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分析和优化方法探讨
运营商网络运营大数据应用实践研究

运营商网络运营大数据应用实践研究摘要:以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对网络运营大数据平台所要汇聚的数据范围、系统定位及功能架构进行了分析,并与4 G网络的建设和推广相联系,说明了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网络运营大数据平台的大量数据资源,来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还可以对网络运营大数据平台在网络精细化运营中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挖掘,为运营数据资源的内部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运营商;网络运营;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1.网络运营大数据概述1.1客户信息由顾客的实际注册信息、业务定单、消费、付款、投诉等信息构成,该信息以顾客关系管理(CRM)和客服系统为主,以“客户/人”为“主KEY”进行相关聚合,并体现出该用户所使用的电信服务的基础信息。
1.2用户实时业务信息具体包含了用户的实时位置信息、正在使用的业务类型、业务内容、 APP名称、终端型号版本、业务使用感知(时延、成功率、速率)等内容,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描述,能够反映出用户使用业务时实时体验的动态信息。
通常情况下,运营商会使用部署探针、镜像抓包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捕捉和存储,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
1.3网络/设备运行信息:具体内容有:反映各设备/各端口/各链路的速率、带宽、抖动、延时等硬件运行情况的信息,还有能够反映网络情况的业务统计信息(例如,无线信号强度/覆盖/干扰等一系列指标、各端口消息收发成功率及处理时延、各协议定义的计数器情况、性能指标等)等,这类信息通常是由网管系统进行监控和采集的。
在这些数据中,无论是用户实时业务信息还是网络/设备运行信息,都是从现网实时产生并实时采集到的动态信息。
这一类型的信息,不仅包括了用户使用电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的行为特点,而且还能反映出用户使用业务时的网络实时状况,这对运营商提升网络质量以及提升用户使用业务时的感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网络运营大数据平台架构2.1实时性通信网络每时每刻都在对各种业务进行处理,因此,网络的运行情况也是实时变化的。
用户感知体系优化的探讨及应用

用户感知体系优化的探讨及应用第一篇:用户感知体系优化的探讨及应用用户感知体系优化的探讨及应用【摘要】移动通信服务的竞争日益激烈,用户体验的提升是留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有效地评价用户实际感受,通过对无线参数及核心网信令数据进行研究,提出了可实施的评价算法,通过该算法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评分,客观地表达了用户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用户感知;感知体系;用户体验质量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User Experience System OptimizationHUANG Yihua1,SUN Liuyi2,LU Hongtao1,WEI Yao1[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the improvement of user experience is the important mean to retain customer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actual user experience,wireless parameters and signaling data in the core network are investigated.A practical evalu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which can objectively express the true user feelings by quantitatively scoring user experiences.[Key words]user experience;experience system; quality of experience 引言S着4G的普及,用户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抖音使用感知分析与研究

抖音使用感知分析与研究一、问题描述收到XX用户(Tel:)投诉反映在线看视频卡顿,经实地测试发现用户在住所使用抖音看短视频卡顿,主要占用800M小区(HN-市区-陈家岗(淮河新城)-NFTA-157403-155),现场对用户主要活动区域进行覆盖测试,信号覆盖一般RSRP在-93.37dBm,SINR在3.8dB左右,平均下行速率在940KBps左右。
用用户手机测试测试其它主流视频网站(腾讯、优酷、爱奇异)等,都能够流畅播放,没有出现卡顿现象。
排除小区和无线环境问题,将用户手机驻留到附近1.8G小区,在无线环境类似的情况下抖音APP能够流畅播放,最终通过调整周边1.8G 小区(HN-市区-新体育场-NFTA-440740-51)覆盖用户区域,让用户占用1.8G小区,解决该用户投诉。
在DO提取该800M小区抖音感知指标,发现该小区没有发现视频质差,这与实地测试和用户实际感知并不相符。
经过多次测试发现DO不能准确的统计800M小区抖音APP的感知情况。
由于DO是根据速率门限来统计视频优良率的,查询指标统计脚本,800M小区下速率门限统一为1000Kbps,超过该速率,该次视频采样就不是质差。
而在该用户投诉区域800M小区下经过室内DT测试发现平均下行速率在940KBps左右,超过质差门限,但使用抖音APP卡顿,所以认定当前DO视频速率质差门限并不是抖音的速率质差门限,不能真实反映抖音用户感知,需要对抖音APP进行研究,探寻抖音流畅使用速率门限,对抖音用户感知进行准确统计。
二、分析过程2.1,抖音速率门限研究2.1.1,抖音在线视频采样分析抖音视频播放分为两类,一类为在线视频文件的播放,一类为在线直播。
首先对在线视频文件进行速率研究,对抖音APP进行在线视频采样,通过对采集的20个视频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采样数据如下表所示:由上表采样可知抖音APP上面以短视频为主,视频时长主要集中在20s左右,主要使用手机设备拍摄,视频分辨率有两档:1024P和960P,视频总码率集中在1000~2500kbps左右,视频大小在4M上下浮动。
人体感知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身感知能力的研究愈发深入。
感知能力是指人类通过感官系统获取外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反应的能力。
人体感知测试实验旨在探讨人体感知能力的各种特征,为优化人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感知能力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测试和分析受试者在不同感知任务中的表现,评估其感知能力。
3. 探索感知能力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
4. 为提高感知能力提供科学指导。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20-40岁之间。
2. 实验仪器1. 视觉感知测试仪:用于测试受试者的视觉感知能力,包括色彩识别、形状识别、空间定位等。
2. 听觉感知测试仪:用于测试受试者的听觉感知能力,包括音调识别、音色识别、声源定位等。
3. 触觉感知测试仪:用于测试受试者的触觉感知能力,包括温度识别、压力识别、质地识别等。
4. 嗅觉感知测试仪:用于测试受试者的嗅觉感知能力,包括气味识别、浓度识别等。
5. 味觉感知测试仪:用于测试受试者的味觉感知能力,包括味道识别、浓度识别等。
3. 实验方法(1)视觉感知测试:受试者通过视觉感知测试仪进行颜色识别、形状识别、空间定位等任务,记录测试结果。
(2)听觉感知测试:受试者通过听觉感知测试仪进行音调识别、音色识别、声源定位等任务,记录测试结果。
(3)触觉感知测试:受试者通过触觉感知测试仪进行温度识别、压力识别、质地识别等任务,记录测试结果。
(4)嗅觉感知测试:受试者通过嗅觉感知测试仪进行气味识别、浓度识别等任务,记录测试结果。
(5)味觉感知测试:受试者通过味觉感知测试仪进行味道识别、浓度识别等任务,记录测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视觉感知能力(1)颜色识别:受试者在颜色识别任务中的表现较好,识别准确率较高。
(2)形状识别:受试者在形状识别任务中的表现较好,识别准确率较高。
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宽带业务质量分析优化方法研究

67·东方有线专栏·《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5期 总第353期摘要:基于多年的宽带维护经验,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宽带业务质量分析和优化方法,主要是通过网络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部署不同的用户行为分析探针,进行用户行为的模拟拨测和全业务的实时监测,通过此方法成功实现了基于用户感知模式的网络质量监测功能,达成了主动发现并解决业务存在问题及隐患的目标。
关键词:宽带网络 质量监测 视频拨测分析 系统优化1 前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家庭宽带已经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目前市场趋于饱和,各运营商在宽带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不再是唯一的竞争手段,用户的实际体验和宽带质量已经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此,在宽带业务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运维部门需要对关键业务支撑系统做到实时监测,快速定位问题,了解各个业务的健康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优化,最终改善用户感知,提升服务质量。
所以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基于用户上网行为感知的家庭宽带业务质量检测分析和优化系统,采用主动预防模式,增强对网络质量、关键业务应用的实时监测,实时掌握业务的可用性和运行性,及时发现网络薄弱环节和优化提升方向,为宽带业务质量进行整体把脉,进而为优化提升宽带业务质量、改善终端体验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
2 目前宽带保障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目前东方有线的家庭宽带业务在网络质量保障方面,还采用传统的维护方法,在及时性、有效性、前瞻性等方面有所不足。
(1)对于用户投诉的宽带问题,如时断时续、访问速度较慢等,无法及时找到具体的原因,更缺乏有效的排障解决手段。
(2)无法全面地、多维度地评估宽带业务质量状况,确定网络的薄弱环节,指导网络的优化。
(3)后端技术部门提供的质量数据仅限于本网数据,缺乏对友商(如电信宽带、联通带宽、移动宽带等)的质量对比。
3 基于用户行为感知实现网络质量检测根据我们的宽带网络运维经验,和对友商的相关调研,我们提出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模式,即通过模拟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宽带网络的端到端的实时动态监控和质量分析,进而实时评估影响宽带业务质量的通道、业务、视频指标,及时发现网络运行的薄弱环节和优化方向。
5G优化案例:5G NR 低RANK值分析研究案例

5G NR 低RANK值分析研究案例XX分公司XXXX年XX月目录15G NR RANK的基本概念 (3)1.1RANK相关概念 (3)1.2权值介绍 (5)1.3RANK自适应算法 (7)2RANK低分析排查指导 (9)3典型路测RANK低问题类型分析 (9)4总结 (15)5G NR 低RANK值分析研究案例XX【摘要】随着工业4.0等国家战略的部署,5G网络大带宽、高时延、海量连接的特征具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讯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5G移动网络较2G、3G、4G网络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
小区峰值吞吐量是5G网络的一个基本性能指标,因此小区下行速率测试是众多局点的一个普遍需求。
因各种原因,在速率测试过程中,外场频现速率低下的问题,而RANK等级直接影响了NR的下载速率,本文根据不同实际路测情况,全面分析RANK低导致速率问题的原因,制定科学的RANK低问题排查和优化流程,通过参数、射频等多种优化手段尝试了提升RANK值和网络峰值速率的,更好地发挥5G超高频谱。
【关键字】5G NR RANK 速率感知定位思路【业务类别】参数优化15G NR RANK的基本概念1.1RANK相关概念1.TB块:一个TB块对应包含一个MAC PDU的数据块,这个数据块在一个TTI内发送。
每个TTI最多发送两个TB块;2.Code Word码字:一个码字是对在一个TTI上发送的一个TB进行CRC插入、码块分割并为每个码块插入CRC、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之后,得到的数据码流。
不同的码字区分不同的数据流,其目的是通过MIMO发送多路数据,实现空间复用。
一个码字对应一种MCS和一个CQI,码字越多,链路自适应越好,但CQI开销越大。
当前协议规定,5G NR最大支持2个码字:–1~4层:使用1个码字;–5~8层:使用2个码字;yer层:就是通常说的流,码字通过层映射映射到各个流上,这有点像串行到并行的变换,因此层数越多,速率就会越高。
提升用户感知之3G下切2G分析优化操作手册-总册

提升用户感知之3G下切2G 分析优化操作手册(总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运部二O一三年八月编写说明:为提升3G用户感知,指导3G下切2G问题的网优工作,集团公司网运部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并编写了《提升用户感知之3G下切2G分析优化操作手册》,总册重点阐述3G下切2G的原理、优化流程、下切预警机制、优化成果与成效。
分册将根据各设备区(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特点,对3G下切2G的原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下切的原因以及跨系统的用户呼叫详细记录进行深入分析,基于不同设备区特点和算法机制进行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同时对优化案例及成效等进行详细阐述,并附加工具手段与具体案例。
编制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运部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中国电信湖北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编制历史:目录1概述 (4)23G下切2G原理分析 (6)2.1下切机制 (6)2.1.1初始化状态 (6)2.1.2空闲态 (7)2.1.3连接态 (7)2.23G下切2G定义 (8)33G下切2G优化分析流程 (9)43G下切2G预警机制 (11)5优化成果 (12)5.1创新方法输出 (12)5.2操作手册输出 (12)5.3分析工具输出 (12)5.4优化效果 (13)5.4.1网络指标改善 (13)5.4.2用户感知提升 (15)5.4.3网优效率提升 (15)5.4.4网络效益提升 (15)1概述随着3G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网络业务形态和用户行为发生转变,网络性能已受到冲击和挑战,部分区域的用户感知问题(3G用户的使用感知主要体现在速率感知、接入感知)已明显显现,特别是混合终端本应在3G网络建立数据连接,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频繁下切到2G网络的情况越来越多,即3G下切2G问题将对用户速率感知以及用户的接入感知带来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优化需要基于跨系统的海量用户呼叫详细记录数据,结合网管指标深入研究2G/3G互操作行为,分析3G下切2G的行为特性及与网络关键指标的相关性,探索定位3G下切2G问题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思路及优化方法,总结出各类经典案例,为各省公司快速解决业务规模发展下的该类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为集团公司规模发展、流量经营的运营策略的支撑和保障打下扎实的基础。
《面向全天候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面向全天候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环境感知系统作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全天候环境下,如何实现稳定、高效的环境感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研究并实现一种面向全天候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以提高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目标识别等功能的基础。
在全天候环境下,机器人需要面对光照变化、雨雪天气、能见度低等复杂环境因素,这对环境感知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实现面向全天候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相关技术综述3.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环境感知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种类繁多,包括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
不同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3.2 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是环境感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取出环境中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在环境感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3 融合算法融合算法是将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在一起,以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融合算法包括加权融合、决策级融合等。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4.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将环境感知系统分为传感器层、数据处理层和决策层。
传感器层负责采集环境信息,数据处理层负责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决策层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做出决策。
4.2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本系统选择了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通过合理配置和布局,实现了对不同环境的全面覆盖和互补。
4.3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本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准确识别和特征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分析和优化方法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测试和优化方面的现状,提出了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和分析系统平台架构,对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我国网络优化的实施提出了策略建议。
1 我国网络测试和优化方法的现状随着2009年3G牌照的正式发放,我国运营商开始了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
截至2011年5月底,3G基站总数已达到71.4万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 基站分别达到21.4万,22.6万和27.4万个,同时还有超过100万个的2G基站在网运行。
在用户发展方面,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91014万户,其中3G用户总数达到7376万户。
在3G用户中,TD-SCDMA业务用户达到3200万户,在3G用户中的占比为43%,具有用户规模发展的潜力。
随着基站规模和载频配置的不断加大,我国网络测试和网络优化都面临新的问题。
在网络测试分析上,传统路测设备的组成比较复杂,技术也成熟,在建网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网优路测工程工作量的增加和无线网络测试评估技术的发展,传统路测已经被自动路测设备取代,但定点通话质量测试CQT还是要靠路测工程师配合传统路测设备完成。
自动路测设备使用特制箱式机器,将多个制式终端模块集成在测试机中,通过专用无线通信网卡与位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连接,受服务器控制并实时将测试数据传送给服务器。
自动路测设备集成度高,操作简单,支持远程配置与控制,自动统计,数据集中上传和管理,它剔除了工程师的人为因素,测试结果更加客观。
但目前设备成熟度较低,3G网络测试的性能未经过充分验证。
这两种测试工具均不能满足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需求,目前正在向让一般用户参与测试的客户感知测试模式方向发展。
在网络日常优化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信用户和业务量的增长造成网络负荷日益凸现,除流量增长的压力外,也产生了信令风暴。
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对网络质量造成持续冲击,多载波负荷负担策略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2G/3G互操作问题难以发挥双网的协同优势。
数据业务端到端性能评估和优化体系不完善造成网络问题定位解决的效率比较低。
另外,如市政建设出现的覆盖盲区,深度覆盖不足,室内分布系统干扰严重,设备不稳定和频繁改动造成了新的网络性能下降。
我国运营商由基于性能指标的网络优化向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转型,目前依然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缺乏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包括采集设备、测试体系以及分析软件工具等,以提升面向用户感知的业务管理和用户体验。
其次,以用户感知为依据的网络评价体系需要完善和标准化,急需提出一套完整成熟的用户体验质量体系,真实反映用户感知,具有可操作性,其中建立用户体验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与关键质量指标KQI(Key Quality Indicator)和关键性能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之间的关联和映射是评价体系的关键。
再次,面向用户感知的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还不成熟,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2 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和分析系统平台架构从网络运营的角度来看,在话务量增大,数据业务增多的情况下,基站密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持续的建设和扩容过程中,虽然各项网络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网络问题定位更加棘手,优化工作的难度越来越高。
如此庞大的基站和用户规模,对于我国蜂窝网络的测试分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从提升业务用户感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和分析系统平台架构(见图1)。
图1 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和分析系统平台架构该平台架构基于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思想,将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和分析系统自下而上分为采集层,存储与处理层,应用层。
采集层通过基于用户体验的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现实应用场景数据,包括业务数据,信令数据。
采集层应该能够具有普适性,可以完成多个地区、多种场景、多种业务、多种网络、多接口采集数据,实现多种类型终端条件下的芯片厂商开放接口,底层获取。
在实现技术上,用户体验数据采集方案应设计为一套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特点是多终端设备、多核心网元接口和IP侧联合采集,以用户感知智能手机为主,自动路测设备、便携式测试设备为辅。
各种采集终端可以互相配合统一进行数据采集,互相配合的数据采集计划将由后端平台统一定制和下发,各终端智能更新并执行。
存储与处理层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深度挖掘,支持用户行为分析,与用户体验建立内在联系,同时做好层次内不同模块中的系统参数、无线参数、业务参数、用户体验参数等之间的映射体系,做到不同业务应用与用户体验关联分析。
在存储与处理技术上,由于多类终端数据采集会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量级,需要支持从无线通信网络空口和各网元之间接口获取海量测试数据,海量测试数据保存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
同时必须采用分布式的云处理机制的系统,整个方案可以形成为一个平台,该平台将统一管理和调度数据采集终端,统一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集中呈现各类分析模型结果。
DPI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模块负责拆分和重组数据包,采集对用户体验有影响的特征点,并输出给平台相关端口进行分析和处理,所有分析结果将统一由数据库进行管理。
应用层实现基于第三方客观的体验角度,针对各种2G/3G/LTE网络,对用户体验,建立端到端的全面评测与分析体系模型,进行用户异常告警实时跟踪和终端优化分析;除了提供面向实际网络应用的整体服务外,各个功能模块设备都可以单独形成服务支撑能力。
在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上,基于无线资源管理模块不同具体功能中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进行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
在对用户感知的差异化无线承载控制上,增加更多的维度,改进为依据QoE模型进行无线承载选择,将用户差异在建立承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多样型无线接纳控制机制上,做到自适应差异化,根据其用户体验对接纳时延的敏感程度可以获得不同的优先级,同时引入新型基于QoE的动态资源分配机制和基于QoE的功率分配方案,进行自适应的小区间干扰协调。
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业务质量评测和分析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必须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适应复杂的网络结构,满足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要求。
平台设计需要支持B/S和C/S 两种交互模式,架构设计及接口协议应基于国内外业界开放式标准,数据采集需要标准化格式,方便数据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3 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国外某运营商的调查显示,在拥有负面用户体验的客户中,98%的客户选择不投诉,其中的一半直接转网,也会造成运营商有可能在网络运行指标良好的情况下损失大量客户。
传统的网络优化与评估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客户需求,以提升用户感知为目标的新型网络优化成为业内的共识(见图2)。
图2 网络指标优化体系和客户感知优化体系的横向对比目前,传统的网络考核指标体系虽然能够达到日常运维考核的要求,但并不能及时地反应客户感知和网络满意度方面的情况,在2G/3G网络中,经常出现网络指标良好,而客户抱怨主观感知差的问题。
传统的KPI指标代表不了整体质量及用户的实际感知度,需要引入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进行网络优化的转型,提升用户感知。
现阶段,业内都对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从不同关注角度进行积极探索。
中国移动在网络优化方面主要考虑建立QoE-KQI-KPI评估体系,将客观KQI,表征KPI和关联KPI等反映多方情况的指标进行分类映射,研究影响用户感知体验的关键要素。
中国电信更强调木桶效应,倾向研究选取用户感知与网络指标的平衡点,将当前关注的网络指标达到合适水平,更多投入到服务等软因素的提升中。
测试设备制造商也从之前的单一关注简单的网络指标转移为对多种业务的测试,而且从重视业务性能转为更加重视业务质量。
网络测试优化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向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思想和技术发展,引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合理的无线网络优化知识库。
网络优化方案提供商也开始在用户感知领域投入研究,从全技术、全数据、全接口角度采集数据,从而给以用户感知为核心的网络优化、规划工作提供依据基础。
现网高度关注用户感知的提升,业界在终端,多网协同优化,流量管控方面提出了多种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方法,并针对典型方法进行积极引入,局部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终端性能直接影响用户感知,终端能力和形态、屏幕大小和输入方式、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等不同给用户体验和网络服务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差异,需要更深层次提升端到端的用户体验服务。
在终端优化方面,通过网络侧获取终端IMEI,基于终端类型进行KPI统计分析,同时精确定位不同终端的性能差异,实施基于IMEI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策略,提升用户感知。
由于影响终端多样化业务质量的环节重大,通过对端到端的不同环节进行策略优化,对具体业务进行配置优化,保障用户体验。
当前市场形势下,2G和3G网络都存在局限性,任何一张网络都无法单独承载各类业务,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新需求新特点,立足长远,多网协同规划的运营模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在2G/3G协同优化方面,多个设备厂家在双网互操作策略上提出了基于IMEI分组的2G/3G互操作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终端类型或者是业务类型来设定不同切换门限,使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2G/3G切换概率提高或者是降低,甚至可以禁止某些终端发生3G到2G切换的操作,从而降低2G网负荷,确保用户感知。
近两年受资费下降,互联网业务发展拉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强劲,出现了爆发性的流量增长,给2G网络带来巨大压力,运营商开始应用智能管道解决方案进行流量的策略控制。
在流量管控方面,通过感知业务,分析用户,控制流量,内容引导来实现网络的流量控制。
智能网络管道处于终端和应用业务之间,其智能由一系列致力于资源优化的网络服务系统来实现。
运营商通过建设PCC(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在技术层面引入更先进的流量控制,提供基于业务及用户优先等级的数据资源分配机制,实现接入网的差异化、精细化管控,通过流量卸载、多连接等网络协同机制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补。
通过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针对不同应用业务的流量进行分阶段端到端流量优化,对WAP/HTTP进行压缩,对P2P流量进行均衡,对IM即时通信类的永远在线进行优化,对多媒体类应用进行速率适配,来提升数据业务的用户感知。
4 未来我国多元网络优化和用户感知提升的实施策略随着3G网络的建成,以及下一代演进技术LTE的引入,我国运营商都将面临新技术引入,网络架构演进,多元网络优化等现实问题,2G/3G/LTE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共存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我国通信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通信生态链上各个主体的一个新兴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