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洁净区管理培训试题(含答案)

新版GMP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洁净区管理培训试题(含答案)
新版GMP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洁净区管理培训试题(含答案)

新版GMP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洁净区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40*1、5)

1.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主要包括立克次体、、、、螺旋体、枝原体、

衣原体与等,还包括显微藻类与原生动物。

2.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按GMP要求不断进行各项微生物卫生学监测。例如:对洁净室空气中

的、、的监测;对无菌设备清洁灭菌的验证等。

3.在药品生产中,导致药品的微生物污各种要素包括:厂房环境的、制药用

水、、、。

4.在药品生产中,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注意或个人卫生情况欠佳,微生物可通过、、

以及衣服、、等各种渠道转移给药物制剂。因此,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与佩带、严格按操作规程穿戴并。

5.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主要有: 、、、、渗透压、、

等,对微生物生长能起到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在药品GMP卫生管理上可以归纳

为、、。

6.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3 种方法: 、

与。

7.对制药用水的消毒方法除应用于水的本身消毒以外,还必须包括水系统中的

、的消毒问题。

8.我司对洁净区的地面及清洁设备进行消毒所用的消毒剂为: 、及,

每月轮换。

9.微生物污染会使药品出现:变色、、、沉淀,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致使药

品。对人体而言可能造成: 、中毒、

、甚至死亡。

二、名词解释(3*5)

消毒:

灭菌:

防腐:

三、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征及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10分)

2、人就是药厂中最不清洁的成分最大的污染源,请结合以下数据,分析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降低与控制由人员引发的微生物污染。(15分)

?人的皮肤上平均每平方厘米含有10万个细菌,而且繁殖速度惊人,刚洗过的皮肤,在几小时之内细菌就可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一般人每个喷嚏的飞沫含有4500-150000个细菌;感冒患者一个喷嚏含有多达8500万个细菌。

1.细菌、放线菌、真菌(霉菌、酵母菌)、病毒

2.浮游菌、沉降菌

3.空气、操作人员、物料、设备

4.手、咳嗽、喷嚏、头发、化妆、饰物、洁净服、洗手消毒

5.温度、辐射作用、过滤、干燥、超声波、防腐、消毒、灭菌。

6.空气洁净技术采用的过滤、化学消毒方法、紫外线照射方法

7.设备、管道

8.醋酸洗必泰、新洁尔灭

9.变味、浑浊、感染、发热、过敏、中毒

名词解释

?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起到防止污染或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胞。

?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与非病原微生物。

?防腐就是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她物质(如药剂)霉变。细菌一般不死亡。

简答:

*生长繁殖条件

*(1) 充足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水)

*(2) 适宜的酸碱度

*(3) 合适的温度

*(4) 必要的气体环境(CO2 与氧气) *五大特征: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变异频;

*分布广种类多。

洁净区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洁净区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企业生产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等级,按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和含菌量,分为四个等级:级、级、级、级。 2、洁净室(区)内的环境监控参数包括:、、、、 、、浮游菌、噪声、照度等。 3、不同级别洁净室(区)的空气静压差应大于帕,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帕。 4、各级别洁净度的空气净化处理一般应采取、、过滤器三级过滤。 5、正确的洗手步骤:1)手心搓手心、2)、3)、4)手指互搓、5)、6)。 A、手指交叉 B、手心搓手腕 C、手心搓拇指 D、手心搓手背 6、回风口应均匀分布在洁净室(区)的下部,高度应于工作台面。 二、判断题:(每题5分) 1、关键工作操作点应位于洁净空气流的下风侧。() 2、微生物的污染途径通畅包括:自身污染、接触污染、空气污染和其他污染。() 3、洁净室(区)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墙面和地面能耐受清洁和消毒,以 减少灰尘的积聚。() 4、洁净室(区)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 5、一切接触产品和直接接触产品部位的操作必须带上手套,对于带手套不便于操作的情 况(如机器台面维修、更换包装材料等)必须手消毒后进行。() 6、人的行为是维持洁净区平衡不可或缺的,但是可以大幅度的动作,大声交谈。() 7、洁净室(区)工作人员不得在洁净室(区)内佩戴腕表和饰物,不得化妆。() 8、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9、洁净室(区)内清洁工具可以跨区使用。() 10、工作面截面风速主要影响洁净度和人员舒适度。() 三、思考题:(10分) 人员进出洁净区净化程序(可图例说明)

(完整版)新版GMP培训试题及答案

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 新版GMP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自起施行。 2、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和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3、质量风险管理是在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5、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的培训,并培训的实际效果。 6、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 7、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和(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 8、成品放行前应当贮存。 9、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 年。 10、只有经检查、和调查,有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 11、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的组合。 12、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 进行。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进行,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13、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确认并

新版GMP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

GMF基础知识培训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需要在清洁SOP中规定的内容是:(B) A、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 B、清洁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C、清洁用设备和工具 D、去除前一次标识的方法 2、下列情况符合GMP g求的是:(D) A、由于环保压力,某中间体由自己合成改为从外部采购。新供应商经现场审计合格。由于新供应商所采用的合成工艺与本厂完全一致,所以无需变更注册资料; B、由于工艺控制能力不够强,某项质量指标一直在合格线上下大幅波动,但始终没有产生不合格; C、因客户要求,某杂质质量标准由原来的0.1%上升为0.05%,由于是质量控制更为严格了,所以没必要变更注册资料; D、为提高收率,改变了某项工艺参数,由于该参数在注册资料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无需变更注册资料;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质量受权人资质的充分条件:(C) A、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B、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C、主管药师资格 D、执业药师资格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质量受权人资质的必要条件:(E) A、五年以上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 B、同时具备QA和QC的经验 C、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D、受过与产品放行有关的培训 E、大学四级以上的外语程度 5、下列关于质量受权人(QP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参与和所放行产品质量相关的所有质量管理活动; B、对所放行的产品的法规符合性负责; C、QP的放行审核记录应纳入批记录管理; D、应保证QP在所放行产品质量方面仅次于企业质量负责人的权威地位; 6、下列人员需要参加卫生学与微生物知识培训的是:(E) A、精烘包人员 B、门卫 C、食堂人员 D、合成操作人员 E、以上人员都要参加 7、下列操作允许裸手进行的是:(D) A、接触药品 B、接触内包材 C、接触洁区设备内表面 D、裸手搞卫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雨天室外运送物料要有防雨设施; B、接收的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要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C、雨天接收物料要在防雨棚下进行; D、雨天接收的物料应先发; 9、不需要隔离存放的物料或产品是:(D) A、退货产品 B、召回产品 C、不合格产品 D、待验品 10、下列关于预防性维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预防性维护计划可以和设备的保养计划合并; B、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大修,所以预防性维护就没有必要了; C、预防性维护就是多做小修,不做大修;

新版GMP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0年版G M P知识培训试题姓名:岗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自起施行。 2、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和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3、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4、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 的培训,并培训的实际效果。 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 6、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 7、只有经检查、和调查,有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 8、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的组合。 9、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10、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11、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内储运,以防混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述活动也应当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有记录()。 A.确认和验证 B.厂房和设备的维护、清洁和消毒 C.环境监测和变更控制 D.以上都是 2、发运记录应当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年。 A. 4 B. 3 C.2 D.1

GMP培训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 1.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比准的人员进入。 2.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 3.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 4.生产事故划分为重大生产事故、(一般生产事故)、(差错事故) 5.管道状态标志有:绿色(常水、红色(蒸汽)白色(真空)蓝色(空压)黄色(物料)黑色(三废) 6.生产垃圾中不允许混有(标签)(说明书)及印有说明书内容的小盒、中盒、套盒等。 7.公司保密级别分别是(绝密)、(机密)、(秘密)。 8.随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换衣服)、(勤洗澡)。 9.中药片剂的主要优点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某些易氧化变质或潮解的药物,可借助(包 衣或包合作用)加以保护,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服用、携带、贮藏等较(方便)。 10.片剂辅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不得与(主药及其他辅料) 11.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对人体(无害),且价格(低廉)。 12.市售的空心胶囊其大小以号数表示,(“000”)号为最大,(“5”)号最小。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洁净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 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滞留的功能。 2、批号: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 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于用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用以追溯和审查该药品的生产历史。 3、理论值:为按照所用的原料量,在生产中无任何损失或差错的情况下得出的 最大值。 4、生产事故:凡因违反工艺、标准岗位的操作法或因错误操作而停产、设备损 坏、工作场地污染,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损失,称生产事故。 5、无菌操作:系指药剂生产整个过程均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方法。 三、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20分) 1、一般生产区地面,每班生产结束时,或更换品种、批号时都必须将地面、操 作平台彻底清洗一次。(√) 2、工作结束后,应将剩余待包装物整理放在一起,要及时结料、退料,工作区 域无多余物料,避免交叉污染及混淆(×) 3、清洁用具、清洁剂、消毒剂应分别存放在其生产操作现场,以避免对药品生 产过程造成污染。(×) 4、包装前核对小盒、中盒、标签、使用说明书及有印刷的包装材料的印刷字 迹、色泽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5、对打印后的包装物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数量正确,就可以装盒。 (×) 6、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厂房,不得在厂房内抽烟、吃饭、睡觉、会客,不 得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但可晾晒一般生产区工作服。(×) 7、中药片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 合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型片状的制剂。(√) 8、泡腾片系指含泡腾崩解剂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片剂。其遇水即产生气体,促 使片剂快速崩解,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片剂。(√) 9、制片时加用辅料的目的在于确保压片物料的流动性、润滑性、可压性及其成 品的崩解性等。(√) 10、辅料选用不当或用量不当,可影响制片过程,而且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

(完整版)新版GMP培训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例】《GMP(2010年修订)》自起施行。 【答】2011年3月1日 1、质量经管负责人和生产经管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质量经管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 2、关键人员应当为企业的全职人员,至少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经管负责人、质量经管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 3、质量经管部门可以分别设立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 4、质量经管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经管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药品质量经管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5、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 6、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三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 7、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二年。

8、每批药品的留样数量一般至少应当能够确保按照注册批准的质量规范完成两次全检(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等除外) 9、本规范作为质量经管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经管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10、质量风险经管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二、单选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15分) 【例】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以上保温循环。(D ) A. 65 B. 85 C.80 D.70 【答】D 11、生产经管负责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经管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年的药品生产经管经验,接受过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A ) A. 3、1 B. 2、1 C.3、2 D.1、2 12、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经管。需要经药品监督经管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C )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得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得介入,产生与滞留得功能,其她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 空气洁净度:就是指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量多少得程序,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得尺寸一般在0、001μm-1000μm之间得固体、液体或两者得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与非生物性粒子。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成得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Air lock(缓冲间)得作用 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得微粒、灰尘进入车间。必须保持缓冲间门得关闭,不得同时开启。 为什么要净化空气? 我们所生活得环境中,可以说微生物就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微生物种类繁多,有得对人有益,有得有害,有得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得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得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得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中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就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

得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得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 空气净化得主要过程 一、就是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送入室内得全部空气得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会依附在微粒上,微粒过滤同时也滤掉了细菌; 空气净化过滤器按其效率可分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类。 ①粗效过滤器:用于过滤10μm以上大尘粒与异物;一般由粗、中孔泡沫塑料、涤纶无纺布、化纤组合滤料等作为滤材。粗效过滤器主要靠尘粒得惯性沉积,过滤效率一般在20%一30%。 ②中效过滤器:用以滤除1~10μm得悬浮尘粒;一般由中、细孔泡沫塑料、无纺布、玻璃纤维作为滤材。过滤效率一般在30%~50%。 ③高效过滤器(HEPA):用以滤除1μm以下以控制送风系统含尘量,主要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纸作为滤材。 二、就是利用合理得气流组织排除已经发生得污染,由送风口送入洁净空气,使室内产生得微粒与细菌被洁净空气稀释后强迫其由回风口进入系统得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得混合段与从室外引入得经过过滤得新风混合,再经过进一步过滤后又进入室内,通过反复得循环就可以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得水平上,这个水平就应该低于相应得洁净度级别; 三、就是通过调整,使不同级别洁净室室内得空气静压大于10帕(包括与非洁净区),与室外大气大于10帕,防止外界污染或交叉污染从

生产管理GMP培训试题及答案

生产管理GMP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60分) 1. GMP的含义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 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标明清洁状态。 3. 所有物料和产品的发放应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4.记录填写应做到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掉。 5.人作为药品生产的污染源,包括自身产生和携带的两类污染物。 6. 所有记录至少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确认和验证、稳定性考察的记录和报告等重要文件应长期保存。 7.交叉污染是一种药品被另一种药品污染。 8.在生产过程中,每项操作进行时应即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由生产操作负责人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9.成品放行前应当待验贮存。 10.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或字母的组合。 11. 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12. 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至少必需标明内容有产品代码、产品批号、数量和重量等。 13. 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不同品种和规格药品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 14. 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如有差异,必须查明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按照正常产品处理。 15. 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进行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

场情况进行确认。 16. 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下述活动也应当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有记录(D)。 A.确认和验证 B.厂房和设备的维护、清洁和消毒 C.环境监测和变更控制 D.以上都是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实施GMP的目标要素:( D)。 A. 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B. 防止对药品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C.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D. 与国际药品市场全面接轨 3. 物料必须从(C)批准的供应商处采购。 A.供应管理部门 B.生产管理部门 C.质量管理部门 D.财务管理部门 4. 因质量原因退货和收回的药品,应当:(A)。 A.销毁 B.返包 C.退还药品经销商 D.上交药品行政管理部门 5. 现有一批待检的成品,因市场需货,仓库(C)。 A.可以发放 B.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即可发放 C.检验合格、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方可发放 D.检验合格即可发放 6. 每批药品均应当由(D)签名批准放行。 A.仓库负责人 B.财务负责人 C. 企业负责人 D. 质量受权人 7. 药品生产的岗位操作记录应由(C)。 A.监控员填写 B.车间技术人员填写 C.岗位操作人员填写 D.班长填写 8. 密封,指将容器或器具用适宜的方式封闭,以防止外部(B)侵入。 A.微生物 B.水分 C.粉尘 D.空气 9. 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进行评估,对受托方的条件、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情况进行(B)考核,确认其具有完成受托工作的能力,并能保证符合GMP的要

洁净区基础知识.docx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 空气洁净度:是指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量多少的程序,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 μm—1000 μ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成的一细菌集落,简 称CFU。 Air IOCk (缓冲间)的作用 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的微粒、灰尘进入车间。必须保持缓冲间门的关闭,不得同时开启。 为什么要净化空气?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中于空气中,1 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 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 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

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空气净化的主要过程 一、是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送入室内的全部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会依附在微粒上,微粒过滤同时也滤掉了细菌; 空气净化过滤器按其效率可分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类。 ①粗效过滤器:用于过滤10μm以上大尘粒和异物;一般由粗、中孔泡沫塑料、涤纶无纺布、化纤组合滤料等作为滤材。粗效过滤器主要靠尘粒的惯性沉积,过滤效率一般在20%—30%。 ②中效过滤器:用以滤除1?10μm的悬浮尘粒;一般由中、细孔泡沫塑料、无纺布、玻璃纤维作为滤材。过滤效率一般在30%?50%。 ③高效过滤器(HEPA):用以滤除1μm以下以控制送风系统含尘量,主要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纸作为滤材。 二、是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排除已经发生的污染,由送风口送入洁净空气,使室内产生的微粒和细菌被洁净空气稀释后强迫其由回风口进入系统的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的混合段和从室外引入的经过过滤的新风混合,再经过进一步过滤后又进入室内,通过反复的循环就可以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就应该低于相应的洁净度级别;三、是通过调整,使不同级别洁净室室内的空气静压大于10帕(包括与非洁净区),与室外大气大于10帕,防止外界污染或交叉污染从门或各种缝隙部位侵入室内。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与答案

微生物、洁净区基础知识及无菌保证知识培训试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3、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4、常见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病毒。 5、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小,多,快,强,广。 6、传播污染的四大媒介为:空气、水、表面、人。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 A、个体微小 B、个体庞大 C、结构复杂 D、结构简单 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A、无菌 B、热原 C 细菌内毒 D 微生物限度 3、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大于 __8__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 A、6 B、12 C、10 D、8 4、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

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A、最终灭菌产品 B、非最终灭菌产品 C、辅助灭菌产品 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具有强致热效应的脂多糖类物质。 A、霉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 D酵母菌 6、A级洁净区静态环境下≥5.0μm悬浮粒子的最大允许数/立方米为(20 ) A、 20 B、200 C、290 D、29 7、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 A、 5 B、10 C、15 D、20 8、2010版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测限度为:为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A、 0.125 B、0.25 C、0.5 D、0.1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洁净区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ABCD) A、合理布置空间面积 B、提高设备水平 C、分设空调净化系统 D、严格控制人流物流 2、洁净区气流组织形式中单向流的特点:( ACDE ) A、空气流线呈平行 B、具有不规则运动轨迹 C、类似活塞作用 D、各流线间的尘粒不易相互扩散 E、达到净化程度高 3、药品污染热原的途径(生产过程):(ABCDF) A、注射溶媒 B、容器和设备、管道、滤器 C、原辅料 D、制造过程及生产环境 E、输液器带入 F、由于包装不严密产生热原

GMP基础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

GMP 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2 分/ 空,共 40 分) 1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行版为 2010 年版,实施时间是2011年 3月1日 2实施 GMP的目的: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防止交叉污染、防混淆、防人为差错。 3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数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4产品包括药品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 5记录填写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清晰,易读,不易擦除,不得撕毁和任 意涂改,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及日期,并使原有信息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 说明更改理由。 6进入洁净室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7物料质量状态与控制,其中,待检:黄色;合格:绿色;不合格:红色 8常见的污染传播媒介:空气、水、表面、人。 92010 版 GMP针对制药工业某些生产环区分境对尘粒与微生物的特殊要求,把洁 净区分为 A、B、 C、 D 四个级别。 10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保养和验证。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 2 分/ 题,共 20 分) 1生产区、仓储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 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 2与生产质量相关的每一个步骤或每个行动都要有记录可查。(√ ) 3员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 4如果感到自身健康可能对药品生产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向主管报告。( √ ) 5待验、合格、不合格物料和成品严格管理,按规定储存,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 ) 6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 7防止手接触污染的方法是消毒和更换手套。(√ ) 8对微生物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生产车间洁净室非常重要。(√ ) 9每次使用完或使用前都要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 )

微生物和洁净作业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微生物知识及洁净区卫生、操作考试试题 姓名:岗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40分) 1、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2、GMP中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3、GMP中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4、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5、污染的形式:1、尘粒污染;2、微生物污染。 6、微生物的主要种类:非细胞型:包括(病毒、类病毒、脘病毒);原核细胞型:包括、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包括(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 7、30万级洁净区≥μm尘粒数要求不多于10,500,000? ?/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多于15/皿 8、洁净室的发尘源:空气、人体、内环境发尘、设备发尘、尘埃积存 9、空气过滤器:按过滤微粒的大小分为初效、中效、亚高效、高效。 10、空气净化系统(HVAC)评价七大指标:(1)、温湿度;(2)、静压差;(3)、风量、送风量(换气次数)新风量;(4)、尘埃粒子数;(5)、微生物;(6)、噪声;(7)、照度。 11、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过滤灭菌、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电离辐射灭菌法 12、30万级洁净室的温度要求为18-26℃,相对湿度要求为45—65%。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凡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化妆、佩戴饰物。(√ ) 2.操作间内为方便及时清洁,可存放清洁工具。(×)

(完整版)最新版GMP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5题每个空格1分) 1.2010版的GMP共有 14 章 313 条,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制定2010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4.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6.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7.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8.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9.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10.物料和产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11.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 12.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

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13.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 14.应当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15.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 二. 名词解释 1.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2 .交叉污染:原辅料或产品与另外一种原辅料或产品之间的污染。 3. 批号: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次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4 .气锁间:设置于两个或数个房间之间(如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房间之间)的具有两扇或多扇门的隔离空间。设置气锁间的目的是在人员或物料出入其间时,对气流进行控制。气锁间有人员气锁间和物料气锁间之分。 5 .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防止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6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三 .简答题(2题共40分)

GMP试题及答案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自(2011年3月1日) 起施行。 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质量管理、2负责人)和(质量授权人)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3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4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5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6低于(10 )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 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内容物)、7和(清洁状态)(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成品放行前应当(待验)贮存。、8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

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9.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 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二)年。 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10 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 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或(和)、11字母)的组合。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12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 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 预期结果。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13后,应当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每批药品的检验记录应当包括(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14成品的质量检验记录,可追溯该批药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 15、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 内储运,以防混淆。 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二、 1、下述活动也应当有相 应的操作规程,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有记录( D )。 A.确认和验证

新版GMP培训考试题及答案(1)

考核内容:10 版GMP的变化与重点 考核时间:年月 姓名:部门:成绩: 一.选择题(2 分/题,共30 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已于2010 年10 月19 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 议通过,2011 年1 月17日发布,自()起施行。 A.2011 年B.2012 年C.2013 年D.2015年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实施GMP的目标要素:() A.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B.防止对药品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C.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D.与国际药品市场全面接轨 3.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至少应当采用()。 A.自来水B.饮用水C.纯化水D.注射用水 4.物料必须从()批准的供应商处采购。 A.供应管理部门B.生产管理部门C.质量管理部门D.财务管理部门5.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通常 称之为:() A. 检验 B. 验证 C. 工艺考核 D. 质量保证 6.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药品,应当:() A.销毁B.返包C.退还药品经销商D.上交药品行政管理部门7.作为制药企业,我们应当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A.生产B.质量C.信誉D.效益 8.药品的批记录及发运记录应保存至少该药品有效期后几年?() 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 9.2010 年修订的GMP没有的章节() A.机构与人员B.设备C.生产管理D.卫生管理 10. 每批药品均应当由()签名批准放行 A.仓库负责人 B.财务负责人 C. 市场负责人 D. 质量受权人 11.药品生产的岗位操作记录应由() A.监控员填写B.车间技术人员填写C.岗位操作人员填写D.班长填写12.现有一批待检的成品,因市场需货,仓库() A.可以发放 B.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即可发放 C.检验合格、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方可发放 D.检验合格即可发放 13.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应当符合() A.食用标准B.药用标准C.相应的质量标准D.卫生标准14.通常认为,原辅料为除()之外,药品生产中使用的任何物料。 A.中间产品B.待包装产品C.试剂D.包装材料15.()应当定期组织对企业进行自检,监控GMP 的实施情况,评估企业是否符

GMP基础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V ) GMP 培训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2分/空,共40分) 1 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行版为2010年版,实施时间是2011年3月 1日 2实施GMP 勺目的: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防止交叉污染、防混淆、防人为差错。 3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数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 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4产品包括药品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 5记录填写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清晰,易读,不易擦除,不得撕毁和任 意涂改,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及日期,并使原有信息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 说明更改理由。 6进入洁净室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7物料质量状态与控制,其中,待检:黄色;合格:绿色;不合格:红色 8常见的污染传播媒介:空气、水、表面、人。— 9 2010版GMP 十对制药工业某些生产环区分境对尘粒与微生物的特殊要求, 把洁 净区分为A 、B C D 四个级别。 10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维修、 保养和验证。 二、 判断题(在括号内打"或X , 2分/题,共20分) 1生产区、仓储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 品等非生产用物品。 ( V ) 2与生产质量相关的每一个步骤或每个行动都要有记录可查。 ( V ) 3员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 V ) 4如果感到自身健康可能对药品生产产生不良影响时,应向主管报告。 (V ) 5待验、合格、不合格物料和成品严格管理,按规定储存,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6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7防止手接触污染的方法是消毒和更换手套。 8对微生物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生产车间洁净室非常重要 9每次使用完或使用前都要对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区基础知识 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 空气洁净度:是指环境中空气含尘(微粒)量多少的程序,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μm-1000μ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Air lock(缓冲间)的作用 控制空气对流,减少外界脏空气中的微粒、灰尘进入车间。必须保持缓冲间门的关闭,不得同时开启。 为什么要净化空气?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空气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中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 空气净化的主要过程 一、是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送入室的全部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会依附在微粒上,微粒过滤同时也滤掉了细菌; 空气净化过滤器按其效率可分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类。 ①粗效过滤器:用于过滤10μm以上大尘粒和异物;一般由粗、中孔泡沫塑料、涤纶无纺布、化纤组合滤料等作为滤材。粗效过滤器主要靠尘粒的惯性沉积,过滤效率一般在20%一30%。 ②中效过滤器:用以滤除1~10μm的悬浮尘粒;一般由中、细孔泡沫塑料、无纺布、玻璃纤维作为滤材。过滤效率一般在30%~50%。 ③高效过滤器(HEPA):用以滤除1μm以下以控制送风系统含尘量,主要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纸作为滤材。 二、是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排除已经发生的污染,由送风口送入洁净空气,使室产生的微粒和细菌被洁净空气稀释后强迫其由回风口进入系统的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的混合段和从室外引入的经过过滤的新风混合,再经过进一步过滤后又进入室,通过反复的循环就可以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就应该低于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三、是通过调整,使不同级别洁净室室的空气静压大于10帕(包括

2010版GMP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0版GMP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15题每个空格1分) 1.2010版的GMP共有 14 章 313 条,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制定2010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所有人员应当明确并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与其职责相关的要求,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继续培训。 4.企业应当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6.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7.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8.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9.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10.物料和产品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先进先出和近效期先出的原则。 11.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每个包装容器上均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志,并在隔离区内妥善保存。 12.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13.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 14.应当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15.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 二. 名词解释 1.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