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当标题运用特殊手法时: 1、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XX手法,生动形象,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记叙文阅读(圈划议论抒情指向文章主旨的语句,每一段的中心句,过渡语句,以及对人物进行各种描写的词语,句子)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弄清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理解关键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1.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2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将词语的本义融入对相关情节内容的概括中,分析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关键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内容:句子浅层含义—深层人物或作者情感/文章中心7、作用类题:形式:结构(为后文情节作铺垫)、手法(语言(修辞)、写作手法)A、记叙文开头句子的形式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B、记叙文中间句子的形式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记叙文结尾句子的形式上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三、整体把握文章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能力(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答案(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四、描写方法(一)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阅读考点复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复习

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 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 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 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 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 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 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 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 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 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 内容的把握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 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 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 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合理想象人物的表现, 补充一段文字。
首先要符合上下文情节,符合人物性 格的发展,然后根据特定的情境确立描写 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联系学 生自身,读感受。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 章中心,从文中生发出来。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 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 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 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 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 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 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 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 变成一只小蜜蜂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整理记叙文阅读备考复习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三、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3、记叙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及感情线。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文的顺序:(1)顺叙,按时间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这样使叙事有头有尾,条例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在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作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在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以丰富,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1)记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3)议论,是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其作用是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4)抒情,是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理,其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说明事物的形态、功能、性质或阐明事理。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 要留意故事中的人物呀!你看《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多生动,他的命运变化可是贯穿了整个故事呢!
2. 情节可重要啦!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鲁宾逊的各种冒险经历,那叫一个精彩刺激,情节的起伏是不是让你读得停不下来?
3. 环境描写也不能忽略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那简直就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美妙的氛围,对吧?
4. 叙述顺序得搞清楚!《背影》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我们才能清楚明白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5. 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啦!《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为“我”找《山海经》的细节,多让人感动啊!
6. 主题可是文章的灵魂啊!《散步》表达的那种尊老爱幼的主题,是不是让你心中也涌起温暖的感觉?
7. 写作手法要关注呢!像《变色龙》用了讽刺的手法,把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多厉害呀!
8. 情感体会也很关键呀!读《藤野先生》的时候,你难道没有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那种敬重之情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记叙文阅读真是丰富多彩,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
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

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

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

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
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

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

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

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