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派语文

合集下载

第九节苏派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

第九节苏派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

第九节苏派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第九节苏派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

哇塞,这个活动可真是太棒啦!一走进那个课堂,就感觉有一种特别的氛围。

那些苏派名师啊,真的是太厉害了!他们在讲台上,就像是闪闪发光的星星,把知识传递得那么清晰、那么有趣。

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被老师的讲解深深吸引住了。

就说有个语文老师吧,讲课文的时候,那声音一会儿温柔得像春风,一会儿又激情澎湃得像海浪,我们这些在下面观摩的人都听得入了迷。

还有数学老师,解题的思路清晰得不得了,那些复杂的公式在他的讲解下,变得超级简单,我都忍不住在心里为他鼓掌。

研讨的时候那就更热闹啦!老师们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每个人都那么真诚,没有一点藏着掖着的。

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讲讲第九节苏派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哎呀呀,去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心里那个期待哟!到了现场,果不其然,没让我失望。

你知道吗?那些名师上课的样子简直太迷人啦!比如说有个英语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那发音,那语调,感觉就像在听原声大片。

而且她的教学方法特别巧妙,带着同学们做游戏、唱歌,不知不觉中大家就把知识都掌握了。

还有个科学老师,做实验的时候那叫一个熟练,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特别详细,我们在下面都看得目不转睛的。

观摩完了之后的研讨环节也特别有意思。

老师们都特别热情,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拿出来分享。

有的老师说自己怎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说怎么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听着他们的交流,我感觉自己就像挖到了宝藏。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真的太有意义啦!不仅能看到优秀的老师怎么上课,还能和他们交流学习,感觉自己的教学思路都被打开了。

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让我们都能成为更棒的老师!。

聚焦个性特色 向风格流派汇融的苏派语文

聚焦个性特色 向风格流派汇融的苏派语文

得。

当然,阅读教学对思维训练实践活动的可 操作性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阅读交流式,读书 笔记互评式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论,笔者认为,找准阅读教学的切 人点,正确深人的解读文本,基于对文本的深 入解读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之上设计好问 题,导引学生剖析文本,形成自我“文本有自我思维,选 的阅读教学法与 阅读思维训练有 ,如,我们的阅读课堂才能真正走向高高质,有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和。

参考文献:[1]闫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张小忠.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本解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12期.[3] 张华著.研究性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玉平主编.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 团.2011版.聚焦个性特色向风格 流派汇融的苏派语文◎施秀山施秀山,江苏省淮安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苏派”概念的提出,源于2010年“杏坛教学评活动。

2012文教育论坛”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苏派语文”的概 念。

所 ,教学流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有和 的教学,文就 文教学形成的 有 文的 文教学流“苏派语文”首先是一种地域概念,其次是一 文我 的教学认教学实践和教学思维 一 的认同,也是一面旗帜的号召,一 的打造。

多,,一些领和 教师为文摇呐喊、殚精竭虑,努力寻找文未来的之路,为后语文教学的 创新提供借鉴,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极有义的思考和探索。

如何文过程中准确定位文的本质内涵,明晰发展方向,找准生长节点,实现文的继往开来,需要我们广大文教育工作者静心思 考,努实践,加强 文素,聚焦自身特色课堂,主动依靠 学习,实现向、向流派的成功融汇。

_、溯本源:苏派语文应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反思(一)苏派语文发展的历史回顾1.百悠久教育历史,积淀苏派语文丰厚内 涵文教学近百年来 较为迅速,语文届的前辈们学问研究兴浓厚,他有或无形成团体或流派,对文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从近现代的刘师培、刘半农、自,一后来的顾天石等语文教育改革家,他的功绩不被遗忘。

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精选18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摩教学课心得体会篇1十月份,初登讲台的我参加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进行了现场观摩。

这次的教学观摩,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学到了很多。

1、举例的艺术。

在大专的教课过程中,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注意例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非常重要。

自己是教经济学的,对于某一问题,需要举例说明。

举什么样的例子能说明问题,这很重要。

有一个英语老师,对班上调皮的男生说到:大家喜欢打游戏吗?如果英语学的不好,你就看不懂游戏叫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这使我明白了,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举学生生活当中的例子,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2、启发式教育。

在讲课的时候,怎样组织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教学也极为重要。

一个语文老师讲的故事:一只小羊在河边喝水,狼出现了,同学想象一下羊会怎么样?会被吃掉,还是会逃跑?将故事的结局交给学生去想去讨论。

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是自己讲多少,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想,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3、欲速则不达。

教师站在讲台上,都怕自己讲的知识太少,学生没有吃饱。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讲内容的多少,还是要有所把握。

我自己一站在讲台上,就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讲出来,而忽略了语言的速度,整堂课几乎没有停顿。

这让学生一下子很难消化。

所以,不管心情是多么急迫,都要有话慢慢说。

4、巧用课件。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在学校被广泛应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那些课程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我认为应该根据所讲课程的内容来确定。

例如:物理上的震动,数学当中的极限,这些抽象的知识,在多媒体当中,应用动态效果来讲解,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明白和了解。

循着诗意,走进课堂——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赏析

循着诗意,走进课堂——苏派名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赏析

赏析 : 寥 寥数 语 . 名 师的 学 问底 色显 露无 遗 。授 课 的张 老 师 虽 然 研究 的是 数学 教学 , 但 他博 通 经 史 , 深谙 考 证 , 根基深厚, 思 路 才 能 如此 开 阔 , 发 言 才能 如 此感 人 , 于课 堂 教学评 价 之 时才 能 游刃 有余 。当孩 子 出现 意想 不到 的语 言 时 , 我们 该 怎么 处理 ?我 想。 尊 重是 第 一位 的 。要 让他 充分 地 把他 们 的意见 表达 出来 。千 万不 能 置之 不理 。 或过 早地 下 结论 。 由此 可 见 , 张 老 师是 一 位 评 价 高手 ,于无 形之 中 给予 学 生终 生难 忘 的激 励 。 因为 张 老师 懂 得: 尊 重学 生是 最好 的教 育手 段 , 一 个不 懂 得尊 重学 生 的老 师 , 将 永远 成不 了一个 好 老师 。 正 如法 国作 家贝 尔纳诺 所说 : “ 重要 的是 提高 人 的价 值 , 也 就是 说 , 使他 意识 到 自己的尊严 . 相 信 自己 的精 神 的 自由 。” 三、 柳 暗 花 明 有 一 村— — 巧 点拨 《 美 丽 的轴 对 称 图 形 》 片段 : 生1 : 我 认 为 平 行 四边 形 是 轴 对 称 图 形 , 因 为 平 行 四 边 形 分成两个部分 , 就 可 以 完 全 重合 了 。 生2 : 我 认 为 不 是 。 因 为 平 行 四边 形 如 果 沿 着 对 称 轴 对 折 不可能重合。 师: 我想 和你 握 一 次 手 。握 手并 不 表 示 赞 同 你 的 意 见 。而 是 因 为 你 给 我 们 的课 堂带 来 了第 二 种 声 音 。 大家想一想 . 如 果 我 们 的 课 堂 只 有 一种 声音 , 那 会 多单 调 啊 。

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一、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

2、李吉林,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

3、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

名言:“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代表课例有《草》、《梅兰芳学艺》等。

4、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首创情智语文教学,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

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还要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

他要达到的情智课堂教学境界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干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

孙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的影响很大━━《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而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走近李白》被认为是孙双金情智语文理念和艺术的生动再现。

2009-2014 教海探航一等奖选题

2009-2014 教海探航一等奖选题

47、“基于供给”与“基于需求”
蒋惠琴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48、直面问题:提升教师“科研力”的校本研究 卜 骥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49、给学生一把开启思维的钥匙
华 隽 常熟市实验小学
50、追寻有意义的对话
洪永秀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51、向纵深漫溯
徐新燕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13、复习,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强献娟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14、插图,折射语文教材文化品位的一面镜子 施建军 常熟市石梅小学
15、儿童经验:敲开言语“秘妙”之门
魏斯化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16、把脉“被生病”的语文教育
刘卫锋 南通市教育局
17、“淡”与“深”:有些课堂教学的诗意追寻 胡兢慧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于毓青 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王雪琴 李可卓 无锡连元街小学 马晓菲 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卞凯文 连云港市东港小学 赵荣花 连云港市车站中心小学
俞 晓 海门实验学校 姚玉琴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高 原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胡 玲 连云港市东港小学 陈 洁 南京瑞金路小学 张 雷 灌云县实验小学 夏莉莉 常熟市实验小学 孟庆甲 连云港第二附属小学 吴 贤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娄小明 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曹元玲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江苏省教海探航近六年一等奖特等奖选题
2009年一等奖(45篇) 1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跳跃 2 儿童写作:一种朴素而真切的教学走向 3 让直觉走向深刻和智慧 4 “辩”化有常 5 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 6 找寻有意思的课堂 7 田园教育和地域嬉乐儿童诗的整合研究 8 感受性阅读:守望阅读课堂的“生本时代” 9 让“美”可以言说 10 课堂观察: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的“突围之路” 11 理性教学:用形上的方式关切阅读教学 12 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 13 同场“操戈” 和谐共生 14 估算:在“重视”与“忽视”间游走 15 “嘀咕”: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16 意象叙事与课程内容的开发 17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研究

苏派语文特征刍议

苏派语文特征刍议

特征 主要 有四点 : 守真 、 倡 简、 入情和用境。把握 苏派语 文特征 对推动 苏派语文建设和研 究具有一定 的重要意义 。
关键 词 :苏派语 文 ; 教 学流派; 教 学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C - 4 2 1 文献标识码 : A
“ 苏派语 文” 自2 0 0 5 年提 出以来 , 已成 了人们耳 派语文人对 真实语文孜孜 以求的一贯做法 。面对语
熟能 详 的名 词 。但 是 , 熟 悉 的 可 能 是 人 们 了解 不 多 文教 学 中 的浮 华 、 浮躁 之 气 , 苏 派 语 文 人 总 是 坦诚 疾 的。苏派 语 文 大 约 也 如 此 。 比如 关 于 苏 派 语 文 的特 呼 : 回归 真实 。苏派 语 文 中坚 学 常识 : 语 文教 学 的根本 目标 是 培 养学 发挥 系统 的整 体功 能和综 合 的教学 效 应 ”
生 的语 文能 力 , 语 文 的 根本 属性 是 言语 交 际工 具 性 ,
目前 , 简 单 语 文 的 观 念 已深 入 苏 派语 文 人 的课 堂 。读 读 、 背背 、 写写 , 突 出学 生 的语 文 实践 , 已成 为
回归真实 的语 文 学 习状 态 ” ] , 这集 中概 括 苏派语 文是在江苏地域文化 的土壤上生长 出的 规律 人手 , 富有 浓郁 江 苏 地 方 特 色 的 中小 学 语 文 教 学 流 派 。 苏 了苏派语 文人 的道 德坚 守 。 派语 文教 学 的基 本 特 征 体现 于 长期 执 教 于 江 苏 的一 现在 一些 “ 高师” 语 文 教 学 论 研 究 者 的 研 究 成 果 中。 的特 征 主要 有 四点 : 守真、 倡简 、 人情 和用境 。 ( 一) 守真 苏派 教育 的开路 先锋 陶行知 、 叶 圣 陶一 向倡 导求 另 一方 面 , 苏派 语 文在 教学 理念 上强 调无 论 风 云 够 以一颗 诚 心 真 实 面对 开 设 语 文 课 程 的 真 实 用 意 。 能力 。但就是 这 么 一 条最 简 单 的规 律 长 期 以来 总被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与统编教材的融合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与统编教材的融合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与统编教材的融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与统编教材的融合,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统编教材则是根据统一的教育教学大纲和要求编写的标准教材,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与统编教材的融合,将两者的优势进行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教材改革。

一、苏派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苏派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在苏州地区提出并实践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

苏派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为中心: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苏派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兼顾传统和现代: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创新力。

4. 课程多样化:苏派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程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传媒素养、多元智能素养等。

二、统编教材的特点统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颁布实施的全国性教材,是根据国家统一的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编写的标准教材,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

统编教材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性:统编教材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内容覆盖面广,质量有保证,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

2. 统一性:统编教材是全国统一命题的教材,内容统一,难易程度统一,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

3. 实用性:统编教材是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性教材,内容全面、系统,适用于各地小学的语文教学。

4. 前瞻性:统编教材内容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苏派语文,感受苏派语文教学艺术-----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学习总结2012年3月30日-4月1日,在县教研室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学习。

苏派教学清简灵动、厚实精致,具有江苏独特的地域人文风格。

本届论坛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和《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

论坛主题是“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出席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初高中一线教师,省市县教研室老师,全省知名的特级教师如洪宗礼、陆志平、杨九俊、成尚荣、王栋生、陈国祥、曹勇军、黄厚江、唐江澎等。

3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芒芒老师主持。

在开幕式上,朱老师首先介绍本次论坛的宗旨是总结、宣传、推广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优秀成果。

江苏省中语会陆志平会长呼吁要让懂教育的人去办教育,不要套用经济管理的方法去管理教育。

讲话虽然平实,但是充实,显示了一个学者扎实的学养!朱芒芒老师还宣读了上海《语文学习》杂志社发来的贺信。

下面是开幕式后的三个主题报告概述:一、洪宗礼老师(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老先生誉满华夏,德高望重。

他自称是70年的人,发言睿智幽默。

题目:《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理想语文课堂教学的十种境界》【内容概要】(一)效率问题要让语文教育安静下来!现在的语文教育静不下来,有三个因素:①社会政治的原因;②应试教育的因素;③语文教育本身的矛盾。

语文自身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首先是教材,其次是课堂。

语文教师不要做跟风派,要勇敢地把语文教育的责任领过来。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把内涵丰富的经典文本肢解为碎片,要让学生真正去享受真善美。

(二)课堂教学问题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塑人。

要塑造有健全人格、文明素养、担当情怀、奉献精神的大写之真人。

语文教师要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

理想语文课堂教学的十种境界是:境界一,浸透着教育之爱。

境界二,蕴涵丰富多彩。

境界三,知、情、意、行完善统一。

境界四,富有教育智慧和灵性。

境界五,严谨扎实又不乏灵活。

境界六,课留“思”地,富有弹性。

境界七,始终有追求感,新鲜感。

境界八,协调、和谐、民主化。

境界九,序而有变、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境界十,如话家常,平易朴实。

(三)达到理想境界的四个条件: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

2、提高教师的综合语文素养,修炼驾驭课堂的应对能力。

3、运用哲学辩证法处理各种矛盾,避免走弯路、走极端。

4、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努力体现语文课的个性特征。

二、王栋生老师(著名杂文家,南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王老师介绍他的灵魂在城墙根,现在每天在那儿散步两小时。

他虽然已经退休,但思想依旧活跃、深刻、敏锐,成为论坛的最大亮点。

他以一向的冷峻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给本次论坛泼了一些冷水。

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精练深刻,直指本质,又幽默,给人启迪。

比如:什么叫苏派?流派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少数人的思想传播,更是少数人的政治诉求。

在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上出现一致是有可能的,但流派能否出现还是问题。

用行政区域来作为教育特征的命名,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如果将来有藏派、疆派、蒙派,谁会更着急?早些时候有京派、海派、闽派等说法,是否有必要提苏派?那种跟风式的做法该怎么去评价?过于强调派,视野就会狭窄。

一切教育教学都不可能是流派的特点。

你可以尊重自己,但不可以夸大。

这里所体现的是整个学术界的浮躁风气。

教育界迫切需要一场启蒙运动。

另外,他还提出——语文教材不是最重要的,一张报纸也可以上语文课,最重要的是教师。

目前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学生都不读书。

我们的体制说来也怪,现在居然连教育家也可以“培养”了。

其实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来的。

教师千万不要等着被“培养”,应该非功利地阅读,自觉地学习。

现在的教育官僚作风很严重,自由独立的思想越来越少。

语文教育已经成为名利场,就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好多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考试一来,什么都免谈。

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把教给的东西忘掉,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他讲到汶川地震后,应试教育恢复的相当快,在汶川时,他亲眼看到地震还没结束,旁边是一边废墟,废墟旁边就有教师在站着上课。

连地震都消灭不了应试教育,他相当痛苦。

)我是一个退休的人,我不怕得罪人。

……本次活动,没有入场券,还进不了门。

本次活动,很多教师也根本没有机会来……把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思考好的人拉过来讲话,以后要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教育界,教师群体,迫切需要一个启蒙时期。

(这是王栋生先生的结束语,发人深省。

说完这句话,因为年纪大了,他蹒跚着离开会场,牵动所有普通教师的眼睛,很多人是目送着他离开会场的!总之,王老师的话使人警醒,给人智慧,教人思考的方式,而不是灌输思想和观念。

)三、杨九俊老师(省教科院副院长、省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研究员)从不拖课、拖会的杨院长用10来钟介绍了他对于“教学风格”的认识:时代的印记、风土的记忆、心灵的音乐。

他强调风格的标志性而外,还要注重丰富性。

3月31日下午,名师示范课。

出场名师都是享誉语文界的大腕:曹勇军老师!黄厚江老师!唐江澎老师!个个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个个都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一、曹勇军老师(南京十三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课题:《葡萄月令》(汪曾祺,《现代散文选读》)曹老师由读文到解文,由“文”而“道”,从阅读到写作,课堂容量很大。

充分演绎了读文章从“一篇一篇地读”到“一片一片地读”的真义。

他致力于上“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他认为从关起门来上的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进步与退步。

他强调语文老师的三种眼光:教育的!语文的!课堂的!他追求把课上得朴实、平实、老实、结实。

他强调在“专业生活”中求得“专业发展”。

二、黄厚江老师(江苏省苏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课题:《黔之驴》(七年级)《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一篇知名度很高的寓言。

课文看起来很浅,很简单,但内涵丰厚。

黄老师在浅文深教、薄文厚教上做了成功的示范。

特别是让学生以驴、虎的身份分别讲述故事,特别是“黔虎之智”、“黔虎识驴”、“载驴入黔”几个“成语”的创意让人眼前大亮。

一篇寓言,三个故事,六个“成语”的归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也启迪了在场的老师们。

黄老师关于“本色课堂”的简约解读也让人茅塞顿开: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法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实实在在;教学效果实实在在。

他说:凡是圆满的课都是假课!他认为,能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要用!他启悟,优秀的教师是把学生错误的答案“哄”出来。

三、唐江澎老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课题:《问答之间》(“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唐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新意迭出的课堂!一个难以掌控,但是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功与机智而操纵自如的课堂!在课堂上,唐老师设计了四组问题,老师完成了从老师到面试考官的角色转变,学生也完成了从学生到求职者的角色转变,将学习变成了体验。

学生直接体验到了以后如何利用语言去面试,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

作为一节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唐江澎老师的这堂课,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对参与同学的将来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课。

他还就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关注体验、把“活儿”做细三个问题发表了高见。

他的“抽屉理论”在语言类交谈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月1日上午,主题讲座+ 分论坛活动一、成尚荣(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题目:《风格·合唱声中独唱者的旋律》1、为什么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让我们不断走向成功。

没有风格,偶尔会成功,最终你不会成功。

教学流派要有六个规定性:①自己的核心主张;②有效性;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④优秀的团队;⑤有一个核心人物;⑥要有重大的影响。

苏派教育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苏派是一种推动,而不是一种炫耀。

苏派教育的特征研究是必要的。

2、什么是教学风格?风格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通过创作主体和客体的联系,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

风格的独特性来自于独特的教学主张。

没有风格是最大的风格。

3、怎么追求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①教师首先要有追求。

②风格是人格塑造的过程。

③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地理人文背景、个性、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特色。

④锻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分论坛活动(分初高中组)初中分论坛由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本亚主持,高中分论坛由扬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林祥主持。

部分指定学校代表上台发言(每人5分钟)。

主要是介绍自己学校的某些做法和成绩,有很多学校不乏夸耀的痕迹。

总体来说,靖江之行,时间虽短(一天半而已),但收获颇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