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合集下载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内容主旨】受经济危机、二战、社会主义运动冲击,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和国际分别采取凯恩斯主义和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等方法,催生了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20世纪的科技突破极大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产业更新和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的新局面;人民斗争和社会运动的此起彼伏,把“福利国家”和公民权利推向了新平衡。

变化中的资本主义不断为其社会发展释能,但仍无法根除其矛盾。

【教学目标】初步知道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结构调整、福利国家改革与社会运动作用等方面的史实;大致能用文献、图表、图片等史料,结合具体时空条件对史事加以认识理解并作出基本解释;对任何国家、民族、文明都需要通过改革求变、不断创新来实现长远发展进步的启示略有感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新变化的原因难点:如何全面辩证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20世纪初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凡尔赛和约》图片与文字等,揭示资本主义在20世纪以来遭遇到了来自内外不同的挑战,亟待从困境中重新找到一条克服当下困境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课、前单元,在历史照片、地图等多史料结合下对具体的时空情境加以认识,理解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一系列危机并导出本课。

环节一:出示《二战期间美国民政数据整理》、战后英法等国家经济部门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等材料,揭示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本主义在困境中发展的意义。

当时提倡“无肉星期一”,即每周一这一天都不吃肉,以节省供给部队的肉类资源…糖类在1942年4月27日开始全国禁售,以一个人每周0.5磅的份额配给…在战时,美国司机必须证明自己对汽油的需求,并且不拥有超过5个轮胎以及有5个轮胎的设施(五个以上的轮胎将被充公)才能取得汽油配给。

……——根据美国二战时期民政数据整理——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整理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课逐字稿同学们,在开始讲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这些是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这个杂志在2020念10月更名为“投票”。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从1923念至今创刊近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杂志封面居然也在变。

文化反映时代特征,一本杂志、一些人物,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历史。

二战后,在长期和平的大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去解决。

今天我们就通过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去学习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

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相关子目,指出二十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引导或者请学生归纳回答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分别的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是1、国家调控新手段、2、科学技术新发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3、社会结构新变化4、社会福利新改革5、社会运动新进程。

我们本课呢就将从这五个方面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展开学习,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节课着重学习的就是第一个子目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两部分。

在正式开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首先是自由主义经济,字面理解就是自主发展经济,市场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但是我们说市场调节是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拥有生产资料的是资本家,普通人只能参与生产,而参与生产的人付出的劳动比资本家付出的更多但是收获的却更少,就会造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矛盾,自由放任的弊端。

所以这些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会看市场上什么盈利就多生产,但是资本家是少数的人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人手里没有钱消费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生产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所以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就是国家通过经济、法律等政策来调节控制国家经济。

那么请大家看这几段材料,思考宏观调控为什么会成为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要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采用国家调控经济手段的背景)?(请学生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原因有三)一是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二是第二世界大战生死存亡教训;三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并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
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
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和调节。
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 除经济危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效: (1)积极: 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 期”。
原因: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
B
• 3.“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 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4、实质:
⑴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保障其经济安全; ⑵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5、评价:★
⑴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 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造成财政 赤字, ⑶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 积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有关内容: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D
8.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 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 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
B 确的是 A.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 经济自由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 9.(广东)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 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⑵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 的基本生活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五、社会运动
1、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
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代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 的歧视仍广泛存在,为了争取黑人的 平等权利,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 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五、社会运动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 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

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新中间阶层
四、“福利国家”
爱因斯坦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原因: 2、意义: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滞胀”
经济停滞与高通 货膨胀、失业以及不 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 现象,即物价上升, 但经济停滞不前。
20世纪70年代后的调整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9 8.7
8 7
6 5 4 3 2 1
0 1950 -1 -2
经济部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年份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黄金时期”,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2.70年代初,出现“滞胀”,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内容: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作用:穷人受惠,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第三产业的作用是第一二产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新经济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由于战争蹂躏而满目疮痍,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结:1.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非常完善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4.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保障2.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高一历史 第十九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一历史 第十九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大家分组帮Tom出主意,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什么是第三产业?请举例说明。
2、第三产业为什么会崛起? 3、第三产业的崛起产生了哪些作用?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
兴起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 ③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失业者排长队领救济金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 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 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
无家可归的人
面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政府 干涉经济为核心的措施解决了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借鉴它并 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职介所外等待的失业者
材料:Tom找到工作了!
四、新经济的出现
1、新经济出现在何时何国?
2、新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3、新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产生:20世纪90年代 美国 含义: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 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实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材料5:Tom的新生活!
Tom凭借对航班的熟悉,成为NEW LIFE国际旅行社 的一员。他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读剑桥的国际贸 易,学习计算机操作。随着公司的扩大,只是高中毕 业的老板渐渐把握不住公司的发展了,开始招聘管理 者, Tom经过应聘当上了市场部的经理,做了经理的 Tom薪水比原来多了好几倍。 Tom非常感谢大家对他 的鼓励和帮助…… 。
Tom同父亲一样对飞机情有独钟,通过努力,终于成 为波音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却充满了波折。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 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 Tom 面临失业的压力。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89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896人教PPT课件
思考:推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发展原因:
(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拓展:资本主义发展历程Fra bibliotek自由资 本主义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的主要表现:
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英国国有铁路 德国国营的铁路 法国国营核电站
(2)弊端:
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练一练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
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
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
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 一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 本的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 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 纪后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 2/3,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凤凰网《解读北欧福利国家:一般收入家庭也去国外旅游 》
材料二
高福利下 政府财政重负
福利制度下的安逸生活
5、认识和启示
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 有效地缓解社会的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也助长了惰性,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瑞典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典等 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这 套体系包括: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 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单亲父母津贴、家 庭和儿童保护等各个方面。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英国养老院
高福利的负面效应
在英国布来克朴小城有一家人,一母五女,六 人都不出外工作,养了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 供的房子里,年收入居然近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 多万元。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
虽然不工作,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们一家还不 知足,抱怨住的太挤,还要申请更宽敞的福利房。
法国男子提尔里,一直靠福利补贴维 持生活,每个星期为99.75欧元(约1000 元人民币)。除了每月房屋贷款要还之外, 其余开销都由政府负责买单。
3.均平性: 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 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 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 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 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 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 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 会福利的社会服务。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 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 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 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 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 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 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 现象。
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 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
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 福利国家制度的?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 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 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3、“福利国家”的主要内容:
资金来源(个人、企业、国家)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图说历史
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
材料一: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 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瑞典没 有贫民区,外国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 遇。 材料二: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 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 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 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 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 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灾 难
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 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 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 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 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 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 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1.(2008· 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 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 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 、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 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字、高增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3)增长动力:知
识创新、技术创新,管 理创新.
(4) 产生影响:美国经
济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 长达10年的经济高速增 长。
认识:
“新经济”依然会受到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 的制约。
美国二十世纪90年代的经济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 一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 本的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 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 世纪后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 了2/3,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2.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福利制度的评价 福利制度会有哪些作用和弊端?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建立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 盾,稳定社会秩序。
2、“福利国家”的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 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8
2.8 1.4 3.5 2.1 2.7
问题: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 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 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 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4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 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 概念起源 成功实践 日渐完备 缩小规模 时间
19世纪中叶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六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2.7%
18.4%
13.7%
20.6%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
西方的福利制度对 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 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 担,造成财政赤字,而 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 利项目也助长了“惰 性”,降低了人们的工 作积极性。
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混合经济”模式
增长率(%)
9 8 7 6 5 4 3 2 1
8.7
黄金
6.3 5.6
复苏
3.3
繁荣
3.9 4
滞胀
0 1950 -1 -2
1960
1970
1980 -0.8 -1.9
1990
2000
年份
伟人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 就是好猫。又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第三产业
36%
58%
27%
Hale Waihona Puke 71%——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新经济是一种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兴起于20 世纪90年代的美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航天技术
网上世博展示的特许商品
(2)特点: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兴起
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①生产力的发展; (1)原因: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 ③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 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 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 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为什么美国在80、90年代经济增长加快? 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探究: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兴起 “新经济”出现
新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2010· 上海单科24)1945年英国 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 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5 50 私有 私有 25 私有
100 100 100 75 25
75 75 100 25 私有
行业: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等 特点: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
材料: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 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 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 是发展经济。 ——(日)林直道《现代日 本经济》
1.(2007· 海南历史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潮流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2007· 广东文基34)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消极不足: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矛盾 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97年金融 危机、美01年经济衰退)
二、建立“福利国家”
分配领域的变革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废墟与反思
如何防止经济危机 如何避免极权统治
以史为鉴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经验
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尽量避免采用 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 度,同时,建立起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
理论支持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 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 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 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 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 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 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的主要表现:
50---70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 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年 代
同罗斯福新政相比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邮政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
英国 法国 西德 日本 美国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
材料1: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 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 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 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材料2: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950年 第一产业 6% 1995年 2%
第二产业
1.(2009· 广东历史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 占GDP比重(%) 美国 14.7 1995—2005年GDP年均 增长速度(%) 3.3
英国
挪威 德国 芬兰 法国 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