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米酒”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制作米酒的实验报告

制作米酒的实验报告制作米酒的实验报告导言:米酒,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酿造酒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
米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制作米酒的实验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化学原理和发酵过程。
实验材料:1. 糯米:300克2. 酒曲:适量3. 温水:适量4. 酒精计:1个5. 温度计:1个6. 无菌容器:1个7. 滤纸:适量实验步骤:1. 将糯米洗净后,浸泡在温水中,待其吸水膨胀后捞出备用。
2. 将糯米放入无菌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酒曲,搅拌均匀。
3. 盖上无菌容器的盖子,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5-30摄氏度)。
4. 在发酵过程中,每天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待发酵完成后,用滤纸过滤掉杂质。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瓶美味的米酒。
在发酵的过程中,糯米中的淀粉被酒曲中的酵母菌分解为葡萄糖,然后经过发酵作用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乙醇赋予了米酒独特的香味和醇厚的口感,而二氧化碳则使米酒具有一定的起泡性。
在温度的控制上,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发酵的效果。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酵母菌繁殖过快,产生过多的乙醇,从而影响米酒的口感。
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发酵速度变慢,影响米酒的质量。
因此,保持适宜的温度对于制作优质的米酒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瓶美味的米酒,并了解了其中的化学原理和发酵过程。
米酒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酒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增加对米酒制作过程的了解,并引起更多人对传统酿酒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附录:实验中所用到的酒曲是一种含有丰富酵母菌的发酵剂,其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和酵母菌。
酒曲在发酵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淀粉的分解和乙醇的生成。
实验中所用到的无菌容器是为了保证发酵过程的卫生和纯净。
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容器的卫生非常重要,任何杂质都可能导致发酵失败或影响米酒的质量。
米酒的实验报告

米酒的实验报告米酒的实验报告引言:米酒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饮品,被广泛消费和喜爱。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究米酒的制作过程,并研究其中的化学变化和发酵原理。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米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实验目的:1. 研究米酒的制作过程;2. 探究米酒中的化学变化和发酵原理;3. 分析米酒对人体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1. 糯米:100克;2. 酒曲:适量;3. 温水:500毫升;4. 发酵罐:1个;5. 滤纸:1张;6. 酒精计:1个。
实验步骤:1. 将糯米洗净后浸泡在温水中,待其吸水膨胀;2. 将浸泡后的糯米蒸熟,待其冷却;3. 将冷却后的糯米与适量的酒曲混合,放入发酵罐中;4. 将混合物密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5. 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摇晃发酵罐,以促进发酵;6. 约经过7-10天的发酵,米酒即可酿制完成;7. 将酿制好的米酒倒入酒精计中,测量其酒精度。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制作了一瓶米酒。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该米酒的酒精度为10%。
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酒曲中的酵母菌会分解糯米中的淀粉,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酒精则溶于水中,形成了米酒。
讨论:米酒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关键步骤。
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酵母菌通过分解淀粉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乳酸发酵,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2C2H5OH + 2CO2。
米酒中的酒精度与发酵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发酵时间和温度,使得米酒的酒精度达到了10%。
然而,不同地区和不同制作方法可能会导致米酒的酒精度有所差异。
此外,米酒还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蛋白质和矿物质。
适量饮用米酒可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然而,过量饮用米酒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应当适度饮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瓶米酒,并研究了米酒的制作过程和化学变化。
传统米酒

传统甜米酒制作一实验目的及意义:本方案为米酒制作实验,目的在于熟悉掌握传统甜米酒的制作工艺。
二实验原料:糯米水酒曲实验室实验器材:蒸锅纱布盆温度计蒸馏装置三实验流程:洗米—浸米—蒸煮—冷却—配曲—糖化—发酵—蒸酒(蒸馏)四实验室具体操作:1. 洗米与浸米此过程洗米浸米同时进行。
将糯米冲洗除去杂物,放在自来水中浸泡,水高出米面3cm,时长24小时。
浸泡后的糯米要求达到用手指捏米粒成粉末状无粒心。
2. 蒸煮蒸锅里放上蒸笼隔层,把纱布洗净,铺到上面,然后把米倒在上面,用纱布遮盖在米上,四周包实,把米包住放在蒸笼上蒸熟(约半小时)。
蒸好的米饭要外硬内软,内无白心,均匀一致。
(500g糯米可对应100ml水)3. 冷却蒸好后迅速使米饭散开,降温至对酒曲生长繁殖适宜的温度(30—40℃)。
4. 配曲取千分之三的酒曲,用少量凉开水冲散备用。
将米饭置于坛中,可用少量凉开水洒于米饭上,使其能够分散开,然后将冲散的酒曲倒于米饭中(留取少量),搅拌均匀。
5. 糖化按平表面,在米饭上中间掏出几个2/3见深小孔,呈喇叭状,上粗下细。
将剩余酒曲倒入孔中,并添加少量凉开水。
搞好盖子,保持温度在30℃左右。
一段时间后米饭上长出白色菌丝,1—2天可见小孔中出现甜液,当甜液高度达到深度的1/3时,将糖液撒至饭堆表面。
6. 发酵当甜液达到深度的4/5时,搅拌,并保持温度在25℃左右,直至糯米浮于甜液表面,大概需要4—5天发酵完毕。
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将容器盖打开有浓郁的酒香,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为的是终止发酵)或直接入锅煮熟(也是停止发酵)。
(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五各项指标感官质量指标色泽淡黄色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
香气酒香,糯米香。
滋味醇甜,酸甜适口,无酸败味。
理化指标发酵型总糖(以葡萄糖计)/(g/l)≥40.0酒精度/(%vol)≥8.0酸度(以乳酸计)/(g/l)≥2.20氨基酸态氮(g/l)≥0.10β苯乙醇/(mg/l)≥20.0蒸馏型酒精度/(%vol)=20.0—53.0总酸度(以乙酸计)/(g/l)≥0.1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0.15β-苯乙醇/(mg/l)≥8.0固形物≤0.7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黄曲霉毒素B1小于等于5μg/kg。
米酒实验报告

米酒实验报告米酒实验报告引言:米酒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源远流长。
它以米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米酒的酿造过程和其对人体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的饮品。
一、酿造过程米酒的酿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浸泡、蒸煮、糖化、发酵和过滤。
首先,将米浸泡在水中,使其充分吸水,然后将其蒸煮至熟透。
接着,将蒸煮好的米放置在容器中,加入酒曲或发酵剂,进行糖化和发酵过程。
最后,通过过滤将发酵好的液体与固体分离,即可得到纯净的米酒。
二、米酒的特点米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首先,它呈现出清香的米香和微甜的口感,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其次,米酒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此外,米酒还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适量饮用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米酒的健康价值适量饮用米酒对人体有一定的健康价值。
首先,米酒中的维生素B族成分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益,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次,米酒中的氨基酸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再生,对皮肤的保养和修复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米酒中的酒精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疲劳和提高睡眠质量。
四、米酒的适宜饮用方式虽然米酒有一定的健康价值,但过量饮用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饮用米酒时需要注意适量。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饮用不超过两杯(约500毫升)为宜。
此外,米酒最好饮用于正餐时,可以与各种美食搭配,提高口感和食欲。
同时,饮用米酒时应注意饮酒的气氛和环境,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米酒的酿造过程、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米酒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健康价值。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适量饮用,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在享受米酒的美味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米酒制作实验报告

米酒制作实验报告米酒制作实验报告引言:米酒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酒类饮品,以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而成。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米酒的过程,探索其发酵原理和酿造技术,以及了解米酒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与方法:1. 大米:选用优质糯米,清洗干净。
2. 酵母:选择适合米酒发酵的酵母菌。
3. 温水:用于调节发酵的温度。
4. 发酵罐:选择适合容量的罐子,保证发酵过程中的空气流通。
5. 水:用于稀释发酵后的米酒。
步骤:1. 煮米:将清洗干净的糯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熟。
2. 冷却:将煮熟的米饭放置在通风处,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3. 加入酵母:将适量的酵母加入冷却后的米饭中,搅拌均匀。
4. 发酵:将混合物倒入发酵罐中,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5-30摄氏度),并确保充足的空气流通。
5. 静置:让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通常为7-10天,以便酵母发酵产生酒精。
6. 过滤:将发酵后的混合物过滤,去除固体残渣。
7. 储存: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作了一瓶米酒。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糖,并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一种无氧代谢过程,即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在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流通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充分发挥其发酵作用,从而产生高质量的米酒。
米酒作为一种传统的酒类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米酒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常用米酒来祭祀祖先、招待客人,以及庆祝喜庆的场合。
米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中国,米酒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它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饮品,因为它不含硫酸盐和人工添加剂。
米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有益。
此外,米酒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生料发酵米酒实验报告

生料发酵米酒实验报告1. 引言米酒是一种常见的传统酒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制作而成。
本实验旨在探究生料发酵米酒的制作过程,并观察不同因素对米酒发酵效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如下:- 生料米酒酒曲- 粳米- 温水- 大容器- 温度计2.2 实验步骤1. 将粳米洗净并浸泡在温水中,约浸泡4至6小时。
2. 将浸泡好的粳米放入蒸锅中蒸熟,熟后取出晾凉。
3. 将冷却的粳米倒入大容器中,添加生料米酒酒曲,用手搅拌均匀。
4. 盖上容器盖,放置在常温下静置发酵。
5.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检测发酵液温度并记录。
6. 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适当搅拌酒液以促进发酵。
7. 观察发酵液的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记录发酵时间。
3. 结果与讨论3.1 发酵过程观察在实验进行的几天里,我们观察到发酵液颜色由浑浊逐渐变清亮,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气泡。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逐渐减少,酒液变得透明。
3.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我们记录了不同时间点的发酵液温度,发现在最早的几天,温度波动较大,但总体上保持在30至35摄氏度之间。
随着发酵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至25至30摄氏度,并稳定在此范围内。
3.3 发酵时间根据观察和记录,整个发酵过程大约持续了14天。
在初期的几天,发酵的速度较慢,但随后加速并达到巅峰。
之后,发酵逐渐减慢,直到停止。
3.4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温度对发酵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酵效果不理想。
在本实验中,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此外,生料米酒酒曲的添加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了发酵进程。
4.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生料发酵米酒,并探究了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生料米酒酒曲是制作高质量米酒的关键因素。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以提高米酒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制作米酒实验报告

制作米酒实验报告篇一:制作“米酒”实验报告单何武“制作”实验报告单篇二: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生物教育班级 12应生A班姓名李顺昌学号 124120218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指导教师许波开课学期 2014—2015学年下学期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1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2.材料:糯米( 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三、实验原理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2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五、实验报告(一)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透过容器瓶壁可以看到瓶中的糯米已经膨大发白;瓶中液体已经与水明显不同;打开瓶盖和保鲜膜,能闻到一股酒香;未搅动时,上层吃起来与商品米酒口味相差不大,但是有一点淡淡的酸味,搅动后有一股明显的馊味。
学生实验自酿米酒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自酿米酒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自酿米酒的实践,让学生了解酿造米酒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1. 糯米2. 酒曲3. 白糖4. 自来水5. 温度计6. 毛巾7. 塑料桶8. 玻璃瓶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糯米进行清洗,放入塑料桶中浸泡6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分。
2. 将捞出的糯米放入蒸锅中蒸熟,取出晾凉备用。
步骤二:酿取糯米酒1. 将晾凉的糯米均匀地铺在桶底,不要盖满桶。
2. 将酒曲均匀地撒在糯米上。
3. 微量地加入白糖,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4. 将自来水加入桶中,浸泡糯米,水位略高于糯米面即可。
5. 用毛巾将桶口盖严,以保持恒定的温度。
步骤三:发酵处理1. 将桶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2. 每天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发酵桶内的温度。
3. 用干净的木棍轻轻搅拌发酵桶内的糯米,以促进充分的发酵。
每次搅拌后需要重新将桶口盖严。
4. 酿酒过程需要持续7-10天,根据温度和气味变化判断酒液是否已经发酵完成。
步骤四:瓶装存储1. 确认酒液已经发酵完成后,用过滤纱布或滤网过滤出清澈的酒液。
2. 将过滤后的酒液均匀地倒入玻璃瓶中,尽量避免残余的沉淀。
3. 用塑料瓶盖或塞子密封瓶口,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4. 将瓶装的米酒放在阴凉通风处存放,存放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实验开始后第一天的温度测量结果为25,第二天为28,第三天为30,之后保持在28-30的温度范围内。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桶内温度过高时,及时取措施进行降温,避免发酵过程中产生有害细菌。
经过10天的酿酒过程,酒液呈现黄色,散发出香甜的酒香。
经过过滤后,获得澄清的酒液。
品尝后发现,米酒酒精含量适中,甜味浓郁,酒香久留。
五、实验分析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自酿了米酒,了解了酿造米酒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温度对酿酒过程有很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酒液的发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中间检查
中间可以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1天后就可以尝尝。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米饭变软,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时间长,酒味酸味就浓,但酒味太冲也不好),大约发酵24-48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有浓郁的酒香就成了),加满凉开水,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为的是终止发酵)或直接入锅煮熟(也是停止发酵)。
制作“米酒”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1ຫໍສະໝຸດ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米酒
文字显示问题
器
材
介
绍
2
材料用具介绍
酒曲一块、糯米1 500克、凉开水一杯、清洁的容器、蒸锅、筷子、洁净的蒸布
制
作“米酒”的
方
法
步
骤
3
浸泡
浸泡: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使
米粒完全涨开,淘洗干净。普通大米浸泡30分钟即可。
迅速将酒曲与微热的糯米饭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
将糯米饭压实,中间挖一个凹坑,把剩下的最一点酒
曲撒在里面,倒入一点凉开水(目的是水慢慢向外渗,
可以均匀溶解拌在米中的酒曲,有利于均匀发酵),但
水不宜多。
显示动作过程
7
恒温酿制
保持温度进行酿制:把容器盖好,放在适宜的温度下
(30℃左右)培养1----2天。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冬天可放在暖气旁,以提高温度。发酵。
显示动作过程
实
验
总
结
9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制作米酒的原理是(利用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先将糯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以及制作米酒的方法步骤:浸泡、蒸饭、淋饭、接种、恒温酿制、中间检查。
显示动作过程
4
蒸饭
蒸饭:在蒸锅的笼屉上放上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蒸熟。
显示动作过程
5
淋饭
淋饭:将蒸熟的米饭用凉开水(不能用生水,防止细菌、霉菌感染)冲淋一次,使米粒粒粒分开。放置到用手触摸微热(30℃)的时候,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显示动作过程
6
接种
接种:将酒曲碾碎成粉末,大多数撇在糯米饭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