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方照华的中国水墨人物画

作 . 很 扎 实 的 功 力 基 础 . 熟 的 技 艺 和 丰 富 的经 验 , 取 得 了 有 娴 也
很 可 观 的 成 就 改 革 开 放 2 0余 年 . 遍 访 欧洲 各 国 , 油 画艺 他 对
术 这 种 源 自西方 的 画种 和 其 所 达 到 的 艺 术 历史 高 度 . 了更 深 有 的体 会 . 此 同时 . 着 阅历 的增 长 、 考 的 深 入 , 对 传 统 民 与 随 思 他 族 文 化 精 神 逐 渐有 了更 加 深 刻 的 认 识 和理 解 在 这 方 面 我 和 方 照华 有 过 近 似 的心 路 历 程 : 年轻 时候 对 油 画和 西 方 文化 有 一 种 崇 拜 心 理 , 外 国小 说 . 读 听西 洋 音 乐 , 到 一 种 心理 的满 足 。 中 感 年 以后 . 历 风 雨 人 生 , 经 阅历 渐 深 , 传 统 文 化 的理 解 逐 渐 深 刻 对
常 朴 实 生 动 。 像 《 寨 秋 日》 晚 风》 织 锦 图》 迎 客 松 》 , 人 边 《 《 《 等 使
感 到 这 些 普 普 通 通 的农 家妇 女 们 内在 的 善 良与美 此外 还 有 画 他 的福 建 家 乡 惠 安 女性 形 象 的作 品 . 是 以朴 实 的风 格 刻 画 她 也
点 儿 感 想 方 照 华 是 一位 成熟 的富 于 才 华 的 艺 术 家 . 多年 从 事 油 画创
我 始 终 认 为 . 术 作 为 文 化 的 一 个 品种 . 自然 万 物 包 括 艺 是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方 面 , 艺术 家 思 考 、 识 、 受 过 程 之 后 , 在 认 感
以具 象 或 抽 象 的 审 美形 式 表 达 出来 的 . 是 其 个 人 思 想 的感 情 又 综 合 的结 晶 所 以我 们 看 前人 的作 品 . 者 是严 肃 的 主 题 . 者 或 或
中国水墨人物画《愚公移山》的鉴赏心得体会

中国水墨人物画《愚公移山》的鉴赏心得体会《愚公移山》是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一幅经典之作。
这幅画以传说中的愚公为主题,展现了他与儿子辛勤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追求梦想并克服困难。
这幅画中,愚公挥舞着石锤,无论是在雨天还是夜晚,都坚定地站在山脚下,固执地执着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尽管愚公与儿子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感染了身边的人们,许多人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移山。
这幅画中给人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与激励,使人深深地被感染,对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愚公的侠义精神。
愚公不仅仅是个蠢笨的老人,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并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
他不怕困难,不怕艰辛,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为了家人、为了家园的未来,愚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与安逸,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这种侠义精神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所体现,也蕴含着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应该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其次,这幅画也传递出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难题,愚公没有被打败,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气馁,相反,他用笃定而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
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具备的素养,它鼓励我们勇敢面对现实,尽力把握每一个机会,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这幅画也表达了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愚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尽管他的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努力,就能移山。
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墨人物》美术教案:欣赏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

《水墨人物》美术教案:欣赏中国画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第一章: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概念1.1 水墨画简介: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2 水墨人物画的定义:阐述水墨人物画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1.3 水墨人物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毛笔、墨、纸、砚等传统水墨画工具和材料。
1.4 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讲解勾勒、皴擦、泼墨、泼彩等技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2.1 唐代水墨人物画:介绍吴道子、韩干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2.2 宋代水墨人物画:阐述李公麟、梁楷等画家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2.3 元代水墨人物画:分析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4 明代水墨人物画:介绍沈周、文徵明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画家3.1 近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变革:阐述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在技法、题材等方面的变革。
3.2 齐白石的水墨人物画:分析齐白石的独特风格及其在水墨人物画领域的贡献。
3.3 徐悲鸿的水墨人物画:介绍徐悲鸿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及其影响。
3.4 潘天寿的水墨人物画:阐述潘天寿的水墨人物画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第四章: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4.1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分析当代水墨人物画在题材、技法等方面的多元化趋势。
4.2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介绍刘文西、李可染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4.3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新生力量:阐述新一代水墨人物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及潜力。
4.4 水墨人物画的创新与传承:探讨如何在创新中传承和发扬水墨人物画的传统。
第五章:欣赏与创作5.1 欣赏水墨人物画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水墨人物画,提高审美能力。
5.2 创作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步骤:阐述从构思、构图到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
5.3 水墨人物画的临摹与写生:介绍临摹和写生在提高水墨人物画技能方面的作用。
5.4 学生水墨人物画作品的评价与分析:分析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1 《流民图》
《流民图》在艺术表现上采取中西结合的手法,中国画的线 描结合西画明暗及色彩的因素,使作品既有中国画美学所追求 的笔墨气韵,又不乏写实精神。这也正是画家在艺术取向上所 追求的通过写实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内心苦痛的现 实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2 《黄山汤口图》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图4-29 《流民图》局部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1 《流民图》
《流民图》是蒋兆和于1942—1943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 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 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 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两位妇女和一个 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饥饿的家 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 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尸身横卧、路皆乞丐。再往 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 婴,疯了的女人,要上吊的父亲和哀求他的女儿,在痛苦中沉思的知 识分子。
黄山有两湖、三瀑、七十二峰, 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赞叹“黄山 归来不看岳”。近现代画家黄宾虹 (1865—1955年)九上黄山,迭入 烟云,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黄山 汤 口 图 》( 如 图 4-30 所 示 ) 是 他 的 绝 笔精品。
图4-30 《黄山汤口图》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2 《黄山汤口图》
图4-30 《黄山汤口图》
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欣赏
3 《奔马图》
《奔马图》作者徐悲鸿(1895— 1953年),汉族,生于江苏宜兴。中 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 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画的马,无论奔 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 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
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
孔子七十三世孙。
1934年出生于上海。
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
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
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
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
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
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
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
擅长中国画。
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
周宝军作品李永文1956.1—)天津人。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水墨人物课件(共14张PPT)

思考:欣赏现代的水墨人物画,分析作品的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赏一赏
水 墨 人 物 现 代 毕 克 勤
曲 木 家 的 小 客 人 现 代 刘 国 辉
赏一赏
喜春图 现代 尉晓榕
高原之晨(局部) 现代 吴山明
水墨人物
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 、 墨色的 浓淡变化等。 用笔方法: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 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画人物
线描人物
小知识:
水墨人物画是我国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表现内容,它讲究 墨色变化,笔墨相互为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赏一赏
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
劝蒲觞图 明 陈洪绶
苏武牧羊图 清 任伯年
赏一赏
陕 北 老 农 现 代 刘 文 西
水 墨 人 物 现 代 吴 宪 生
根据现有素材,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拓展欣赏
工笔重彩偏重于线描和色彩,但在一丝不苟的细致描绘中,自由大 胆取舍、变形变色、夸张意象。在抒情性和象征性上,它与水墨画异体 同功。
染结合画法等 。
想一想
绘画步骤: 1.五官。 2.头发、胡子及其他。 3.着色。 用水用墨: 利用淡墨画爱因斯坦 的五官、脸和身体,浓墨 画头发和胡子,墨干后着 色。
观察提示:
仔细观察,作者是怎样用水墨技法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作画的步 骤是怎样的?
学一学
提示:
人物是画面主体,头部、手部要仔细表现。 衬物、背景根据人物特征来添加,使画面更加饱满、 生动。还可以加上落款和印章,包括题目、日期、 作者等,使画面完整。
宋代人物画

110 《 文 姬 归 汉 图 》
术宋 博佚 物名 馆 藏绢 本 设 色 纵
24.4 22.2 厘 米 美 国 波 士 顿 艺 厘 米 横
• 画中刻画人物颇见灵动,线条气脉贯通, 有笔不到而意到之妙。历来表现汉末蔡文 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派人接回中原的 故事时,画面总被一种离愁别绪所笼罩, 此图却从文姬与丈夫的相互顾盼和微笑中, 体现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虽然被掳的 悲愤和屈辱使文姬莫名难忘,但舔犊之情 胜过了一切。
宋 王 居 正 绢 本 设 色 纵 厘 米 横 厘 米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085 《 纺 车 图 》
26.1 69.2
•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 “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 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 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 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 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 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 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 文矩的“战笔”,生动和谐。
末段画市区繁荣街景这里酒楼店铺杂陈车马行人众多仕农工商僧道十医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等神情姿态各异088十八学士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741厘米横110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076
•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见《石渠宝笈 续编》)。签题钟师绍作。按《宣和画谱》 (卷六):钟师绍,蜀人也。妙丹青,画 道释人物犬马颇工。但他是唐代的人。此 画作风类北宋画院中人,当非他所作。故 以无名氏流传。
宋 佚 名《 柳 溪 闲 憩 图 》 077
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吴冠中水墨画欣赏“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
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艺术生涯: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
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舞渔村故乡关山月 ?男,汉族, 1912年10月生,广东阳江人。
?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主任、教授。
为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
?1959年与傅抱石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厅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院教授。
作品欣赏香港回归梅报春墨梅图秋溪放筏香港回归梅报春墨梅图秋溪放筏川籍著名画家张采芹先生的后人向媒体展示了国画大师张大千临终前最具代表性的小品画作《海棠春睡图》。
《海棠春睡图》由当时身在台北的张大千托其女于1982年底转赠给了成都的张采芹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1】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2】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3】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4】
【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欣赏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人物画的知识吧!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有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
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人物画最难是因为人
“罄于前”到了熟视无睹的程度,造型的丝毫率意势必会引起感官的
觉察。
但人物画的迁想妙得又不是和形较真,是在形外之外下功夫,
即所谓的“得意忘象”。
王弼说,存象者非得意者也,意为得意不必拘泥于可感可知的外部形体。
人物画的首要目的不是存形守象,故以形写神才是其真意。
意
是要通过览对形象获得精神世界至高的道义。
过分局限在实体反而
会影响绘画意境。
所以形体之外的神发一直是中国画家的追求。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睛。
人问其故。
顾
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为谢鲲、裴楷、殷仲堪等人画像的故事更充分说明了人物画创作中风骨神韵
至尚的道理。
魏晋传神论影响深远,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正是据神对画家
作的划分。
南尚韵、北尚法,崇南抑北的思想倾向直接引领了中国绘
画创作浪潮,同时确立了一种评判机制。
这种评价标准继承了前代的
绘画传统,较好的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精髓,但在后世的滥觞却出现
了偏执,特别是当今社会。
当代是一个讲求个性的时代,然一味创新令绘画面目全非,横涂竖抹、斑斑点点,却叫嚣“为人生艺术”,鼓吹“畅神、独立”。
殊不知,在畅己之神的同时却令他人费解。
齐白石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所以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物画的形,终归要服务于其“神”,因此作为最基本的因素,不能死死盯住不放,而影响到整体的气韵,故有“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
但应该注意,“似与不似之间”讲究的是“中和”,重视的是法度。
过分强调“不似”而肆意妄为,必然会与中国画的精神相去甚远。
古代的功能论未免过于低级,但也从侧面对画之形做出要求。
宋代韩琦对形的限定更为直接:“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
韩琦将画的优劣完全归结于形似,似乎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嫌。
但韩琦除强调真外,还突出了“全”,“全”完也,窥一斑而见全豹。
“神”、“气”皆孕于形中,这才是真正的全形。
苏轼书画不拘法度,但在《浮因院画记》中却提到:“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于无常形者也。
”由此可知,人物画之形不可轻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