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导向定价法

合集下载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定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顾客导向三种类型。

1.成本导向定价法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但它容易忽视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有时候与定价目标相脱节。

此外,运用这一方法制定的价格均是建立在对销量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降低了价格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时,还需要充分考虑需求和竞争状况,以此来确定最终的市场价格水平。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总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此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

同时,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它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少。

而且,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剥削。

(2)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址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的。

目标收益定价法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做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中很难行得通。

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具有垄断性的商品,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3)变动成本定价法采用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和可接受价格的最低界限。

变动成本定价法改变了售价低于总成本便拒绝交易的传统做法,对于有效地应对竞争、开拓新市场、调节需求的季节差异、形成最优产品组合,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1 成本加成定价。

旅行社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首先得考虑成本。

这成本加成定价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就是在产品的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价格。

比如说,一个旅行团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成本加起来是3000元,旅行社想赚20%的利润,那就会在3000元的基础上加上600元,最后定价3600元。

这方法简单直接,就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旅行社心里有底,知道只要按这个价格卖出去,成本保住了,还能赚一笔。

不过呢,这方法有时候有点“死脑筋”,没太考虑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要是市场上其他旅行社类似产品价格低很多,那按照这个价格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1.2 目标利润定价。

这种定价方法就是旅行社先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来计算产品价格。

这就好比是“画饼充饥”,不过这个“饼”是能实现的。

假设旅行社计划组织10个旅行团,想要赚50万的利润,每个旅行团的成本大概是40万,那总共的收入就得达到450万,平均到每个旅行团的价格就得定到45万。

这方法的好处是旅行社能朝着自己的利润目标努力。

但是呢,要是预计的销售量达不到,那就麻烦了,可能就赚不到目标利润了。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

2.1 理解价值定价。

这就是根据游客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定价。

游客觉得这个旅行产品值多少钱,旅行社就定多少钱。

比如说,一个去九寨沟的旅行产品,九寨沟那可是人间仙境啊,游客觉得能看到那么美的风景,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花个5000元也值得。

旅行社就可以根据游客的这种心理定价。

这就有点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过呢,要准确把握游客的理解价值可不容易,得做市场调研,了解游客的想法才行。

2.2 需求差异定价。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定价。

比如同样是去云南的旅行团,旺季的时候游客多,需求旺盛,价格就可以定高一些,像“物以稀为贵”嘛。

而淡季的时候,游客少,为了吸引游客,价格就得降下来。

还有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也可以有不同价格,像学生、老人可能优惠一些,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弱一些。

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方法

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方法
友福
德国
/
0.226
35.4
万宝龙
韩国
S105
0.056
142.9
迪克森
德国
D323
0.083
96.4
普乐
法国
P01
0.119
67.2
圣象
德国
/
0.102
78.4
欧典
德国
/
0.075
106.7
吉象
国产
/
0.118
67.8
威泰克
德国
/
0.098
81.6
宏耐
德国
/
0.107
74.8
2001年4月强化木地板品牌价格信息
02
商品2的价格P2>3元,价格选择为4元、5.5元、9元
商品1的价格P1>2元,价格选择为4.5元、6元、9元
01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定价原理 单品销售时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定价原理 单品销售时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 P2 = 9元时, Л2 = (9 - 3) *1 = 6元 (最优价格与最大利润) 单品销售的总利润为Л=Л1+Л2 =8+6=14元
国产
/
105
15
德诺
国产
/
90
16
富兰
国产
/
85
2001年4月强化木地板品牌价格信息
序号
品牌
产地
产品型号
样品价格
1
威泰克
德国
/
227
2
圣象
德国
/
218
3
宏耐
德国
/
215
4
森堡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定价策略,它强调以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其公式为:定价= 基本成本+ 相关附加费+ 利润率(费率)。

成本导向定价法强调把劳动力、材料、能源等成本计算入定价,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定价的结果。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定价策略,其重点在于以成本为基础,依据成本来决定定价。

这种定价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成本,并更有效的实现利润最大化。

首先,成本导向定价法在进行定价时,需要先确定基本成本,其次是确定相关附加费,例如运费、物流费用等,最后是利润率(费率)。

基本成本是定价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等等。

相关附加费是指由于物流等因素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利润率(费率)是指企业定价时设定利润比例,即定价时要收取多少利润,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导向定价法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还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利润最大化。

它是企业定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合理设计定价策略,以提高利润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毛利率定价法、加额法或标高定价法
1.商品零售价格=商品进货成本ⅹ(1+毛利率)
例子:在美国超级市场上,婴儿食品的一般圆成率为9%,烟草商品为14%,面包商品为20%,干货食品和蔬菜为27%,调味品和食品精为37%,贺卡为50%。

2.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变动成本+销化净额)
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成本率)
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例题:假设一家400平米的超级市场,每个月需要500万元之费用,而超级市场平均的毛利率有20%,且变动费用率为0,损益平衡点是多少?
损益平衡点:500万元/0.2=2500万元,亦即该超市每个月要做2500万元之营业额才不会亏本。

例题:一家超市在商圈调查,估计每月销售额3000万元,而该超市估计的费用支出每月600万元,则平均毛利优选法必须控制在600万元/3000万元=20%,才算平衡,亦即毛利率如低于20%则会产生亏损,高出才有利润。

例题:如某项商品,其进货成本是80元,预定的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售价应为多少?
售价=购入成本/(1-预定销售毛利率)=80元/(1-0.2)=80/0.8=100若必用传统的成本加成的算法,则可能得出来的毛利率会降到16.67%,其算法如下:
80元+(80ⅹ20%)=80+16=96元,其毛利率变成(96元-80元)/96元=16.67%,而非20%。

整体的订价目标要高于损益平衡所需的毛利率目标,才能获取利润。

过去,成本导向定价法是商店最常用的定价方法,目前大多数零售商仍然使用这种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常见的定价方法,它以产品的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最终价格。

下面是一个关于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某家小型咖啡店刚刚开业,为了确保利润,店主决定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来制定咖啡的价格。

店主首先计算出每杯咖啡的成本,包括咖啡豆、牛奶、糖等原材料,以及租金、工资和其他运营成本。

然后,他根据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率,计算出每杯咖啡的售价。

为了吸引顾客并提高销售额,店主还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活动,例如买一送一、打折优惠等。

这些促销活动也考虑到了成本和利润,以确保最终的定价仍然符合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原则。

通过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该咖啡店成功地确保了利润,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

虽然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可能更低,但该咖啡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从而实现了稳定的销售和盈利。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 (1)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 (1)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成本、需求、竞争是影响供应商定价的最基本因素,因此,与之相对应,就形成了以成本、需求、竞争为导向的三大类基本定价方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叫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供应商以产品的成本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而形成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简便易行,是现阶段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方法。

实际工作中,作为定价基础的成本,其分类繁多。

因此,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

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是将产品的完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费用),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然后除以产品产量,从而得出单位产品的价格。

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计算简单,可以让供应商预先了解利润的数量,有利于核算、补偿劳动消耗,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但这种定价方法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忽视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缺乏灵活性,通常不大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供求。

当利润不变时如果供应商个别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产品价格就会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势必影响其销售;如果供应商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则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又无形中抛弃了部分可以实现的利润。

2.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

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又叫边际贡献导向定价法,是抛开固定成本,仅计算变动成本,并以预期的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以获得收益的定价方式。

边际贡献是指供应商增加一个产品的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减去边际成本后的数值。

如果边际贡献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则出现亏损。

基本公式是:价格=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边际贡献=价格一变动成本利润=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适用于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形势严重恶化等情况,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损失。

因在供过于求时,若坚持以完全成本价格出售,就难以为采购方所接受,会出现滞销、积压,甚至导致停产、减产,不仅固定成本无法补偿,就连变动成本也难以收回;若舍去固定成本,尽力维持生产,以高于变动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则可用边际贡献来补偿固定成本。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着重考虑成本的企业倾向于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其基本特点是关心对成本的充分补偿和盈利的可能性:以成本作为价格的最低界限,要求价格只能在成本之上;把外界价格的影响通过戚本类型和盈利率的选择反映出来,例如完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能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最基本的定价方法是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盈利额来计算价格的。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是:价格=平均单位成本十平均利润或价格=(总成本十目标利润额)/总产量目标利润或平均利润相对于成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动的,当把目标利润作为与成本同比例增长,或作为销售额中一个固定比率部分时,价格计算公式需要作出修改。

①目标利润作为与成本同比例增长的部分。

这里以成本作为计算的基数,按照利润随;成本变动的比例,首先确定成本加成率(或称为成本利润率),然后计算价格。

其公式是:价格=平均成本×(1+成本加成率)(2)目标成本定价法。

有些产品价格的制定是在缺乏历史成本资料,或者己有的成本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所销售产品的劳动消耗等条件下进行的。

例如,按订货合同组织单件性特种产品生产的场合,价格制定是在订货合同达成时或之前进行的。

单件生产特种产品的生产特征决定了历史成本资料的缺乏性或不适用性。

另外,一个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在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即使实行成本导向定价,也不能以新产品推向市场初期的成本为计算依据。

在这些场合,企业可采用目标成本定价法。

所谓目标成本定价法是以企业期望可达到的成本目标作为制定价格的基础的定价方法。

目标成本不同于制定价格时期的实际成本,它是为实现定价目标、谋求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而测定的一种“影子成本”。

通常情况下,影子成本所反映的是在企业技术设备日臻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有序,整个经营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生产成本。

对于新产品来说,影子成本着重反映的是从小批量生产转向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具有边际递减特征的阶段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

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例如,某电视机厂生产2 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000元,确定目标利润率为25%。

则采用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价格的过程如下: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 000元
单位产品总成本4 000元
单位产品价格4 000×(1+25%)=5 000元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成本利润率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

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价格时,对成本的确定是在假设销售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若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则预期利润很难实现,甚至成本补偿也变得不现实。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优点:首先,这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

其次,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他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到最少。

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的剥削。

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在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科研项目投资以及批发零售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即使不用这种方法定价,许多企业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格。

2.目标收益定价法
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假设上面一例中建设电视机厂的总投资额为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则采用目标收益定价法确定价格的基本步骤为:
(1)确定目标收益率
目标收益率=1/投资回收期×100%=1/5×100%=20%
(2)确定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总投资额×目标收益率÷预期销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3)计算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预期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相类似,目标收益定价法也是一种生产者导向的产物,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

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作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价格,无法保证销量的必然实现,那么,预期的投资回收期、目标收益等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垄断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业、劳务工程和服务项目等,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

3.边际成本定价法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动成本代替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称为变动成本定价法。

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时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和可接受价格的最低界限。

在价格高于变动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出售产
品的收入除完全补偿变动成本外,尚可用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甚至可能提供利润。

例如,某制鞋厂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固定成本8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0.7元,预计销量为10 0 000双。

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同类产品的价格为1元/双。

那么,企业是否应该继续生产呢? 其决策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固定成本=80 000元
变动成本=0.7×100 000= 70 000元
销售收入=1×100 000=100 000元
企业盈亏=100 000-70 000-80 000=-50 000元
按照变动成本订价,企业出现了50 000元的亏损,但是作为已经发生的固定成本,在不生产的情况下,已支出了80 000元,这说明按变动成本订价时可减少30 000元固定成本的损失,并补偿了全部变动成本70 000元。

若低于变动成本订价,如市场价格降为0.7元/双以下,则企业应该停产,因为此时的销售收入不仅不能补偿固定成本,连变动成本也不能补偿,生产得越多,亏损便越多,企业的生产活动便变得毫无意义。

边际成本定价法改变了售价低于总成本便拒绝交易的传统做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具有极大的定价灵活性,对于有效地对付竞争者,对于开拓新市场,调节需求的季节差异,形成最优产品组合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但是,过低的成本有可能被指控为从事不正当竞争,并招致竞争者的报复,在国际市场则易被进口国认定为“倾销”,产品价格会因“反倾销税”的征收而畸形上升,失去其最初的意义。

4.盈亏平衡定价法
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

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

科学地预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

在此方法下,为了确定价格可利用如下公式:
盈亏平衡点价格(P)=固定总成本(FC)÷销量(Q) +单位变动成本(VC)
例如,某企业年固定成本为10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30元/件,年产量为2 000件,则该企业盈亏平衡点价格=100 000÷2 000+30=80元。

以盈亏平衡点确定价格只能使企业的生产耗费得以补偿,而不能得到收益。

因此,在实际中均将盈亏平衡点价格作为价格的最低限度,通常在加上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后才作为最终市场价格。

有时,为了开展价格竞争或应付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企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以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从本质上说,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卖方定价导向。

它忽视了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在有些时候与定价目标相脱节,不能与之很好地配合。

此外,运用这一方法制定的价格均是建立在对销量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降低了价格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时,还需要充分考虑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确定最终的市场价格水平。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