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方法与诊断步骤

临床思维方法与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是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它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对疾病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推理,来确定疾病的类型、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过程。
临床思维方法通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步骤。
下面将对临床思维方法和诊断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思维方法1.综合考虑:临床思维方法强调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
医生需要综合各种信息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病因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假设与验证:医生在临床思维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提出一些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来验证这些假设的正确性。
3.过程分析:临床思维方法强调对疾病过程的分析,即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和转归等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征。
4.归纳与演绎:临床思维方法强调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将疾病的常见特征和规律总结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总结来进行演绎推理,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5.反馈与修正:临床思维方法是一个不断反馈和修正的过程。
医生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会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来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便更好地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二、诊断步骤1.病史采集: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询问来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起始时间、症状的出现、发展和变化等。
病史采集对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非常重要。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格特征,检查患者的身体各个系统的状况,以便发现异常体征和症状。
体格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3.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例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一些客观的指标,对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情有一定帮助。
4.辅助检查:如果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确,医生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例如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内窥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临床诊断思维的六个步骤有哪些

临床诊断思维的六个步骤有哪些?临床思维的程序包括:收集信息、分析综合和提出假设。
1、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临床思维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诊断过程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症状、查看病历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通过收集信息,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临床思维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寻找可能的病因和诊断。
3、提出假设: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根据之前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最后的假设。
假设的内容可以包括诊断、治疗方案、药物选择、手术决策等。
临床思维的基本定义和作用:1、基本定义:(1)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地沟通和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和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
2、作用:临床思维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
临床思维是医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因为医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诊断和解决疾病。
通过不断的练习,医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情,而且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

精神科临床思维与诊断过程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通过深入的思维和细致的诊断过程,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精神疾病,并为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临床思维以及诊断过程两个方面来探讨精神科医生的工作。
一、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是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的关键过程。
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从而制定出最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
1. 详细询问病史在与患者交流时,医生应该注意细节,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患者的家庭背景,既往的精神疾病史,以及患者自身的行为表现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和心理状态。
比如,患者是否情绪低落,是否存在幻觉或妄想等。
这些观察结果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
3. 综合各种信息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观察患者的情绪和行为之后,医生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不仅包括对症状的判断和对疾病类型的初步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及可能的干扰因素。
二、诊断过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诊断过程与其他科室也有一些相似之处,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其在症状表现上的多样性,精神科医生的诊断过程也有其独特性。
1. 制定诊断标准精神科医生根据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如DSM-5)来制定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不同精神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规范,为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2. 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因素。
这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潜在的身体疾病。
3. 采用结构化的临床面试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精神科医生通常采用结构化的临床面试工具,例如“结构化临床访谈标准”(SCID)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系统地询问患者的症状,制定出更准确的诊断。
临床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

各种心律失常
h
37
常规ECG
动态心电图
心电生理检查
h
38
SLE
h
39
LE.C+ANA ds-DNA抗体
h
40
风心病
h
41
心脏杂音
胸片
心脏超声
h
42
高血压病
h
43
量血压 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h
44
支气管哮喘
h
45
反复发作史 听诊广泛哮鸣音
h
46
AMI
h
47
ECG 酶学 肌钙蛋白(TnT or I)
h
49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h
50
病例讨论
h
51
男性患者,53岁,上腹痛4小时,护士
测血压报告 “0”mmHg,急诊室主任指示
抢救休克,快速静滴NaHCO3250ml,持
续静滴多巴胺血压仍不升,患者上腹痛不
h
52
心电图
心肌酶学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临
床
特
该资料的客观可靠性大
点
h
10
临床思维应作到
思维的程序 从扩散性思维到集中性思维
所谓扩散性思维
医生根据某一主要临床表现或综合征为中心, 进行广泛推测性联想,提出尽可能多的诊断假设
h
11
临床思维应作到
从扩散性思维到集中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
医生对每一个诊断假设进行深入分析, 否定某些假设诊断,逐步缩小诊断范围, 最后保留一个假设诊断,此称“排除诊断法”
呕血、黑便情况
体温
h
临床诊断的步骤与思维方法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症状分 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
综合分析所有症状,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 做出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避免误诊
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到相似症状的疾病 ,避免误诊。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鉴别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减少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鉴别诊断的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指导后续治疗
根据鉴别诊断的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 准备工作: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理解。 • 观察患者: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表情、姿势等,以初步判断病情。 • 询问病史: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 • 触诊:通过触摸患者,感受器官的异常变化,如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 听诊:使用听诊器检查心肺功能,注意呼吸频率、心率等。 • 嗅诊:注意患者是否有异常气味,如呼吸气味、口腔气味等。 • 检查排泄物:检查患者的排泄物,了解病情变化。 •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4. 归纳思维:医生要对 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 析,归纳总结出疾病的 特征和规律,以便制定 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02
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
病史采集的技巧与方法
确定询问对象
在采集病史时,要明确询问对象, 包括患者、家属或目击者等。
制定询问计划
根据病情和可能涉及的疾病,制定 详细的询问计划,包括询问的目的 、内容、顺序等。
仔细查体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体征。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最新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提纲
一、诊断疾病的步骤 二、临床诊断思维的特点 三、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四、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五、判断诊断正误的标准 六、常见诊断失误原因 七、临床诊断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一、诊断疾病的步骤
(一)搜集临床资料 (二)分析、评价、整理资料 (三)提出初步诊断 (四)确立及修正诊断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5/15/2021 8:39:46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5**May-2115- 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Saturday, May 1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5.1521.5.15** May 15, 2021
三、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一)顺向思维法 (二)逆向思维法 (三)肯定之否定法 (四)否定之否定法 (五)差异法 (六)经验再现。
对照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条件
(一)顺向思维法
是对一般比较典型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是以病人的典 型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为依据,直接作出诊断。(直接诊 断法)。
(二)逆向思维法
当代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曾经说过:“临床医师在 诊治每一名患者时应当谨慎严肃,时刻警惕着自己的 判断或措施是否尽职、是否有疏漏或缺失,其心情就 像古人所说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著名血液病专家邓家栋教授指出:“能不能成为 好的临床医生、成为出色的专家,关键在于有没有科学 的临床思维方式。”
被后人尊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 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医学家就是哲学家”。
是根据病人的病史及体征的某些特点,可能为某范围内的 某些疾病,然后根据进一步检查或辅助检查,否定其中的大部 分,筛选某种或几种疾病。此种思维方法是对较疑难的病例常 用的方法。(排除法)
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

.
.
.
.
如何进行临床诊断
1. 诊断是医生通过对人体的健康状态的诊 查和对疾病所提出的概括性的判断
2. 怎样才能实现正确的诊断
.
临床诊断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
医学是“仁”学,它以“善”为核心; 医学又是人学,医学中的人道精神或人 文精神不仅应该永存,而且医学越发展, 越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 如何诊断?
.
推理假设,分析:根据一些病史和物理检查结 果,鉴别诊断良性的下背部肌肉骨骼疼痛与一 些更为严重的下背部疼痛。
最能解释临床表现的初步诊断:下背部肌肉骨 骼疼痛,可能为坐骨神经痛而没有神经系统的 缺损。
部署合理的辅助检查:评价下背部疼痛时能合 理使用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验证或修正初步诊断
.
归纳临床资料(病史及体格检查)主要问题
淋雨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0℃,伴 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 体::T38.2℃,P96次/分,R20次/ 分,Bpl20/80mmHg,急性病容, 左上肺叩 浊,语颤增强,可闻及湿啰音。血象WBC 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
推理假设,分析: 以肺部炎症的表现为主
临床思维是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 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是医生根据所掌 握的医学知识、患者的症状、临床体征 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的全面的分析,思考及总结做 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的思维方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思维取决于临床实践和科学思维 这两大要素。
1.全面,真实,正确的临床实践活动, 如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科学合理的 辅助检查,病情变化的观察是进行临床 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基础。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病因诊断 ●病理解剖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 ●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并发症诊断 ●伴发疾病诊断
诊断书写要求
●病名要规范,书写要标准 ●选择好第一诊断 ●不要遗漏不常见的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诊断 ●病历中疾病诊断的顺序可按传统习惯先后排列
诊断思维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象与本质 ●主要与次要 ●局部与整体 ●典型与不典型▲年老体弱患者
▲疾病晚期患者 ▲治疗的干扰 ▲多种疾病的干扰 ▲婴幼儿 ▲器官移植者 ▲医生的认识水平
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首先考虑常见病与多发病 ●应考虑当地流行和发生的传染病与地方病 ●尽可能以一种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一元论) ●首先应考虑器质性疾病的存在 ●首先应考虑可治性疾病的诊断 ●实事求是对待客观事物 ●以病人为整体,抓准重点、关键的临床现象
▲主要的,急性的,原发的,本科的疾病在前 ▲次要的,慢性的,继发的,他科的疾病在后
诊 断 举 例 (一)
1.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心房纤维颤动 心功能III级
2.慢性扁桃体炎 3.肠回虫症
诊 断 举 例 (二)
1、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2、2型糖尿病 3、慢性肾炎 4、高血压病 5、肝硬化 6、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去对照疾病的诊断标 准和诊断条件
●经验再现
十条临床思维程序
●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异常? ●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 ●考虑几个可能的致病原因 ●考虑病情的轻重 ●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 ●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 ●寻找特殊的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 ●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 ●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判断,比较典 型的疾病往往可以作出诊断。对于比 较复杂的疾病,要依据病人主要症状 与体征,以及化验结果,罗列出可能 产生这些异常现象的疾病,然后用辩 证唯物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 一些依据不足的疾病,找出一个或两 个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作出初步诊断。
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
主讲人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黄照河 讲 师
1
诊断是医生将获得的各种 临床资料经过分析、评价、整 理后,对病人所患疾病提出的 一种符合临床思维逻辑的判断 ,这过程也是医生认识疾病及 其规律的过程。只有正确的诊 断,才可能有正确和恰当的治 疗。这客观地反映医生的水平 、能力和素质。
22
初步诊断——2个概念
●并发症——
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或是在原发 病的基础上产生和导致机体脏器的进
一步损害。如肝硬化并肝性脑病。
●伴发病——
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 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
病可能发生影响。如冠心伴胆石症。
23
初步诊断—内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诊断:
2、病理诊断:部位、性质、结构改变 3、病生诊断:功能变化
12
初步诊断——三个原则
“先器质后功能”原则:
当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 鉴别有困难时,应首先考虑器质 性疾病,在未能完全排除器质性 疾病以前,不可轻易作出神经官 能性疾病的诊断,以免造成误诊 或漏诊。
13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1、现象与本质:
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其它检 查结果都是疾病的临床现象。在 诊断中必须透过现象抓本质,再 以本质来解释全部临床表现,看 有无不符合或矛盾的地方,进行 客观地分析。
14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2、局部与整体: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一 个症状或体征既可是局部病变,也可 能是某一系统或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 表现,局部病变与全身病变的局部表 现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变,不是 一成不变的。对疾病的诊断必须结合 整体来考虑,防止孤立片面的观点。
15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10、一元与多元:
在临床诊断疾病时,最好能用 一个诊断来解释全部临床现象, 此即一元论观点。
21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11、病原性与药(医)源性:
除通常所指的病原性疾病外, 还有一些病是因为医师或病人滥用 抗菌素、激素、镇静剂等所致。这 些药物不仅能掩盖或改变病情,还 能引起药物热、皮炎等过敏反应, 引起感染加剧、二重感染等。故在 调查病情时须了解用药情况。
17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5、主要与次要:
疾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复 杂,常常包括有许多症状、体征 和各项检查结果,这要求在复杂 的现象中分清主次,找出其主要
表现,进而抓住本质。如风心心 衰腹胀。
18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6、典型与不典型:
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人们所 知,不难诊断。其实所谓“典型”病 例只占少数,相当多病例临床表现不 典型。
4
搜集资料——掌握三性
1、真实性
询问病史和进行各种检查时, 必须要从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客观体 征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严肃认 真。切勿主观臆测和先入为主。主 观、片面和不准确的资料是导致错 误诊断的常见原因。
5
搜集资料——掌握三性
2、系统性
病人述说病史时,常常缺乏条理性。 医生应随时考虑可以引起所述症状的发 展过程和互相间的联系,逐一深人询问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既要系统、细致 地检查,又要注意体征与症状之间的关 系,找出进一步深人检查的线索,全面 而有重点地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资 料的系统性。
10
初步诊断——三个原则
“一元论”原则:
最好能用一个诊断来解释全 部临床现象。如有两种或几种疾 病同时存在,则不应受此限制, 但须将所患疾病分清主次,先后 排列。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客 观存在的疾病。
11
初步诊断——三个原则
“常见病多发病”原则:
诊断疾病时应首先考虑常见 病、多发病或流行病,再考虑少 见病、罕见病。当然也不能忽略 少见病、罕见病。
4、分型分期: 5、并发症诊断: 6、伴发症诊断:
7
整理分析——
对于搜集的原始资料必须要归 纳整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索,加以 综合分析和推理,分清主次,找 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从而得出以下几个概念:
8
整理分析——
1、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急性或慢性; 2、有哪些主要症状和异常体征、说明
哪些病理和功能变化; 3、根据主要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发
2
诊断步骤——四步
一、搜集资料 二、整理分析 三、初步诊断 四、确立诊断
3
搜集资料——
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是诊断疾 病的第一步。对疾病的认识,首先 就要了解疾病症状和体征,以及进 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正确的诊断来 源于周密的调查研究。临床资料的 收集过程,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格 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的内容。
7、原发与继发:
甲处原发,乙处继发(首发)
19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8、器质与功能:
当鉴别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 变困难时,应多考虑器质性病变, 在没有充分根据可以排除器质性病 变以前,不要轻易下神经官能症的 诊断,以免延误诊断。
20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9、常见与多见:
对主要症状或体征进行分析作 出诊断时,首先应考虑产生该症状 或体征的常见病、多发病。
3、共性与个性:
既要重视疾病的特殊性,也要 重视一般性。抓住它的个性、特殊 性,再与它的共性联系起来分析, 才能使诊断的范围缩小,得出正确 结论。如血沉增快,可以是普通炎 症,也可是TB等。
16
初步诊断—注意几个问题
4、静态与动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 的,疾病也以它特定的规律发展变 化。某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 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在诊断过 程中需注意动态变化,避免静止地 孤立地看问题,以防误诊或漏诊。
6
搜集资料——掌握三性
3、全面性
调查不仅要客观,而且要全面。 病史应能反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经过 的全部变化,体格检查也要全面细致 地查清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然后根 据症状和体征提示的线索,进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功能检查 ,借以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从病人 的整体出发,才能做出全面而正确的 诊断。对病史和各种客观检查不宜有 所偏废或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