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结构力学上机实验报告(优秀)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实验总结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实验总结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实验总结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是结构力学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能。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结构模拟,并进行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例如一个梁或框架,然后在有限元软件中进行建模。
我们输入了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参数和载荷条件,然后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研究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变形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还进行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例如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例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并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评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模型建立、加载条件的设定以及结果分析。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我
们也意识到了有限元分析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的力学行为,并进行更准确的结构设计和分析。
总的来说,结构力学上机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结构力学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推荐五篇)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经过一周的学习和上机实习,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掌握了如何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杆系结构的分析计算,进一步掌握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同时,通过这次的实习,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设计框图并编写和调试了结构力学程序,进一步提高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结构力学实习让我们充分的运用了所学过的结构力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让我理解了许多过去没搞明白的结构力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把握。
一个星期的结构力学实习过程让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通过我们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还让我收获了许多平时学习生活中没学到的东西。
首先,让我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设计中去.以前只知道抱着书本死啃,却没有参透其中的真正含义,当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急待解决时却无从下手,所以即使你学的再好也终究会被现实所淘汰.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哲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通过这次设计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课本中所未涉及到的内容,比如在做题计算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公式编辑器等等。
总之,如果你自己不去探索,也许你永远都不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最后,同学之间的互助和老师的指点也是我能完成这次实习的重要因素。
但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我对结构力学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度探究这些知识的联系,这让我花了不少时间,有待改进。
还有对计算结果数据的含义以及其实际运用还了解的不够透彻,比如像节点坐标、柱杆件关联号、梁杆件关联号等信息还不能巧加运用,仍需进一步学习。
中南大学ANSYS上机实验报告

ANSYS上机实验报告小组成员:郝梦迪、赵云、刘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上机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单元法的商业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重点是了解和熟悉ANSYS的操作界面和步骤,初步掌握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学习ANSYS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点后处理分析,识别和判断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台式计算机,ANSYS10.0软件三、基本步骤1)建立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模型。
实际的工程问题往往很复杂,需要采用适当的模型在计算精度和计算规模之间取得平衡。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利用几何、载荷的对称性简化模型,建立等效模型。
2)选择适当的分析单元,确定材料参数。
侧重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是否多物理耦合问题,是否存在大变形,是否需要网格重划分。
3)前处理(Preprocessing)。
前处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建立几何模型(Geometric Modeling),单元划分(Meshing)与网格控制,给定约束(Constraint)和载荷(Load)。
在多数有限元软件中,不能指定参数的物理单位。
用户在建模时,要确定力、长度、质量及派生量的物理单位。
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最好使用统一的物理单位,这样做不容易弄错计算结果的物理单位。
建议选用kg,N,m,sec;常采用kg,N,mm,sec。
4)求解(Solution)。
选择求解方法,设定相应的计算参数,如计算步长、迭代次数等。
5)后处理(Postprocessing)。
后处理的目的在于确定计算模型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提取计算结果。
可视化方法(等值线、等值面、色块图)显示计算结果,包括位移、应力、应变、温度等。
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确定计算结果的最大最小值,分析特殊部位的应力、应变或温度。
四、实验题目利用ANSYS模拟岩石试样的单轴压缩试验。
分别考虑两种不同岩石试样的几何形状和两种不同岩石试样的材料属性,模拟边界条件为试样长轴方向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100MPa的压力,要求输出该应力条件下的岩石力学响应特性,主要包括岩石试样中心剖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
中南大学结构试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班级:土木x班专业:xxxxxx学号:xxxxxxxxxxx姓名:xxxx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2)实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接桥练习 (4)实验三简支钢桁架梁静载试验 (9)实验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 (14)实验五测定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21)实验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 (27)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一、试验目的1.了解应变片选取的原则及质量鉴别方法;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二、仪器和设备1.电阻应变片(型号:3mm×2mm;灵敏系数:2.08)、连接端子、连接导线;2.惠斯登电桥、放大镜、高阻表;3.万能试验机、静态电阻应变仪、螺丝刀;4.打磨机、砂布、铅笔;5.丙酮(或无水酒精)、药棉、镊子;6.剥线钳、剪刀、白胶布、绝缘胶布;7.502胶水(或环氧树脂)、塑料膜;8.直尺、游标卡尺。
三、试验步骤1.划线定位:在钢片上选定应变片位置划出十字线,且深度适中。
2.砂纸打磨钢片表面,使其符合光洁度要求。
3.清洁表面:用棉纱沾丙酮清洁打磨位置表面,清洁后不可用手指触碰。
4.对正调整:用透明胶带将应变片与钢片位置临时固定,移动胶带使其到达正确位置。
5.涂胶粘贴:在应变片反面滴一滴胶水,拇指按压挤出多余胶水。
6.粘贴接件:将应变片接线拉起至根部,在紧连应变片的下部用胶水粘接一片连接片。
7.焊接引线:将应变片引线焊接在接线片上,焊点要求光滑牢固。
8.焊接导线:把连接应变仪的导线焊接在接线片上,并用绝缘胶带固定在钢片上。
9.检验:用高阻表检验连接好的应变片电阻值。
四、现场图片划线定位打磨清洗粘贴按压焊接引线焊接导线电阻检验五、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电阻应变片是根据电阻应变效应作成的传感器。
在发生机械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使用时,用粘合剂将应变计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试件变形时,应变计的敏感栅与试件一同变形,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在有测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一实验名称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实验地点10# 楼B 302二实验目的1,了解节点,单元,约束,荷载等基本概念;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3,建立任意体系的计算模型并做几何组成分析;4,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
三实验仪器计算机,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四实验步骤1,inp文件,几何分析结点,1,0,0结点,2,2,0结点,3,4,0结点,4,0,2结点,5,0,4结点,6,2,4结点,7,4,4结点,8,4,2单元,1,2,1,1,0,1,1,0单元,2,3,1,1,0,1,1,0单元,1,4,1,1,0,1,1,0单元,4,5,1,1,0,1,1,0单元,5,6,1,1,0,1,1,0单元,6,7,1,1,0,1,1,0单元,7,8,1,1,0,1,1,0单元,8,3,1,1,0,1,1,0单元,6,4,1,1,0,1,1,0单元,4,2,1,1,0,1,1,0单元,2,8,1,1,0,1,1,0单元,8,6,1,1,0,1,1,0结点支承,6,1,180,0结点支承,1,2,-90,0,0结点支承,3,1,0,0实验结果分析:几何组成分析结果::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结构多余约束数:0 ,自由度数:02.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1 inp文件结点,1,0,0结点,2,2,0结点,3,6,0结点,4,10,0结点,5,12,0单元,1,2,1,1,1,1,1,1单元,2,3,1,1,1,1,1,1单元,3,4,1,1,1,1,1,1单元,4,5,1,1,1,1,1,1结点支承,2,3,0,0,0结点支承,4,1,0,0结点荷载,1,1,40,-90单元荷载,3,3,20,0,1,90单元荷载,4,3,20,0,1,90文本,0.0,2.5,40kN,0,0,7.8文本,8,2.5,20kN/m,0,0,7.8尺寸线,1,0.2,0.1,7.8,1.0,0.5,0,-2,2m,2,-2,4m,6,-2,4m,10,-2,2m,12,-2 2 结构图形3 内力图(弯矩图和剪力图)4 上机体会:通过这么多次上机操作,已经熟练的掌握力学求解器的使用。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15篇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15篇第一篇:结构力学实验报告1结构力学实验报告结构力学实验报告班级 12土木2班姓名学号结构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如何在求解器中输入结构体系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3、建立任意体系的计算模型并做几何组成分析;4、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
二实验仪器计算机,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三实验步骤图2-4-3 是刚结点的连接示例,其中图2-4-3a 中定义了一个虚拟刚结点和杆端的连接码;各个杆端与虚拟刚结点连接后成为图2-4-3b 的形式,去除虚拟刚结点后的效果为图2-4-3c 所示的刚结点;求解器中显示的是最后的图2-4-3c。
图2-4-4 是组合结点的连接示例,同理,无需重复。
铰结点是最常见的结点之一,其连接示例在图2-4-5 中给出。
这里,共有四种连接方式,都等效于图2-4-5e 中的铰结点,通常采用图2-4-5a 所示方式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三个杆件固定住,图2-4-5b~d 中的虚拟刚结点也随之被固定不动,而图2-4-5a 中的虚拟刚结点仍然存在一个转动自由度,可以绕结点自由转动。
这是一种结点转动机构,在求解器中会自动将其排除不计①。
结点机构实际上也潜存于经典的结构力学之中,如将一个集中力矩加在铰结点上,便可以理解为加在了结点机构上(犹如加在可自由转动的销钉上),是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求解器中单元对话框中的“连接方式”是指各杆端与虚拟刚结点的连接方式,而不是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这样,各杆件通过虚拟刚结点这一中介再和其他杆件间接地连接。
这种处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结点的重复编码(如本书中矩阵位移法中所介绍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构造各种结构力学实验报告复杂的组合结点。
另外,在定义位移约束时,结点处的支座约束也是首先加在虚拟刚结点上,再通过虚拟刚结点施加给其他相关的杆端。
N,1,0,0 解输入后的结构如图2-4-6b所示,N,2,0,1 命令数据文档如下,其中左边和右N,3,1,1 边分别为中、英文关键词命令数据N,4,1,0 文档。
结构力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结构力学实习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通过实习,要求我们能够掌握结构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多个结构力学实验,包括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结构受力性能实验和结构稳定性实验等。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1.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该实验主要让我们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如压力机、万能试验机等,并掌握了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结构受力性能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让我们了解结构在受力时的性能,包括梁的弯曲、剪切和扭转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了不同受力状态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结构的受力性能。
3. 结构稳定性实验该实验主要让我们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包括压杆稳定性和梁的稳定性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结构的稳定性,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结构的稳定性。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同时,我在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还要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也是实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与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还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结构力学实习,我对结构力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构力学上机心得

结构力学上机心得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结构力学在工程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结构力学上机则作为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环节。
在上完结构力学上机课程后,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工程实践的应用逻辑与概念。
在结构力学上机的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杆件的计算。
通过手工计算和上机实践,我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常见杆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同时也掌握了计算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拟合法、叠加原理、保斜杆模型等可用于杆件计算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后续工程实践非常有用。
在此基础上,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践,我了解了各种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操作流程、输入格式、输出参数等,并通过掌握软件中具体的命令和操作技能,学会了如何快速进行有限元分析,以定量地计算结构受力状况和通过改变结构参数进行各种情况的分析。
这些软件不仅在课上的学习和实验中有用,更是在日后的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上机实践中还学习了数据和图表的处理技能。
通过处理课程中大量的数据和绘图,我渐渐掌握了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法,也加深了对课程中所学内容的理解,可以方便地就各种数据变化、分析结果展示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
同时,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的绘制,对于整理统计工作和在工程上的沟通交流都非常便利。
总的来说,结构力学上机课程让我掌握了丰富的工具和技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结构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不但让我深入理解了结构力学的精髓,也增强了在工程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投入工作,并在工程实践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位移法 上机实验报告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姓 学 名: ***
号: *********** ***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20**年**月
目 录
一、钢架的受力分析 1、题目…………………………………………………………………………3 2、结构计算编号示意图………………………………………………3 3、输入文件…………………………………………………………………4 4、输出文件…………………………………………………………………5 5、结构受力分析图 二、桁架的受力分析 1、题目…………………………………………………………………………9 2、结构计算编号示意图………………………………………………9 3、输入文件…………………………………………………………………10 4、输出文件…………………………………………………………………12 5、结构受力分析图 三、连续梁的受力分析 1、题目…………………………………………………………………………17 2、结构计算编号示意图………………………………………………17 3、输入文件…………………………………………………………………17 4、输出文件…………………………………………………………………18 5、结构受力分析图
4
4、输出文件
Input Data File Name: W1.TXT Output File Name: W1OUT.TXT ********************************************************** * * * 1、 钢架 2011.10.18 * * * ********************************************************** The Input Data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E 3.000E+07 NM 10 NJ 9 NS 9 1 NLC
The Information of Members member start 1 1 2 2 3 4 4 5 5 6 6 4 7 5 8 7 9 8 10 9 end 2 3 1 2 3 5 6 4 5 6 A 2.975000E-01 2.100000E-01 1.600000E-01 1.600000E-01 1.600000E-01 2.975000E-01 2.100000E-01 1.600000E-01 1.600000E-01 1.600000E-01 I 1.791198E-02 6.300000E-03 2.133333E-03 2.133333E-03 2.133333E-03 1.791198E-02 6.300000E-03 2.133333E-03 2.133333E-03 2.133333E-03
……………………………………………………19 ……………………………………………………16 ……………………………………………………7
2
一、钢架的受力分析
1、题目
作图示刚架的 FN 、 FS 、 M 图,已知各杆截面均为矩形,柱截 面宽 0.4m, 高 0.4m, 大跨梁截面宽 0.35m, 高 0.85m ,小跨梁截面宽 0.35m,高 0.6m,各杆 E=3.0×104 MPa。10 分
The Information of Supports IS 71 72 73 81 VS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5
82 83 91 92 93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Loading Case 1 The Loadings at Joints NLJ= 1 FY .000000 FM -15.000000
The Joint Coordinates joint 1 2 3 4 5 6 7 8 9 X .000000 7.200000 11.000000 .000000 7.200000 11.000000 .000000 7.200000 11.000000 Y 7.700000 7.700000 7.7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joint 3
FX .000000
The Loadings at Members NLM= member type 1 4 2 4 3 3 6 4 7 4 7 2 8 3 7 DST 7.200000 3.800000 3.200000 7.200000 3.800000 2.700000 4.500000
2、结构计算编号示意图
3
3、输入文件
********************************************************** * * 1、 2011.10.18 * 钢架 * * * ********************************************************** 3E7 10 9 9 1 1 2 0.2975 0.017911979167 2 3 0.2100 0.0063 4 1 0.1600 0.002133333333 5 2 0.1600 0.002133333333 6 3 0.1600 0.002133333333 4 5 0.2975 0.017911979167 5 6 0.2100 0.0063 7 4 0.1600 0.002133333333 8 5 0.1600 0.002133333333 9 6 0.1600 0.002133333333 0 7.7 7.2 7.7 11 7.7 0 4.5 7.2 4.5 11 4.5 0 0 7.2 0 11 0 71 0 72 0 73 0 81 0 82 0 83 0 91 0 92 0 93 0 1 3 0 0 -15 7 1 4 -196 7.2 2 4 -196 3.8 3 3 20 3.2 6 4 -36 7.2 7 4 -36 3.8 7 2 -26 2.7 8 3 2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