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与健康不受侵犯,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设计理念:部分初中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漠视生命,冲动、残忍,生命意识淡薄。通过教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材分析:本课时包括两个目,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知道关注自身安全是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同时明白不得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做一个珍爱自己生命与健康、关爱他人的好公民。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中,部分学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漠视自己健康的倾向。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只认识到关注自身安全与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部分学生暴力倾向严重,法制观念淡薄,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应加强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教育,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

2.能力目标:懂得正确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展示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国式过马路

王明是某校初二学生,早上去上学,遭遇堵车,眼看上学时间到了,下车后他等不及红绿灯,看到一些人也急于过马路,他跟着那些人闯红灯过马路时,险些被一辆车撞上。跑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

案例二:16岁小君和小哲是高一同班同学。体育课上,小哲与小君发生争吵,小君先给了小哲脸上一拳,两人厮打在一起。被老师和同学劝阻后,小哲自感委屈,在楼道里找到小君理论,再次发生争执。互殴中,小哲掏出随身带的水果刀。小君的左肩、背部和腰部被告扎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审理认为,小哲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已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其为未成年人且事后能主动自首,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赔偿小君父母经济损失。小哲失去了自由,他当律师的梦想成为泡影,因为我国法律禁止因犯罪而受刑者从事律师职业。

案例三:一天,中学生王明、徐文、钟平、黄晓芳放学回家,走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救命。原来是同学张刚在河边玩,不慎滑进河里。王明等四个学生均不会游泳,在危急关头,四个学生有三种不同表现:

王明纵身跳进河中,试图拉张刚上岸,结果河水湍急,不会游泳的两人抱在一起在河中挣扎。

徐文想:自己不会游泳,也没有法定的求助义务,还是自身安全重要,于是扬长而去。

钟平、黄晓芳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找救人工具,发现旁边有一根三米长的木棍,两人马上抄起木棍,将另一头伸向河中,让二人抓住。这时几个成年人跑来,有的跳到河里救人,有的帮着拉木棍,大家齐心协力将二人救上岸。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交流

思考:王明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在中国非常普遍,我们称它为中国式过马路

(1)你是怎么过马路的?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事后感受如何?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3)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有哪些?

(4)请你就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此事给小君、小哲及双方家庭造成什么后果?

(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这句话,谈谈此桩惨案如何避免。

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必要时,教师予以点拨、提示

(1)请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提示:从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去考虑。)学生分析、讨论、交流

(1)经历、感受

(2)原因:

a.从众心理。

b.缺乏安全意识。

c.行人的法制观念,缺乏守法意识。

d.法律惩罚力度不够。交通法38条规定:行人违反交通信号闯红灯的,罚款550元。

e.立法不够科学。

(3)危害:

a.个人生命健康受损,也会危及他人生命安全。

b.扰乱公共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c.损害民族尊严,国家形象及法律的权威。

(4)建议:

个人: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珍爱自己的生命。

社会:交管部门严格执法;媒体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

国家:科学立法,加大对闯红灯行人惩罚力度,惩罚与教育并举。

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

展示结果

(1)王明:见义勇为,道德高尚,但缺乏救人智慧。赞赏,但不提倡。

徐文:见死不救,对生命的漠视,应受道德的谴责。

钟平、黄晓芳:珍爱自己的生命,又救了同学,大力提倡。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正确引导。

板书设计: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原因

案例一:中国式过马路危害

个人

建议社会

国家

后果

案例二:中学生打架致人死亡案教训

自护

案例三:中学生勇救落水学生案救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