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共52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答案】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前面写“江南春 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 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 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 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 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与傲岸 风骨的呼唤与追寻。
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1
(记叙文)
常考题型: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赏析句子) 二.重点句子的作用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四.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归纳概括题) 五.人物形象 六.思想情感 七.记叙顺序 八.段落作用 九.标题含义及作用
一、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
B.中间: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3、做铺 垫 4、埋伏笔 5、对比
C.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 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例: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 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 思……(结尾)
——陈歆耕《红 豆树下》
三.重点字词含义及表达效果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有比喻、借代、反语意义的特殊词语 (5)有指代义的代词或非代词 (6)有语境义、临时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 原则,把考察字词放在句子中分析,如果 把考察字词所在句子中无法全面理解,根 据上下文分析该考察字词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语的词性+在文中的含义+表 现出了……+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1、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安徽省)中考语文现代文分类汇编——记叙文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

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

白莱,还有香菜和蒜。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

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

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

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

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

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

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

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

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

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当标题运用特殊手法时: 1、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XX手法,生动形象,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1.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分析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情节、人物、时间、地点等1.2 记叙文阅读的意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写作技巧第二章:记叙文阅读技巧与策略2.1 快速浏览与细致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抓住文章大意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注意细节描写2.2 分析人物与情节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征理解情节的发展与转折,把握文章结构2.3 理解主旨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挖掘记叙文的主旨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共鸣第三章:记叙文答题技巧与策略3.1 选择题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选项的能力,排除干扰项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细节,准确判断3.2 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教会学生抓住问题关键词,定位原文信息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3 作文题答题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和结构,进行合理推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第四章:记叙文阅读实践与训练4.1 经典记叙文阅读案例提供经典记叙文案例,供学生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读4.2 记叙文阅读训练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提升解题能力4.3 记叙文阅读检测与反馈进行记叙文阅读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备考策略5.1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分析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的特点与趋势引导学生关注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与难点5.2 中考记叙文阅读备考策略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法与技巧,助力学生备考鼓励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提升阅读素养5.3 中考记叙文阅读模拟训练设计模拟试题,进行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指导学生提升答题技巧第六章:记叙文阅读中的细节理解6.1 细节理解的重要性强调细节理解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解释细节理解对于把握文章深层含义的重要性6.2 捕捉关键细节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强调关注文章中的描写、对话、过渡句等6.3 细节理解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细节理解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七章:记叙文中的主旨归纳7.1 主旨归纳的意义解释记叙文主旨归纳的重要性强调主旨归纳对于理解文章核心思想的必要性7.2 归纳主旨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从文章中归纳出主旨强调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等的重要性7.3 主旨归纳的练习与强化提供主旨归纳的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八章:记叙文中的情感态度分析8.1 情感态度分析的重要性解释情感态度分析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情感态度分析对于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性8.2 分析情感态度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分析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强调关注文章中的情感词汇、描写、对话等8.3 情感态度分析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情感态度分析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九章:记叙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9.1 写作手法分析的重要性强调写作手法分析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解释写作手法对于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9.2 分析写作手法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从文章中识别和分析写作手法强调关注文章的结构、叙事方式、描写手法等9.3 写作手法分析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手法分析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与提升10.1 中考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提供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解题心得10.2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提升策略教授学生如何提升记叙文阅读的能力强调阅读理解、细节捕捉、主旨归纳等的重要性10.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模拟考试与反馈进行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11.1 修辞手法的种类与作用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强调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的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11.2 识别与分析修辞手法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记叙文中的修辞手法强调关注文章中的修辞词汇、句子结构等11.3 修辞手法解析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修辞手法解析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二章:记叙文中的主题挖掘12.1 主题挖掘的重要性强调主题挖掘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解释主题对于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重要性12.2 挖掘主题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挖掘出主题强调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情感态度等12.3 主题挖掘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主题挖掘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思维训练13.1 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强调思维训练在记叙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解释思维训练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13.2 思维训练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记叙文阅读的思维训练强调关注文章的结构、叙事方式、描写手法等13.3 思维训练的练习与强化提供针对性的思维训练练习题分析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四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策略与技巧14.1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策略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策略,如时间管理、答题技巧等强调策略对于提升中考记叙文阅读成绩的重要性14.2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技巧教授学生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技巧,如快速阅读、细节捕捉等强调技巧对于提高答题准确率的重要性14.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模拟考试与反馈进行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第十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复习与总结15.1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总结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复习和练习15.2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总结强调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持续阅读,提升阅读素养15.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提升建议提供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提升建议,如阅读范围、练习方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借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的教学大纲,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工、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 气氛;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④推动……情节的开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比照;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 外表内容(景物特点)+ 深层作用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 心情,……例如: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 "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一一侧面描写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响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在文中具体的含义。本文写亲生父亲离世,母亲 再婚后,“我”因思念亲爸爸的爱而痛,但新爸爸和妈 妈都很疼爱“我”,为了妈妈幸福和快乐,我藏起了自 己的痛。最后两段,我释然了,当时把自己包裹在痛苦 中,爱却一直都在“我”身边。因此,本文的主题也就 是不要沉浸在痛苦难过里,因为爱就在那痛苦的边缘, 只要走出去,就能沐浴爱的芬芳。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 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 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 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 【思路归纳】记叙文的情节梳理题一般都会给出部分 内容,是对需要填写内容的提示,所以此题要先分析 表格已给出的信息。本题给出了时间两个,情节一个, 结果2个,接下来逐个分析,首先大概掌握表格已给 出的内容的句式,此题要注意情节要写:老夫妇怎样,
【思路归纳】此题问的其实不是“玫瑰信托”本身 是什么意思,因此要结合具体语境品味。由梅森太 太的话“‘玫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 的吧。”可见“这个安排”中的“这”所指的是乔 瑟夫让邻居梅森太太送玫瑰花给苏菲的事情。通过 阅读本段,由梅森太太的话,读者知道了,花其实 是去世的乔瑟夫去世前安排花店准备,再托梅森太 太转送的。那“玫瑰信托”的含义就很容易看出来。 【答案】乔瑟夫安排花店准备玫瑰,在他去世后第 一年的情人节,让邻居梅森太太送给苏菲。
【思路归纳】从题干可知要求从修辞角度分析, 所以从其他角度分析就不符合答案要求。阅读画线句 时,看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我”听了小姐的话,把 白蘑菇趴着放,这样放置的白蘑菇“好像晒太阳的小 胖孩儿”,由“好像”一词可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白蘑菇比作了“胖小孩”,而蘑菇是物,胖 小孩是人,因此也同时用了拟人的手法。再分析这两 种修辞的作用,这样写将白蘑菇写得形象可爱。答题 时要注意作者的言外之意,这还表达了“我”对白蘑 菇的喜爱之情。
【答案】“偷来”是指苏菲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乔瑟 夫预先安排的,未经梅森太太允许就插进了自家的 花瓶。“一片冬日的阳光”是比喻苏菲在寂寞寒冷 的冬日里,看到乔瑟夫让人送来的黄玫瑰,感受到 甜蜜爱情的温暖。这个标题概括而又形象的解释了 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 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 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 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 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 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 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6.深入体会,反复咀嚼。同学们阅读文章时, 总会读到一些蕴含深刻哲理,发人深思的绝妙佳句, 它们是文章的主旨句或警句。在赏析时,一定不能 浅尝辄止停留在表层含义,而是要联系全文内容, 贴近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揣摩其深层含义。 总之,理解品析句子时,要建立在整体感知的 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不能断章取义,脱离文本,望 文生义,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主题内容,结合人物形 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组织答案时,语言尽量 要做到简洁、生动、流畅。
结果要写:“我”怎样。再阅读文章,根据要求的 根本要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10年前的事件 是一段,进行概括即可。第②根据横向的情节和结 果,可知不是具体的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知是10年来。③④要 填写的是下午4点,“老夫妇”的情节,和“我” 最后的行为,我看见了准时来寄钱的老夫妇,我把 自己准备的项链挂在了老人胸前。 【答案】①夫妇同意将女儿的心脏移植到“我”身 上(1分); ②10年来(1分);③老夫妇正要寄生活费 给“我”(1分);④“我”给老人夫妇挂上项链(1分)
(二)人物情感
典例剖析
例:(’12郴州)21题:通读全文,请将体现作者 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写完整。(3分) 惊喜→( 敬佩 )→( 伤感 )→( 敬重 ) 【思路归纳】通过全文的阅读,可把文章的情节分为三
部分:发现蚂蚁、蚂蚁死去、埋葬蚂蚁;同时,作者的 情感也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分为三种:意外发现蚂蚁 “除了让我惊喜,更多的是敬佩”;蚂蚁死去“我很伤 感,从未有过的伤感”;埋葬蚂蚁“我怀着敬重心情”, 所以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随着情节也就显而易见。
【答案】“扑打”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 势;“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生动地再现了田野 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两个词语用得贴切,而 且还带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方法指导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 再是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 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语境,仔细推敲。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 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分析。具 体分析词语所在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正 确理解词义或指代义的重要方法。理解词语的基本原 则是“词不离句”。”
2.概括梳理作者的情感、态度变化,就必须理解材料 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系。主要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 特殊修辞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变化,特 别是主要的思想感情。 注意整体感知技巧,主要分为以下两步: (1)答案来源:第一步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第二步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 缩;第三步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和几 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注意全面, 防止漏失。 返回目录
【答案】 一是思念离世的亲爸爸,亲情之爱难以割 舍,故而“痛”;二是为了帮妈妈幸福,帮新爸爸 快乐,不得不假装快乐,新爱中的“痛”。但在新 家,我有妈妈的爱,又获得了新爸爸的爱,在我痛 苦的时候,我并未缺失爱,爱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 边。
例2:(’12湘潭)29题: 请对这篇小说的标题“偷 来一片冬日阳光”作简要的赏析。(3分) 【思路归纳】此题目是对标题的“赏析”,即回答除了
专题五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 小说)
考点一 内容、情感信息梳理 考点二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妙处 考点三 标题理解 考点四 句段的作用 考点五 品析人物形象 考点六 写作技巧赏析 考点七 延伸探究,体验感悟
常见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 内容、情感信息梳理
(一)情节梳理
典例剖析
例:(’13长沙)19题:阅读文章,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 “我”读完大学 给我 下午四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训练
(相关试题见本书P155《西行中的修行》2题, P156《风是父亲的苦难》3题,P157《总有人为 弱者转身》2题,P157《又见草儿青》3题。)
返回目录
考点三 标题理解
典例剖析
例1:(’13怀化)23题:读完全文,说说标题“爱, 在痛的边缘”的含义。(4分) 【思路归纳】解答要通读全文,理解其中的“爱”和
3.结合内容,细心推敲。如在以写人叙事为主的 作品中,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往往要从刻画人物性格、 揭示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情感等方面着手分析;在以 抒情为主的散文中,要注意从句子中领会作者所抒发 的思想感情。 4.整体阅读,领会主旨。需要同学们去理解的句 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何况 有的句子本身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5.巧抓关键,揣摩句意。对于表达上有特殊作用 的句子和哲理深邃的句子,必须抓住关键词,运用替 换关键词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目的和含义。
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针对训练
相关试题见本P152《爱,是等不得的》2题,P153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2题,P154《没有发芽的 种子》3题。)
(二)句子类
典例剖析
例:(’13岳阳)18题: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 ⑦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文章摘选】 ⑦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 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 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 进去。
【答案】语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 蘑菇比作“小胖孩儿”,而且用拟人手法说是像小 孩一样“趴”在那里晒太阳,突出了白蘑菇的可爱, 也表现作者对白蘑菇的喜爱之情。
方法指导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文中重点句子及其作用: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理 解,必须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通过对 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2.思考意图,辨析修辞。巧妙精彩的修辞,使文 章显得熠熠生辉,品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弄清句子的 特定表达效果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的鲜活灵动; 排比的雄辩气势,不同修辞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各不相 同,其次要弄清作者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句 子的深层含义。
例2:(’13益阳)23题: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舰船。
【思路归纳】解答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将字词放 到句子中来体会品味。具体可以从词语的意义或表 达作用上来回答:“扑打”和“涌”都是动词, “扑打”是带着力量,体现了麦浪翻滚的猛烈气势, 也是对麦浪翻滚时情景的一个描述。“涌”字把麦 浪的翻动形象化,让人产生联想,生动可感。
题目本身的含义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也可就标 题里的词语单独分析。可分别说出“偷来”和“一片冬 日阳光”分别指什么。本文讲苏菲替梅森太太收花,却 未经同意把花插进了自家的花瓶,故说“偷来”;“一 片冬日阳光”也不是指现实的阳光,因为由首段我们已 知外面是下雪天。故这里的“阳光”指苏菲最后明白黄 色的玫瑰花其实是已故丈夫托梅森太太送给她的,她感 受到了爱的温暖。分析完含义后,可分析小说标题的作 用,此标题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考点二 品味重要词句,赏析语言妙处 (一)词语类 典例剖析
例1:(’12湘潭)25题:请你根据文意,解释小说 倒数第3自然段中“玫瑰信托”的含义。(2分) 【文章摘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