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五大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分析
CPI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结 果 如 表 1 2 06 14 ,修 I R = . 16 ,Fs t t 。R = . 4 1 3 F的 2 05 3 l — aii 0 t sc
值 48 4 2 , 明 模 型 拟 合 样 本 的 整 体 效 果 比较 好 。 对 [变 量 的 .5 2 5 说 J 显 著性检验 发现 ,以 5 为显著性 检验 标准 ,除 G % DP之 外 , 其
外 汇 储 备 。 £… 随机 误差 项 ,是 指 除 1 述 因 素 ,影 响 C I r 上 P 的 其 他 因 素 。考 虑 到 济 变 量 自 身 的 跨 期 影 响 , 建 立 C I白 回 归 的 P
模型 : Y p0 t +p】 tl … 十ps t +£ Y —+ Y — s t () 2
表 2 C I ・稳 性 检 验 结 果 : P的 I i
在 有 关 的 文 献 中 , 影 响 C I的 因 素 主 要 有 : 投 资 。 P
Fsh r19 ) 研 究发 现 通 货 膨 胀 与 投 资 规 模 ( 资 占 GDP的 i e(9 1 的 c 投 份 额 ) 负 相 关 关 系 的 著 性 较 低 。 投 资 的 扩 张 使 得 经 济 增 长 , 但 是 投 资 也 会 带 来 不 利 于 经 济 增 长的 后 果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投 资 !通 货 膨 胀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因 果 关 系 。万 世 平 等 (0 1 认 为 , 20)
2o 0 7, 的 N P C I变化 与有 关宏观 经 济 变量 的关 系,通过
OS L 检验发现 C I P 明显受到前一期、
关键 :C I O S硷硷 P L 龟回归糗型
CL D P G Pa及工资 额的影响 。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等问题。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我国目前市场供需不平衡,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矛盾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
郎咸平在北京大学“博雅论坛—金融大讲堂”演讲中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制造业危机和产能过剩危机。
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的状况日益严重。
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
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
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
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此外,郎咸平分析表示,中国制造业除了经营环境恶化外,还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他指出,随着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郎咸平大胆地预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这九大领域和行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从而引发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
(2)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是近些年来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

ii
pq 0 0
三、通货膨胀及 其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价 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通货膨胀率是一个时期 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 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的公式:
Pt Pt1
Pt 1
第3节 失业及 其衡量
一.失业和失业率 二.失业的种类 三.自然失业率与潜
在就业量
一、失业 和失业率
成年人(16岁以上)=就业者+ 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
二、价格指数
PART 1
1.GDP 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
2.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1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
服 务 价 格 的 变 动 程 度 的i 一i种 经 济 指 数 。
pq t 0
CPI 100 具体计算公式:
二、GDP的衡量
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
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 表达式:GDP=C+I+G+(X-M)
1.消费
C——国内私人消费支出, 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 费品、劳务等方面的支出。
2.投资
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 资本品或者投资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何在?资本品在生产中被逐步地消耗,
对GDP概念的理解
市场价值概念。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
生产过程的产 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 入消费领域的产品。 是一定时期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股市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上证指数是中国股市的代表性指标之一。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变量对于股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了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GDP、CPI和PMI。
GDP是国民经济总量的衡量指标,CPI代表消费价格水平的指标,PMI则是工业增长的关键指标。
这三个指标被认为是影响股市的重要经济指标,在股市分析中被广泛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GDP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GDP与上证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这也说明了经济增长会带来股市上涨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上证指数的涨跌幅度较大,所以我们通过回归分析来探究影响的显著性。
结果显示,当GDP增长1%时,上证指数也会在短期内上涨0.14%,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其次,我们来看CPI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CPI代表着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股市的状况。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CPI与上证指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说明通货膨胀会导致股市下跌。
由于CPI与上证指数的数据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也为我们进行了回归分析提供了一定的难度。
结果显示,CPI增长1%时,上证指数会在短期内下跌0.36%,影响显著性较强。
最后,我们来看PMI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PMI代表了工业生产水平。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PMI与上证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这也证明了工业增长会带来股市上涨的可能性。
由于PMI与上证指数的数据也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这样会使得我们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小心谨慎。
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当PMI增长1%时,上证指数会在短期内上涨0.20%,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总的来说,本次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的影响是很复杂而不确定的。
GDP增长可能会带来上涨,但影响显著性较弱;CPI增长可能会导致下跌,但影响显著性较强;PMI增长可能会带来上涨,但影响显著性较弱。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
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
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
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
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
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
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
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
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
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
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
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
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
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结果与讨论
实证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政策、汇率波动以及成 本因素均对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 水平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符合一般经济学原理。贸易政策 的调整也会对贸
易进出口总额产生显著影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变化会影响国内市场和国 际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影响贸易进出口。汇率波动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较为 复杂,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进口,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增加 出口。
实证分析
本次演示将采用相关数据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估这些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例如,通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可以估计汇率波动、利率等因素对出口或进口的 影响程度。
具体数据说明各个因素如何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例如,数据可能显示汇率 波动与出口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出口减少。此外,数据 还可能显示利率与进口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利率上升可能导致进口减少。
谢谢观看
以合理制定贸易政策和企业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方面,一方面可以拓展影响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其他潜在因 素,如国际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更复杂的模型和方法,如 面板数据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以更准确地估计各因素对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参考内容二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可能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此 外,通货膨胀还可能增加外贸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对其经营产生压力。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例如,汇率波动可能对出口产生影响,而利率和通货膨胀则可能对进口产生影响。 此外,政策法规的变化也可能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进出口贸易。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现状和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结构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管理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
本文将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现状1.经济增长目标逐渐转给质量过去,中国政府往往强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因为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方面的优点更显著。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已经把注重经济增长的方法逐步转向了更加担忧的挑战,如促进质量,环保和中产阶级稳定增长。
2.政府债务管控成为重中之重中国的政府债务已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年来一直以可持续性的问题而受到关注。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财政管控措施。
例如,推动债券代表债券发行,全面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多项举措。
3.房地产调控措施分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过高、波动过大、投机情况严重,已经成为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重要风险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宏观调控措施,如限制房贷,限制购房,调整城乡人口流动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趋势1.主动预防金融风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风险管理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在春节前的金融委会议上,习主席亲笔批示,要“积极预期和防范宏观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可能性”,表明金融风险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也需要控制金融风险以保证经济的稳定。
2.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以确保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
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政府投资项目等财政问题,中国政府将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如采用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效率。
3.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调整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成为政府调控的重点领域。
我国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 . 3 7 7 0 )( 1 . 1 5 1 6 )
Y( 元/平方米) 值X .( 亿元 ) 余额 X ( 元)
北京 天津 河北 l 7 7 8 2 8 2 3 0 3 5 3 9 1 4 1 1 3 5 8 9 2 2 4 . 4 6 2 0 3 9 4 2 6 8 6 7 0 6 3 2 4 2 9 5 9 . 7 6 2 1 8 1 9 . 7 8
O 1 2 5 9 1 6 4 9 9 6 1 6 8 5 5 7 9 9 7 0
3 . 3 7 7 O 8 】 1 . 1 5 l 6 3 5 一O . 1 1 7 4 1 【 5
OO 02 4
.
O2 6o 4
.
释变量有地 区生 产总值 、城乡人 均储 蓄余 额 、竣工房 屋造 价 、
0 9 0 8 2 5 5
1 0 4 5 5 2 1 2 7 3 2 7 8 3 8
S . D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Ak a i k e i n f o c r i t e r i o n S c h w a r z c r i t e r i o n
( 元/ 平方米 ) X ( 元/ 平方米)
1 7 . 0 0 4 8 8
l 5 4 7 7 7 2
米) ;X 为虚拟变量 ,东部取 1 ;其他影响房价 的因素纳入 随机
误差项 U .
P r o b( F—s t a t i s t i c )
O . O o o 0 0 0
根据表 2数据 ,模 型估计的结果为 :
我 国东 部地 区房 地 产 价格 的宏 观 经 济 影 响 因素 实证 分 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 ①1985- 1986 年 、1988- 1989 年 、1990- 1991 年 、1992 - 1993 年 、1996- 1997 年 、1998- 2000 年 和 2001- 2004 年 出 现 正向变化; ②1986- 1987 年、1989- 1990 年、1991- 1992、1995- 1996 年、1997- 1998 年和 2000- 2001 年出现反向变化; ③在 1987- 1988 年 和 1993- 1995 年 出 现 无 关 联 变 化 , 表 现 为 从 业 人员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 计算出的从业人员增长率保留三 位小数) , 此时该曲线为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2.3 失业- GDP 曲线( 图 5) 和就业- GDP 曲线( 图 6)
图 5 失业- GDP 曲线
图 6 就业- GDP 曲线
1985- 2004 年 我 国 GDP 增 长 率 与 就 业 增 长 率 的 相 关 系 数为- 0.398, 表明 二 者 之 间 存 在 较 强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 将 就 业 增长率作为 X 轴, GDP 增长率为 Y 轴, 我们得到图 6, 可以看 出两者 的 变 化 关 系 主 要 表 现 为 : ①1990- 1991 年 、1994- 1995 年 、1996- 1998 年 和 1999- 2001 年 出 现 正 向 变 化 ; ②1985- 1987 年 、1988- 1990 年 、1991- 1992 年 、1995- 1996 年 、1998- 1999 年和 2001—2003 年出现了反向变化; ③在 1987- 1988 年 、1992- 1994 年 和 2003- 2004 年 出 现 过 无 关 联 变 化 , 表 现 为就业增长率基本不变, 而 GDP 增长率 发 生 变 化 , 此 时 该 曲 线为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统计与决策 2007 年 7 月( 理论版) 63
统计观察
峭,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 登记失业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变
化并不明显。所绘制曲线会呈现如此特征, 可能由于以下原
因 : 第 一 , 理 论 上 讲 ,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通 货 膨 胀 率 和 实 际
1 数据选取
在本文中笔者共选取了五个宏观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 、通 货 膨 胀 率 、登 记 失 业 率 、就 业 增 长 率 和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均按基期为上一年计算。通货膨胀率采用商品零售价格 指数, 就业增长率按当年就业增长人数除以上年就业人数计 算 所 得 ( 结 果 保 留 3 位 小 数 ) , 其 它 数 据 均 来 个 各 年 度 的 《中 国统计年鉴》以及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我国从 1984 年 开 始 进 行 市 场 化 价 格 改 革 , 因 此 从 1985 年 开 始 截 取 数据。各年度数据如表 1。
GDP 增长率 登记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就业增长率 工资增长率
10.5
2.9
14.8
1.011
21.2
9.6
3.0
6.1
1.013
12.9
8.8
3.1
0.8
1.011
4.2
7.8
3.1
- 2.6
1.005
6.60
7.1
3.1
- 3.0
1.009
11.6
8.0
3.1
- 1.5
1.021
12.3
7.5
3.6
3.1 对菲氏曲线以及就业- 工资、就业- 通胀和就业- GDP 曲 线的对比分析
纵观图 1- 6, 我们看 到 : ①六 条 曲 线 都 有 斜 率 为 正 、斜 率 为负和垂直于横轴三种情况, 也就是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两 个 变 量 都 存 在 互 相 替 代 、相 互 促 进 的 关 系 , 或 者 两 者 之 一 保 持 不 变 另 外 一 个 发 生 变 化 。②六 条 曲 线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较 为 陡
表1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85- 2005 年宏观变量
(单位: %)
GDP 增长率 登记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就业增长率 工资增长率
13.5
2.8
8.8
1.035
17.9
8.8
2.0
6.0
1.028
15.8
11.6
2.0
统计观察
关于中国五大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分析
李俊雅, 侯明帅
( 西华师范大学 区域经济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 文章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 胀 率 、登 记 失 业 率 、就 业 增 长 率 和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这 五 大 宏 观 经 济 变 量 , 绘 制 了 三 条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以 及 对 应 的 “就 业- 工 资 ”、“就 业- 通 胀 ”和 “就 业- GDP”三条曲线, 并且运用 EVIEWS 软件对 1984- 2004 年的数据分区间进行模拟, 进一步揭示了几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 针对我国当前宏观形势提出了几点建议。
1985- 2004 年 我 国 通 货 膨 胀 率 与 登 记 失 业 率 的 相 关 系 数为- 0.576, 表明二 者 之 间 存 在 较 强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 将 登 记 失 业 率 作 为 X 轴 , 通 货 膨 胀 率 为 Y 轴 , 可 以 看 出 : ①1985- 1986 年 、1989 - 1990 年 、1992 - 1994 年 、2000—2001 年 和 2002—2003 年 出 现 正 向 变 化 ; ②1988- 1989 年 、1994- 1997 年 、2001—2002 年 和 2003—2004 年 出 现 反 向 变 化 ; ③ 在 1986- 1988 年 、1991 - 1992 年 、1997 - 2000 年 出 现 无 关 联 变 化, 表现为登记失业率不变, 通货膨胀率大起大落, 菲利普斯 曲线为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3 对六种曲线的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
图 3 失业- 通货膨胀菲利蒲斯曲线
图 4 就业- 通货膨胀曲线
1985- 2004 年 我 国 通 货 膨 胀 率 与 就 业 增 长 率 的 相 关 系 数为- 0.029, 表明二 者 之 间 存 在 弱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 将 就 业 增 长率作为 X 轴, 通货膨胀了为 Y 轴, 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关
有很多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形状作过相当的分 析, 但是学者出于数据选取的原因, 或者属于验证范围的原 因, 都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绘制了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的 三 种 形 式 ( 包 括 “失 业- 工 资 ”、“失 业- 通 胀 ” 和“失业- GDP”三种曲线) , 并且大胆地尝试把菲 利 普 斯 曲 线 中的失业率替换为就业增长率, 然后根据数据绘制三种新的 曲线。
图 1 失业- 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图 2 就业- 工资曲线
计 算 得 知 , 1985- 2004 年 我 国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与 就 业 增 长率的相关系 数 为- 0.111, 表 明 二 者 之 间 存 在 弱 的 负 相 关 关 系。将从业人员增长率作为 X 轴, 名义工资增长率为 Y 轴, 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关系: ①1985- 1986 年、1988- 1989 年、 1990- 1991 年、1992- 1993 年、1996- 1997 年、1998- 2000 年和 2001- 2004 年 出 现 正 向 变 化 ; ②1986- 1987 年 、1989- 1990 年、1991- 1992、1995- 1996 年、1997- 1998 年和 2000- 2001 年 出现反向变化; ③在 1987- 1988 年和 1993- 1995 年出现无关 联变化, 表现为就业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 此时该曲线为垂 直于 X 轴的直线。 2.2 失业- 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图 3)和就业- 通货膨胀曲 线(图 4)
1985- 2004 年 我 国 GDP 增 长 率 与 登 记 失 业 率 的 相 关 系 数为 0.109, 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将登记失 业率作为 X 轴, GDP 增长率为 Y 轴, 可以看出两者的 变 化 关 系 主 要 表 现 为 : ① 1985 - 1986 年 、1989 - 1990 年 和 2001 - 2003 年 出 现 正 向 变 化 ; ② 1988 - 1989 年 、1990 - 1991 年 、 1992- 1997 年和 2000—2001 年出现了反向变化; ③在 1986- 1988 年 、1991- 1992 年 、1997- 2000 年 和 2003- 2004 年 出 现 过无关联变化, 前几次表现为登记失业率不变, GDP 增长率 的 改 变 , 该 曲 线 为 垂 直 于 X 轴 的 直 线 , 在 2003- 2004 年 登 记 失业率降低了, 而 GDP 增长率不变, 表现为平行于 X 轴的直 线。
2 曲线绘制和分析
根据表 1 所得数据我们分别绘制了失业- 工资、失业- 通 胀和失业- GDP 三种菲利普斯曲线, 同时还相应地绘制了就 业- 工资、就业- 通胀和就业- GDP 三种曲线。 2.1 失业- 工资菲利普斯曲线(图 1)和就业- 工资曲线(图 2)
计 算 得 知 1985- 2004 年 我 国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与 登 记 失 业率的相关 系 数 为- 0.015, 表 明 二 者 之 间 存 在 弱 的 负 相 关 关 系。将登记失业率作为 X 轴, 名义工资增长率为 Y 轴, 可以 看 出 两 者 的 变 化 关 系 主 要 表 现 为 正 向 、反 向 和 无 关 联 三 种 形 式 : ①1985- 1986 年 、1989- 1991 年 、1992- 1994 年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