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要点归纳

基础会计要点归纳
基础会计要点归纳

《基础会计》要点归纳

第一章概述

1.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主要特点——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2.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反映职能)从核算的时间看,它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包括记账、算账、报账、预测、分析和考核。(2)监督职能:监督的核心就是干预经济活动。(3)核算是监督的基础,而监督是核算的延续和深化。

3.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劳动、实物)(2)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3)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办法

4.国务院财政部——全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本行政区域

财政部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会计工作

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贯切“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资本金是指各种投资者以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而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四种占用形态:货币资金形态、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成品资金形态经营过程:供应、生产、销售

6.企业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

凡是特定对象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7.按国家规定,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执行总会计师制度,建立总会计师责任制。总会计师在厂长、经理领导下,主管财会工作的负责人,具有中级会计师以上人员担任。

在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坚持“内部牵制”原则。例如,企业的出纳人员,除了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兼任其他会计账薄的登记工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核对工作不能由经手银行存款人员担任;会计凭证的填制和核算不能由一人兼办等。

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分散核算)两种组织形式。

8.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9.(1)会计法律即会计法,是指调整省会经济生活关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它是我国会计法律题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

会计法规

(2)会计法规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法律上仅次于会计法(3)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财政部制定

①会计核算制度②会计监督制度③会计机构和人员制度④会计工作制度

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1.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个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有:收入、费用、利润

2.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含一年)或者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3.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指除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4.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组成内容:(1)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的资本。(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东)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它资本公积等。(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5)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5.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组成内容:

按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按收入的主次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6.费用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组成内容:按照功能分类:(1)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包括制造费用、人工工资、材料成本等(2)期间费用①管理费用:包括报销差旅费、购买办公用品、诉讼费等②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宣传费、销售产品的运输费、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等③财务费用:包括利息、为筹集资金的手续费、汇兑损失等。

7.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组成内容:(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具体表现为: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8.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表明资产的来源与归属表明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9.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分析和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0.资产——运用,权益——来源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基本等式、静态平衡等式、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平衡等式)

变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或亏损)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11.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注意:(1)(2)会引起资产权益总额的变化;(3)(4)中资产权益总额保持不变

会计平衡公式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总账科目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由一级科目、子目和细目所组成的会计科目体系,是企业建立账簿、开设账户、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框架。

2.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它由账户的名称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日期栏、凭证编号栏、摘要栏、增减金额栏、增或减方向栏、余额栏

余额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是: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3.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根据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按照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不同,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采用借贷记账法。

4.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5.借方:资产、费用增加,权益、收入减少,资产余额

贷方:资产、费用减少,权益、收入增加,权益余额

6.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应记金额)

会计分录由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账户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7.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过入到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过账”。

试算平衡不能发现的错误:用错账户;漏记;记错方向,重记;金额偶然一多一少,相互抵销。

8.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账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其归属的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具体说明的作用。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1依据相同 2方向相同 3期间相同 4金额相同

总分类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借方(贷方)余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贷方)余额之和。

第四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核算的三个步骤:凭证——账簿——报表。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

按照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原始凭证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进行会计核算、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但“购货合同、请购单、对账单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3.按取得的来源和渠道不同,可将原始凭证划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发票、收款收据、各种车、船、机票)和自制原始凭证(收料单、领料单、入库单)。

按填制手续和方法的不同,可将原始凭证划分为一次原始凭证(各种外来原始凭证、入库单、领料单)、累计原始凭证(限额领料单、累计销售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材料耗用汇总表、收发料凭证汇总表)。

4.发票的基本联分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第二联为发票联;第三联为记账联,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除同于发票的三联外,还应该包括抵扣联,收执方作为抵扣税款的凭证。

5.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真实可靠、填制及时、内容完整、填写清楚。

审核的要求: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

审核的内容是审核凭证内容、签章、金额、各联。

6.记账凭证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根据已审核原始凭证填制的,载有会计分录并作为依据的书面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其记录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分为付款凭证,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的,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

日期一般是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当天,也可填写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或月末的日期。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之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未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它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业务,只填制一张付款凭证。

7.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经济业务发生或结束时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的开始直到会计凭证归档保管为止,会计凭证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关人员之间按照规定的手续、时间、传递路线,进行处理、移交的过程。

原始凭证不得外借。若需调阅,填写“会计档案调阅表”。需复制的,要说明所复制的会计凭证名、张数,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后在本单位财会人员监督下进行并登记与签字。

会计凭证保管期限一般为15年。

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会计凭证.必须经本单位主管单位审核,主管部门检查,核实确定没有问题后,批准销毁,本单位按规定手续由有关人员监督销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1.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按一定形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账簿按照用途分

5.账簿使用规则包括账簿启用规则和账簿登记规则

启用定本式账簿,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应顺序编写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6.账簿登记规则

(1)登记及时

总账三五天登记一次,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星期,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一天至少要登记一次,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日清月结。

(2)内容准确、清楚、完整,并标明记账符号

(3)一半用蓝黑墨水笔填写,特殊记账用红墨水

(用红墨水)1、画线、改错;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3、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4、其他

(4)文字与数字间留空(1/2—2/3)

(5)顺序,连续登记

各种账簿必须按照编定的页次,连续记录,不得隔页,跳行。如不慎发生隔页、跳行时,应将空页或空行画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有记账人员在空白处签名或盖章。

(6)结出余额

(7)过次承前“过次页”“承前页”

(8)按规定更正错账

账簿记录如果发现错误,不得随意涂改,更不能进行刮擦、挖补或用褪色药水更改消除字迹。

7.现金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或提取现金的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进行登记使用订本式,三栏式账簿。“日清日结”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有关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地记录和反映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簿。

8.查找错账方法

账簿登记通常发生的错误:串户、反方、写错、错位和倒码。

查找错账的方法:(1)差数法(漏记、重记)(2)尾数法(尾数错误)(3)除2法(记账方向反了)(4)除9法(数字写小,写大,相邻数字颠倒)

9.错账更正方法:画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

凭证无误,账簿登记出现错误划线更正法

凭证记账方向或所记账户出现错误(一红一蓝,全红)

凭证出现错误凭证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一红,金额红)红字冲销法凭证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补充登记法

10.对账

对账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相关的会计凭证、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以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的一项工作。对账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手续核对账目,主要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检查。

(1)账证核对

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账账核对

①总借发生额、余额——总贷发生额、余额

②总——明

③日记账——总

④财会账——保管账

(3)账实核对(一般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进行)

11.结账

结账是指在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将各类账簿记录核算完毕,结出各种账簿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的一项会计核算工作。

结账可分为月度结账(一条)、季度结账(一条)、年度结账(两条)

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度更换一次。变动较小的明细账可以连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包括: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和从银行取得的借款。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外商。投资方式有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材料物资及无形资产等。

按公司规定,全体投资者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实收资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

2.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登记月末转出的完工入库产品的成本,月末,该账户若有借方余额,则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固定资产因磨损而转移的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在成本费用中称为折旧费。

3.销售费用包括,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等各项费用,以及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罚款利得、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支付的赔偿金和违约金、非常损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公益救济性捐款支出等。

4.材料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

采购费用: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进口关税

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5.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6.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7.(1)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2)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x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4)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5)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第七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本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以及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等往来款项的核对,查明某一时点的实际结存数与账面余额数是否相符,即账实是否相符。

(1)货币资金的清查(2)各种存货的清查(3)固定资产的清查(4)委托加工或受托加工的材料,及租赁的固定资产,包装物的清查(5)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各种往来款项的清查。

5.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盘存制度:指通过对实物的盘查、核对,确定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情况的一种制度。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两种,即“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1)财产物资实物清查

实地盘点法: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衡量出实物的实际结存数量,大多数财产物资可无采用这种方法。

技术测算盘点:通过量方、记尺等方法,结合有关数据,测量出财产物资实物的实际结存数量。适用于大量,分散,成堆,笨重,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的清查。

清查人员:实物保管人员和清查人员。

盘点结果:“盘存单”——“账存实存对比表”

“盘存单”是记录财产物资盘点结果的书面证明,是反映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原始凭证。“账存实存对比表”也是用于调整有关账簿记录的原始单据,是确定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依据。

(2)库存现金的清查

方法:实地盘点法

人员:出纳和清查人员。清点库存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登记“库存现金盘点表”出纳人员应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前,将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核对,做到日清月结确保每日账实相符。

(3)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通过与本单位开户银行核对账目记录的方法进行的。 把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由于核算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一方以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

四种情况: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期编制科目总汇表(即记账凭证总汇表),再根据科目总汇表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为全部汇总和分类汇总。

汇总的时间应根据业务量大小确定,一般可5天、10天或15天汇总一次。 优点:工作量减少,可以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

缺点:不能反映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分析和检查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规模大、业务量多的单位。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财务状况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经营成果报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

4.按编制时期,分为年度财务报表(简称年报,通常称为决算报告,4个月)和中期财务报表(半年度:60天、季度:15天、月度:6天)。

5.按报送对象分外部财务报表和内部财务报表;按编制单位分单位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按包括的会计主体范围分单独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6.编制要求是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7.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要素组成,采用左右账户式排列。 8.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报表。 编制利润表的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

9.在法规中一般都规定了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与签证。

10.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告所属年度、月份、报送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

11.会计档案一般包括会计核算中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

根据不同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将期限分为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3、5、15、25)。 12.永久:年度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2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年: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固定资产卡片

3年;月、季度财务报告。 13.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应由单位行政领导人监交,必要时可以由上级主管单位派人

会同监交。

14.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预收账款(借)—有关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贷)

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贷)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预付账款(贷)

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借)+预付账款(借)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基础会计复习要点

基础会计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和掌握什么是会计?会计的目标、内容、特点、职能是什么?以及会计的基本方法,学完本章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观”,即把会计的目标定位于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二是“受托责任观”,即把会计的目标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比较恰当的。会计目标的上述良种观点,人者见人,智者见智,目前尚难以定论,读者可在会计的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二、会计的内容 会计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都须以会计核算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础。本书讲的就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1)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是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 (2)事业单位: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 (3)企业:企业所筹措到资本金和资金及其所形成的资产,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收入及其费用、成本,以及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最终经营损益,是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 (4)财务会计(外部会计):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核算资金、费用和损益,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5)管理会计(内部会计):经济预测、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两个基本职能: (1)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会计反映职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以反映财务信息为主; 第二,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综合性; 第三,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严格的真实性; 第四,会计反映包括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它是一个层次化的、逐步深化的反映过程。(2)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是检查监督。会计监督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的监督,监督的核心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第二,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 第三,会计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 五、会计的作用 是履行会计职能必然发挥出来的作用,通常称为职能作用。 (1)会计通过及时、完善、准确地提供经济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及外部的各方关系人的信息需求,可以作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 (2)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3)做好会计工作,对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会计记录的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 七、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知识点

1 .什么是库存现金的清查P225-226 清查库存现金是通过实地盘点进行的,清查前,出纳员应将现金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清查时出纳员要在场,现钞应逐张查点。一切借条、收据不准抵充现金,并查明库存现金是否查过限额,有无坐支现金的问题,然后将清查结果编制库存现金查点报告表,它既是盘存清单,又是实存账存对比表。 2?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是什么P53 概括为同时间登记、同方向登记和同金额登记 (1)同时间登记: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要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在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 (2)同方向登记: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时,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 (3)同金额登记: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 3.会计账簿的种类P186-187 (一)按用途分类(总账明细账序时账辅助账) (1)总账:按总分类账户开设的、用以分类核算与监督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入等总括核算资料的账簿。 (2)明细账:按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的、用来分类登记某类经纪业务详细情况、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 ⑶序时账:又称日记账,按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 (4)辅助账:也称备查簿,是对未能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反映和记录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供日后查考的有关经济事项。 (二)按外表形式分类(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 (1)订本账:是在启用前进行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 (2)活页账:是把账页装订在账夹内,可以随时增添或取出账页的账簿。 ⑶卡片账:是由专门格式、分散的卡片作为账页组成的账簿。 4?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是什么,可以分为哪几类P154 账户的用途: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 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反映经营成果,盈亏状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细则:(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的资产。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如: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债权;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2)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指企业用来进行或维持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如: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房屋,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设备是企业财物;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不是,属于季节性或临时需要而发生的资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形式。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2020年8月整理).pdf

2013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5、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6、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7、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8、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典定义: 1、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2、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专业定义: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的是什么: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是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2、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有如下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作用 从正面看主要有四点: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二是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三是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善;四是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会计分类 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分财务会计(对外报告会计)和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两部分。 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提供广泛的用户。其重点在于报告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信息,作为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没有标准的模式、不受会计准则的控制。 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会计、金融证券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业会计、邮电通讯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旅游餐饮会计、医疗卫生会计、交通运输会计、文化教育会计、物业管理会计、行政事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会计、出版印刷会计、私营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造业) 会计、小企业会计(商业) 会计、电力企业会计、煤炭企业会计、钢铁企业会计、石油化工会计、汽车行业会计、烟草企业会计、酒类企业会计、食品企业会计、药品企业会计、加工制造会计、轻工纺织会计、外经外贸会计、信息咨询服务业会计、广告服务会计、房屋中介服务会计、市场(农贸、五金、批发、建材、服装等)会计、个人独资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软件及集成电路会计。 按工作内容分为:总帐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等。 按工作范围分为:公共会计、私用会计、政府会计。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文件

2011年会计考试必考知识点 不管是实际工作依旧考试,都离不开会计最差不多的知识——会计要素、差不多等式、差不多报表。 七、会计; 6要素、2等式、2报表 1.形成,3要素: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 1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报表:资产负债表 2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2报表:利润表 八、教材差不多框架 第一章总论,即会计的一些差不多知识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差不多是按照六要素的顺序来讲。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属于专业术语。会计科目是为会计所核算的具体内容起的名字

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即会计记账的方法,如何记增加,如何记减少。 第五章要紧经济业务核算,以分录形式讲解了从资金筹集、供产销,一直到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业务。即以工业企业为例讲了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即会计信息的书面载体。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即如何从原始单据一直到报表的。 第九章财产清查,年底出报告之前要保证账簿记录与实物一致,必须对二者核对,即财产清查。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即最终如何提供信息。 第十一章会计档案,即各种会计资料如何保管、保管多青年等问题。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一)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治理工作。 理解:1.经济治理工作; 2.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3.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确实是站在谁的角 4.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确实是反映,二者一致;

5.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要紧计量单位。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 财务会计:要紧侧重于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而且侧重于过去的信息; 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治理会计:要紧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治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治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而且侧重于以后的信息。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会计的差不多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纲和核算定义都把四环节叙述成了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但准则及教材后面的讲解中重视的依旧计量,而不是计算。比如经常提到确认、计量和报告,及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