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二进制编码函数优化

一、实验目的

根据给出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并用C 语言编程实现。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通过不断调整种群规模、进化代数、交叉因子和变异因子等参数,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重点:掌握二进制编码的编程过程。

二、实验仪器

Acer Aspire V5-472G ,Windows 7 旗舰版,64位操作系统 Intel(R) Core(TM) i5-3337 CPU @1.8GHz 1.80 GHz Microsoft Visual C++ 6.0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优化如下测试函数: (1) De Jong 函数F1:

极小点f 1(0, 0, 0)=0。 (2) De Jong 函数F2:

极小点f 2(1,1) = 0。 (3) De Jong 函数F3:

对于]0.5,12.5[--∈i x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它都取全局极小值30),,,,(543213-=x x x x x f 。要求:对每一个测试函数,分析不同的种群规模(20~100)、交叉概率(0.4~0.99)和变异概率(0.0001~0.1)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试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四、实验报告

(1) 根据De Jong函数F1:

极小点f1(0, 0, 0)=0。

给定Cmax=100,MaxGeneration=100,在此基础上改变A:Popsize(20、60、100)、B:Pc(0.3、0.6、0.9)、C:Pm(0.1、0.05、0.001)等参数,设计一个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表进行实验。将正交实验因素和实验结果整合成一个正交实验表,如表1.1.1所示。其中M表示best达到0的最小迭代数,N代表Average的收敛性,收敛为1,不收敛为0。对实验结果M、N两项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均值响应表,如表1.1.2所示。

表1.1.1 函数F1正交实验表

表1.1.2 函数F1均值响应表

通过分析均值响应表,得到较优的组合为A1B1C2和A1B1C1。下面分别进行分析:A1B1C2,即Cmax=100,MaxGeneration=100,Popsize=60,Pc=0.3,Pm=0.05。A1B1C1,即Cmax=100,MaxGeneration=100,Popsize=60,Pc=0.3,Pm=0.1。曲线分别如图1.1.1和1.1.2所示。

图1.1.1 A1B1C2 图1.1.2 A1B1C1 可以看到,A1B1C2和A1B1C1分别在第6代和第9代存在最优解,但是两种情况的Average均存在较大波动且无法收敛,故均不是最佳方案。下面分析A1B1C3,其图像如1.1.3所示。

图1.1.3 A1B1C3

从图1.3中可以看到,此时在第8代时存在最优解,在20代时发生突变,在41代时收敛于0。故最后确定的参数组合为:Popsize=60,Pc=0.3,Pm=0.001,初步判断变异概率和交叉概率对最优解的影响最大。

(2) 根据De Jong函数F2:

极小点f2(1,1) = 0。

根据函数要求在原始Main函数上进行修改,并进行正交实验,方法和求解De Jong函数F1时类似。给定Cmax=100,MaxGeneration=100,在此基础上改变A:Popsize(20、60、100)、B:Pc(0.3、0.6、0.9)、C:Pm(0.1、0.05、0.001)等参数,设计一个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根据正交实验表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表如表1.2.1所示,均值相应表如表1.2.2所示。

表1.2.1 函数F2正交实验表

比较下挑选出A3B1C1为最优解,即数据为Popsize=100,Pc=0.3,Pm=0.1进行尝试,发现该情况的Average 均存在较大波动且无法收敛,故进行次优方案A2B1C3,即数据为Popsize=60,Pc=0.3,Pm=0.001情况,得到最优解曲线如图1.2.1所示(最佳个体曲线由于过小且波动不明显,故在图中难以看出),在该情况下,在第11代时存在最优解,在23代时发生突变,在16代时收敛于0。

图1.2.1 A2B1C3

(3) 根据De Jong 函数F3:

对于]0.5,12.5[--∈i x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它都取全局极小值

30),,,,(543213-=x x x x x f 。

采用同(1)和(2)一样的正交试验方法,给定Cmax=100,MaxGeneration=100,最后对比得出最优解组合参数为:Popsize=20,Pc=0.3,Pm=0.001,并得到其曲线图如图1.3.1所示。在该情况下,在第12代时存在最优解,未发生突变,在51代时收敛于-25。

图1.3.1 函数F3最优解时的曲线图

实验二 实数编码函数优化

一、实验目的

根据给出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并用C 语言编程实现。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通过不断调整种群规模、进化代数、交叉因子和变异因子等参数,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重点:掌握二进制编码的编程过程。

二、实验仪器

Acer Aspire V5-472G ,Windows 7 旗舰版,64位操作系统 Intel(R) Core(TM) i5-3337 CPU @1.8GHz 1.80 GHz Microsoft Visual C++ 6.0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采用实数编码方式优化如下测试函数: (1) De Jong 函数F1:

极小点f 1(0, 0, 0)=0。 (2) De Jong 函数F2:

极小点f 2(1,1) = 0。 (3) De Jong 函数F3:

对于]0.5,12.5[--∈i x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它都取全局极小值30),,,,(543213-=x x x x x f 。 要求:对每一个测试函数,分析不同变异方式(均匀变异、非均匀变异、自适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