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王阿雄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课程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那么我们究竟应以哪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素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一堂好课?又以什么样的指标去衡量呢?这些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不得不直面的难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研制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在我县各中学逐步实验推广。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的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同时,新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让学生亲历亲为,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颖的学习方式。显然,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已不是一个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评分数、排顺序。那种以选拔为主要功能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总之,要使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由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成为我们制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摸索、反思、认识。教师在备课时依此反复对照,上课时依此反复衡量,课后依此不断反思,努力使自己的

课堂教学真正贯彻新课堂理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为此,我们探索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试行稿)(见附件一)和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二)。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第一,评委临堂直接观察,作出定量和定性评价。其中,定量分占总评价

分的

70%课堂教学观察是一种有机的系统观察,观察应当全面、翔实、可靠地提供以资分析评价的材料,要求观察者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积极观察原则。即从既定目的出发,主动地搜寻有助于表现某种状态或

说明某些事实的事件、活动及细节。二是客观性原则。要尽可能对课堂活动、事件保持一种客观的观察

态度,努力避免作出主观评价。三是科学性原则。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要适合观察目的,要有系统性,以

便于分析。为此,要求观察者认真作好课堂教学描述性笔记,并作出定性评价。

第二,用归纳分析法解读使用《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见附件一)。用归纳分析法首先对“三级目标”进行认真分析,作出评定。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再分析“二级指标”,衡量这节课所达到的水平层次。最后得出“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把“一级指标”中的“教”与“学”两部分综合起

来便可以得出一堂课的总体水平。这样在对“三级指标”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节课的每一个闪光

点,以及失误点,由“一级指标”单项的分析,上升归纳出“二级指标”系统的水平,从而分析归纳得

出一堂课在整体上达到的水平程度。

第三,根据不同课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课堂评价量化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一些修改或补充。比如评价量化时可根据诸如实验课、参赛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评

估课、总结课,以及新课、复习课等不同要求,对分值权重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理

念。

第四,在班上随机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20位左右)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评分(定量评价)

在总评价分中占20% (学生问卷调查表及评分意见见附件二)

第五,上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见附件一)进行自评,定量分占总评价分

的10%

第六,评价结论要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老师。评价结论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定性评价中,注意综合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在具备合适条件的情况下,要组织评委与被评价老师座谈讨论,着重分析

研究教学操作与教学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引出富有启发意义的意见或结论。

三、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后的主要成就

第一,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充满活力

通过课堂教学评估的导向,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了愉快、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对学生的抽样调查中,

2006年,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只有68% 2008年达到90%

第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创新学习能力明显改变(见下表)

主动创新能力对比

实验班里涌现了一批素质较好的学生,有多名学生撰写的思想品德小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实

验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扎实,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力较强。

第三,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实验中可以看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激发了广

大教师勤于学习和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不断

成熟,教学技能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有90%勺教

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了。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我县思想品德教师的作课技能

不断提高,其中有两人获省二等奖(教学设计和说课),3人获市一等奖(教学设计和说课),5人获市二等奖(说课);教学经验论文,有5篇在省级刊物发表,26篇在市级刊物发表,4 5篇在县级刊物发

表。

4.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成效。以下是我县城关中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考试成绩的比较情况(见下表)

实验前:七年级(下)期末统考(2007.6)

实验后:八年级(下)期末统考(2008.6)

教学评价方案,它总是要受到教育思想、课程实验、学科课程、

教学方法的发展程度、教学技术现状以及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制约。以上评价体系也是如此。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估在标准、评价者及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附件一:

南靖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试行稿)

学校姓名课

题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