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音乐上册教材分析人音版.doc

合集下载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主要内容为歌曲《东方之珠》的学习。

该歌曲以独特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展现了香港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景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东方之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 采用示范演唱和分组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通过播放香港风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香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景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跟随演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6. 展示:各小组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交流四个方面。

通过学习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讨论和演唱,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一、课标理念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

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因此,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

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然而,要是学这样的目标,音乐教材呈现方式和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必须,而且至关重要。

二、教学特点:在正确理解每单元的教学主题,首先要了解教学的特点,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育编辑室编印的《实验通讯》第一期介绍的教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充分重视各年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要求,切实体现“课本是学生读本”的原则,可读,可学,可看,可听四为一体。

2、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生活和实际出发所血案音乐作品在注重艺术性、代性、趣味性的同时,特别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密切结合,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力求动听、好唱、易记。

如小学的《拉勾勾》、《捉迷藏》、《动物说话》,中学的《东方之珠》、《青春舞曲》、《我心永恒》等。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

2、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4、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5、通过聆听和演唱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乐于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与同伴分享。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3.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音乐课本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刘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3《万马奔腾》教案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3《万马奔腾》教案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万马奔腾》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作曲的一首演奏技巧复杂的马头琴曲。

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

这首曲子的主题是一个快速激烈的乐句,在马头琴华彩演奏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马头琴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特别是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

这首曲子不但结构复杂、气势磅礴,而且几乎运用了马头琴所有的高难度演奏技巧,是马头琴音乐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

乐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格,气氛热烈,表现了“马背民族”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3、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歌舞创编及律动过程中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创编实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表演舞蹈)(在这里根据教师的特长,用舞蹈、声乐或器乐的形式来表现都可以)师:知道刚才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对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音乐风格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2、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美丽的草原令人神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屏幕上出现一副副美丽生动的画面:牛羊成群、蒙古包、人们载歌载舞......加深学生对蒙古大草原的美好印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3、师:的确,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他们一直被人们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骑上骏马到大草原上去驰骋一下呢?[全体学生站起来,师生一起模仿感受骑马动作]4、师:大家骑马的姿势真是潇洒,那么假如一匹骏马从远到近奔跑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从近到远呢?同学们可以用跺脚、拍手、拍桌子等各种形式来表现,给大家点时间练习一下。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欧洲风情甘娜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欧洲风情甘娜友谊地久天长教案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石河中学甘娜课题:《友谊地久天长》教材: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教学年级:七年级课型:欣赏体验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的欧洲民歌及民间乐曲,从内容上说,是学生通过教科书初次接触世界范围的民族风格或地域风格的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

歌曲的中心思想是歌唱友谊、珍重友谊,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歌曲为F大调,2/4拍,二段体结构。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每个乐句包含4个小节。

两个乐句基本上采用了相同的节奏,在旋律上彼此呼应,好像一问一答。

歌曲的B段也由两个乐句构成,其结构与A段几乎完全一样。

这首歌曲的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旋律优美而朴实,给人以优美抒情、民族风格鲜明的强烈感受。

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积极追求美的意愿,喜欢音乐,会思考,善表达,乐于展示自我。

对音乐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欧洲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在欧洲民歌中,苏格兰民歌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能引导学生逐步的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视频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的视频,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3、歌曲情感的体验。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的教案示例: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音乐》(人音版),该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一线音乐教材,旨在为广大初中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歌曲欣赏:《茉莉花》、《康定情歌》等;(2)音乐知识: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3)实践环节: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

2. 教学难点: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欣赏民族歌曲,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3. 实践法:学唱民族歌曲,并进行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民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民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3.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如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歌舞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4. 学唱民族歌曲:教师教授一首民族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合作表演,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欣赏民族音乐。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欣赏一首民族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进行学唱,提高音乐素养。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第13册(人音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二课时)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二课时)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二课时)第六单元《荧屏乐声》(二课时)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七子之歌》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图片、地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1997.天地人》序曲教学目标:1、聆听《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比较说出乐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2、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法出现的先后次序。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音乐表现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对新疆音乐感兴趣。

2、聆听三首乐曲,能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不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新疆各种乐器;2、感受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喀什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及其弹唱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新疆音乐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青春舞曲(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文介绍了音乐教学设计的五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祖国情》(三课时)。

第一课时为《爱我中华》,教学内容为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了解此歌在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面所作的贡献。

同时,通过学生欣赏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以及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等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为歌曲的演唱处理及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为钢琴、电视机、电脑、投影、VCD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奥运会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重要性。

接着,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MTV,让学生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我国各族人民身着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舞姿婆娑,在鲜花盛开的辽阔大地上高歌一曲《爱我中华》。

此歌歌词简洁生动,旋律欢快明朗,唱出了我国56个民族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随后,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唱歌谱,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把歌谱填词轻声哼唱,并配合歌曲的演唱,应该把XXX和跳音结和起来。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讨论如何唱好这首歌,包括歌曲所歌颂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

老师总结说,这首歌歌颂了民族的大团结,表达了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演唱时应该带着自豪和积极奋发的情感。

歌曲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要唱得稍微平和,第二乐段要用XXX表现人们欢愉畅快的情绪,第三乐段“爱我中华”的反复咏唱要唱得情绪激昂。

在演唱时,要用欢快热情的声音,并且有感情地表达。

为了充分表现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舞蹈性的节奏特点,老师展示了几个舞蹈动作,学生进行简单模仿。

然后,分组学生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自由歌舞。

同时,老师出示简单打击乐器,让分组学生创编节奏,为第一乐段配上节奏。

最后,全体学生在歌唱、舞蹈、节奏和音乐画面中共同展示出“爱我中华”的风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上册教材分析人音版
初中音乐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歌唱祖国”为主题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旨 ,选取《国歌》、《爱我中华》等具有鲜明爱国热情的歌曲 ,让学生在音乐中将爱国之情融入血脉中 ,感受、体验、理解歌曲内涵。

单元附增歌唱的基本要求、基本姿势、基础发声练习要求及旋律、常见的演唱形式等内容 ,使学生在开学之初就要注意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以“缤纷舞曲”为主题 ,这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 ,同时又非常浅显易懂的一类音乐体裁。

教材选取了国外的圆舞曲、波尔卡、探戈 ,以及我国少数民族舞曲等具有典型性、普及性、愉悦性的舞曲类型 ,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第三单元以“草原牧歌”为主题 ,选取蒙古族长调、短调歌曲各一首 ,又增添了近年来创作的优秀民歌曲目 ,为学生展现出一条具有时代色彩的民族音乐发展道路。

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发展。

第四单元以“欧洲风情”为主题 ,教材选取了意大利民歌、俄罗斯民歌和苏格兰民歌 ,以及一些欧洲特有的民间器乐曲。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欧洲民族民
间音乐文化的内涵 ,感受外国民间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异同 ,为学生以后能够认识
欧洲民族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单元以“劳动之歌”为主题 ,选取中国民歌中重要体裁之一“劳动号子”,通过船工号子、森林号子、农事号子代表的几首歌曲 ,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加强对
劳动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尊重 ,同时积极参与到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创编过程中 , 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力。

二、教材重难点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用准确的节奏、节拍 ,饱满的情绪背唱《国歌》 ,难点是对三
拍子的节拍特点、休止符、附点音符等的把握。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把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方式演唱《青年友
谊圆舞曲》。

难点是对各类舞曲特点、风格的准确把握。

第三单元的重点是能够准确把握《银杯》、《牧歌》的风格,并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是对长调、短调歌曲风格的准确把握和特点的准确理解,演唱时声音的控制以及对大跳音程音准的把握。

第四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二声部合唱中,有感情地演唱《桑塔·露琪亚》。

难点是二声部声音的协调。

第五单元的重点是深入了解劳动号子 ,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

难点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