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汕头实地调研报告

汕头实地调研报告

汕头实地调研报告汕头市是广东省辖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东临南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汕头市的经济发展、人文环境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本次实地调研采取了走访、观察、访谈等方式,制作了本报告。

一、经济发展:1. 产业结构:汕头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石化等。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企业和高科技人才。

2. 经济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汕头市的经济不断增长,GDP保持较高增速。

同时,城市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人文环境:1. 教育资源:汕头市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包括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

而且,市内还有多个高水平的中小学,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 建筑风格:汕头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

许多建筑物具有浓厚的潮汕特色,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汕头市注重城市规划,不断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市中心区域有着宽阔的道路和现代化的建筑,整洁优美。

2. 公共交通:汕头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包括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

公交车线路覆盖面广,方便市民出行。

四、对策建议:1. 打造特色产业:汕头市可以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汕头市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高标准城市规划:汕头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保和文化传承,塑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汕头市在经济发展、人文环境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提升。

相信在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汕头市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汕头行业报告

汕头行业报告

汕头行业报告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一个经济发达、产业齐全的城市。

本报告将对汕头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汕头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制造业。

汕头市的制造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主要涉及塑料制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等行业。

其中,塑料制品产业是汕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技术经验。

电子产品制造业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

纺织品和玩具产业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制造业领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总体来说,汕头市的制造业在不断升级和转型,朝着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部分,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汕头市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主要涉及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

金融业是汕头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金融产品。

物流业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了汕头市的新兴产业。

旅游业、教育业和医疗业则是汕头市的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体来说,汕头市的服务业正在朝着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部分,农业。

尽管汕头市是一个工业化城市,但农业依然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涉及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

近年来,汕头市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和质量。

特别是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了汕头市农业的新亮点。

总结:汕头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产业齐全的城市,其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汕头市的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同时,汕头市也在不断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了解汕头市的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帮助。

参考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

参考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之上,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著名侨乡和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

汕头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优势。

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加快了汕头市城市化发展进程。

目前,全市总面积2064.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95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539.62万人,户籍总人口529.44万人,其中汕头市区人口522.01万人;海外华侨有335万人。

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汕头市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促进汕头市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

一、汕头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国家曾在此设立领事馆,有“百载商埠”之称。

1921年汕头设立市政厅。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正式创立,汕头城市发展迎来又一个辉煌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汕头GDP、人均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9倍、16倍和3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60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2倍;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从国民经济增长情况看汕头市城市化发展自2003年以来,汕头市经济开始复苏,进入了快速恢复性增长的轨道,全市GDP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态势(见图一)。

2011年,全市GDP为1403.44亿元,人均GDP为人民币25958元,按当期汇率计算,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全市1403.44亿元GDP 中,第一产业为71.1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792.2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40.06亿元。

汕头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汕头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汕头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林志涵【摘要】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Shantou, as one of the four earliest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was once active i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fourism fully developed.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etours in the process of Shantou economic development a few years ago,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decline of economic growth speed, Shantou’s tourism economy was in a dilemma and failed to achieve sustainably and rapidly. Today, facing the booming tourism industry situation, if Shantou wants to restore its vitality and leapfrog quickly in the developmen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should be envisaged, such as the initiative conduct of the government, the self-discipline manage-ment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the self-improvement of the staff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citizens to the environment.%改革开放以来,汕头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展一度生机勃勃,随之而来的旅游经济也得以迅速发展。

汕头宏观经济发展过程

汕头宏观经济发展过程

同时,外资企业开 始在汕头投资设立 研发中心和高端制 造业基地,提高了 汕头的产业附加值
和竞争力
这一时期,汕头的 经济保持了较为稳
定的增长态势
3
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化 进程(2000年代至今)
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2000年代至今)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汕头的经济 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加 大了对内需的刺激力度,推动了"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汕 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汕头的GDP连续多年保持 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 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下是对汕头宏观经济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 的概述
1
改革开放初期的 快速发展(1980年
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1980年代)
在改革开放初期,汕头 作为经济特区之一,享 受了特殊的经济政策, 成为了吸引外资和企业 投资的重点地区
这一时期,汕头的制造 业、轻工业、纺织业等 迅速发展,经济总量逐 年增长
汕头宏观经济发 展过程
-
1 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 (1980年代)
2 结构调整与转型(1990年 代至2000年代初)
3 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 程(2000年代至今)
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汕头宏观经济发展过程
汕头,作为中国广东省 东部沿海城市,自改革 开放以来,其宏观经济 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
然而,由于经济结构单 一,过度依赖外资企业 ,汕头的经济发展面临 较大的波动性
2
结构调整与转型(1990 年代至2000年代初)
结构调整与转型(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入推进,汕头开始 进行经济结构的调

汕头 调研报告

汕头 调研报告

汕头调研报告汕头调研报告一、引言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汕头市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汕头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背景介绍1.地理位置: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东临大洋,南濒南海,北与潮州、揭阳相连,西北与惠州、深圳相交接。

汕头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优美海滩的沿海城市。

2.经济情况:汕头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经济实力较为强大。

目前,汕头市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和工厂。

此外,汕头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之一,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三、市场调研结果1.制造业:我们发现,汕头市的制造业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许多本土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然而,也有一些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

对于汕头市的制造业来说,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提升技术水平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2.旅游业:汕头市的旅游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汕头旅游,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进入旅游业。

然而,我们也发现,汕头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完善。

3.文化体育:汕头市的文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文化方面,汕头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潮州文化、潮剧等。

在体育方面,汕头市也有自己的特色运动项目,如岛城四张、水上运动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汕头市在文化体育产业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市场前景展望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汕头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机会。

在制造业方面,汕头市可以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在旅游业方面,汕头市可以进一步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文化体育产业方面,汕头市可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体育项目进入。

五、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汕头市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总结四特区

总结四特区

总结四特区引言四特区,指的是中国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四特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四特区的发展进行总结和评价。

1. 深圳深圳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经济特区。

多年来,深圳以其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深圳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快速增长:深圳的GDP增速迅猛,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得益于深圳在科技、制造业、金融和物流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拥有众多创新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政府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了大量人才。

•产业结构优化:深圳积极推进产业升级,逐渐摆脱了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制造业模式,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

•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圳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在多个方面,深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 珠海珠海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毗邻澳门和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另一特区,与深圳类似,珠海的发展也充满了活力和机遇:•旅游业发展:珠海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制造业转型:珠海正积极转变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珠海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港口经济:珠海港成为南中国海的重要港口之一,发挥着枢纽和物流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珠海的兴起离不开海洋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

3. 汕头汕头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三个经济特区。

汕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多元化:汕头以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而闻名。

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汕头经济的快速增长。

•学术交流和教育:汕头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以其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而闻名。

汕头与广东省内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研究与未来思考

汕头与广东省内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研究与未来思考

汕头与广东省内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研究与未来思考作者:林燚冉来源:《商情》2014年第12期【摘要】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上,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汕头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取得重大成绩,但日益泛滥的走私和逃税骗税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

本文通过汕头与其他经济特区发展的对比,揭示汕头特区在发展中的问题,并对未来汕头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海西经济区一、汕头的发展历史及经济特区背景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上,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汕头于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埠”。

由于海外侨胞数量的众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汕头与深圳、珠海和厦门一起成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汕头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30多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发挥着粤东区域核心的作用,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由于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不尽相同,其建设和发展也与深圳、珠海有较大的差异。

二、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对比汕头在成立经济特区时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0亿,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

同一时期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初仅有不到3亿的GDP。

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3年汕头的GDP仅为1565.9亿元,深圳的GDP已超过1.43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超过台湾。

而珠海由于人口较少,发展定位上的失误和政策的摇摆不定,经济发展总量长期落后于深圳,但发达程度仍高于汕头,2013年珠海GDP总量为1651亿元,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远高于汕头。

三、深圳、珠海、汕头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30多年过去了,同为沿海城市的经济特区,深圳的成绩如此辉煌,汕头却没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经济特区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相对于深圳和珠海,汕头在区位细分上处于劣势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的潮汕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区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

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汕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挫折,伟大的汕头人民从各种磨练中走向了辉煌,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使汕头经济特区能稳步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经验教训
一、汕头地区概况
(一)汕头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汕头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汕头人文概况
汕头人文荟萃,向有重兴学传统,宋时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其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菜和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外。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汕头历史以来的经济特色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济活跃。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汕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党正确、伟大的政策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汕头经济特区对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并开始进入特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1984年底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是汕头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汕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建设方针。

1、分期进行开发,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

对汕头加工区的开发建设,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各区域划分成小片区,分期分片完成整个开发建设的任务。

初建阶段,汕头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五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排污排洪和平整土地)从基础做起,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

2、吸收外资兴办出口加工业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许多华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得了第一桶金,但华侨们也不忘本,他们在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后,都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通过招商投资,兴办出口加工业。

泰国正大集团是第一家在汕头特区兴办外商投资的企业——汕头地毯厂有限公司。

3、发挥其农业优势,办创汇农业
汕头根据本身的地理优势,抓住了农业,引进国外农作物优良品种,进行小面积种植、实验和推广,并配备了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探索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做法和经验。

(三)汕头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
1、从1985年起至1991年底是汕头经济特区迅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汕头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工贸集合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

2、大力发展汕头特色工业,进一步办好创汇农业
这一时期,汕头发展“内地、特区、外资”的经济联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依靠科技生产力兴办各种形式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实体。

此外,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引进外资。

这期间,汕头发展起来的特色工业有服装、食品、陶瓷、塑料制品、饲料等。

3、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工贸结合,外贸局面拓宽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的美称,商贸发达。

为了拓展对外贸易,汕头把发展特区轻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增加特区外贸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值逐年增长。

此外,通过华侨在外的关系,与周边许多国家建立起了长期合作贸易关系。

为了提高外贸能力,汕头还通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口,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使汕头的外贸经济出现崭新局面。

4、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
首先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放在吸收外资上,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引导和鼓励兴办技术密集型、外向型企业,如1990年投资的宝丽有机玻璃公司,是国内同行中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较先进的企业,其原材料全部由国外进口,产品全部外销。

5、努力创新,创造辉煌阶段
自1992年初至今,是汕头增创新优势,再造辉煌阶段。

而接下来汕头经济的目标是把汕头建成具有现代化港口城市,其具体措施有:
第一,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造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二,努力办好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澳岛开发实验区;
第三,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重点区域南区的开发和建设;
三、总结30多年来汕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汕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跟全国及汕头本身的发展成绩是显著提高的,然而,跟其他特区相比显然是落后的。

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偷工减料、假冒伪劣、逃税骗税、套汇骗汇等不道德及违法活动,严重打乱了汕头市场经济秩序。

据此,汕头想更好发展经济,就很有必要对这30多年的经济活动做出总结,得出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对于汕头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要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正确认识汕头所处的区域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办厂、兴办实业,确立对外开放的窗口地位,搭建起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带动整个汕头经济的持续发展。

2、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汕头想走在各市经济前沿就要有“率先”精神,要不满足于现状,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继续争当“排头兵”。

3、要健全市场道德素质、信用制度和法制建设
信用的缺失曾使汕头经济陷入困境,导致思想上出现偏差,出现各种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及社会秩序,破坏汕头经济特区的形象。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促进汕头经济朝着稳步、健康的方向发展。

4、要朝着低碳、经济、绿色的方向发展汕头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现今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汕头,不仅仅符合汕头经济发展,更是对提高汕头人民生活质量的需求。

5、建设教育强市,增创人才新优势
当今的社会是科技日益竞争的社会,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新形势下的汕头日益发展,对于拥有高素质和高科技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汕头特区想经济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形成具有汕头地方特色、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较为先进的科教基础,全面发展人才强市战略。

6、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效率机制
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必须高效率运作,切实转变职能。

需要各政府部门廉洁、公正、高效地行使监督、调控、服务的职能,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创建汕头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

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为手段的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并相
应地完善职责明确,精干高效地经济管理与调控机构,最大限度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运作,使汕头经济向高效率、高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
汕头特区在过去的3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不断发挥优势的历史,其经济不断前进,一直走在各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面。

今天继续争创汕头特区新优势仍是我们必须付诸巨大努力的目标。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汕头在党的领导和勤劳勇敢的汕头人民的努力下,一定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陈汉初,经济强市——汕头展望,北京: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 何佳声,论汕头经济特区的特色,四川大学
[3]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汕头卷——中国经
济特区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
[4] 杨正军,王建新,粤东侨乡——汕头新和村社会经济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
[5] 郑惠玉,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