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古诗写景技巧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巧用古诗优化作文教学

巧用古诗优化作文教学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学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古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古诗优化作文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一、启发思维,引发情感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常常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诠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庐山谣》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两句,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提升表达水平古诗以其精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常常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叙述和描写的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古诗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在写作中注重选词、搭配,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准确。
《春望》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升文采和表达的水平。
三、培养审美情趣古诗以其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常常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他们品味其中的诗意和韵味,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拓展文学视野古诗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常常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他们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长恨歌》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增加他们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六、促进情感交流古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常常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学交流。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他们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促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庐山谣”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可以引发学生之间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提高写作水平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优美的音韵和深刻的意境。
小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操,还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通过古诗词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小学生要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写作水平,首先需要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开始,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让孩子们朗诵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诗情。
随着兴趣的培养,他们会逐渐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主动地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二、积累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要想深入理解古诗词,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小学生需要积累古诗词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常识,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墨客的创作风格,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此外,还需学习古代汉字的书写技巧和用法,熟悉古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些都对于理解和写作古诗词十分重要。
三、背诵经典古诗词背诵是学习古诗词最基础的方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背诵,比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等。
通过反复背诵,孩子们可以熟练掌握古诗词的用词和韵律,让古诗词深入到他们的记忆中。
这样,当他们在写作中需要用到相关的表达时,可以更自如地运用古诗词进行描写和抒情。
四、模仿古诗词进行写作通过背诵经典古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古人的优秀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技巧进行模仿,并将古诗词的韵味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在描写山水的时候,可以借鉴古诗词中的描写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同时,模仿古诗词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创作古体诗和绝句在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基础上,小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古体诗和绝句。
古体诗是按照古代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创作的,通过创作古体诗,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结构和特点。
如何利用古诗词提高作文

如何利用古诗词提高作文
诗词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啊!每次写作文,我都喜欢把它们搬进
我的文章里,让我的文字更有味道。
想象一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种画面感,多棒啊!我在作文里就这样写,让读者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壮观的景色。
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一下子就把夜晚
的静谧和清冷写出来了。
我作文里用了这个,大家都说感觉就像在
现场一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诗句里的思乡之情,多让人动容啊!我作文里用到它,大家都说我写得太有情感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充满了豪情壮志,我每次写作文都忍不住要引用它。
用它来表达那种不屈不挠的
精神,真是太合适了!
诗词真的是个好东西,让我的作文更有深度,更有味道。
每次
用它们,我都感觉自己好像和古人有了某种联系,真是神奇啊!。
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

智育广角 师道·教研 2019年第1期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文?江门市培英小学 唐艺虹 众多小学生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习作,往往生硬单调。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瑰宝。
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寓景言志,创作了许多写景名诗。
其中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一、火眼金睛,捕捉特点花草树木,山水园林,亭台轩榭,清风明月,这些习以为常的景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
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往往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轮廓。
因此,要想把景物写好,就要能找出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其本质特点。
同样描写山,泰山要突出其雄,华山要突出其险,黄山要突出其奇。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里抓住瀑布巨大与水流急的特点,把倾泻的瀑布比喻成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再巧妙地用“飞”和“直下”这两个动词把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二、有条不紊,多角度看写景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或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
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先写黄鹂居柳上而鸣,再写白鹭飞翔上天,观察点在窗前,由下而上,由近而远,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观察的点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移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我们,同一景物,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多变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三、动静结合,找联系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
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只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要学会找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才能写出景物的特色。
借鉴古诗写景技巧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3.04学教育143借鉴古诗写景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刘海平林警熙(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落实初中素质教育的重点。
本文拟从初中古诗写景手法的分析谈起,教导学生要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选好最佳的观察点、将情感融入景物等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古诗;写景;写作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初中生写作水平却不敢恭维,写作内容存在大量空话、假话,言之无物,乏善可陈。
究其原因,不外乎由于年龄小,阅历和经验较为贫乏,纵使搜肠刮肚,但却腹内空空,要想写出内容翔实的文章实在是很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就强调了阅读与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只有在此基础上,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初中课文中的古诗以其高度凝练的内容,含蓄隽永的语言和美好真挚的感情,成为课本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阅读的有效材料,通过对古诗的讲解,让学生们从中借鉴其写景手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那怎么在借鉴古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呢?第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征我国幅员辽阔,由南自北,从东到西,崇山峻岭,修竹茂林,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自然美景。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里抓住天门山在长江两岸对峙的特征,用“出”这两个动词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再巧妙地用“开”这个动词,抓住了景物静中有动的特点,将静态与动态相比较,让人感觉到长江的动态美。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短短两句话,抓住梅花独特的花期和清香的特征,还综合运用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以梅花和其他花做比较,后两句以梅花沦为尘埃,但却保持香气,在比较中突出梅花的高洁。
因此初中生平时要多观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才能捕捉住景物的特征,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利用好古诗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092I!作#$I利用好古诗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莫结结古诗词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素材,并起到升华作文的作用7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语言枯涩、内容乏味现象,虽有一定的古诗词积淀,但也常存在运用不得当等问题。
这便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古诗词应用的引导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逐渐提升其写作水平y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形丰的文学内涵以的文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可以提升作文的,其要有:一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凝,语更具染,有诗的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形象,引起 y二引经可以为作的提有的,升华题,使文更具现力,并可以古人的c可作文的美感,在古诗词的中作的想象力c四是可以提高作文现学生的文学积淀运用/在运用中也可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⑴c一、提炼古诗词元素,增强写作美感古诗词虽小、语言凝,但的U 等为丰富,,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运用古诗词,学会提古诗词元素,起到的,古诗词的学艺术作文的7—可以引用古诗词作为文题7可以引用古诗词作为文7以不,作为作文/表明珍惜间、学习的重要性y夕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回归生活,多对生活行察受,以便学生的作y 例,在教学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十年后的家乡”习作,可引导学生用一些描述景的古诗词来表现自己象中的家乡在十年后的样子,千里莺啼绿映红”“天街小雨润酥”等y运用“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表达对家乡丰收景象的象,给一种如诗、岁月静好、谐欢乐的y或运用“儿童相见不相,笑问客从何处来象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年回乡家乡孩童相见不相的场景等y二、做好古诗词分类,积累作文素材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侧重,即以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写作中够运用自为教学重y同时引导学生够对古诗词行类,送别诗、田园诗、诗、诗等等,以便为后的写作积更多的素材,正运用到写作中y例,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统编版第一单元习作一刻,,便可引导学生自己的写作运用古诗中的相诗来丰富文节,加深对作一瞬间描述的印象y如可运用“草满池水满陂”来描述自己生活或的乡景象运用也学种来间表自己过的自己有打的经也可运用作声行描述,将自己童年有的回来,运用古诗自己的真受,也文章一定文性y三、研读古诗词句式,掌握写作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用的,语言简,使得作的表更加形象生,一种的受,也极容在上产生y例如,有其一)中的“问得,为有活水来”一,便运用了问的,出的,间表、学习受的重要性y—用的,将一子,一种y,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学生运用古诗词来丰富作文写作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写作表以文学素,用古升华自己要表的y如在写作中现自己非常,可引用水水更,更,其用问的出:I写作指$I!"#$%&'(下/202I/04093绪连绵不断,令读者真切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之浓5在教学“笔尖流出的故事”习作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故事改写,如对于《己亥杂诗》可结合诗人龚自珍的生活背景及离京路上的所见所感将其辞官、离开亲朋好友的愁绪用形象丰富的语言描述岀来,并形成一篇写作5时,引导学生将诗人所的对好事的自己的生活结合,学习9作春泥更护花”的乐观神来面对生活5四、结合古诗词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写作象连的,语言上的离不开想象&作者在进行作的时候也用自身的象开&写出一篇象的来,丰富的象可更有&学生的,所以,在写作教学的,教师学生的象&学生在写作时自的象,更多的&更感5古诗词语言浓、、,导其在9留白”,时人一的感,读者的象,将进行叫,对于学的作教学,教师对学生想象的&结合古诗词的引用学生的作&引导其结合生活上自的法进行作,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不断语言概括述&逐渐促进其写作水平的升5例如,在教学以“我对您说”主题的习作时,若学生母亲为写作对象时,便可引用《游子吟》相关的诗句来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5如引入9隹言寸草心&报三春晖”来现父母爱的报及亲的可贵&学生在写作切感受到父母的伟&父母日生活爱的现私付出,让学生懂感恩&更加敬及孝顺自己的父母5五、借助古典诗词,凝炼写作语言写作,属于语言的一方式,而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进行&那么就法传达自己说的,也就法写出好的,所&只有丰富学生的语汇,才让学生通一定的语言自己的感&古典诗词的语言&又让人感受到了感,这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5而古诗词自身就是语言中的代5且通千的传承&了不的时代,也就形成了各不同的语言风格,在艺术上区别很,比如婉约及豪放5所,引导学生学习及深入读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写作时进行有效的用,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具有文学性,更诗5比如孟浩然在异乡&却想念家人的&就用9人”这句现出来了5比如游在的白用9”来表达自己的乡之5继丢了官职后,用“月落乌啼满天”来表自己的独及心的&用“月”之愁,写的好,如9&上流”,若学生可将这典的句子运用于&将到非常大的作用,不但丰富了的,更上花5代的古诗词,用句一准「吟安一,断”就古人用准的现&也语言的典5如《》有“春风又”一句,9”字用的,不现了春一&人一生的感&感&通这&我到之春的5&更好&路上见了人诗,通&用9”更现夜的&,也就有了9”这句&可见&古人在诗词用上&用心&在令人敬5古代的诗词,在用字上,用确,在写作上学生了的,,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到语言的&深入了这法&用于写作&就形成一语言,行云流水的文字,丰富且极有内涵文章,学生便写出来了5参考文献:[1]钟杜燕•让诗意渗入文字——刍议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作文5学中的应用[%].广东5育(综合版),2020(2):37-38.[']罗妍•浅谈古诗词在小学髙年段作文5学中的运用[%]•新5育时代电子杂志(5师版),2019(1):27.莫结结,广东省怀集县实验小学教师°。
中学生作文写作技巧——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手法

中学生作文写作技巧——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手法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技法,并不是为了要让学生也来写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与学生要写的作文,从技法的角度来讲,似乎是有点遥远的,但是,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其实,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写作技巧是可以借鉴来用于写文章的,这样做一方面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古典诗词的阅读质量,再者,还可以使学生从观念上得到一个很好的改进,那就是文学作品之间,文学与文章之间是可以打通的,因此,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落实,可谓一举多得。
一、文章以立意为先一篇立意高的文章往往能够起到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效果,“有境界自成高格”,虽然论的是诗词,但对于文章同样适用,很多古典诗词讲究立意的高远,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送别是写诗作文常见的主题,而能写出李白之潇洒的恐怕不多;同样还可以比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中得到作文立意的启发。
其他方面的题材也不例外,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创作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从立意的角度来讲,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特别是很多诗人其实都不是专业作家,其生活背景丰富而复杂,而这对于其诗词的立意也是非常有益的,读古典诗词,可以获得具有历史纵深的、社会广阔的全方位的生活、情感、人生哲理等等的启示。
这对于学生提高作文的立意毫无疑问是裨益无穷的。
二、从古典诗词中学习构思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常常篇幅短小,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古典诗词在构思上的讲究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即便是一首小小的绝句,起承转合丝丝入扣。
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句写景,以夜色中的江雨作底色,为整首诗定了一个基调。
善用小学古诗文技术提升写作创作的灵感

善用小学古诗文技术提升写作创作的灵感写作创作一直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在我们探索写作的路上,小学古诗文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善用其技巧,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写作的创作灵感。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善用小学古诗文技术的方法,帮助读者拓宽写作的思路,提升创作的品质。
首先,小学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优美的语言表达。
古代文人对文字的驾驭十分娴熟,并通过选词和组织语言的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我们可以学习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善于选用精准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来衬托作品的氛围和主题。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古人描写自然景色的手法,通过瑰丽的词藻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小学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素材。
其中包括了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对社会和时代的反思,对历史和文化的描绘等等。
我们可以从这些主题和素材中寻找灵感,写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诗经》中的爱情题材,写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文观止》中的历史故事,写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思考。
小学古诗文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创作源泉,我们只需深入挖掘,就能发现创作的宝藏。
另外,小学古诗文的写作技巧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重要资源。
古代文人在写作时,有许多固定的技巧和手法,如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比兴等等。
这些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并运用这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彩。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诗经》中的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形象化,使作品更加有趣和生动;我们可以借鉴《古文观止》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式,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此外,小学古诗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文化素养。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阅读古代文人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这对于我们的写作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开拓我们的思维边界,并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文化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古诗写景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落实初中素质教育的重点。
本文拟从初中古诗写景手法的分析谈起,教导学生要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选好最佳的观察点、将情感融入景物等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古诗;写景;写作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初中生写作水平却不敢恭维,写作内容存在大量空话、假话,言之无物,乏善可陈。
究其原因,不外乎由于年龄小,阅历和经验较为贫乏,纵使搜肠刮肚,但却腹内空空,要想写出内容翔实的文章实在是很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就强调了阅读与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只有在此基础上,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初中课文中的古诗以其高度凝练的内容,含蓄隽永的语言和美好真挚的感情,成为课本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阅读的有效材料,通过对古诗的讲解,让学生们从中借鉴其写景手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那怎么在借鉴古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呢?
第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由南自北,从东到西,崇山峻岭,修竹茂林,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自然美景。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里抓住天门山在长江两岸对峙的特征,用“出”这两个动词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再巧妙地用“开”这个动词,抓住了景物静中有动的特点,将静态与动态相比较,让人感觉到长江的动态美。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短短两句话,抓住梅花独特的花期和清香的特征,还综合运用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以梅花和其他花做比较,后两句以梅花沦为尘埃,但却保持香气,在比较中突出梅花的高洁。
因此初中生平时要多观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才能捕捉住景物的特征,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观察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精心选择景物中最独特的特征,在描写时把景物的形态、声音、色彩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
第二,选好最佳的观察点
作文描写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特征,还需要从一定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因此首先要确定观察的点或者观察角度,这样有利于看清景物的全貌,采取最佳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景物的各种美。
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就很好地诠释了观察点的重要性。
这首诗前两句的观察点是在山中竹林的前边,先眺望远山,再从竹林中的缝隙看落日,后两句观察点在屋子的前面,看鸟儿从屋檐往上飞,云朵从窗户里飘出来。
前两句是远景图,后面两句是近景图,观察点将整个景物的全貌都涵盖了。
观察点可以是固
定的,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移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景随着观察点“更上一层楼”而变得开阔。
游记参观类作文也是随作者的脚步变化而变化,在变化中展示景物的特征。
作文中观察点也需要从表现文章整体的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观察点,对景物特征进行捕捉。
第三,将情感融入景物。
刘熙载说过:“情句中有景字,景句中有情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1古诗的抒情方式,大多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委婉含蓄地运用比兴手法,先咏景物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绝不是客观景物的自然写真、实录,情才是景的灵魂。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要融进自己的感情,要把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做到山水有情,草木有意。
比如同样的山水花鸟,日月星辰,不同的作者根据不同的感情去描写时,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
同样是写月亮,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给人一种空灵隽永的意味;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给人一种依依惜别的伤感;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给人一种张扬豪迈的气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给人一种空寂惆怅的感觉。
作文原本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的产物,景物一旦写入作品,就会烙上作者的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使无情物变得有情,充满人意。
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时,不能只对景物做客观描写或者科
学地说明,虽然说独立优美的景物描写本身,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就是只描述景物,不过就是春去冬来,时光流转,又有什么意义?给人遐想和意境的是景物后面人的情感起伏变化。
情景交融结合得很好的写景文章,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初中古诗课文是一座宝库,教师要善于挖掘,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课文中,不光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还要从中借鉴写作手法、汲取写作营养,融会贯通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熙载.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海平,男,湖南新化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林警熙,男,福建福州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