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必看的批评艺术
班主任工作艺术: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班主任工作艺术:批评的艺术与技巧班主任工作艺术:批评的艺术与技巧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但教师在批评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本文试以自己的带班经验,浅析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一、批评要及时对于学生实施惩罚的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和危害,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评惩罚他。
二、批评要情感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满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
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
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三、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
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
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听小树苗哭泣。
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
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
班主任的批评与表扬作艺术

班主任的批评与表扬作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领导力量,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和老师。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我们倾注艺术的匠心。
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班主任的批评艺术1、弄清错误的真相和批评对象的特征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养。
所以,我们必须弄清错误的事实:是违反了课堂纪律,还是下课乱来;是日常行为不够规范,还是不参加集体活动和劳动;是不尊敬老师,还是与同学发生矛盾;是学习不用心,还是谈恋爱……这些问题,必须在批评之前弄得清清楚楚,对于错误的前因后果也要搞得明明白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2、批评方式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错误的性质和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①个别批评与当众批评能个别批评解决的事,决不当众批评。
尤其是对自尊心强、脸皮薄的学生,更就如此。
对于一些错误,当众批评后对全班同学造成消极影响的,更不能当众批评。
当然,当众批评也是不能废弃的,对有些错误,当众批评之后,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还是要选择的。
②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事不对人的批评,甚至旁敲侧击,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尽量少用或不用点名批评。
当然,有时我们虽然没有点名,但大家一听就知道批评谁,这样也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使用点名批评。
③商讨式批评与发问式批评对于反应灵敏、脾气暴躁,否定心理表现明显,行为常为情绪所左右,而情绪又多易为言语所激发的青少年学生,商讨式批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缓和,我们以商讨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给批评对象,易于为他们的接受。
而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自我醒悟。
如果我们在交谈时,多设计一些他们接受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觉悟。
这样不仅能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也能避免正面交锋。
教师的批评艺术

教师的批评艺术批评学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教师批评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还会引起师生之间的隔阂。
因此,批评既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
一、不露声色的批评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
教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谈话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
著名教育家孙敬修看见几个孩子在折树苗,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
孩子好奇地问“爷爷,你在听什么呢?”。
他说:“我在听小树哭泣呢。
”“小树会哭吗?”“会呀,你们折了它,它也疼啊,当然会哭,它们说等它长大了,好为国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伤害它。
”孩子听了羞愧得脸都红了。
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
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二、表扬鼓励式的批评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们早就习惯了批评,多一次批评也无所谓。
如果教师语言温柔,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大发雷霆,学生则只能是口服心不服,使批评成为“学生流了泪,教师解了恨,过后还是那个味”。
如果换一种方法——鼓励式的批评,则效果就会大大不一样,它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希望,还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公正。
使用这种方法,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要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轻描淡写,批评时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像涓涓溪流沁入心田。
三、建议性的批评建议性批评是指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流意见的批评。
教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要心平气和,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你有很多优点,但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希望你一定要改正。
”“你要尽快克服这个毛病,要不太可惜了。
”这种方式,既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批评学生的艺术(推荐5篇)

批评学生的艺术(推荐5篇)第一篇:批评学生的艺术批评学生的艺术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予以制止并帮助其改正,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个必可少的环节。
但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教育效果,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方式主要有:1、一针见血式。
部分学生犯了错误很难自我认识,而且性情固执,不愿意认识和改正错误。
对这类学生的批评,不要含糊其辞,应把错误直截了当的指出来,使批评富于针对性,从而达到快速教育的目的。
2、启发暗示式。
对于不易接受“一针见血”式批评且缺点错误又不十分严重的学生,应该采取启发、暗示、诱导的方式,用委婉的言语达到批评的目的。
3、点到为止式。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喋喋不休,只须指出问题,指出危害性,点到为止。
4、鼓励批评式。
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5、春风化雨式。
通过促膝谈心,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
此法回避了大庭广众面前对学生的批评,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意识。
在谈话中,教师应表情自然、态度温和、富有人情味,应说理充分、语言确切、恰如其分,不夸张、不上纲、不讽刺、不挖苦,当然也要不护短,教育要深刻。
虽不声色俱厉,却能触及心灵。
6、幽默风趣式。
批评学生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起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
在轻松的气氛或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让学生知错明理、自我谴责。
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该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
第二篇:艺术批评浅谈对艺术批评的理解李智摘要:长期以来艺术批评同艺术史及艺术理论共同发展,然而艺术批评的意图一直被质问,通过从艺术发展的本身出发,阐释了艺术批评在理想状态下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关键字艺术批评原则艺术性科学性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
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

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品行的一种否定。
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以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批评这一外部强化手段,注重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
一、谈心法通过促膝谈心,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
这就是春风化雨的批评艺术。
此法,回避了在大庭广众面前对学生的批评,不致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意识。
在谈话中,教师表情应自然、态度要温和、富有人情味,说理充分、语言确切、恰如其分,不夸大、不上纲、不讽刺、不挖苦,当然也不护短,教育要深刻。
虽然不声色俱厉,却能触及心灵,让学生脸红耳赤、泪流满面。
二、榜样法列宁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利用榜样来批评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
它的功效得枯燥的说教、严厉的责骂所不能及的。
革命前辈、领袖人物、英雄劳模,尤其少年英雄、十佳学生、身边先进、好人好事,都是丰富的榜样资源。
用英模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习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责。
这样,学生既知错明理,又为英模精神所熏陶感染。
三、发现法对一个屡教难改、多次反复的学生,教师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一批评就训斥,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
倘若我们能从该生身上发现些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教育收效必定甚佳。
因为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盼到了知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四、幽默法批评学生时,教师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
当有的学生在桌面上刻字时,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会说话,它会怎样呢?"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态度不端,老师对他说:"一个人只懂得男女厕所,他的知识就够用了吗?"此时,学生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红着脸笑了。
优秀范文:教师批评的艺术3篇

优秀范文:教师批评的艺术 (2)优秀范文:教师批评的艺术 (2)精选3篇(一)教师批评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既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又能保持良好的教学关系,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学会的艺术。
首先,批评要有建设性。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进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指出他们的错误。
因此,在批评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例如,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可以指出具体的错误,并给予相应的修改建议。
同时,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教师也要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尽管存在问题,但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其次,批评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
在批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解释和观点,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难点,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在沟通中,教师应该采取友善和平等的姿态,避免过于强硬或威胁的言辞,给学生留下积极的学习环境。
最后,批评要注重鼓励和肯定。
学生在接受批评时往往会感到自卑和失落,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取得进步。
同时,在批评中,教师也要及时表达对学生的肯定,赞扬他们的优点和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批评的艺术在于能够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改进和成长,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
只有在这样的批评环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优秀范文:教师批评的艺术 (2)精选3篇(二)教师批评是一门艺术,它既能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也能维持课堂秩序和教育环境。
然而,正确并有效地批评学生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关键技巧。
首先,教师应该在批评的时候注重语气和态度。
态度友善和谦和的教师批评会更受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师应该用鼓励和支持的口吻去批评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重视的。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作为班主任,我始终认为批评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责任。
正确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进,而不当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我们需要学会运用批评的艺术来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他们的问题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批评。
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化解矛盾,避免批评过度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批评应该是积极的。
批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步,而不是简单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
因此,我们在批评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以积极的态度来激励和鼓励他们。
在表扬中夹杂着建议和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将其视为自身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对个人的否定或攻击。
此外,在批评中我们应该注意方式和语气的选择。
语言的使用对于批评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使用客观、中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避免使用贬低、挖苦或讽刺的语言形式。
同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冷酷和无情。
通过友善和善意的语言和态度,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批评中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最后,我们还应该及时跟进学生的改进情况并给予反馈。
批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过程。
我们批评之后,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改进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改进。
同时,我们也要准备接受学生对于我们批评的反馈和意见,因为我们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只有不断改进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批评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门艺术。
教师批评的艺术

教师对学生批评的艺术古人云:“忠言利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能在苦药里加甜或在苦药的外面包上各色美丽的糖衣,使苦药不苦口还利于治病。
那么对于使用批评语最多的教师,我们对学生诚恳教育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艺术使之顺耳、悦耳、入耳?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使忠言顺耳,对待师生、生生问题,遵守“二中”“二心”的原则,使忠言如春风拂柳,似细雨润物。
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矛盾问题,还能融洽班级气氛,增进师生、生生间友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劝告的话要中肯、中听。
我们常说“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说的话语,要对事不对人,要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易产生抵触情绪,利于问题的解决。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深情地写到:“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由此可见一个老师对学生间矛盾的正确处理,对一个孩子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无独有偶,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也清晰地回忆道:“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从中看出: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地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选好角度、站好立场,诚恳劝告的话语是能够很快被学生接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必看的批评艺术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
批评是每一位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 批评不讨人喜欢。
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被人批评是一件让自己面对别人的时候难堪的事。
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使学生能克服避免犯错及改正错误的思想行。
的确,批评包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的意思,它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
然而我们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领悟批评是一门艺术。
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
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 , 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
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
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
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
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
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
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
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
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
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
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
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不须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教育有了正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总之,人生活在团体中,批评人,听人批评都是难免的。
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批评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为了避免无谓消极的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少运用且善于运用批评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