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班主任经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班主任经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句话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只有与老师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倾听和理解老师的教诲,并且真正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能够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当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信赖、关心自己的人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接受老师的教导。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成效。
亲近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和支持时,他们更愿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困扰。
这样,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
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取得进步。
除了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信任老师的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相信老师所传授
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是正确和有益的。
这需要老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教育方法
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同。
因此,亲近师生、信任老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建立了亲近的师生关系,学生
才能更容易地相信老师所传授的道。
而信任老师的道,又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亲近和
深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标签: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和谐;威信“亲其师,信其道”一句源自《学记》,意思就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其所言,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确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自然会亲近你,信服你,对于教师所教,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效果。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这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建立友好关系,创建和谐氛围“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降低姿态,放下架子,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你,接受你。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1.1倾注爱心,关爱学生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爱心,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是不是一件件工具,一张张图纸,而是一个个充满活力、逐渐成长的学生。
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学生的朋友,有时我们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淡淡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都可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潜在的能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2懂得尊重,相信学生尊重架起了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们的感情,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亲其师,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得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得现象,也就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得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亲其师,信其道”得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就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得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得,主要还就是正直得人品与过硬得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得“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得榜样,因为当您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您得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得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得形象,赢得学生得好感、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得学术功底、过硬得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得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得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就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得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得老师,才就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得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得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得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她方面得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得口语、漂亮得板书、幽默风趣得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得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得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得师生关系,这不就是随便几次“谈心”与了“聊天”就能实现得。
很多老师得确经常会找学生谈话,但就是,这种谈话就是等级分明得,就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得说教、但就是,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
亲其师 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瓮安五中徐本江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让学生喜欢你,是让学生学好这一科的一个首要前提。
一、老师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他才乐于接受你传授的知识。
如果你的学生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的话,即使你上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太乐于接受。
通常有部分教师都有同感,头一天晚上精心备好的课,到了上课时却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如期完成。
因为备课经常备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到了上课时,学生的反映倒让你不敢恭维,信心受挫。
学生要么回答得懒洋洋的;要么哄成一团;要么一问三不应,能有三五个同学回答也算不错了。
特别是上慢班的。
这让人感觉他们对老师不屑一顾:懒得理你。
如果学生喜欢,亲近这位老师的话,那情况就会大有好转。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让你的学生觉得你可亲可信,那他们就会参与到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那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水涨船高”了。
所以,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很多课任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上完课就回到办公室,除了上课时间即40分钟外,学生很难见上一面,更不用说与之交流情感了。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只知道该课任教师所担任的科目,平时也只是称呼“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之类的,压根就不知道这位老师姓啥名什。
与其说学生不重视老师,倒不如说该教师让学生感到陌生。
有些老师不管是上课抑或是课后,总是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学生对他只是敬而远之,有时也只是讨论学习上的难题而已。
有些老师给学生上课一年的时间,也没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
要真正使教学有效,首先就应当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要让你的学生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出自《学记》的“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原文节选: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最理想的教育是:在校按正当的典籍进行,离校后始终遵循不疑。
这犹如不练习弦上操作手法就不能演奏琴瑟,不学习比兴之法就不能作诗明志;不学习杂事就不能理解和实践各种礼仪;同样,不喜欢自己的学业,就不可能以学为荣。
所以,君子对于学业,总是致力于情志的修养,技艺的修习,居处的严谨,交游的端庄。
做到了这些,就能专心于学而敬爱师长,亲爱朋友而信守道义,因而即使离开他的老师和朋友也不会背离老师的教导。
亲其师而信其道(1)

亲其师而信其道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热爱学生不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热爱学生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
在现实情况中,爱好的学生容易,爱差的学生难,差生之所以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很多行为不能被教师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种学习的快乐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有的潜能。
其次,学生信其师,师必须有道可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能说过:“不论你多么亲切,你的话说的多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轻蔑之外,你永远不会得到什么,这表明教师只有必备了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学生才能主动地教师靠近,虚心向教师请教和学习,这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
记得在一次习题课上,有一道题是关于克隆的,我随即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相关克隆的知识,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眼神中有着钦佩和信服。
课后有学生悄悄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啊,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向您学习知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学记》一一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一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 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
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
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
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
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
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
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
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
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
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
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