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师德反思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师德反思:亲其师,信其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德反思:亲其师,信其道师德是一个老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老师的立身之本。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老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保护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老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表达,一种深沉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表达!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老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典范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为了培育自己高尚的师德,塑造良好形象,现对本人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进展反思回忆,找出缺点与缺乏,以利今后改正。
一、作为一名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自己、审视自己: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
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
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根底上,不断探究,大胆创新。
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的,眼中有孩子&”的原那么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2、热爱学生关心、热爱孩子是老师最根本的天职。
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诲,不挖苦,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亲其师而信其道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标签: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和谐;威信“亲其师,信其道”一句源自《学记》,意思就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其所言,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确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自然会亲近你,信服你,对于教师所教,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效果。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这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建立友好关系,创建和谐氛围“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降低姿态,放下架子,努力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你,接受你。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当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1.1倾注爱心,关爱学生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爱心,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是不是一件件工具,一张张图纸,而是一个个充满活力、逐渐成长的学生。
教师应当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学生的朋友,有时我们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淡淡的问候,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都可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潜在的能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2懂得尊重,相信学生尊重架起了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们的感情,更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师,乐其道的意思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师,乐其道的意思尊师重道,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古代的孔子、老子、荀子,到现代的毛泽东、邓小平,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君子劝学和尊师重道,无不以此为前提。
古今中外,作品无不论及“尊师重道”,古人少不了把“尊师重道”当作品核心思想,而现代作家也用“尊师重道”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对老师的敬重和对道德的尊重均应不断深化,以求不断把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好,由此显出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新一代精神。
(二)尊师重道的理解尊师重道,意为先要尊重老师,履行学习的义务,不能忘记老师给予的帮助。
学习,如孔子所言,要遵守其道德准则,努力求学,以此将自己的学习和社会扌力融合。
“尊师重道”让我们明白,要有责任心,尊重老师,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责任,而不是只是一种义务。
老师教会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勤奋,而且要有进取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有长远的视野,有平衡的审美情趣,并竭力以新的视野和思考方式去探索、发现,改变处境,掌握一切可能。
不论是在学习、工作、事业、友谊中,“尊师重道”即是一种社会正规之守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老师和学习,谨守学习义务,以此加强社会责任自觉。
(三)尊师重道的内容尊师重道,其宗旨和内容,有如下几点:一是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才华,更要尊重他们的教诲和态度,并致以礼节的问候。
学习的精神,从尊敬老师开始,因为老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和平大使,要记住师者之风,学以致用,积极进取。
二是重视学习。
重视学习,要有认真的潜心学习的精神,认真领会老师的教诲,把神圣的知识进行实习,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和班级活动,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加强实践能力。
三是崇尚道德。
尊师重道,要以道德良知为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道德标准行事,不仅要求言行得体,而且要求对他人有信仰,对朋友有礼容,对社会有责任,从而继续把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继承好。
亲其师,信其道

长久以来,我们得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得现象,也就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得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亲其师,信其道”得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就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得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得,主要还就是正直得人品与过硬得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得“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得榜样,因为当您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您得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得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得形象,赢得学生得好感、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得学术功底、过硬得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得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得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就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得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得老师,才就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得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得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得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她方面得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得口语、漂亮得板书、幽默风趣得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得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得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得师生关系,这不就是随便几次“谈心”与了“聊天”就能实现得。
很多老师得确经常会找学生谈话,但就是,这种谈话就是等级分明得,就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得说教、但就是,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它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传统教育历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孟子曾引证《书〃泰誓》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将君师并提;荀子更明确提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恶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旬子认为师是礼法或是礼仪的化身,他甚至把能否尊师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在这观念下,老师是权威。
教师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也使老师在人的个性解放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国传统的为师者形象是:老师,无论男女都要戴上一副黑框大眼镜,面沿似水,行为举止缓慢而沉稳,说起话来,之乎者也,而学生在教师的面前必须毕恭毕敬,唯唯诺诺,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往往盲目崇拜,迷信权威,遇事过于谨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处事偏于保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冒险精神,这正是我国传统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的民族悲剧,如此下去,国家和社会将如何发展?我校小吴和小刘都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她们分别教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虽然,有着相同的学历和相似的经历,但两个人在教学上却大相径庭。
小吴活泼爱动,整天扎在学生堆里有说有笑,有人说她松松垮垮,可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语文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小刘则不同,她平时从不与学生开玩笑,学生稍犯错误,要么大呼小叫,要么挖苦讽刺,就像有的同学所抱怨的那样:“我们的刘老师就像她手里的直尺三角板一样,划出的线是直的,说出的话是尖的……”一来二去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课堂上昏昏欲睡,做起题来,一塌糊涂,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了,对此小刘也十分委屈:“我平时对他们要求得严一些不对吗?年轻人,谁不想把工作做好,可这些孩子怎么就是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在一个小学课堂上,曾经发生过这一件事,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以后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说:“是水”,老师给以肯定,可又有一位学生说:“是春天!”许多同学睁大眼睛,那位老师却毫不犹豫地给这个答案判了死刑,一个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扼杀了。
亲其师而信其道(1)

亲其师而信其道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
热爱学生不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热爱学生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
在现实情况中,爱好的学生容易,爱差的学生难,差生之所以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很多行为不能被教师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这种学习的快乐会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从而发掘出每个人本已存有的潜能。
其次,学生信其师,师必须有道可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能说过:“不论你多么亲切,你的话说的多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的时候多么可爱,但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轻蔑之外,你永远不会得到什么,这表明教师只有必备了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学生才能主动地教师靠近,虚心向教师请教和学习,这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
记得在一次习题课上,有一道题是关于克隆的,我随即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相关克隆的知识,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眼神中有着钦佩和信服。
课后有学生悄悄问我:老师,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啊,以后我们一定好好向您学习知识。
浅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浅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摘要:这几年的初中生都是00后,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数码时代带来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空前的,巨大的,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要把尊重与爱播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亲其师信其道交流合作民主平等现在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00后。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00后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的新人类。
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数码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空前的,这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是一位初中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2年了,深感班主任工作一年比一年难做。
但是无论困难多大,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更是事业,不能半途而废,不然,我还能干什么?我还会干什么?别人怎么看我?基于此,我开始苦苦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有人说如今的社会三岁就有一个代沟,我起初还不大相信,现在我信了。
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和学生之间是有代沟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代沟。
面对如此大的代沟,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话一点也不假.那么要想让学生亲近老师,老师该怎么做呢?“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古训源自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原文中载:“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是说:“唯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同学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即使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原文中“夫然”之前,讲解的是学生正式作业与课外作业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亲其师信其道",为原文截取,抑或断章取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学记》一一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一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 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源自《学记》一书,原话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即:……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首先,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言谈、举止上,老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当你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年轻老师尤其应该注意,在自己从学生向老师的过渡过程中,尤其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学生,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平时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要准备一桶水。
”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
这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的知识更要向纵、深发展,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会从内心敬佩的老师。
譬如现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涉及到世界文化历史、植物学、生物学、医疗保健、教育改革、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如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没有其他方面的知识做后盾,上课必然会捉襟见肘、举步唯艰。
当然,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漂亮的板书、幽默风趣的谈吐、激情四溢讲课、多才多艺的展示,都会成为学生“亲其师”的理由。
其次,我们一直提倡老师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不是随便几次“谈心”和了“聊天”就能实现的。
很多老师的确经常会找学生谈话,但是,这种谈话是等级分明的,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说教。
但是,老师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学生却充耳不闻,这种谈话毫无成效。
怀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杨广斌曾这样说过:“我有空就会去研究学生,从他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朋友圈,到他的家庭背景。
……跟学生谈话时,我也很少直奔主题,说你英语成绩如何如何。
相反,我可能会问一下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烦恼、薄弱科目有没有进步等等。
这种关心,往往比你直截了当的‘说教’更有感化力。
”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
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我今年接手两个理化班,班级里男生占了大部分。
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大多数男生都很有运动细胞,尤其喜欢打篮球。
我本人也对篮球比较感兴趣,因此平时上课过程中,我总是见缝插针,适时地提到NBA,提到一些球队、一些球星,这种时候,学生总会表现出高昂的兴致。
其中有个男生,课后总会主动找我,问我最新的赛况,交流一些关于比赛的想法。
我于是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试着用英文写下来,他尝试了几次,写了自己喜欢的球星如Micheal Jordan、Mc Grandy、姚明等,而且还写了一些球评。
我借机在班级里表扬了他,他自己都觉得很有成就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因此,老师可以“投学生之所好”,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和学生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
最后,老师应该以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外的、诸如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
因为老师相对阅历广、经验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那种父兄般的关爱。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寄宿在学校,开始离开家人独立生活,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肯定不少。
但是,他们既不能及时和父母商量,同学、朋友那里也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很容易走弯路。
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排除这些干扰,使他们生活无忧、心理健康,从而更专心于学业。
总之,我认为“亲其师”和“信其道”应该是相辅相成,并且能相互促进的,因此,可以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与“信其道亲其师”河北正定中学甘维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对一部分教师敬重、爱戴,也甘愿接受他们的教育,并付诸行动;但也有学生对部分教师正确的教育不以为然,对他所教的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抵触和对立。
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班的历史和数学两门课在历次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而有的科却又总排在后面,为此在我们班做了一次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班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历史老师,因为历史老师知识渊博通贯古今,上课时讲解透彻到位又不失诙谐风趣;他们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因为数学老师性格温柔善良而又友爱,心态积极乐观而又阳光,听她的课让人舒服而又满足。
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而学生乐于接受某一位老师的教育,自然也就会更喜欢这一科的老师,也就是“信其道亲其师”。
我们学校的冯老师是一位严厉而规范有序,睿智而和谐大方的老师。
课堂上她不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形式,而是用她多年来的经验呈现课本,用通俗易懂而又严谨的语言在同学们的脑海中逐步构造数学模型,帮助同学们逐步形成数学思维习惯。
她还会利用一些上课时间传授给同学人生经验,尽管课时并不宽裕,但她舍得花时间来告诉同学们哲理故事。
因为她说:“数学学没学好是其次,但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她的引领下,同学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兴趣,对未来的路途无限憧憬、向往着……学生由喜欢她到喜欢数学,又由喜欢数学到喜欢她。
所以说,不管是“亲其师,信其道”,还是“信其道,亲其师”都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的怀抱呵护人。
首先,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对学生的感召力。
教师的感召力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和宽容,来自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修炼出来的教育智慧。
教师要具有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高尚儒雅的情操情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学生产生“向师性”。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学生中。
只有这样才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
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练好基本功,增强知识底蕴。
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事学习,也要向学生学习。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持续的专业成长,也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不断地从事教育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凝炼我们的智慧,修炼我们的品德,使我们心里的阳光多起来,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总之,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智慧、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教师追求的教育理想目标。
亲其师而信其道2009-08-17 11:19:00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成都)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心灵纯洁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时时刻刻以教师为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身教胜于言教”,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来感化学生,用大方的仪表来影响学生。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
师德还指在从事教学这一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教师为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交替、重叠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他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青少年学生。
可见,言传身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
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亲其师而信其道●周德全一日,我到县城机关幼儿园找同乡黄燕,黄燕正在给小二班的孩子们上课,她要我帮忙照看一会儿幼小的孩子们,她回办公室取材料给我。
我应着走进了教室。
谁知黄燕刚一出门,孩子们立即乱成了一锅粥。
我厉声喊道:“大家坐好,都不要动!”刚喊完,孩子们乱得更糟了,有的冲我扮起了调皮的鬼脸,还有一个小女孩蹒跚着要离开教室。
正在我左右为难之际,黄燕回来了。
孩子们见到了老师,倾刻间一个个坐得昂首挺胸,刚才的那个小女孩也早已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了,室内寂静无声。
事后回味起这件事情感觉颇有意思。
我家小女今年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班里的孩子极敬畏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其它课目的老师的态度表现得明显不一样,就连布置的作业也是漫不经心的,有不少学生拖拉不交,其它课目的老师只好无奈地向班主任老师求援。
结果班主任老师一说,效果大不一样。
我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自己喜欢的老师在一起,才能得到更深的教诲和更多的益处。
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
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他的课。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
所以,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爱的能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俞国良日前,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二小将教师“上课化妆”正式列入学校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