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题阅读复习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1、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安徽省)中考语文现代文分类汇编——记叙文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

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

白莱,还有香菜和蒜。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

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

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

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

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

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

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

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

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

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当标题运用特殊手法时: 1、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XX手法,生动形象,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5. 记叙文阅读实践与训练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分享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阐述其基本特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并强调要素之间的关联。

4. 教授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泛读、精读、猜读等方法,把握记叙文的主题和细节。

5. 解析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举例讲解记叙文阅读题的类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并分享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题。

2. 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记叙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醒学生在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严谨认真。

六、教学拓展:1. 分享记叙文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让学生感受记叙文的魅力。

2. 介绍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3. 讨论记叙文阅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写作、面试等。

七、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技巧。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分析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篇记叙文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概括文章。

2. 布置一组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 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点明主旨 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 近等。
八、拓展型试题
答题技巧:
概括文章情节(复述本文的故事、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技巧:(1)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2)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
何时何地+发生何事+结果
分析人物形象:
技巧:(1)通过人物表现,总结其性格、 品质特点。
(2)具体分析即举例说明,谈看法还要 答出态度
把握文章主旨:
技巧分析(1)分析文章标题
记叙顺序的作用:
倒叙:使文章产生悬念,吸引读者 (引人入胜)
插叙:对文章情节作必要的补充和 说 明,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
5.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讲求生动形象, 重在以情动人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 叙、议论、抒情、描写、 说明
描写手法: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正面描写 是直接描写人 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等描写内容。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 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
技巧分析:(1)正确辨析
(2)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在表现人物、表 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 果 (4)一般作用+具体作用
品味语言技巧分析: (1)从“修辞手法”或“用词特点”或 “句式特点” (2)格式:语言表达特点+此特点的一般作 用+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句子(段)在文中的作用:
⑨反语:表达讽刺意味
记叙文写作手法:
白描、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
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等
记叙文常见考点:
一、概括文章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把握文章主题
四、理解描写作用
五、欣赏写作手法 六、品味语言
七、关键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江汉平原和山城的腊梅各具有什么特征?
4.卖花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清贫朴实、富有爱心、信守承诺。具体分 析。。。。。。(分析人物形象)
5.文章刻画卖花老人这一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请 简要说明。(文章表现手法)
衬托手法。用腊梅衬托老人的高尚品格。 (或反衬手法,先写老人枯瘦的外表,商人一样 机敏的语言,然后写心灵的美好) (欲扬先抑的写法,写老人朴素平常,后写她心 灵的美好。)或描写——肖像描写、侧面描写
拓展性试题:
注意: 答题时要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或结 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看法感想;或 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实战练习:
阅读《那一声吆喝》完成 文后练习。
1.文章开头“腊梅,腊梅,好香的腊梅哟”一 句,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开头句子的作用)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 表明文章主旨,既指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 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结构和 内容) 2.第三段“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 就稳稳地立在我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 用得好?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 时现,由远及近。(修辞手法的作用)
7.修辞方式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 借代、反复、反语等。
①比喻: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②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 动形象活泼。 ③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④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⑤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或事物的特点 ⑥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 快 ⑦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 ⑧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
开头:
①开篇点题 ③引起下文 ②总领全文 ④设置悬念
⑤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⑥交代故事的背景、 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思考
中间:
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②呼应前文,用于段末则有总结作用 结尾: ① 照应开头 ②篇末点题
③ 总结全文 ④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⑤点明中心(主旨) ⑥画龙点睛 ⑧回味无穷 ⑦首尾呼应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 叙四种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 事 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 来写。 插叙:在叙述中暂时停顿一下,插入另外 一件事,然后再把原来的叙述继续下去。 补叙: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 索,补充与人物或事件相关的内容,补充 完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6.文章结尾写道:“那苍老得近乎哀伤的吆喝,总 像腊梅正艳时的那股若有若无的淡淡暗香,隐隐 地、隐隐地在我心里浮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卖花老人的爱心让我感动、让我时时不忘。 (2)卖花老人外表朴实,家境普通却有爱心让我 惊讶、难忘。 (3)“我”始终牵挂,怀念着卖花老人。 (4)表达老人对“我”的鼓励、期望,“我”对 老人的感激和怀念。
(2)分析文章开头结尾。有的开篇点题,有的卒 章显志。 (3)分析议论抒情句入手 (4)委婉含蓄的文章,应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 入手 (5)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自己总结,格式:通过记叙何事表达(抒发、赞美、 批判)了+ 何种主题(思想感情、精神、思想)
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为了表达人物感情,刻画人
物形象
环境描写: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侧面描写)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烘托渲染气氛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点明主旨 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欣赏写作手法:
题目举例(1)给文章取标题 (2)人称使用
(3)倒叙插叙 (4)线索设置 (5)详略安排 (6)过渡老师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等类的文章。记叙文种类繁多, 包容广阔。凡是以记叙为主要表 达方式的文章都可以叫做记叙文。 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回忆录、 游记等文学作品,也包括史传、 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和故事 等,还包括新闻、报告文学等
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 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三人称可以写的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3.记叙文的线索: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以一 人为线索 ,以一事为线索 ,以一物为线 索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