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特式建筑与穹顶式建筑的区别
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与表现

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与表现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作为中世纪的重要建筑风格之一,具有独特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标志着欧洲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也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与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进一步加强建筑的空间感和垂直感。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通常有高大的尖顶和高耸的塔楼,它们给人一种向上延伸的感觉,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神圣与庄严的氛围。
此外,哥特式建筑中采用了更多的拱顶和穹顶结构,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敞与明亮。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建筑不再是简单的纵向延伸,而是兼具纵深感和立体感。
其次,哥特式建筑在细节装饰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尽管哥特式建筑的整体结构相对复杂,但它的细节装饰却精美而富有创意。
在建筑外立面上,人们可以看到精心雕刻的飞拱、花窗、扶壁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在教堂内部,我们也会被细致入微的壁画、雕塑和马赛克镶嵌所吸引。
哥特式建筑的这些细节装饰不仅展现了建筑的艺术价值,也是建筑师对美的追求和对技艺的完美展示。
此外,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哥特式建筑通常使用天然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石灰石、大理石等。
这些石材不仅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还能够展现出石材的质感和纹理,使得建筑更富有层次感。
此外,相比于其他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对玻璃的运用也较为突出。
在教堂的窗户上,人们可以看到庄严的彩色玻璃,它们通过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为建筑带来了神秘而美丽的效果。
最后,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表达上有着独特的内涵。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教堂或修道院,因而它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都充满了宗教象征与意义。
高大的尖顶和塔楼象征着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和崇高,而细致入微的装饰则传达了圣经中的故事与信仰。
哥特式建筑通过结构与装饰的完美结合,以及宗教表达的体现,使得人们在进入建筑内部时,能够从物质世界中超越出去,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和安慰。
建筑学中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演变

建筑学中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演变建筑风格是指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基于特定时代、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建筑风格不仅仅是形式的呈现,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建筑学中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演变。
一、古代建筑风格1. 古埃及建筑风格:古埃及建筑风格以金字塔为代表,其特点是结构稳固、雄伟壮观,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崇拜和对统治者的尊敬。
2.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希腊柱式为基本元素,建筑造型简洁、对称,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平衡,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理性思维和美的追求。
3. 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发展出拱和穹顶结构,以及广场和拱门的设计。
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实用性,体现了罗马帝国的雄伟与权力。
二、中世纪建筑风格1. 罗曼式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以厚重、粗糙的石头墙壁和大拱门为特点,具有厚重感和神圣感,常用于教堂和修道院的建筑。
2. 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尖形拱门、飞扶壁和尖顶为特点,具有纤细、垂直的线条和富有装饰的窗户,体现了基督教的信仰与力量。
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追求对称和比例,注重人文主义,以圆顶和柱廊为特点。
2. 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结合了哥特式和古罗马元素,注重水平的线条和装饰,以石雕和拱门为特色。
四、现代建筑风格1. 包豪斯建筑风格:包豪斯建筑追求功能性、简洁性和现代性,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2.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回归古典元素,以对称和比例为基础,注重建筑的正统性和尊严感,常用于政府和文化建筑。
3. 后现代建筑风格:后现代建筑以多样性、非传统和突破界限为特点,追求个性化和表达自由,打破了传统建筑的规则与限制。
综上所述,建筑学中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演变密不可分,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对建筑风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1. 古典建筑风格古典建筑风格是指诸多历史时期的古代希腊罗马式建筑风格,它强调对称与均衡感,常见的特征有柱廊、穹顶和圆顶。
古典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包括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的斗兽场。
2. 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法国,它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
哥特式建筑强调垂直线与空间感,拥有尖拱和尖塔等特征。
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
3.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于15世纪意大利,是一种对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的复兴与模仿。
它注重对称和比例,常见的特征包括穹顶、柱廊和浮雕。
代表作品包括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大殿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4.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兴起于17世纪欧洲,它强调豪华和装饰性,常见的特征有壮丽的凸起和曲线形。
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斯图尔夫城堡。
5.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建筑的元素,并加入了现代设计的创新。
代表作品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和法国卢浮宫。
6. 摩天大楼风格摩天大楼风格兴起于20世纪,是由高层建筑的兴起带来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注重垂直线和现代技术的运用,代表作品包括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迪拜的哈利法塔。
7.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它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限制,追求创新和个性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常具有奇特的形状和多样化的材料。
代表作品包括法国的卢浮宫平台和美国的格根海姆博物馆。
8. 轻型建筑风格轻型建筑风格是一种非传统的建筑风格,它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轻型建筑的设计以简约和灵活为特点,常常使用轻质材料。
代表作品包括日本的银座高架桥和德国的葱塔。
9. 北欧风格建筑北欧风格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简约、明亮和温馨为特点。
它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贯与流动,常常采用木材和玻璃等自然材料。
代表作品包括瑞典的卡尔玛镇和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政厅。
论“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风格特色

论“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风格特色作者:刘轩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6期摘要:哥特式建筑产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在基督教统治着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一切思想和人性被压抑禁锢的年代,具有极大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哥特建筑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哥特式建筑以一种外显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汹涌激荡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
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成就是天主教堂,高耸的尖顶,巨大的肋拱,彩绘的玻璃以及精雕细镂的布局都彰显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本文从实用性、美学艺术、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角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哥特式建筑内部及外部的装饰风格特色,包括尖顶,飞扶壁,玻璃花窗及光影的变化等。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基督教灵性理想尖肋拱顶飞扶壁玻璃花窗一、“哥特式”建筑简介哥特建筑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盛期。
“哥特”一词源于古代西欧的一个民族——哥特人,但哥特艺术并非哥特人所创造,而是用以表示一种贬抑鄙视的态度,有“怪野不文”的意思。
十一世纪末期,欧洲的城市作为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而逐渐繁荣。
当时的基督教严重影响着包括建筑艺术在内的社会生活,它诉诸广大群众,宣传灵魂救赎,信奉彼岸主义,长期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人性健康的欲望。
哥特式建筑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和发展充分地反映了精神对物质、基督教唯灵主义对蛮族文化的制服过程。
它以一种外显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汹涌激荡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是天主教堂,高耸的尖顶、巨大的肋拱、彩绘的玻璃以及精雕细镂的布局都彰显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中世纪的建筑历史包括四个阶段:下墓窟时期;拉丁、墨洛温王朝及加洛林王朝时期;罗马时期;哥特时期。
哥特式吸收了罗马式的部分风格,但又有较大的区别。
不同于罗马式建筑的庄重严谨,哥特式采用了玻璃花窗、雕塑等纤雅轻扬的元素,表现了一种大胆怪异的浪漫和疯狂病态的想象力。
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风格、色彩配置和内部雕镂,都是为了烘托一个基本思想,激发一种基本感受,即深沉痛悔的罪孽感。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建筑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欧洲常见的建筑风格进行分类介绍。
一、古典主义风格1. 古希腊式建筑古希腊式建筑是指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在柱子、凹槽和三角形等元素上表现出来。
典型的古希腊式建筑包括雅典卫城和巴塞罗那神庙。
2. 古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是指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并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采用了许多创新性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形剧场等。
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包括斗兽场和万神殿。
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2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注重尖拱形和尖顶,在构造上采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如飞扶壁、扶壁拱和玫瑰窗等。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三、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装饰性和华丽感,并采用了许多曲线形状、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广场。
五、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与文艺复兴式不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加简洁明快。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白宫和卢浮宫。
六、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技术,如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大胆创新的设计。
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悉尼歌剧院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
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2.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
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
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
4.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有米开罗卓设计。
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
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
5.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
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
6.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
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各种建筑风格集锦

高耸入云
哥特式建筑以高耸、挺拔为主要 特征,通过飞扶壁、尖塔等元素
营造出强烈的垂直感。
尖形拱门
哥特式建筑的拱门多采用尖形设 计,增强了建筑的向上动势。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大量使用彩色玻璃窗 ,营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对称布局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称美,平面 布局和立面构图都以轴线对称为
大胆采用钢铁、混凝土等新型材料, 以及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的创 新和突破。
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清 晰、明确的建筑形象。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
01
批判现代主义过于理性、冷漠,强调建筑的文化性、历史性和
地域性。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02
运用多种元素和符号,打破传统建筑规则,创造丰富多样的建
创新性建筑风格探索
参数化设计
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造出复杂、动 态的建筑形态。
非线性建筑
打破传统建筑的线性、静态特征,追求建筑的动态、流动和变化, 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形象。
生态建筑设计
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运用生态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进行建 筑设计,创造出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
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的东南亚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如泰国的尖顶建筑 、印度尼西亚的竹楼等。
印度建筑风格
典型特征
印度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雕塑和装饰,常见元素包括尖顶、拱门 、雕刻精美的石柱等。建筑多采用石材,色彩鲜艳。
代表建筑
泰姬陵、印度门、风之宫等。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印度建筑风格有所差异,如北印度的莫卧儿建筑风格与 南印度的德拉维达建筑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哥特式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

哥特式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特点
龚吉雯
【期刊名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7(29)1
【摘要】哥特式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它有以下建筑特点:平面一般是十字架形;高耸的塔楼多为尖笋状;斜柱加固支撑较薄墙面,形成特殊的外墙结构;薄壳般的穹顶正中开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内部是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窗户多为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用五彩玻璃作镶嵌图案,多是圣经故事.哥特式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 让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龚吉雯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云南,昭通,6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5
【相关文献】
1.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J], 郑荣华
2.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J], 郑荣华
3.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 [J], 高万隆
4.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 [J], 黄禄善
5.拂拭历史的尘埃重现艺术的光彩——试论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影响[J], 刘新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哥特式建筑与穹顶式建筑的区别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12—15 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
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
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
同时,哥特式建筑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
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11 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
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 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
柱子不再是圆形,根细 4 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
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
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
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
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
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
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
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
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
式的山墙构图。
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
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
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
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
综上所述,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穹顶式建筑的代表与哥特式建筑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与宗教有关联。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勾连搭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内地回族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成为中国内地回族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
所谓“勾连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
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
一座大殿,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因穆民人口激增,殿内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
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为窄而深的长方形,这也是中国清真寺大殿建筑花样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勾连搭的建筑结构,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具而国内其他古建筑所没有的。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清真寺内无任何偶像,人们做礼拜时,只须面向麦加克尔白即可。
所以清真寺大殿一般进深大于面阔,呈窄而深的平面。
比如西安化觉寺:大殿面阔7间,通面宽32·95米;进深9间,通进深38·53米。
中国传统寺庙建筑,屋顶的总高与建筑的进深成正比,进深越大,屋脊越高。
化觉寺大殿如也按照一般传统做法,则该殿屋顶本身的高度将超过8米,会造成大殿本身造型及整个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比例失调,殿室内部也必将为此增加大量的内柱而不利于礼拜使用。
勾连搭式结构解决了这个难题。
它将27·6米进深的前殿部分分为前后两跨,做两个平行的歇山屋顶,再与穿插上来的后窑殿屋顶相连,成为一组尺度合宜、形体丰富的大屋顶。
不妨可以说,这种勾连搭式的大屋顶,是几百年来中国穆斯林工匠大师的精心杰作,在中国古建筑史上亦应占有一重要地位。
除勾连搭结构外,中国内地清真寺大殿建筑多为大木构架,起脊,带斗栱,这是与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明显不同之处。
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大殿即是这种典型建筑之一。
它的前廊部分,斗栱、斗底均向内颔,麻叶头弯曲不太甚,为典型明代做法。
大殿前部低矮,进殿内则突然“彻上露明”,举架高大,给人以强烈的壮丽感觉。
殿内梁架整齐直壮,坡度平缓,屋面几乎成一条直线,无举折。
稍尽间的檩上,用很高的枕木垫起,屋角起翘很高,约达5·3米有余,故屋面凹度很大。
屋顶用筒板瓦,望板也用板瓦,琉璃脊,两山用琉璃砖砌成山花。
显然,这是一种已经民族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
该寺总平面为一东西狭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
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院落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
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
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房”(二门)、石牌坊、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
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楼、石坊、南北对厅和厢房、门楼等各种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井然。
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郑州清真寺、安徽寿县清真寺、山东济宁和济南的那些清真寺中,都基本上得到反映。
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邃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
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以上便是我对于哥特式建筑与穹顶式建筑特点的对比与例举。
分析的有所欠缺,以及从网络摘抄较多,请老师斧正。
班级:11级土木工程1班
姓名:蒲鑫
学号:20115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