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 命题点4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常考点专攻专题三遗传主攻点之四练习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常考点专攻专题三遗传主攻点之四练习

专题三主攻点之(四)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可能损伤碱基而诱发基因突变B.基因中碱基对序列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的频率如果过高有可能会导致个体死亡D.生殖细胞中基因突变的频率越高越利于种群进化解析:选D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生殖细胞中基因突变频率过高不利于种群进化。

2.下列生物育种技术操作合理的是( )A.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能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一定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C.单倍体育种时必须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红薯等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解析:选D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用红外线照射青霉菌可能会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降低。

年年制种推广的杂交水稻是杂合子,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故需要年年制种。

单倍体育种时一般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其幼苗,某些植物的单倍体不会产生种子。

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可以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3.(2019·苏北三市一模)甲、乙、丙、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图甲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若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图丙、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都能产生新的基因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解析:选D 丙图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由于三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分向两极,故次级精母细胞中该对同源染色体有的分一条,有的分两条,分一条的次级精母细胞将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B错误;图丙为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图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图中所示变异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D正确。

Ab CD,aB CD4.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

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一、选择题1.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

如图所示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解析:选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抗体是蛋白质,所以图示中的2为蛋白质、3为酶、1为激素、4为抗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既能产生抗体,也能产生酶;人体内的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2.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 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解析:选A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若甲为血浆,根据题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3.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右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右图中Ⅱ­1、Ⅱ­2片段)。

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解析:选C 图中Ⅱ­2片段是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该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只能通过父亲传给儿子。

4.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15N标记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2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解析:选A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上都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两者都会有放射性。

2020年高考二轮生物(全国版)第二板块 以基因为主导的遗传变异系统-精编.doc

2020年高考二轮生物(全国版)第二板块  以基因为主导的遗传变异系统-精编.doc

本板块在全国卷中一般考1~2个选择题和1个非选择题(分值为20分左右)(一)选择题一般从“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变异与进化”“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三个方面命题考点卷Ⅰ卷Ⅱ卷Ⅲ2019 2018 2017 2019 2018 2017 2019 2018 2017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T2T2CD T5AB T2T1、T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T6T6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T5T6T5T6T1AC考情分析从近3年全国卷试题分析可知,选择题部分主要集中在基因的本质和表达、遗传规律的应用上。

其中遗传物质发现实验的理解分析和孟德尔定律的相关分离比的应用是高频考点;生物变异与进化常结合基因的表达进行综合考查,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一般从“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这两方面命题考点卷Ⅰ卷Ⅱ卷Ⅲ2019 2018 2017 2019 2018 2017 2019 2018 2017 遗传规律的原理及应用T32T32T32T32T31T32伴性遗T32T32T32传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判断考情分析近3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对本板块考查主要集中在①亲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互推及概率计算;②性状显隐性的判断;③伴性遗传中性染色体传递规律和遗传图谱中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和概率计算;④基因在染色体位置的判断和基因定位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本板块是高中生物中最具理科特点的内容,涉及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特别是对遗传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大、区分度高。

为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建议在复习中从以下三方面发力,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基因的本质与表达一是重视以下考点内容: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及其拓展,同位素标记法与DNA 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的探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与联系,与DNA的分子结构、复制和基因表达相关的计算。

二是重视选择题的演练,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对或错的原因。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生物全国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三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纲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n )。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n )。

3•染色体 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n )。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n )。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I )。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n )。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n )。

31识主线思雄审联■'龙洌的韦硫,DNA 更制及细鶴癌变写诚 厂无子莆茄的培百4无子西山培肓原理比较『区竹牛体发育:起戊” r 区牛麝色体第恂缺尖.亜狂与華因突哑(界定三体打三倍佛 (区分秦邑怖绘位与阿讨伟时胡瓷丈互換状元笔记1. 育种中的3个常考易错点(1) 原核生物不能运用杂交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2) 杂交育种:不- 」定 需要连续自交。

(3) 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手段,想得到可育的品种,一般还 需要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2 •隔离、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1) 生物进化工物种的形成①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 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 即 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 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 生斗干整合前捋后联 便山「:外界环境茶*1改狂引底, 遗传胸质殺右发性迪龙 我岌十在仃览A裂阎明或时WJ 减掘第一出廿裂曲的M期 2普遍性,低换件.不宦向一 gg 性、随扒性,番害少利世 ” 碍 ③产生斯的墓丙 不町世传的空界 用变 5側也鲤处閭空麒 只产生⑤芻基因型*结卑 用产生軒騎因硫跌失.期建.倒位、蝕 X 时 变知数口 _ _ 变#;金忆&血— Ur I Y I JftfJr 1 人芟週传料 的监测-抑n 农帏物的水JC,种植密度、 锄克灭氈著理竽S提供逬化 的料 捕左.总爭塔种 -间关拿与进化 ..「比较血种什种片 _进优购 列举常见新品种 rr 种吨理.方医,体、单借体 ⑬口怨选样决龙: 鸞警・⑪備禽 必 _____ I 甌輕⑮ '-M -'应削 亲吏(T 种 1'1 曲翹輕 诫变育种・M 媒因突变 逊込址品赢 茅识'卜7种・@栾色障变什 助匸曲种•⑪丽鬲一 联;系殖隔离。

2020届江苏省高三冲刺(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江苏省高三冲刺(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江苏高考冲刺押题卷(二)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构成甲硫氨酸的S元素只能位于R基上B. 氨基酸数量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为同种蛋白质C. 经盐析的血红蛋白仍具有运输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功能D. DNA—蛋白质复合物存在所有的细胞生物中,可参与DNA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结构的多样性造就了功能的多样性。

【详解】A、不同的氨基酸其R基不同,构成甲硫氨酸的S元素存在于R基上,A正确;B、蛋白质的种类与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条数和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C、盐析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析出,一般不会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C正确;D、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染色体,细胞中DNA复制或转录过程中存在DNA与酶(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D正确。

故选B。

【点睛】DNA—蛋白质复合物不一定指染色体,也可指在其他特定情况下暂时性结合的复合物,如在复制转录时DNA与酶的结合。

2.科研人员从细胞中提取了某种化合物,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成分中含有单糖,且该单糖参与构成了其基本骨架。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只有C、H、OB. 该化合物一定为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C. 其彻底水解产物中有能使斐林试剂变色的物质D. 其水解得到的单糖均可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获得的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单糖,且该单糖参与构成了细胞的基本骨架。

故该化合物可能是多糖或是核酸。

【详解】A、该化合物可能为多糖或核酸,其中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不是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A错误。

B、该化合物可能为核酸,故不一定为纤维素、淀粉、糖原等多糖,B错误。

C、淀粉等多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核酸彻底水解产物中的五碳糖都能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正确。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热点题型6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热点题型6 Word版含答案

(2016·全国Ⅰ,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_____________。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都表现为黄体。

解析(1)常染色体杂合子测交情况下也符合题干中的比例,故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既不能判断控制黄体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表现为隐性。

(2)设控制灰体的基因为A,控制黄体的基因为a,假定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 a Y,而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1∶1∶1∶1,则亲本灰体雌果蝇为杂合子,即X A X a。

作遗传图解,得到F1的基因型如下:P:X A X a×X a Y灰雌黄雄↓F1: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灰雌黄雌灰雄黄雄1∶1∶1∶ 1F1果蝇中杂交方式共有4种。

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2个常考点专攻专题三遗传4个主攻点之(三)第二课时伴性遗传与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2个常考点专攻专题三遗传4个主攻点之(三)第二课时伴性遗传与
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
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
的同一极
解析:朱红眼基因 cn 和暗栗色眼基因 cl 在同一条常染色体上, 两个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 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 分,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在同一极会出现该细胞所有染色体上 的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示常染 色体可能和 X 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由此形成的次级性母 细胞(或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 向细胞两极,可出现题图所示四个基因在细胞同一极的现象。 答案:BCD
3.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存在位置的技巧 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1)若子代雄性为隐性性状,则位于 X 染色体上。 (2)若子代雌雄均为显性性状,则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4.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的两大方法 (1)已知性状显隐性: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3.(2016·江苏高考)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 图为 20 世纪中叶非洲地区 HbS 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 HbSHbS 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SCD 患者血红蛋白的 2 条 β 肽链上第 6 位氨基酸由谷氨酸 变为缬氨酸,而 2 条 α 肽链正常。HbS 基因携带者(HbAHbS)一 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 _______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_______条异常肽链。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前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单体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可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物质丙
D.物质丙构成高尔基体的重要成分
2.(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导致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B.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组织细胞中的mRNA产生差异
C.细胞癌变,是少数细胞突变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细胞凋亡,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3.(2分)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
C.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D.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4.(2分)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获得茎秆粗壮、营养丰富的植株
B.秋水仙素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的作用相同
C.诱变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获得人们所需的品种
D.杂交育种可将优良性状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5.(2分)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1页(共3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4 遗传的分子基础真题重温练(A卷)1.(2017·江苏,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答案 C解析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单独的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离心后,上清液主要是蛋白质外壳和游离的T2噬菌体,沉淀物主要是细菌,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中只有含有母链DNA的才带有32P标记,D错误。

2.(2016·江苏,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 D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32P直接标记,需先用32P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3.(2014·江苏,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答案 C解析A项,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用测交方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B项,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C项,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D项,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未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4.(2014·江苏,20)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A项,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不会同时转录,所以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B项,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C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项,在细胞周期中,由于各个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转录产生的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如分裂间期的G1期和G2期,mRNA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分裂期mRNA的含量减少。

5.(2014·江苏,6)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答案 B解析A项,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经④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再通过②转录和③翻译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B项,侵染细胞时,HIV的RNA连带蛋白质衣壳一并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逆转录酶开始催化RNA逆转录产生DNA;C项,经④逆转录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项,若抑制逆转录过程,则不能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因此科研中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6.(2017·江苏,23)在体外用14C 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 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 Cys(如图,tRNA不变)。

如果该*Ala­tRNA 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在一个mRNA 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 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 标记的Ala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 标记的Cys答案AC解析一个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A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不是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B错误;由于Cys转化为Ala时并未改变反密码子碱基序列,故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C正确,D错误。

7.(2016·江苏,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

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答案 C解析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向导RNA中双链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C错误;由于α链与识别序列的互补序列互补,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

8.(2015·江苏,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答案 A解析A项,图中结构包括核糖体、mRNA、tR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项,甲硫氨酸是起始氨基酸,图中ⓐ位置对应的氨基酸明显位于第2位;C项,tRNA的环状结构上有反密码子;D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 上碱基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

9.(2018·全国Ⅰ,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 B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质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项正确;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DNA裸露存在,不含染色体(质),但是其DNA会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发生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B项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为DNA聚合酶,C项正确;在DNA转录合成RNA时,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参与,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 的合成,则该DNA-蛋白质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D项正确。

10.(2017·全国Ⅲ,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答案 C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三种,A正确;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也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生,C错误;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模拟对位练(B卷)1.(2018·南通一模)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C.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可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D.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答案 C解析DNA分子中的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分子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B正确;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错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D正确。

2.(2018·江苏六市二模)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和蛋白质分子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D.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 C解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也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保温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离心后检测到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