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中韩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中韩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最新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结构研究1论文

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结构研究(1)论文 摘要:中韩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但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却始终保持顺差,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通过分析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结果表明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关键词:中韩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外贸依存度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似性强,相互交往历史悠久。自1992年8月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迅猛发展,韩国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双边贸易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值得关注:一是贸易规模高速增长。二是中国始终处于逆差状态,这一不平衡状态自中韩建交后就存在,在发展中非但没有改变,而且在近年来呈现显著扩大的态势。①。然而,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中国却始终保持顺差状态,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在近10年的多数年份中,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逐步增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扩大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农产品的范围定义为“WTO农业协议规定的农产品+水产品”,并且采用HS4位数编码,将农产品精确到225个类别,从中韩两国农业现状、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等方面深入全面的分析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一、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概况中国和韩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距,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的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状态。然而,这其中依旧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咨询题。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咨询题的缘故。提出了应该加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固的进展的差不多应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国,现状,应计策略,前景展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omestic productive f orces level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come maturi ng day by day,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re both in continuously growth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exportation types are rare, the markets of exportatio n are centralism, the low price competi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 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and the c omparison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drew out the reason of there q uestion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 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 adju sts the exportation structure well, displays own comparison advantage full y, take standard and qua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setting up good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李发珍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 摘要:三七种植业是麻栗坡县三七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三七加工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三七种植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七加工、流通等其它环节的协调发展。在当前三七原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三七种植面积过快放大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目前三七产业开发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三七种植业;发展状况;问题;发展对策 1 当前三七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植规划失调,宏观调控不到位 近年的三七种植业发展过猛,种植风险不断加大,三七种植业在2005年跌入低谷以后,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麻栗坡县和全省一样,连续4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麻栗坡三七产量仅12.8万kg,全州年均三七产量仅445.5万kg左右,三七原料供应只能达到正常年景需求量的一半,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三七价格开始持续上扬。到2013年已超过了1988年高峰时期的历史最高价位,三七种植利润成倍增加,七农种植积极性不断高涨,吸引了众多的种植户和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闲散资金加入到三七种植行业中,引发了新一轮的三七种植热潮,使得三七种植业发展迅猛,三七在地面积大幅增加。 2013年,三七种植在地面积508hm2,比上年(184hm2)增176%,一年生三七面积152hm2,比上年(29hm2)增424%;二年生三七261hm2,比上年(89hm2)增193%;三年以上三七95hm2,比上年(66hm2)增44%。预计2014年采挖4.6hm2,三七产量19.6万kg,全年实现总收入8811万元,比上年(5376万元)增64%。各项指标都呈现迅猛增长,三七种植业供过于求的风险正不断增加聚积。 1.2 三七种植业风险储备制度尚未建立 三七产业作为麻栗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近30年来,三七种植业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起落落,但由于麻栗坡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面对三七价格的大涨大跌,政府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调控手段,使得三七种植业的发展依然步履艰难。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带动,麻栗坡县目前还没有加工三七产品的企业,仅仅是销售三七种植原料,从长远来看,尚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企业来带动三七种植业发展。原料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主要是宣传缺乏投入,“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的推广、实施力度不够,使得三七在州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还不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麻栗坡县财力困难,在三七产业发展上没投入的专项资金,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推进三七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2.1 近期针对种植业发展过快的对策 为进一步规避风险,防止三七产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和“七贱伤农”现象发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应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积极做好七农的引导工作,认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三七种植,降低投资风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市场化的手段,配合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出新保险类型“三七种植保险”的方式,借以让七农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积极引导七农注册专业合作社、协会,通过与文山州内企业、协会、合作社签署相关合同,使大部分七农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2.2 远期推进三七种植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以三七种植科技攻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基地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推进三七多元化经营发展为首要,积极开展三七科技培训,整合三七资源,打造原料品牌,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三七种植业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三七种植环境研究,要在现有三七种植适宜区的基础上,对三七种植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地块进行系统研究,作好三七种植适宜区土地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搞好三七种植;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实力的三七企业群体,实现三七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三七种植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的目标。为了确保这些三七种植龙头企业的长远利益,政府要引导、参与和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建立三七种植业的“蓄水池”,也就是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利用三七价格杠杆维护好三七原料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确保三七种植业健康顺利发展。积极实施三七资源整合,要依托文山三七资源和种植技术优势,做好项目研究,引进有实力和诚意的企业集团到麻栗坡参与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有效实施三七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对三七原料的掌控,使全县三七种植与企业集团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实现共赢,从而使三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实施三七种植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七农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三七种植组织化程度,提升三七种植行业自律能力和水平,推进三七种植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实现全县三七种植有序发展。 积极打造三七原料品牌,要充分利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文山三七发展条例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流通企业、经销商、个体户及七农中广泛推广使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个标识,营造浓厚的原产地氛围,提高文山三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切实贯彻实施《文山三七》国家标准,规范三七流通市场,力争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山三七原料原产地品牌。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发珍,胡刚琼 (麻栗坡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麻栗坡 663600) 作者简介:李发珍(1974—),女,学历本科,农业经济师,主要从 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胡刚琼(1976—),女,本科 学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 ?8?

_开题报告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未付款买家论文曝光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院(系)_经济与管理学院__ 专业_国际经济与贸易_ 班级____ 一班 __ 姓名_____许泽浩 __ 指导老师_____ 董鸿飞_____ _ 2014_ 年___9 月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大为好转及其入世步伐的加快,对俄经贸合作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对象,两国有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又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广泛深入的开展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10余年来,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与时俱进的稳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在中方经济改革逐步深入、俄方经济转轨政策多变的客观条件,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自1999年以来,贸易额连续7年以年均近30%的增幅稳步增长,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7. 1%。尤其是为了推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两国决定互办“国家年”,双方决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必将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向前发展。但从中俄贸易总体上看,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目前仍处在规模小、层次低、不规范的水平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作为亚太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长达3038公里,是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俄罗斯的近邻,在经济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情况下,我省应抓住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口岸的便利条件,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产品出口的步伐,带动我省经济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将对黑龙江省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俄农产品出口提供蓝本和框架,为积极开展中俄农业经贸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贸易和对俄贸易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我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省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就更少。本论文拟以相关理论及知识为基础,通过结合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省农产品对俄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挥我省相对于俄罗斯农业的比较优势,针对俄罗斯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出口对策和措施。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应用的层面上得到检验:在实践上,力争使我省对俄农产品出口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并为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事实材料和参考借鉴。

韩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韩国农产品贸易概况 韩国作为一个贸易量在全球排名第十三的贸易大国,其农产品贸易量一直很大。韩国的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水稻生产,其大米供给量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程度。小麦、玉米和大豆是韩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且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分别增加到、和t。畜产品的进口主要是牛肉和牛奶,2002年分别进口了万和t。近年来,谷物、水果、蔬菜、畜产品等几乎所有农产品的进口都有增加。出口产品包括玉米、牛肉、皮革、大豆、面粉和棉花,2000年出口总额达26亿美元。其它主要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小麦、牛羊肉、羊毛、糖);马来西亚(橡胶、棕榈油);新西兰(牛肉、猕猴桃、奶制品);加拿大(谷物饲料、油菜籽);欧盟(猪肉、谷物饲料、肉制品)和中国。中国自1984年开展对韩贸易以来,出口的产品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谷物饲料,并在这个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韩国农产品的出口不多。1997年农产品的出口,包括猪肉、苹果、泡菜、方便面、人参和人参制品,其价值不到进口农产品的20%和农业产值的5%。日本是韩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1997年对日出口占全部出口的37%(指农林产品,不包括水产品)。

韩国逐步开放大米市场 大米自给 韩国自70年代后期起就通过政府的大量干预实现了大米自给(个别欠收年份除外)。60和70年代水稻产量持续增长,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逐渐下降。人均大米消费在80年代以前一直在不断上升,但自87年起几乎年年下降。 70年代,韩国政府决定采取联合措施来推动实现水稻自给。这一措施包括两项内容,即提高水稻产量和限制水稻消费。首先是引进高产的统一稻(Tongil)和杂交稻(印度稻与日本稻的杂交品种),尤其是统一稻产量更高,稻农纷纷转向这个新品种;同时,提高国内大米收购价,使稻农收入增加。然而1980年6月的一场寒流摧毁了统一稻的收成,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对新品种的信心,并造成大米市场供应的严重短缺。政府只好紧急进口100多万吨大米。随后,农民陆续改种日本稻,该品种虽然产量低,但抗寒能力较强。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大米消费市场。首先是对水稻进口实行国家垄断,通过禁止水稻进口(除1980年的特殊情况外)来提高国内大米零售价。其次,政府下令在食品制作中将大麦、小麦与大米混合使用以减少大米的用量。绝大部分水稻加工被禁止。因消费者不喜欢统一稻的味道,政府便通过提高收购价格来引诱农民继续种植统一稻,尤其是在发生了1980年自然灾害以后,仅 1986-1988两年收购价就提高了116%。同时以较低价来引诱消费者购买。由于政府在稻米生产上的政府预算赤字急剧膨胀,政府不得不考虑通过扩大征税来对农民进行补贴。 1991年政府停止收购统一稻。由于没有其它销路,统一稻种植终止了。尽管大米人均消费量持续下降,但由于产量下降,韩国大米储备在94-96年期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使大米种植业失去了对众多小型农场的吸引力。水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减。 大米进口 当前韩国政府的大米进口政策是"不求质优,只求价廉",这使国外优质的日本大米很难进入韩国大米市场主流。韩国原本是全球对大米质量要求最高的,但现在消费者却要为国产大米支付高于国外优质大米的价格。因此,这个市场对于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中国北方等大米主要出口地区极具诱惑。加入WTO后,韩国同意从1995年开始最低限度地放开大米进口。195年,韩国按照最低报价进口了印度大米,随后几年,又以同样方式从中国进口了大米。借助进口,韩国的大米储备在1997年后迅速恢复。但由于消费量减少的态势仍在加剧,大米储备急剧增加,因此,韩国"大米市场管理委员会"建议将收购价降低4 -5%,但遭到农业生产部门的强烈反对,最终政府宣布2002年的水稻收购价保持不变。 关于乌拉圭谈判的减让承诺 同其它WTO签字国一样,韩国承诺根据1995乌拉圭协议进行政策调整。总体上讲,该协议带来了市场准入方面的改善(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进口禁令),限制了出口补贴和产生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并增加了对假借进出口卫生检疫措施构筑贸易壁垒现象的追索权。韩国向WTO通报不实行农业出口补贴。在动植物检疫方面,韩国同意一切与卫生检疫相关的限制进口措施必须有科学证据。韩国还在市场准入和综合支持量方面做出了具体承诺。 大米进口是韩国国内广泛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大米进口基本上是被禁止的。在乌拉圭谈判中,韩国同意逐渐增加最低市场准入量。根据乌拉圭协议的要求,韩国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20世纪中期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艺产业现状趋势对策 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122万hm2 发展到2005年的1772107万hm2、2006年的1 821169万hm2 ) 。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 003152 万hm2、2006 年1 004123 万hm2 ) 和花卉( 2006 年种植面积7212 万hm2 ),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 我国园艺产业经过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并在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势头。在园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为更加科学地指导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研究。从园艺产业基础建设、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等7个方面,研究总结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从更全面的角度和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脉络,也揭示出产业进步对"三农"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对于更科学地总结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经验、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更清醒地认识产业发展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借鉴。 2、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效益有待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受农民种植观念和资金周转的因

农产品贸易 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

选择题 1.中国加入WTO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 2.评价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常用四种方法 生产率指标,利润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 3.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4.农产品价值的组成 农产品价值=C+V+M C:生产资料价值,即补偿农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部分的价值; V:劳动报酬,即农产品生产中补偿劳动者报酬的价值; M:赢利,即农业生产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5.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概念以及对我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的影响 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 mg/kg。该制度将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44 肯定列表制度全面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严重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由于“肯定列表制度”的严格限制,部分国内食品、农产品企业对于如何应对感到无计可施,有的企业只好暂时放弃了出口,选择了观望,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日出口的主要是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北等主要出口地区,对日出口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9%、49%、41%、49%和47%。出口受阻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 6.农产品的分类:酒和烟等 7.六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内容。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 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发展**的医药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调研,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意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政策背景。国家20XX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应给予各项农业优

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中药材野生资源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与我国的对策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 及中国的对策 李俊江邓敏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贸易争端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对日本韩国增加蔬菜、水果的出口,从而引起双边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和韩国在其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另外,随着日本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中韩农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农业,中韩两国也必将采取措施应对这些进口限制,这也增加了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本文旨在通过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量以及出现的贸易摩擦,预测未来农产品贸易走势并提出为避免贸易争端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 在中韩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前的1991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只有44亿美元,但到2001年增长到了315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贸易额1991年约为10亿美元,2000年为15亿美元,2001年为11亿美元。1993年以来,中国与韩国的贸易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总量约增加了49亿美元,在农产品上是9亿美元的顺差。199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300万美元,2001年增加到8400万美元,而同一时期的出口额增长却很少,仅从9.8亿美元增长到10.1亿美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显著下降,1998年和1999年只有7-8亿美元,但从2000年开始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0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如蔗糖、面条、酒类和糖果,而谷物、豆类和水果的比例很低。但自1998年以来,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坚果和人参大幅增长,人参的进口从1998年到2001年增长了11倍。虽然中国从韩国进口的水果也逐渐增长,例如柿子和梨,但其进口量仍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2001年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农产品包括饲料谷物、玉米、花生、芝麻籽、大蒜、蕨菜和辣椒。其中辣椒和大蒜的出口比2000年分别增长34.7%和70.4%。特别是2001年蔬菜出口的比重超过了谷物(包括饲料谷物)。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除了地缘因素,两国居民食物偏好的相似性和中国农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近年来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努力扩大其出口。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蔬菜和水果出口的增加引起了中国同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摩擦,是中日韩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 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 3 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 4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 农产品企业融资难 4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 5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 5 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绿色壁垒 6 技术壁垒 6 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7 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汇报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 情况调查汇总 2018年4月16日以来,九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全镇种植业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将全镇农业种植业分为九大产业,分别是:粮食规模种植、稻虾共作、食用菌生产、乡村旅游、药材种植、油茶种植、林果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和苗木花卉生产。各产业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粮食规模种植情况: 全镇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45户,经营面积10671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 二、稻虾共作: 全镇有稻虾共作或池塘养虾面积的26个村,67户,已投苗面积852.7亩;虾池已建好待投苗面积500亩,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计划发展面积150亩。其中,养殖面积10—99亩的有15户;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有4户,分别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石门集村、九仙观村,其他面积均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 三、食用菌生产: 全镇有食用菌种植面积的13个村,19户,今年已种植总规模100.2万袋,计划发展1.5万袋。具有10万袋以上种植规模的基地位于泗堵河村、沈家湾村、曾家畈村、双泉村、

汤家咀村。其他面积为农户分散种植。 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全镇目前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家,年接待能力18万人,年产值8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 五、药材种植情况: 全镇共有药材种植经营主体24家,药材种植面积554.2亩,主要药材种类有元胡、丹参、薄荷、艾草等。种植面积较大基地位于邓家集村、施家沟村。 六、油茶种植情况: 全镇目前有油茶种植经营主体9家,已栽植油茶面积2416亩,主要面积位于双泉村、彭家营村、尤家岗村;计划栽植面积1000亩,位于吴家集村。 七、林果业生产情况: 全镇有林果产业经营主体32家,种植面积5398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桃、梨、葡萄、猕猴桃、核桃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位于九仙观村、方家庙村、王花园村、尤家岗村、古林坪村和邓家集村。其他小宗林果如甜柿子、山楂、桑葚等由各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 八、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全镇有蔬菜、瓜果生产经营主体57户,种植面积640亩,主要品种有草莓、黄瓜、辣椒、莴笋等,生产面积较大的位于九仙观村、泉水堰村、良种场村和方家庙村,其他面积由

海南椰子种植业现状分析

海南椰子种植业现状分析 摘要椰子是海南特色作物,椰子产业是海南的重要产业。海南椰子种植业明显滞后于加工业的发展,且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椰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作分析。 关键词椰子;种植业;现状;问题;海南省 1椰子的主要用途及利用价值 椰子可谓全身是宝,椰子的综合利用也相当充分。椰子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一般发育7个月嫩果椰子水便可直接饮用,椰子水营养丰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激素、糖分及各种氨基酸,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并可治胃炎、腹泻、呕吐,有利尿、防体内脱水等功效;椰子水可发酵成酒、醋,可用作组织培养剂,也可用于生产椰纤果,用途广泛。 椰子肉营养丰富,可当水果生食,香甜可口,也可制成椰片、椰子饼等。椰肉主要用于加工成椰干,再深加工成椰子油和椰麸。椰子油是制皂等工业原料,是肥皂、洗涤剂、牙膏等产品的发泡剂;椰子油可精练成植物油供食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等保健功能,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另外,椰子油也可用于生产高级化妆品。 椰子副产品用途十分广泛。椰衣(中果皮)可加工成椰子纤维,做绳缆、扫把、地毯等;深加工后可做成椰棉纤维薄垫、沙发垫、体育用垫和汽车座垫等。椰糠(椰衣粉)吸水能力强,是很好的盆栽基质,其含钾丰富是优质有机肥源;工业中用其制作绝热板、地板、花砖、纸浆、活性炭、炭砖以及醋酸、甲醇、糖醛、木素等。椰子壳质地坚硬,冷热均不变形,不仅可生产椰雕、乐器、碗、勺等各种工艺品,还可烧制椰壳碳,制造优质活性炭。椰子树干质地坚硬,花纹美观,是很好的木材来源,也可用来制作家具和手工艺品。 我国椰子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海南,加工企业300多家,已成为海南的重要产业。椰子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已有一定销售渠道和市场。然而,由于椰子种植业明显滞后加工业的发展,我国每年需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20多亿个椰子果。 2海南椰子种植业发展现状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前景探析

摘要: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李峰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刘合光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发展战略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 介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深入研究问题,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发展战略 前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许多农产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趋成熟,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然而,。因此,研究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制定和选择中国农产品出口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缓慢,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但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长到17.9%。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比例也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的2.8%。 (二)农产品加工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远高于深加工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初级产品比重达到80%,深加工产品只有20%。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的比列分别为25%和75%,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深加工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厄尔中国农产品加工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造成中国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品质和收益。随着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也逐步提高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比如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提高到31.4%。 此外,中国相对应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问题,增加了中国农产品的成本,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连续五年出现逆差 中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起连续5年出现逆差。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9年1-4月,中国宁产品贸易逆差仍大幅下降,为3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2%。 二、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贸易环境恶化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围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资讯来源:中华名优特产网在2007农业产业年会上的发言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 (2007年12月11日)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中国农业行业国际论坛。按照论坛的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中国种植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扭转了前5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2006年达到15.82亿亩,2004到2006年三年累计增加9119万亩。二是单产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亩产达到314.4公斤,三年累计提高25.6公斤。三是总产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9950亿斤,三年共增产1337亿斤。今年有望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粮食产量有望 超过1万亿斤。 第二,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糖料产量达到1.1亿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出口稳定增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这 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 的面积达到49%。 第四,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

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 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中澳农产品贸易 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446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7400万公顷)的57%。其中,种植业用地 4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10%,以种植小麦、大麦、水稻、油料、棉花、甘蔗为主;畜牧业用地约39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90%,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澳大利亚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农场的平均规模约1654公顷。其中,规模在500公顷以上的农场 67600个,占总数的46%,以绵羊、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为主;100~499公顷的农场约48500个,占总数的33%,除部分生产肉牛、绵羊、奶牛,其他多以谷物生产为主;规模在49公顷以下的农场约31200个,占21%,主要用于园艺产品生产及作物育种。澳大利亚53.5%农场实行专业化经营,其中,32.5%专门经营畜牧业,约21%专门经营种植业。 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小麦、大麦、棉花、糖以及大部分畜牧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每年75%左右的初级农产品以及25%的加工农产品都要依靠国际市场销售。其中,大米、牛肉和奶制品的出口量占产量的60%左右;小麦、大麦、芥子油、食糖均超过70%;棉花、羊毛更是达到95%以上。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的第一大出口国,牛羊肉、大麦的第二大出口国,奶制品、棉花、食糖、油菜籽的第三大出口国,小麦的第四大出口国,其出口变化对这些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有显著的影响。 澳大利亚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中国的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主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欧盟、东盟、新西兰以及韩国等。 2.中澳农产品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