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关系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关系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心血管系统是指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在内的一系列器官和组织,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到心脏,再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淋巴系统是一种与心血管系统平行的系统,它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管和淋巴液,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的细胞碎片、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维持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
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淋巴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是液态输送系统。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液需要通过肌肉收缩和压力差来运动,而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则需要通过心脏的泵力推动。
2. 淋巴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具有导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中的血管和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管都需要保持通畅,从而实现有效的输送和清除功能。
3. 淋巴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具有废物清除功能。
在心血管系统中,血液中的废物和代谢产物被送回心脏,再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在淋巴系统中,淋巴液中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可以被淋巴器官和淋巴结清除。
4. 淋巴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具有免疫功能。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结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参与免疫反应;而心血管系统中的白细胞也可以参与免疫反应,如吞噬病原体和产生抗体。
总之,虽然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解剖学重点系统总结 - 淋巴系统- 十四五教材

正常人体解剖学(十四五教材)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份,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所组成,包括扁桃体、脾脏、胸腺、骨髓以及聚集的淋巴结。
不单是回收周边组织多余的体液,调控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将组织液送至淋巴组织或器官过滤,依据接触的外来抗原制造对应的抗体,或直接攻击外来抗原,所以也是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处,以确保健康。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o引流组织液,淋巴液,和静脉沟通:血液中的血浆从血管壁较薄的微血管流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系统可将部分组织间液中过多的水分与蛋白质送入淋巴管以形成淋巴液,再导流送回血液中。
维持液体的平衡和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o吸收脂肪:在肠道黏膜的小淋巴管负责吸收消化后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如一些维生素),成为所谓的乳糜,这些营养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o参与免疫应答,辨识入侵的微生物,防御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保护的防线:防卫机制淋巴系统负责后天免疫,病原体会溶入在血管外的组织液,所以除了组织液原本有的物质(水和蛋白质)外,组织液还含有病原体。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会循环至淋巴结,淋巴结内含有的淋巴球会过滤消灭淋巴的病原体,最后流回静脉。
o活化淋巴球以分泌抗体或吞噬抗原。
o记忆攻击过的微生物,使下次抗原入侵时能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相对应的免疫应答反应。
淋巴循环:身体的组织和微血管之间,靠着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的关系,微血管中的血液和组织中的组织液会取得平衡,也就是血液中一部分的血浆会在组织中成为组织液。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之后就是淋巴,是清澈水状类似血浆的物质。
小的淋巴管密布在大部分组织的细胞之间,逐渐汇集,并且经过一些淋巴结。
身体的所有淋巴液,最后分别汇集到胸管以及右淋巴管。
右上半身的淋巴流向右淋巴管,其余流向胸管。
o淋巴又称淋巴液,约占体重的1-3%,为澄清无色的液体,大多间接来自微血管中的血液。
成分与血浆相似,内含有白血球、淋巴球与少数颗粒性白血球但不含红血球及血小板。
淋巴液可凝固,但比血液更慢其中亦含有酶(酵素)与抗体,但其蛋白质含量皆较血浆低。
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的原理

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的原理血液和淋巴循环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
血液循环的原理:1. 心脏泵血: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通过自身的收缩和舒张来泵动血液。
泵动过程中,心脏将氧合血从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脱氧血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2. 血管系统:人体内有三种主要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而静脉将脱氧血从器官和组织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位于动脉和静脉之间,使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同时二氧化碳等废物可以排出血管。
3. 微循环:微循环是毛细血管网络的一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间隙以及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微循环的血液流动。
微循环对于维持血压和组织氧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淋巴循环的原理:1.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等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组织间的液体和废物,并将其运输回心脏。
淋巴管将收集到的淋巴液经过淋巴结,其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然后最终将淋巴液输送到最后的目的地,即主淋巴导管,并与上腔静脉汇合。
2. 淋巴循环过程:当血液在毛细血管中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时,其中的一部分液体会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该组织液会经过毛细血管壁的间质液吸收系统被吸收,并最终形成淋巴液。
淋巴液通过淋巴管网络被运输回心脏,其中的废物和病原体则会被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清除。
总结起来,血液循环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将氧合血和脱氧血在全身输送,维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排除;而淋巴循环通过淋巴系统,将组织间的液体和废物收集并运输回心脏,同时提供了一种过滤清除作用。
这两种循环相互配合,确保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学前儿童卫生学循环系统 PPT

上 腔 静 脉
肺静脉
三 尖 瓣
下 腔 静 脉
二尖瓣
心脏的结构图
(三)、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 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动脉 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
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较厚, 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表4一2、不同年龄的心率
年龄
新生儿 1一2岁 3一4岁 5一6岁 7一8岁
成人
平均心率 140
110
105
95
85
72
(次/分)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学前儿童血管内径相对比成人宽,毛细血管丰富,因此,血流量大,身体得到的营 养物质和氧气充足。同时,管壁薄,弹性小。
4、学前儿童血压的特点
血压的数字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成人正常收缩压为12.0kPa ~ 18.7kPa (90mmHg~140mmHg),舒张压为6.67kPa ~12.0kPa (50mmHg~ 90mmHg)。
(一)、淋巴结 淋巴结为一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大小不一,存在与淋巴管经过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产生
淋巴细胞、抗体以及过滤淋巴液。主要分布在耳后、枕部、颌下、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 当身体出现如炎症时,相应器官处淋巴结就会肿大。因此,在学前儿童中观察淋巴结是否肿 大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一个参考依据。
(二)、扁桃体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上壁,悬雍垂的两侧,能产生淋巴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唱大量的开水
大量饮水会影响横隔膜的运动,水分大量进人血液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但是, 因为运动时大量出汗,失去水和盐较多,会出现头晕、眼花、口渴等症状,严重时会 晕倒,所以最好喝少量淡盐水。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有交流吗?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有交流吗?一、淋巴系统的作用及结构1.1 淋巴系统的作用淋巴系统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循环系统,负责维持体液平衡、排除废物、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对维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1.2 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等组成部分。
淋巴管分为毛细淋巴管和深部淋巴管两种类型,通过收集组织液和废物,将其汇入淋巴结。
二、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及组成部分2.1 血液循环的重要性血液循环是机体内一种有效的输送和调节系统,通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以及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2 血液循环的组成部分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和循环液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作为输送通道,而循环液血液则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进行输送。
三、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关系3.1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联系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通过血流输送到组织细胞,而淋巴系统则通过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和废物,并将其汇入淋巴系统,维持体液平衡和清除废物。
3.2 淋巴系统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淋巴系统在维持血液循环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淋巴系统可以通过淋巴节段肌肉的收缩促进淋巴液的流动,从而促进组织液的回流和淋巴液的形成。
这一过程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减轻血液循环负担。
3.3 血液循环对淋巴系统的影响血液循环对淋巴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有一定影响。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组织液的供给和废物的排除,同时也提供了淋巴造血和淋巴细胞迁移的必要条件,从而维持淋巴系统的功能和稳定。
综上所述,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淋巴系统的流动,体液平衡得以维持,细胞间废物得以清除。
血液循环则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淋巴系统的正常运行。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协调工作,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血液与淋巴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1
2
3
4
5
Hale Waihona Puke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表现为中央骨髓病变区域多个放射性缺损区,而外周骨髓扩张。 骨髓显像较骨显像诊断此病的阳性率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第 二 节 淋 巴 显 像
1.【原理】
1
2
3
4
5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5.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1.1.再生障碍性贫血: 根据病情不同骨髓显像可有下面三种表现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全身骨髓显像普遍稀疏,甚至不显影。 全身中心性骨髓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的同时,出现外周骨髓活性扩张或灶状显影。 大致正常表现型。
第二节 淋巴显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循环系统资料

毛细血管管径极 小,管壁很薄, 血液流速慢。
毛细血管
补充: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释放营养物质,收集代谢废 物)→上、下腔静脉→右心 房→右心室.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毛 细血管(排出二氧化碳,吸 入氧)→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
循环系统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构成: 包括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 血液在循环全身的过程中,把携带的氧
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 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 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
淋巴循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 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
作业
• 1. 简述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有何 特点?
• 2.具体说明怎样做好学前儿童循环 系统的卫生保健工作?
作业:
小知识:
先天性心脏病
听老人说,老是生病的话,可以去医院割掉 扁桃体,你认为呢?
扁桃体
• 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故具有 防御功能。咽部经常接触较易隐藏病菌和 异物。扁桃体执行着机体这一区域的保护 任务。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等原因而 使抵抗力下降,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 而发炎。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吸收二氧化 碳,放出氧气;释放营养物质,收集代谢废 物)→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排出 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
二、循环系统特点 (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血液特点: (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 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越大。
血液、淋巴PPT课件

慢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中心骨 髓活性 增强, 外周骨 髓扩张。
1.8 淋巴瘤
骨髓显像显示骨髓分布及活性表现多样。 最常见到的骨髓显像为:中心性骨髓活性
增强 约20%患者可以看到局灶性放射性缺损.
2、帮助选择骨髓穿刺部位。 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 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本法 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 盲目性。
血液、淋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骨髓显像 第二节 脾显像 第一节 淋巴显像
大纲要求: 掌握:骨髓显像的影像分析与临床应用 熟悉:淋巴显像图像分析、临床应用 了解:脾显像正常图像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骨髓显像
知识回顾
1.骨髓由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无 造血功能的黄骨髓组成。
2.红骨髓由各系造血细胞和单核吞 噬细胞组成,它们在骨髓腔内的 分布一致。
Acute leukemia
1.2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主要特点:中心骨髓活性明显受抑制,
外周骨髓扩张;随病情进展,外周骨髓 也出现明显抑制,并伴有脾脏肿大。
1.3 帮助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早期:中央骨髓正常 进展:中央骨髓活性明显增强,外周骨髓扩张,
骨髓影像非常清晰 晚期:中央骨髓严重抑制,外周骨髓进一步扩张,
骨髓显影不良 而髓外其他部 位显影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
髓外造血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慢性溶血性贫血, 骨髓痨性贫血及骨髓 增生异常;
髓外造血部位:
肝脏和脾脏---是最常见的, 肾上腺, 腹 膜后脂肪, 淋巴结, 肾周, 乳腺, 胸膜和 肺 ).
临床应用
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1.1 再障:
99mTc-热变性红细胞(99mTc-DRBC)由脾脏单核 -巨噬细胞选择性吞噬和清除变形红细胞;优 点:靶向性强,可避开肝影的干扰;缺点:制 备复杂,质量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1.【原理】
第二节 淋巴显像
淋巴显像的原理是借 助于淋巴系统对放射性颗 粒的吞噬、输送和清除作 用来完成的。利用核医学 仪器显像,即可获得淋巴 结和淋巴管影像。
1.【原理】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2.【方法】
第二节 淋巴显像
2.【方法】
第二节 淋巴显像
4.【异常类型】
4.1. 一处或多处淋 巴结影增大,放 射性增高,此多 为恶性淋巴瘤的 瘤体。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4.2. 一处或多处淋巴结 影像模糊、缺失或放射 性明显减低等,提示该 处有转移瘤的存在(如 乳腺癌的淋巴结的转 移)。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注射后30分钟及1小时后进行局部及全
身的淋巴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3.【正常影像】
3.1图像清晰,左右 两侧大致对称.
3.2淋巴结呈圆形或 卵圆形,分布均匀, 淋巴链连贯
3.3淋巴管显影淡且 细
3.4显影强度随注射 部位距离增加逐渐减 淡。肝脾影像可见。
3.【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 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出现 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 不当,本法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 盲目性。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5.3.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临床应用】
表现为中央骨髓病变区域多个放射性缺 损区,而外周骨髓扩张。
骨髓显像较骨显像诊断此病的阳性率高。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1.2.白血病
白血病的骨髓影像呈多样性表现,与其病 理类型、化疗与否等情况有关,多数表现为外 周扩张,中心骨髓抑制,中心骨髓抑制的程度 与病情平行。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5. 2. 选择骨穿、活检的最佳部位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正常所见】
3.3.远端骨髓无明显显影
四肢骨的远端
2/3无影像 儿童期例外, 可有四肢远 端的影像。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4.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4.1.中央骨髓、外周骨髓 均显影不良或不显影
❖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
(如骨髓纤维化)
❖ 骨髓造血功能严重
受抑制(如再障)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4.2.中央骨髓及外周骨髓显影普遍 增强,甚至向四肢远心端扩张。
反映骨髓增生活跃且向外周扩展。
4.3. 中央骨髓不显影, 而远端骨髓显影
此种情况又称为
“外周骨髓扩张”,
表示中央骨髓受抑制,
外周骨髓代偿性增生。
第二节 淋巴显像
4.3. 淋巴结长时间不显影或淋巴
链中断伴远端的放射性滞留,
或出现侧支,或肝脏不显影,
皆提示淋巴系有严重梗阻。
4.【异常类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临床意义及评价】
5.1. 恶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
淋巴显像呈一处 或多处淋巴结影 像增大,并出现 放射性明显浓聚。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临床应用】
5.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1.1.再生障碍性贫血: 根据病情不同骨髓显像可有下面三 种表现
❖全身骨髓显像普遍稀疏,甚至不显影。
❖全身中心性骨髓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的同时,
出现外周骨髓活性扩张或灶状显影。
❖大致正常表现型。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1.【原理和方法】 1.2. 方法
2.2. 方法
常用的骨髓显像剂
99mTc-硫胶体 99mTc-植酸钠
每次用量及方法
每次用量为:
555-740MBq (8-15mCi)。 静脉注射后30分进行前位 和后位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正常影像】
3.1.主要为中央骨
髓显影
中央骨髓位于中 轴骨(椎体、胸骨、 肋 骨、骨盆、颅骨等) 及 肱骨和股骨的上1/3段 的骨髓腔内。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3.【正常所见】
3.2. 图像两侧对称
以中轴线为界, 左右两侧放射性基 本对称。
肝、脾聚集的放 射性胶体多。
ANT
2.【正常所见】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临床应用】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临床应用】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全身骨髓显像普遍】 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5.【临床应用】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全身中心性骨髓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的同时,出现 外周骨髓活性扩张或灶状显影。
血液与淋巴系统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2.【原理和方法】
1.【原理和方法】
2.1.原理
在正常及大多数的病理情况下,红骨髓 中的血细胞生成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的分布是 一致的,且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 血功能的强弱是 相平行一致的。
如给予患者静脉注入能被单核吞噬细胞 吞噬的放射性胶体颗粒(如99mTc-硫胶体), 则可使骨髓显像,并可间接地观察全身红骨髓 的分布和造血功能的变化等情况。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4.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增高: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增强
降低:表示局部骨髓 造血功能降低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一节 骨髓显像
4.5. 骨髓显影不良 而髓外其他部位显影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为一种代偿现象,提示 有髓外造血。 表现为中轴 骨髓及外周骨髓显影不好, 而肝脾等髓外组织放射增高, 比如:骨髓纤维化的晚期会 出现这种情况。
2.1.示踪剂
①胶体类: 99mTc-硫胶体, 99mTc-植酸盐 ②蛋白类:99mTc-HSA ③高分子聚合物类:99mTc-DX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
第二节 淋巴显像
2.2.方法
➢经皮下及组织间隙注射;
2.方法
➢ 注射部位据检查部位和范围不同
进行选择。
➢ 每个点用0.1mCi,体积 以0.05-
0.1ml为最好。两侧对称性淋巴显像 时,尽可能保持两侧注射条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