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3 中华书局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3 中华书局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3 中华书局版1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2、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危机。

3、理解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认识明治维新这场改革对日本历史的推动作用。

4、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学情分析

1、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革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历史典型事件。

3、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评价,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1、老师讲解

什么是明治维新呢?

“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

2、老师提问明治维新的背景?

学生回答:略

老师讲解: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将军手下的封建领

主称作“大名”,大名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3、老师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向哪个国家学习?

学生回答:646年,大化改新,向中国唐朝学习。

4、老师提问:日本是在怎么样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

5、老师提问:幕府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

6、老师讲解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但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7、老师提问:在19世纪中叶日本国内矛盾尖锐,而除了国内出现危机以外,日本在国际上又遇到什么危机?(生看书答略)

老师提问:内忧外患的日本向何处去?是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自强起来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生答略)怎样才能自强起来?(生答略)

8、倒幕运动:

教师讲解:人民群众是武装倒幕的主力,联合组成倒幕派的是中下级武士、资本家和新兴地主,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以天皇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他们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推行的改革必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可为后面讲述近代日本为何成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作铺垫。

当时日本的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想努力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同学们看到了,当时日本的实权掌握在实行"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的手中,不搬掉绊脚石,改革的结果就会像我们中国的戊戌变法一样,因此要改革必须要怎样?(生答推翻幕府的封建统治)

9、老师提问: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倒幕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倒幕经过进程示意图)形成改革力量→拥立明治天皇→发布讨幕诏书→幕府挑起战争→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迁都东京。10、教师讲解: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11、老师提问:“富国强兵”就是要国家独立,“殖产兴业”就是要经济工业化,“文明开化”就是要文化、生活西方化。在这样的口号下,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12、明治天皇于哪一年实行什么性质的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一些?要求学生填表:

项目

项目

内容

目的

政治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1)允许土地买卖

(2)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

军事

实行征兵制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文化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发展近代教育

内容

目的

政治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1)允许土地买卖

(2)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

军事

实行征兵制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文化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发展近代教育

13、(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对明治维新的总评价:明治维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这次改革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以政令的形式发布展开的,所以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历史作用:对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不断强大;对外,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近代唯一民族独立国家。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

1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了解了改革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日本是一个非常擅长向别人学习的国家,早在古代,日本就通过大化改新仿效我国的隋唐制度使其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而明治维新使日本再一次飞跃,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从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巨大作用,那么作为我们国家,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答向先进国家学习,坚持改革开放等)

活动3【作业】作业

1、背诵明治维新内容?

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发生的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1)主要内容: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2)戊戌变法。(3)启示: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 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 一、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二、难点: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社会状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导)日本历史上曾借助两次成功的改革,实现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古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日本又借助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那么,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有哪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究。(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新课: (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 (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 ㈠幕府统治的危机(课件显示) (指导学生粗读教材,了解19世纪中叶日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简介幕府和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讲课教师:王林(北京市丰台一中,历史教师) 评析教师:吴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说明: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及功能和地位 本课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历史》第三册第五单元《近代社会的新发展》中的第17 课《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中第二课时有关日本改革的内容。本教材是以单元教学为模式,即围绕单元主题《近代社会的新发展》来进行教学的。在历史课程标准(P23 )中指明从17 世纪上半叶到19 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那么在第四单元《跨入近代社会》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英国资产阶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内容,实际上就是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而第17 课则是着重介绍俄国、日本是如何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与俄国相比,日本的情况更复杂,也更具代表性。首先,日本长久以来一直以中国为师,闭关锁国。在面临外敌破关,殖民地化的大背景下,日本奋起改革,成功的摆脱了西方的殖民控制。成为亚洲唯一一个独立发展的国家。其次,日本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甲午中日战争击败清政府,日俄战争中打跨俄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日本的发展中有对外侵略的成份,但其自身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重要表现,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后的“近代社会的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进一步树立改革和发展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对于日本而言,学生已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大化改新,了解了日本民族善于向外学习的特点。那次改革实现了日本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而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同样是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其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闭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学案)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西方列强的入侵;理解倒幕运动的作用;记住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认识①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③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可适当联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措施影响。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方法】 导读式自主互助型学习 【教具学具】 1、学案中的图片及阅读材料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相关图片、引文、表格 【新课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民族,回忆: 1、日本社会学习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其第一次转折是? (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学习隋唐) 2、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封建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转折,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导学过程】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自学阅读教材第153-154页回答:(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下面问题。) (1)

(2)看下图:幕府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提示学生结合154页楷体字从当时的各个阶级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 2、结合小组回答,老师概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 德 川 幕 府 的 统 治 社 会 剧 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人文素养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不断发展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课件下载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

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人类的出现、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要代表猿人早期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 早期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他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启发、比较归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德川幕府__统治之下。__天皇__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__幕府将军__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闭关锁国__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__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__,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__中下级武士__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__倒幕运动__。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__明治__”。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西方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__明治维新__”。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__废藩置县__,实现__中央集权__;军事上,实行__征兵制__,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殖产兴业__”为口号,大力发展__近代经济__;社会生活上,提倡“__文明开化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__发展资本主义_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__资本主义强国__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_军国主义_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__对外侵略扩张__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消积影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仍保留了大理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探究二以俄国和日本为例,论述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明治维新》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 第3课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福泽谕吉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及其被推翻的史实;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第一环:候课反思 1、师生准备; 2、课代表组织朗读; 3、导入新课。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样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大炮轰开“闭关锁国”大门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环:设疑推探 1. 什么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根据以下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关键信息,难懂问题可以讨论。 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军事上“”。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的改革。 积极影响:①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②使日本摆脱了成为命运,成为亚洲强国。 消极影响:③日本一步步走上道路。④保留残余。

德川将军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日本 ——明治 维新的根本原因。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 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 机。 丧权辱国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东京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 原因 幕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倒幕派得到各阶层人民的配合和支持。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 意义 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课件下载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 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 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 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 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人类的出现 . 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 《完全形成的人》 . . .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 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 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 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 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 .

. .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 低下,物质匮乏)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 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 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 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 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 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 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 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 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生产 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 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 . . 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军队、监狱等机构的设置,证明奴隶社会 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自然组成的,国家 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取代原始 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时,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 集体生活、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也 极端艰苦;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互相杀戮非常残酷和野蛮。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人们生 活的物质来源大大地丰富了,精神上也逐步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 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比原始社会进步得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目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3 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 课“秦王扫六合” 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 课三国鼎立 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 2 课“贞观之治” 第 3 课“开元盛世” 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8.3明治维新

第3课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福泽谕吉为何要提出“脱亚入欧”论呢? 【新课探究】 【过渡】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 一、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府

专题8明治维新 教案 (1)

《明治维新》教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课标解读】: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理解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明治维新改革内容及意义的分析,知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知道同样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的改革却遭到失败,理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理解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道路具有多样性。 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梳理线索——知识回顾——基础知识掌握——重、难点突破———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提出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明治维新的?改革的情况内容和进程如何?改革对日本历史发展的作用?然后明确明治维新的含义,简单回顾上节所学,理清线索。 一、走进历史 梳理线索:内忧外患→→明治维新→→迅速崛起 知识回顾: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改革的必要性 内忧: (1)政治:幕藩体制,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患:(黑船来航)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三)日本社会的新变化——改革的可能性 (1)政治:下级武士成为领导者;推翻了暮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领导条件)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经济条件) (3)思想: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思想条件)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四)武装倒幕,建立明治政府——维新的前提 二、探究明治维新 施政纲领——颁布《五条誓文》。 探究题1.展示图片及《五条誓文》内容,并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明治维新的目标。 (一)、目标: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