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员备案表、监测点备案表、测报养殖品种、测报疾病种类

合集下载

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报送表(精)

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报送表(精)

2006 年9月瑞安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报送表日期:9月28日面积:池塘/水库:亩;海水网箱:m3;流水养殖/淡水网箱/温室:m2放养密度:池塘/水库:尾(只、棵)/亩;海水网箱:尾/ m3;流水养殖/淡水网箱/温室:尾(只)/ m2测报单位(盖章):瑞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测报员:校对:签发:编制说明一、2006 年9月份瑞安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上望、莘塍、鲍田、汀田、高楼、湖岭、陶山、马屿8 个乡镇(办事处)共15 个测报点,其中有 6 个测报点监测到病害。

测报面积:池塘/水库1575 亩,滩涂160 亩,海水网箱0 m3,淡水网箱0 m2,温室0 m2,起止时间为2006年9月1日—2006年9月28日。

二、本月测报品种有锯缘青蟹、泥蚶、文蛤、缢蛏、草鱼共5 个养殖品种,9月份发病品种只有锯缘青蟹病因不明一种,发病率为10.00%,没有明显症状,初步断定为脱壳不遂、生殖交配或流膏涨膏而引起发病死亡。

三、本月病害流行情况:9月份天气逐步转凉,水温、盐度等各环境因子比较适合水生生物生长,因此本月病害发生较少。

除锯缘青蟹因病因不明(没有明显症状)有少量发病死亡外,其他鱼类、贝类都没有发病,泥蚶、文蛤、蛏子等生长良好。

四、下月病害流行预测:10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继续下降,养殖病害种类将会逐渐减少,病情也将逐渐减轻。

在病害防治中,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健康养殖方式,加强水质、饲料营养和养殖管理等,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建议采取的措施:1.加强水质监控,注意天气变化。

及时换水确保良好的水质,定时泼洒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

2.科学合理投喂。

投喂新鲜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产多维、免疫多糖等以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天气和水质变化、养殖对象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残饵、病死鱼等,贝类养殖塘要根据水质瘦肥适时施肥培澡,以保证生长旺期充足的饵料。

8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8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生情况预测
三、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1、锯缘青蟹弧菌病的防治方法: :
( 1 ) 保持水
质良 好;
( 2 ) 育苗池和工具要严格消毒;
(3) 每
公斤蟹用土霉素 5 0 毫克均匀混人饵料中饲喂,连 续喂 5 一7 天: ( 4 ) 用土霉素 ( 2 ~ 3 毫克/ 升 水体) 全池泼洒, 每天一次,3 天一个疗程。 2 、鱼类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 1) 每亩水面用生 姜 6 千克,枫树叶6 千克, 桑树叶 1.8 千克, 樟树叶 5 千克,混合煎汁 2 小时,加新鲜猪血 0.6 千克,食 盐 1.2 千克,混溶后全池泼洒; (2) 每公斤大黄用 20 公斤 0.3%氨水浸泡 12- 24 小时至药液呈棕红色 / 立方水体浓度,间隔 2 天再施一次。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广东省水产养殖病 害防治中心)

5 4 0 4 5 3 0 3 5 2 0 2 巧 0 1 5 0
主要养殖种类的平均死亡率
II 森石恶II I ,_I 」 II n门}I, ., . n 门.n犷丁不- I .I 卜不下万 I. . I, 阵
草 鱼
门 n 鳗 级 罗 螂 墉 鱿 黄 红 黄 长 妒 对 鳖 石 罗 广 鳝 锦 胡 卵 叉 高 鱼 鱼 非 鱼 鱼 鱼 花 鳍 鳍 吻 鱼 虾 斑 氏 东 鱼 鲤 椒 形 尾 体 绸 鳍 酮 师 鱼 鱼 笛 鳃 脆 鱼 沼 鱿 鳍 细 虾 鱼
草 妒 对 鳖 石 罗 广 嫉 美 锦 胡 高 扇 叉 卵 斑 锯 鲍 罗 鱼 鱼 鱼 非 鱼 鱼 鱼 花 鳍 鳍 吻 鱼 虾 斑 氏 东 鱼 国 鲤 椒 体 贝 尾 形 鳗 缘 鳃 师 蛔 绍 鱼 沼 妨 青 鱼 鱼 笛 鳃 脆 红 鳍 绸 虾 鱼 鱼 蟹
。 。

, 。

海南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海南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ICS65.150B50备案号:54502-2017DB46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423—2017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技术规范2017-06-02发布2017-09-02实施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名毅、涂志刚、赵志英、李丹萍、崔婧。

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南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的术语和定义、测报体系及人员、监测、测报内容、测报总结分析和测报的管理等方面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的测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SC/T7011.2-2007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第二部分:水生动物疾病命名规则SC/T7103-2008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测报(以下简称测报)对水产养殖动植物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生产实际和历史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疫病未来发生及危害趋势作出预测预报的过程。

3.2发病养殖水生动物出现摄食、活动等行为的异常,有一定数量个体出现烂鳃、白斑、溃烂、死亡等现象;养殖水生植物发生形态、生理、和生化的异常,有一定数量个体出现变色、萎蔫、畸形、坏死等现象。

3.3新发病例测报区域发生未有病史的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

3.4发病面积比例测报区域某一监测养殖对象发生某一疾病的面积与该对象测报面积的百分比。

3.5测报区域月初存塘量测报区域内监测养殖对象月初的存活数量。

3.6发病区域月初存塘量发病区域内监测养殖对象月初存活量。

3.7测报区域死亡率测报区域某一监测对象发生某一疾病导致死亡数量与该对象测报期当初存塘量的百分比。

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分析报告10月份,我省养殖水体温度在25℃-30℃之间,平均水温为28.3℃,由于受到台风影响,养殖鱼类寄生虫、病毒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严重。

根据测报数据分析,本月淡水鱼主要疾病为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和烂鳃病。

海水鱼主要疾病为细菌性肠炎病、神经坏死病毒病和刺激隐核虫病。

南美白对虾主要疾病为桃拉综合征和不明病因病,贝类主要疾病为鲍脓疱病,具体情况如下:一、病害情况分析本月平均水温28.3℃,由于受到台风“莎莉嘉”影响,万宁、临高和儋州等市县水产养殖损失较大,台风过后,海水鱼类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和寄生虫病害较为严重。

(一)鱼类病害发生情况1.罗非鱼对池塘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在25-30℃之间。

池塘养殖罗非鱼发生了4种病害: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和烂鳃病。

链球菌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19%,最高发病面积比例率4.04%,最高死亡率为0.3%;细菌性败血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05%,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1.67%,最高死亡率为80%;车轮虫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05%,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率1.67%;烂鳃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14%,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2%。

主要发病区域为文昌、琼海、儋州等罗非鱼养殖场。

2.石斑鱼对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测报,平均水温29℃。

石斑鱼发生了1种病害: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和细菌性肠炎病。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局部区域严重,尤其是昌江部分石斑鱼养殖户,发病面积达到80%,死亡率达到50%;细菌性肠炎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1%,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25%,最高死亡率5%。

主要发病区域为文昌、昌江、澄迈桥头等石斑鱼养殖区域。

3.卵形鲳鲹(金鲳鱼)对网箱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在27℃-30℃之间。

主要病害类型为刺激隐核虫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1.88%,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6%,最高死亡率为5%。

主要发病区域为临高后水湾、澄迈桥头、陵水新村和黎安港网箱养殖区域。

海南省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海南省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海南省加强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减少病害危害,服务渔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的宗旨,结合海南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的发展,在完成农业部渔业局布置任务的前提下,调整测报点的设置,重点监测对虾、石斑鱼、卵形鲳、罗非鱼等养殖品种病害及对虾、罗非鱼等苗种的检疫,为有效抵御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加强规范用药,减少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促进海南优势水产品养殖的稳步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海南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常年性水产养殖动物病情测报和重大病害专项监测工作,掌握海南水产养殖病害危害情况以及重大病害的流行规律,分析病害发生原因,研究病害防控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历年病害频发地区的检测和防控,防止疫病暴发和蔓延,已经发生严重病害的,要及时做好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放养,注意水质调控,确保水质清新。

从而提高海南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能力,使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真正使养殖户增产增收,促进海南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工作内容㈠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

㈡加强我省养殖水域不明寄生虫的调查监测。

㈢开展对对虾白斑病、石斑鱼病情、罗非鱼病情等的监测。

㈣加强对对虾、罗非鱼苗种的监测。

㈤建设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信息体系及网络服务体系。

四、工作安排㈠测报点的设置和测报人员的安排1、在全省已建成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的7个市县设置81个测报点(见附件1),对对虾、罗非鱼、石斑鱼、卵形鲳等大宗养殖品种的养殖病害进行定期定点监测,掌握2009年危害海南水产养殖业的病害种类、流行规律、危害情况,预测2010年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分析研究其防控措施;要求各测报点(场),按照健康养殖模式,建立池塘档案制度和用药处方记录等,逐步使测报点(场)成为安全水产品生产的监控场所。

2、确定承担“测月报”工作的市(县)水产技术推广(防疫)站站长为责任人,选择有一定鱼病知识、防治技术的推广人员担任测报联络员,各市、县水产技术站负责落实各测报点的测报操作人员(测报人员登记存档,见附件2),要求及时报告病害发生情况,每月反馈各测报点病害发生情况,从而形成以点定位的测报队伍。

4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4月广东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及预报

2007 年第 5 期
O C E A N A N D F IS H E R Y
4月 东 产 殖 害 报 祝 预 r 水 养 病 测 情 及 报
一 、4 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 析, 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 4 发 病率与死亡率比上月有所上升。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 病、 烂鳃病、 赤皮病 、细菌性败血症、 肠炎病、溃疡 病、 水霉病、 车轮虫、 纤毛虫病、 抱子虫病、 指环虫 病、 本尼登虫病、 鳗鱼爱德华氏病、 鳖腐皮穿孔病和 白 底板病、 虾类白 斑病、 红体病、 红腿病、 桃拉病及 病因不明病、 鲍鱼细菌性疾病等。发病种类 5 种以上 的养殖品种有草鱼、 鳗鱼、rl 鱼、 b 峻鱼、 罗非鱼、 i 鱼 、加州妒鱼、锦鲤 、鳖、对虾共 10 种。在局部地 区养殖罗非鱼指环虫病发病率达到 60% 、加州妒纤 毛虫病发病率高于 60% 、对虾白斑病发病率达到 95% 、红鳍笛绸和高体脚本尼登虫发病率达到 100% ; 美国红鱼烂鳃病死亡率达到30% 、 斑节对虾 白斑病和成鲍细菌性病死 0 2 亡率达到50%. 加 二、5- 6 月病害发生
a 。
n, ,
e . a锯 成 叉 .
尾 缘 鲍 酮 青 蟹

41
拌饵投喂胶 5%投饵量计) 每千克饲料用6一 克。 , 8
2 、对虾白斑病防治方法: ( 1)聚维酮碘溶液用水 稀释后, 全池泼洒, 有一定疗效, 每立方米用 0.6 一 毫 1 升。(2 )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或 EM菌和底质改良剂, 调
整虾池水质。 (3)维生素C拌饵投喂(按5%投饵量计 ),
每千克饲料添加 1一 克, 3 长期添加。
口. . . . . 目曰. . . . . . .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2021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预警和水产养殖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普查工作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2021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预警和水产养殖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普查工作

科学选点,有效监测
根据《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 报规范》(SC/T7020-2016),按照 覆盖主要养殖方式、主要养殖种类的 原则科学设立监测点,确保监测点数 据能够真实反映全国水产养殖的发病 情况。按时通过“测报系统”上报数 据,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 要充分利用“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 程辅助诊断网”(简称“鱼病远诊 网”,网址)及“中 国水产APP”等公益性服务平台,用 好“自助诊断”或“专家咨询”服务 功能,以提高测报内容和数据的准确 性。
(三)采样品种。草鱼、鲤、 鲫、虹鳟、大菱鲆、大黄鱼、鳗鲡、 乌鳢、加州鲈、罗非鱼、金鱼、克氏 原螯虾、中华鳖等。各地根据实际养 殖情况至少选择一种进行监测,除上 述品种外,可自行增加品种。
(四)病原微生物种类。气单 胞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链球 菌、柱状黄杆菌、弧菌等。
(五)药物种类。国务院兽医 主管部门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 包括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甲砜霉 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氟甲 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等。
(三)总结 阶段。11月,各单 位将药物敏感性测 试结果汇总分析, 形成本辖区的耐药 性普查分析报告, 于11月30日前报送 总站质量安全处。
更多报道详见 “中国水产”
微信公众号
22
/ 2021年第4期
进度安排
(一)部署阶段。3月,总站研 究制定2021年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耐 药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 务,采购96孔药敏试验板并分发至承 担任务单位。各单位参照总站工作方 案,制定本辖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普 查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4月~10月, 各单位应设置固定采样点,并根据本 辖区实际养殖发病情况,增设临时采 样点,进行样品采集,病原微生物分 离、纯化和鉴定,开展药物敏感性试 验。

六月份福建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分析(精)

六月份福建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分析(精)

六月份福建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分析及下一阶段病情预报一、六月份我省病害测报情况六月份我省测报了的6个养殖大类,20多个养殖品种中,共测报到45个病害种数(图1),其中病毒性3种、细菌性疾病15种、寄生虫病10种、真菌性疾病2种、藻类病害3种、其它类疾病5种,不明病因7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分别占了33.33%和22.22%。

根据各地测报的数据分析,本月病害种数比上月份增加7个。

主要养殖品种中除了罗非鱼、石斑鱼、大菱鲆、梭子蟹和缢蛏,其余的测报种类均发生了病害。

(1)草鱼——本月共发生了12种病害,主要是三病(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寄生虫病(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出血病和水质引起的综合症,其中出血病和三病造成的危害较大,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43%和0.97%,发病率较上月有所上升,死亡率则下降。

(2)鳗鱼——本月病害种数为19种,其中细菌性病害7种、寄生虫病7种、真菌性疾病2种,其它疾病2种,不明病害1种,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4.2%和1.8%,较上月均有所升高。

发病率最高的是三种寄生虫(小瓜虫、指环虫和车轮虫)病、烂鳃病以及败血病,其中烂鳃病和败血病造成的死亡率最高。

(3)大黄鱼——本月发生了弧菌病、肠炎病、细菌性溃烂症、刺激性隐核虫病和赤潮危害,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09%和0.049%,发病率较上月有大幅度的升高,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4)牙鲆——本月仅发生了弧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6%和0.3%,发病率较上月有所升高。

(5)石斑鱼——本月无病害发生。

(6)海水网箱养殖鱼类——本月发生溃烂病、弧菌病和不明病害,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7%和0.2%,发病率较上月均大幅度升高,主要是不明病害造成的。

(7)对虾——本月发生了拖拉病毒病、红体病、弧菌病、白斑病、鳃水肿病和不明病因,总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44%和4.86%,较上月均有大幅度下降。

(8)鳖——仅发生了腐皮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44%和0.0007%,较上月均有所大幅度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环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
车轮虫病

固着类纤毛虫病

锚头鳋病

中华蚤病

斜管虫病
注“★”为《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 第二部分:水生动物命名规则》(SC/T7011.2——2007)中的名称
表D.2 甲壳动物疾病种类
疾病性质
疾病名称
备注
病毒性疾病
白斑综合征
一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罗氏沼虾白尾病
二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
二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虾虹彩病毒病
细菌性疾病
烂鳃病
青虾甲壳溃疡并

水瘪子病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寄生虫性病
固着类纤毛虫病

肝肠胞虫病
不明原因
河蟹颤抖病
三类动物疫病,
脱壳不遂症

注“★”为《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 第二部分:水生动物命名规则》(SC/T7011.2——2007)中的名称
泥鳅属
泥鳅
合鳃科
黄鳝属
黄鳝
真鲈科
鳜属
翘嘴鳜、大眼鳜、斑鳜
鮰科
鮰属
斑点叉尾鮰
太阳鱼科
黑鲈属
大口黑鲈
鳢科
鳢属
乌鳢
鲿科
黄颡鱼属
黄颡鱼、瓦氏黄颡鱼
鮠属
长吻鮠
甲壳类
长臂虾科
沼虾属
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青虾)
对虾科
对虾属
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
螯虾科
原螯虾属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弓蟹科
绒螯蟹属
中华绒螯蟹(河蟹)
爬行类
细菌性疾病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二类动物疫病
鮰类肠败血症
三类动物疫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病
三类动物疫病
溃疡病

烂鳃病

赤皮病

细菌性肠炎病

疖疮病

烂尾病

竖鳞病

打印病

真菌性疾病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二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水霉病

鳃霉病
寄生虫性病
小瓜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
黏孢子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
三代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表D.3 爬行动物疾病种类
疾病性质
疾病名称
备注
病毒性疾病
鳖腮腺炎
三类动物疫病
鳖红底板病

细菌性疾病
鳖红脖子病

白底斑病

鳖白眼病

鳖穿孔病

鳖肠道出血病

鳖溃烂病
注“★”为《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 第二部分:水生动物命名规则》(SC/T7011.2——2007)中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科
乌龟属
中华草龟
鳖科
中华鳖属
中华鳖
C
C
附 录 D
表D.1 鱼类疾病种类
疾病性质
疾病名称
备注
病毒性疾病
草鱼出血病
二类动物疫病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二类动物疫病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鳜虹彩病毒病)
二类动物疫病
锦鲤疱疹病毒病
二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鲤春病毒血症
一类动物疫病,OIE申报疫病
鲤浮肿病
b 监测点类型分为鱼鳖虾蟹的苗种场(原良种场)、养殖场和观赏鱼养殖场3种类型。
B
B
附 录 C
表C 测报养殖品种
类别
分 类



备注
鱼类
鲤科
青鱼属
青鱼
草鱼属
草鱼
鲢属

鳙属

鲤属
鲤(包括丰鲤、荷包鲤、镜鲤、锦鲤、红鲤等)
鲫属
鲫(包括银鲫、湘云鲫、金鱼等)
鳊属
长春鳊
鲂属
团头鲂、三角鲂
鮊属
翘嘴鮊、黑尾鲌
鳅科
附 录 A
表A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员备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所学专业
工作单位
参加工
作时间
职称/职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联系电话
乡村兽医
是() 取得资格时间:
否()
执业兽医资格
是() 取得资格时间:
否()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
年 月 日
A
A
附 录 B
表B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监测点备案表
填表日期: 市、县(市、区)
监测点代码a
监测点类型
监测点所在
养殖场名称
监测点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测报员姓名
联系电话
E—mail或QQ
养殖种类
监测面积(hm2)
放养密度
(尾或只/ hm2)
养殖模式
□单养 □混养
□单养 □混养
□单养 □混养
所在地县级测报机构负责人姓名:
年 月 日
a 监测点代码为行政区划代码(6为阿拉伯数据)+序号(2为阿拉伯数据01~99).如合肥市肥西县1号测报点代码为34012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