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本期主题全龄友好的健康社区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居民对身心健康的诉求不断增多;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引发社会各界对后疫情时代居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我国非常重视健康目标的顶层战略布局和自上而下的层级传导,并在基层社区予以落实。
“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后,上海、广州等城市先行作出响应,明确提出以健康社区为抓手,建设健康城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逐步落实国家健康目标。
健康社区内涵经历3方面发展:一是多维健康,包括居民的身心健康维度及和谐的社会环境维度;二是整体健康,从个体健康层面拓展至社区整体健康层面;三是协作治理,除建成环境规划设计外,更加注重社区内外部行动者参与营造、协同治理。
健康社区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如美国“健康城区”框架重视全民健康;英国的健康社区营造强调了全面社区参与,即保证所有群体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能充分表达需求;奥地利、澳大利亚的健康社区关注女性的社区需求。
健康社区营造更需要关注儿童、老年人和女性等社区空间使用主体的特殊健康需求,引导其参与社区规划与治理,并为其营造健康的社区环境,真正实现健康社区以人为本、全人群友好、全民共建共享。
本期主题为“全龄友好的健康社区”,全龄友好体现包容性思想,即面向全人群健康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社区实证,探讨健康社区营造策略,以及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
基于社区空间使用主体和弱势群体友好视角,探讨健康社区规划研究对于丰富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理论具有重要价值;推动全人群充分参与社区治理与运营,使所有社区居民平等地享受健康社区环境与服务,体现了社区规划与治理的人文情怀,对于国家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其中,3篇论文结合国内外先进案例,分别探讨了老年人、儿童和女性友好的健康社区规划和营造策略。
《老年友好的健康社区营本期主题:全龄友好的健康社区特邀组稿人:袁 媛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副院长卷首语造:国际经验与启示》基于参与主体、运行机制、营造策略3方面的国际实践经验,对我国老年友好的健康社区营造提出建议。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学校名称:广西师范学院中心名称:地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网址:http:/syz x/中心联系电话:(0771)联系人姓名:胡宝清联系手机:中心通讯地址:175号申报日期:2007年6月申报类型:示范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制目录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实验教学 (6)3.实验队伍 (10)4.体制与管理 (12)5. 设备与环境 (13)6. 特色 (14)7.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15)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18)9.学校意见 (17)附件1 近两年承担的自治区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览表附件2 厅局级以上获奖成果(含教学成果奖)一览表附件3 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一览表附件4:主要实验课程附件5:主要仪器设备清单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中心人员简表2、实验教学3.实验队伍4.体制与管理5. 设备与环境6. 特色7.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9.学校意见附件1 近两年承担的自治区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览表附件2 厅局级以上获奖成果(含教学成果奖)一览表附件3 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一览表此表按照重要性选择论文,总数要求不超过30篇附件4:主要实验课程一、《地图学》实验教学大纲二、《自然地理》实验教学大纲四、《遥感概论》实验教学大纲五、《C语言》实验教学大纲六、《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七、《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八、《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段炼)九、《数据库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十、《GIS设计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十一、《遥感软件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十二、《GIS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十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十四、《计算机制图》实验教学大纲(邓兴礼)十六、《GPS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十七、《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十八、《网络GIS》实验教学大纲十九、《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二十、《网页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二十一、《土地规划学》实验教学大纲二十二、《地球概论》实验教学大纲附件5: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整理)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多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西方经济学专业孙新雷,男,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西方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学术性著作15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孙学敏,男,教授,博士,硕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和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物价》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开放架构下的中小企业管理论丛》(1-6卷)、《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问题研究”、“河南省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方式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励8次,获郑州大学及郑州大学商学院科研及教学奖励15次。
其主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荣获郑州大学“2004年精品课程”。
孙学敏教授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学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最满意授课教师”称号获得者,郑州大学科研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民经济学专业杜书云,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郑州市“三育人”、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多年致力于土地制度、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问题的研究,主编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学术著作;在《经济地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房地产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土地农转非规律及其应用研究"(1997)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2005),主持省级和厅级项目7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2000年获郑州大学“科研优秀奖”,因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本人获得国家“园丁奖”。
广东药科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公示拟招生情况

序 号 167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制药工程与技术 药物研发与转化 制药工程与技术 制药工程与技术 制药工程与技术 /药物研发与转化 制药工程与技术 制药工程与技术
2 1 1 2 1 1 1
序 号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 2 2 2 1 1 1 1 1 1 2 1
药学 药学 药学 药学 药学 药学
临床药学与应用/药物研发与转 化 药物研发与转化 药物研发与转化 临床药学与应用 药物研发与转化 药物研发与转化
3 2 1 3 1 2
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

u b np v ry a e - a e o iis r a o e t ; r ab s dp lcc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阶 层分化 住 房市场空间分化与个人择居 行为交互作用带来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
新或者大规模保 障性住房的建设,被 迁
移到城市偏远的地 区 ; 郊被征地的农 城
城 市 空 闻 重 构 研 究
S TUD Y F OR URB S ATI RE AN P AL CONS UCTI TR ON
文章编 号:0 9 6 0 (01 3 0 1~ 5 10— 0 021) - 04 0 0 中图分类号: U 8 文献标识码 : T94 A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 ( 目 项 编号 : 1716 4 714 . 000 1 。 40 1 .0 e s nsa dp o r l g a t wi ef e u r n s e c n e o e t o r o l, a d l t a a t n o rr a r n s l b x di c re t e i n ea d n w p v ry p o p u mi l i n r d n ih o h o sd et i t d r sd t 1 eg b ro d u l o mie e i a i b l y I l r s t n f rh r e i e ta if r n ito . n a mo ii . t t wi e ul i u t e sd n ild fe e ta i n l r
袁 媛
YUAN Yu n a
摘要:
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过程 . 各类型人群在不同 地域聚居的格局业已形成 。户籍 贫困人口. 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 , 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 间上的趋势。其结果是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群体隔离和 内卷化 ,最终导致贫困社区衰退 地域的不利影响凸显 本文建议制定 实施反贫困的地域政策 ,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城市规划和
中国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变迁、分类和特征——以广州为例

在 德 国大城 市 中,社 会经 济重 组带 来
1城 市 贫 困阶层 聚居 区的 演变
的新贫 困问题和 聚 居 区位 与美 国类似 .
对 汉 堡 的 研 究 表 明 贫 困 人 口集 中在 内
城 市贫 困阶层 聚居 区的 演变历 程
中 国城 市 贫 困阶层 聚 居 区 的变迁 、 分类和特征
— —
以广州为例
Th EvoI t e i U on, TypoI gy a d Ch a e s of o n ar ct Pov t r er y Nei b h ds i Chi es Ci i s — A Ca e St d o gh 0r O0 n n e te — s u y f
鱼稻 丰足 .为广州特富之区 南富—— 沿 江岸 的城南 为商业 交通 发达 地 区 北 贫—— 北城 近 山区 .经 济落后 ,多 游览区、庙宇 书院所在 人 口构成以
农 民和 平 民为 主 。而 在 有 过 于 侈 华
商 务 区的过 渡地带 , 霍伊特 研究 指 出 低 收入 阶层可 能迁入 弃置 的原高 级住
21早 期一 一 清初、 . 清末 、 民国
因为小汽 车 的普及 、郊 区化 的过 度 蔓
延 和 公 共 住 房 的外 迁 澳 大 利 亚 主
要 城 市 贫 困 阶 层 由 市 中心 向郊 区 集 聚 。
清 初 ,广 州 一 口通 商 ” 对 外 贸易更趋 繁荣 ,城 市 已有 明显的社 会 空 间分 化 ,贫 困阶层 聚居 区集 中在 城
Ab t a t re t e e r h o r a o e t an y f c s so r s e t n a ay i o i rb to . n src: Cu rn s a c n u b n p v rym i l o u e n c o s s ci n l ss fd s i u in a d r o t n g e t o g t dn l n l sso v lto fp v ry n i h o h o s h sp p rti st y t m aia l e lcs ln i i a ay i fe o u in o o et eg b r o d T i a e r o s se t l u a e c y
浅议辅导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途径

再次是创新能力 。辅导员必须提高 自身的理论修 养, 并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思想政治 教育规律 , 对提出的问题 进行深入探索、 分析和归 纳, 构建新 的工作模式 、 理念意识 以及工作方式 。 最后是 自我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 由于与学生接
触密切 , 其为人 师表 的楷 模力 量 可 以说 对学 生影 响
社会学、 管理学知识等 ; 在此基础上, 学习学生事务 管理 的知识 和方法 , 好 地 帮助 学 生排 除 困扰 , 更 维 护学生心理健康 , 成健全 的人 格。三是 心理素 形 质。有研究表明, 辅导员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品 质不仅表现在对待工作 和处理 问题时能够沉着稳 重, 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 2 职业能力 。高校辅 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 思想、 学习、 就业等方方面面, 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 素养, 也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首先是管理能力。 作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 高校辅导员需要有较强的
拉开与学生的距离。 2 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 . () 1 职业素质。高校辅导员 的职业素质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政治素质。应当拥有较高的政 治理论水平 , 对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 ; 同时辅导 员自 身也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 , 将理论上升为行动
的指南 。二是 业 务 素 质 。扎 实 掌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方面 的专业知 识 , 以及 与之有 关 的教育学 、 心理学 、
导 员需要 经常 与学生进 行 沟通交 流 , 了解 学生 的思 想状 况和心理 状况 。在 这种 环境 下 , 以采取 多形 可 式、 多角度 的沟通 方式 , 并掌 握 导员 从 事本 职 业 的原 因多 有不 同 , 既有 真正 热 爱 辅 导 员 事业 的 , 有 出 于其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袁媛,女,1978年7月出生,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药学硕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分子生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与分子生药学,重点关注中药鉴定理论相关研究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人才培训基地主任等。
为《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表观遗传学的金银花化学质量变异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2017年/70万/主持人
2)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常用大宗中药材质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4-2017年/1620万/主持人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药食同源重要功能因子提取、分离及规模化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究/2014-2016年/70万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调控组的道地黄芩活性成分“逆境效应”形成分子机制研究/2016-2019/66万/主持人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专项课题/免疫检测技术用于中药真菌毒素检测的方法研究/2016-2017年/100万/主持人
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
1)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in Lonicera japonica/《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
7: 1101/通讯作者
2)Global profiling and rapid matching of novel compounds using diagnostic product ion network and in silico analogue database: Gastrodia elata as a case stud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6,1456(22):187–195/通讯作者
3)Fluorescence Visual Detection of Herbal Product Substitutions at Terminal Herbal Markets by CCP-based FRET technique/《Scientific Reports》/2016, 6.
4) 《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
5) 《中药资源转录组分析操作指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主编
4、近年来获厅级以上奖励情况
1) 201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道地黄芩品质形成的机制及其调控/排名第1
2)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金银花真伪优劣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排名第1
3)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排名第1
4)2008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5)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人才
5、指导研究生情况
2015年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