

全国爱肝日爱肝护肝健康介绍课件
合理饮食等
02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肝脏疾病
03
避免接触有毒物 质,如化学品、
辐射等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05
适当进行运动, 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06
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避免过度
压力和焦虑
早期症状识别
01
疲劳、乏力、食 欲不振
03
皮肤、眼睛发黄, 尿液颜色加深
05
体重下降,肌肉 萎缩
定期进行肝脏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肝脏疾病, 降低疾病风险。
肝脏的日常保养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肝脏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肝脏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和过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
紧张
爱肝护肝的方法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康复护理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 食、规律作息等
02
定期进行肝脏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肝脏疾病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焦虑和紧张
04
适当进行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
01 保持积极心态:乐观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02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 等方式缓解压力
肝脏疾病的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了 解肝脏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乙肝、丙肝等病 毒性肝炎的筛查
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 了解肝脏形态和结构变化
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早期发现肝脏肿瘤风险
定期进行肝纤维化检测, 了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全国爱肝日爱肝护肝主题科普教育肝病传播途径规范治疗课件PPT

全国爱肝日爱肝护肝主题科普教育肝病传播途径规范治疗课件PPT
4.丁型肝炎。
对丁型肝炎的研究表明,丁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和破坏作用。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 可导致丁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明显加重肝细胞的损伤,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
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
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 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即被 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 感染。
长期饮酒史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基础。
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分 若乙肝抗体滴度为10~100mIU/ml,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针,提高乙肝
别注射第2、第3针疫苗。乙肝疫苗接 抗体滴度。
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会逐渐下 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在101~1000mIU/ml,暂时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在首
降。一般注射3针疫苗后1个月97%的 次接种后1~2年复测乙肝抗体滴度,根据抗体滴度水平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
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从而产生远期后果。
2.乙型肝炎。
乙肝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的,机体的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
同时也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迫使乙病毒变异。
病毒是怎样侵害肝脏的?
3.丙型和戊型肝炎。
对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了解较少。有研究结果提示,丙型和戊型肝 炎的发病机制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肝细胞的损伤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应答 导致。
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 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 同的传播途径,即通过血液、性接触 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
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多与 乙型肝炎病毒等DNA病毒共同感染。
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肝脏健康课件PPT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肝脏健康课件PPT

传 播
宫内 传播
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 母 婴
产程 传播
分娩时被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 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 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产后(哺乳 期)传播
病人 HDV携带者
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 经食物 经水
经体液 母婴 医源性
接触 经血液
接触 经血液
同甲肝
易感人群
未接种甲肝疫苗 未接种乙肝疫苗
普遍易感 HBV感染者
普遍易感
肝炎概述。
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

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肝病健康宣教
守护您的肝脏健康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具有代谢、解毒、 排泄、凝血、免疫等功能,受损易引发肝脏疾病。
目 录
01 我 们 的 肝
02 肝 炎 概 述
03
甲型肝炎及戊型 肝炎传播和预防
04 乙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05
丙、丁型肝炎 的传播与治疗
06 如何预防肝炎
- 01 -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食用了
甲 型
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只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 饭前饭后要洗手。
• 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Hale Waihona Puke 肝炎• 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

肝脏养生演示讲稿

肝脏养生演示讲稿

03
02
详细描述
04
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以减轻 肝脏负担。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 等,以满足肝脏修复和代谢的需要。
05
06
控制饮酒量,避免过度饮酒对肝脏造成损 害。
运动养生
总结词: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
进肝脏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

01
详细描述
0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剧
烈运动。
03
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
等强度运动。
04
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和肌肉拉伤。
05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饮水
和饮食,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
分和能量。
06
心理调适
总结词: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情绪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和压力对肝脏的影响。
05
肝脏养生的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
在准备食物时,要确保食材新鲜、无污染,并彻底清洗干净。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不要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以免引发食物中毒或肝脏疾病。
合理搭配营养
饮食要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以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控制饮酒量
1 2
适量饮酒
促进脂肪消化
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等成分有 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排泄功能
肝脏将胆汁排入肠道,参与脂溶 性维生素的吸收和排泄。
02
肝脏养生的重要性
保持身体健康
促进新陈代谢

(优选)推广保肝护肾

(优选)推广保肝护肾

糖、脂肪、蛋白质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津力达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
燥脾湿 苍术(臣) 、佩兰
温脾阳 仙灵脾
升清气 葛根
益脾气 人参 (君)
运脾生津 活血通络
养脾阴 黄精(臣)、麦冬
畅脾气 荔枝核
泻脾热 苦参(臣) 、黄连
通脉络 丹参
通脉络 运脾津 津自生 力自达
津力达 .保肝.护肾
与肾小球硬化的形成
糖尿病人容易继发各种 细菌感染,反复发生的 泌尿系严重的感染可以 造成肾皮质坏死。
促成酶和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破坏肾小球
肾小球生化组成异常 肾小球硬化
反复尿路感染致 肾皮质坏死
糖尿病病史10-20年者,其中50%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 病史在20年以上者,几乎100%的患者发生肾病;
(200倍)
津力达+双胍组 津力达组
二甲双胍组
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津力达能减少肝内脂质堆积 恢复肝细胞形态及功能
×4000
×20000
×4000
×20000
高脂模型:
津力达高剂量:
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
(优选)推广保肝护肾
糖尿病与肝脏关系
葡萄糖 的仓库
肝脏负责生产、储存和输出葡萄糖
DDiiaaggrraamm 22
调节血糖
胰岛素 作用器官
之一
DDiaigargarm am 33
依赖于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与肝脏关系 -互为危险因素
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28.9%,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 及白蛋白下降, 肝酶大多为轻度升高,肝损伤患者TC、TG水平及 异常率明显高于肝功正常者。

肝病健康宣教保护肝脏科普课件PPT

肝病健康宣教保护肝脏科普课件PPT

乙型肝炎,传播危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传染性非常强,是艾滋病病毒传染性的100倍。
以下情况会感染乙肝吗?
工作
拥抱
握手
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学习
乙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 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传 播和预防
乙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乙肝
HBsAg+持 续6个月以上
急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恢复
恢复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死亡
失代偿肝硬化
乙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左右的ASC为此途径感染。母婴传播包括3个阶段:
宫内传播
产程传播
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 传播的机率<5%,目前, 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
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毒性 肝炎:
➢ HAV甲肝病毒 ➢ HBV乙肝病毒 ➢ HCV丙肝病毒
➢ HDV丁肝病毒 ➢ HEV戊肝病毒
肝炎概述。
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甲肝 乙肝 丙肝 丁肝 戊肝
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
病人 HBV携带者
病人 HCV携带者
健康宣教
LIVER HEALTH EDUCATION
守护您的肝脏健康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具有代谢、 解毒、排泄、凝血、免疫等功能,受损易引发肝脏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刘志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4)
*
*
**
* *
(*P<0.05)
津力达显著降低肝内甘油三酯与FFA水平 改善肝内胰岛素抵抗
** 肝内甘油三酯
# #
肝内脂肪酸
**
##
##
##
##
注:表中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误表 示。 *:vs正常对照组,P<0.05; **:vs正常对照组,P<0.01; #:vs模型组,P<0.05; ##:vs模型组,P<0.01
控制肝指数 肝功能保健
人参
疏肝解郁 和胃止痛
荔枝核
保肝
人参
补肾气
Hale Waihona Puke 护肾仙灵脾 (淫羊藿)补肾阳
清肝泻火 黄连
黄精 补肾阴
实验研究
津力达减少胰腺、肝脏氧化及炎症损伤
增加DM大鼠胰腺SOD、GSH 活性,降低 MDA含量
* *
* *
*
**
*
降低DM大鼠血清IL-1β、IL-6 ,肝脏IL-6及胰腺IL- 1β、TNF-α 含量
肝病易引起糖代谢紊乱或导致肝源性糖尿病
有60-80%的肝炎后肝硬化有糖代谢紊乱, 10-30%发展成为临床肝源性糖尿病
糖尿病与肾脏的关系
糖尿病容易引起肾脏损害
长期过高的血糖进入细 胞后促使有关酶的活性 增高,从而促成了酶和 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沉 积在肾小球而使肾小球
遭到严重的破坏
由于血糖过高,造成肾 小球的生化组成异常, 引起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使血浆蛋白漏出,参
(200倍)
津力达+双胍组 津力达组
二甲双胍组
朱大龙,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津力达能减少肝内脂质堆积 恢复肝细胞形态及功能
×4000
×20000
×4000
×20000
高脂模型:
津力达高剂量:
张莹 张代民等 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临床军医杂志》2005年4月第33卷
糖尿病与肝脏关系 -互为危险因素
肝炎病毒及其免 疫复合物损害胰 岛细胞及肝细 胞。
肝硬化时血浆IRG 、HGH等胰岛素 拮抗激素水平因肝 脏灭活减少引起血 糖增高。
肝细胞损害影响 了葡萄糖的利用
和转化
血钾降低可使胰岛 细胞变性,胰岛素 分泌合成减少。
与肾小球硬化的形成
糖尿病人容易继发各种 细菌感染,反复发生的 泌尿系严重的感染可以 造成肾皮质坏死。
促成酶和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破坏肾小球
肾小球生化组成异常 肾小球硬化
反复尿路感染致 肾皮质坏死
糖尿病病史10-20年者,其中50%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 病史在20年以上者,几乎100%的患者发生肾病;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 有散膏半斤” 《难经·四十四难》
“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贲门之右, 幽门之左”,“津管外分三杈”, “连贯胃、肝、大小肠之体质”
清·王清任 《医林改错》
“起于中焦”
消化、吸收、转化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属于脾”《素问·经脉别论》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胰腺参与消化吸收代谢相关)
糖、脂肪、蛋白质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津力达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
燥脾湿 苍术(臣) 、佩兰
温脾阳 仙灵脾
升清气 葛根
益脾气 人参 (君)
运脾生津 活血通络
养脾阴 黄精(臣)、麦冬
畅脾气 荔枝核
泻脾热 苦参(臣) 、黄连
通脉络 丹参
通脉络 运脾津 津自生 力自达
津力达 .保肝.护肾
糖尿病 易发生肝损害
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导致机体各脏器缺血 缺氧,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 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细胞磷酸化 能力降低,ALT和AST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 乱,易发生肝损害。
脂质代谢紊乱,肝内脂肪酸增多,脂肪组织的 脂解速度加快,肝合成ApoB,VLDL增加,清 除VLDL速度降低,HDL水平有所下降,使脂肪在 肝细 胞中堆积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被认为是 引起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
推广保肝护肾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推广保肝护肾
糖尿病与肝脏关系
葡萄糖 的仓库
肝脏负责生产、储存和输出葡萄糖
DDiiaaggrraamm 22
调节血糖
胰岛素 作用器官
之一
DDiaigargarm am 33
依赖于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与肝脏关系 -互为危险因素
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28.9%,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 及白蛋白下降, 肝酶大多为轻度升高,肝损伤患者TC、TG水平及 异常率明显高于肝功正常者。
糖肾能防难治 早发现早控制
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肾病 的第一个标志。
糖尿病患者护肾七原则
严格控制 血糖
有效控制 血压
《2014年美国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优化血糖控制,以减少肾病风险或延缓 肾病进展 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所有2型 糖尿病患者从诊断开始,应该每年评估尿 白蛋白排泄率。
定期抽血 验尿追踪
曾天舒 陈璐璐 津力达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
实验研究
津力达颗粒调节肝脏脂代谢紊乱
降低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瘦素、淀粉样蛋白水平 升高脂联素水平(P<0.05,0.01)
改善肝脏内脂肪变性程度,有效减少肝脏脂质堆积
肝脏HE染色
(200倍)
对照 组
高脂组
肝脏油红O染色
糖尿病与肾脏的关系
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 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 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 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 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肾功能受损增加 低血糖发生率
糖肾危害大 糖尿病与肾
糖尿病之始就 开始损害肾脏
功能
中医中药对治疗肾脏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因人施治, 辨证论治,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大的意义。
慎防泌尿 道感染
合并控制 血脂
正确使用 类固醇
慎用西药 尤其是肾 功能异常
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比例为28.4%;
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
传统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识
渴而多饮
——上消(肺)
“起于中焦”
脾(胰)
脾运化水谷精微
消谷善饥 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中消(胃)
糖耐量降低致2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饮一溲二
——下消(肾)
“及于上下”
脾失健运痰瘀阻络
DM引起全身组织并发症
DM大血管并发症 DM微血管并发症 DM神经病变
“脾”与胰腺的消化和内分泌功能有关
中医的“脾”与现代解剖学上的脾脏概念不同,其包括在脾脏和胰腺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