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等太阳高

度线图和光照图的判读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2016·江苏泰州一模)下表为“泰州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图表材料,回答1~2题。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面积(m2) 5 4.99 4.98 4.97 4.98

1.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

2.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则( )

A.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泰州地区日出方向为东南

D.广州驶往伦敦的船舶经北印度洋海域时逆风逆水

1~2.【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光照图的判读。第1题,该地正午时阳光位于正南方向,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为夏至日前后。A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光照图;B为北半球的冬半年;C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可判断为北极点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光照图;D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光照图,故C正确。第2题,当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北半球各地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冬至日时接近于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错误;澳大利亚人们是3~5月当地的秋季播种小麦,故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均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正确;北印度洋洋面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冬季海水自东向西流,且冬季南亚为东北季风,所以广州驶往伦敦的船舶经北印度洋海域时应为顺风顺水,D 错误。

【答案】 1.C 2.C

(2016·甘肃部分高中联考)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读图回答3~4题。

3.h的值是( )

A.23°26′ B.46°52′

C.43°08′ D.66°34′

4.夏至日乙地日出日落时北京时间分别为( )

A.y,x B.n,m

C.12-x,12-y D.12-m,12-n

3~4.【解析】本题组考查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第3题,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表明位于回归线上,其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第4题,乙地是甲地关于地心的对称点,所以乙地的昼长和甲地的夜长相等,时间差12小时。两对称点,

甲地日出时间即为乙地日落时间,甲地日落时间即为乙地日出时间。

【答案】 3.C 4.B

(2016·上海奉贤期末)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①地太阳高度为90°。回答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时 B.15时

C.17时 D.21时

6.此时( )

A.PM为昏线,PN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C.新一天的范围约占7/8

D.全球昼夜平分

5~6.【解析】本题组考查日照图,时间计算,晨昏线,日期分界线,昼夜长短划分。第5题,读图,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断,图中相邻经线的经度差是45°,①地太阳高度为90°,可以推算出①地是45°E,时刻是正午12时,所以可以算出北京时间是17时,C项正确。第6题,根据西经度数值逆时针方向减小,判断图示区域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北半球是夏季。根据晨昏线定义,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所以图中的PM为晨线,PN为昏线,A错。结合前面分析,Q点所在经线是180°,是日期分界线。P点所在经线时间为0时。180°经线以西是东十二区,是新一天开始,所以新一天的范围约占7/8,B错,C对;此时全球昼夜不平分,D错。

【答案】 5.C 6.C

(2016·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请回答第7题。

7.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 )

A.南亚进入“干热季节”

B.北京正值“香山红叶”

C.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M是晨线与纬线交点、N是昏线与纬线交点,则L、K所包围的部分为昼,当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北极附近极昼面积达到最大,北半球是夏季,南亚进入雨季,A错误;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B 错;福建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C对;澳大利亚西北受东南风影响,进入旱季,草木枯黄。

【答案】 C

8.(2016·浙江诸暨期末)右图为某时刻地球极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则该日甲比乙日落( )

A.晚0小时

B.晚2小时

C.早2小时

D.早4小时

【解析】本题考查日出日落时间。根据图中90°W和180°可知,该图为南半球,则甲乙为晨线,根据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15°,则甲乙两地相差30°,乙地昼长比甲地长,且甲地位于乙地的东面,甲地比乙地日落早4个小时。

【答案】 D

(2016·山西附中月考)下图是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图,甲地位于35°S的地区。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甲、乙两地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年中甲、乙两地仅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乙地小

C.乙地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南时间比朝北时间长

D.甲地较乙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综合判读。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35°S,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角为75°,可知太阳直射点在20°S;而该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5°且昼短夜长,可知乙地纬度为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15°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一年中甲、乙两地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A错;甲地位于南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其变化幅度为46°52′。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其变化幅度为5°+23°26′,B错;乙地位于赤道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方位在南的时间比在北的时间长,而影子方位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日影朝南时间比朝北时间短,C错;甲地纬度高于乙地,甲地较乙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正确。

【答案】 D

10.若8小时后,乙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此刻太阳直射( )

A.世界著名渔场 B.暖流流经地区

C.世界著名油田 D.热带沙漠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判读及经纬网定位。再经过8小时乙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乙地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8点,8小时前北京时间为10: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可得出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甲地位于35°S,正午太阳高度为7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纬度差,可得出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因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S,150°E),应在澳大利亚东北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选B。

【答案】 B

11.(2016·四川乐山一调模拟)下图中虚线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两地物体影子顶端端点的变化轨迹,对该日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C.两地均为昼短夜长

D.甲地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的变化及其与影子朝向的关系。读图,甲地物体影子顶端始终位于甲地的正南方向,且与甲地距离不变,说明甲地太阳高度一天中不变,是北极点,北极点有极昼现象。乙地物体影子顶端移动范围,从西南转向正北最后位于东南,说明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位,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根据正午太阳方位可知乙地位于直射点以北,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对。甲地为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B错。两地均为昼长夜短,C错。甲地纬度高,自转线速度为0,比乙地慢,D错。

【答案】 A

(2016·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三一模)下图示意在某地一天中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地这一天太阳至③位置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θ为42°)。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应位于( )

A.中国北极黄河站(78°5′N,11°56′E)

B.中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

C.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6′E)

D.俄罗斯摩尔曼斯克(68°58′N,33°03′E)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读太阳视运动图可知,该地一天24小时均可以看到太阳,出现极昼,且在①位置时太阳高度为零,说明该地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③位置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θ为42°),为正午太阳高度。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二倍,于是可以得出太阳直射在20°N,所以当地纬度为北纬69度,只有D选项最为接近。所以答案为D。

【答案】 D

13.下图中符合该日北京日出物体日影(y1)与日落物体日影(y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考查日出日落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太阳直射在北纬21°,该日北京在东北日出,在西北日落,日出时影子在西南方位,日落时影子在东南方位,所以答案为A。

【答案】 A

二、综合题

14.(2016·山西山大附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图乙表示广州(23°7′N)和海口市(20°7′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0时所在经线、晨昏线。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长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第(1)题,据图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70°N 日照时间为24小时,说明70°N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0°N;日期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点经线,而OA、OB为日期界线,OB为180°经线,所以OA为0点经线,即45°E此时为0点,所以地方时12点经线为135°W,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太阳直射点位置,即(20°N,135°W);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即45°E地方时为12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7点。第(2)题,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所在纬线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再逐渐增长。第(4)题,三个月内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1)(20°N,135°W)17

(2)如图所示:

(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缩短。

15.下图为晨昏线和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图,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一个节气?请写出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地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图中B地的地方时、A地的夜长,并计算北京时间。

(4)图中ABO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如何?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如果此后图中极昼范围继续扩大,地球的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答案】(1)冬至。南纬70°及其以南。昼渐短,夜渐长。(2)20°S,60°E20°S 最大,由20°S向南向北递减46°52′(3)6时;8个小时;16时。(4)B>A>O;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变快。

子夜太阳高度和日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子夜太阳高度和周日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探讨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 王安周 (邮编:471000) 摘 要:从太阳高度的概念入手,采用公式衍生和几何推导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子夜太阳高度的计算模型,结合球面三角公式和计算模型对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非极昼区,子夜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关于球心的对称点所在纬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北半球各地子夜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日太阳高度变化速率具有非线性特征等。 关键词: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日太阳高度;极昼区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受地球公转、自转、黄赤夹角等因素影响,太阳高度随纬度、季节、时刻有规律变化。杨长青、孔祥群、赖月喜等对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推导和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变化对正午太阳高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制作模型、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1-3],但子夜太阳高度计算和规律探讨较少。借助球面立体几何、天体物理等知识对子夜太阳高度计算模型进行了推导,结合实际计算和图形分析对子夜太阳高度和日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 一、子夜太阳高度的计算模型 正午太阳高度为地方时12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较多,如楼间距计算、房屋朝向、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最宜倾角、物影变化、季节判读、地方时计算等,但是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及其应用是教学重难点,通过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来探讨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1)。 图1 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由图1可知,春/阳高度分布由赤道(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同为66°34′、0°的纬度分布均有两个,推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具有对称性,对称轴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距对称轴的纬度距离相等;0°、23°26′N 、90°N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90°、66°34′、0°,表明其变化是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纬度每远离中心1°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应递减1°,推导出190H H α-=?=?o (公式中1H 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α?表示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差);影响因素仅有纬度,因此同一纬线具有相同的正午太阳高度。 子夜太阳高度是指地方时0时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日变化的最小值。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再研究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规律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3.能达到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 ,突破高考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春分日秋分日3月21日 9月23日 前后 赤道 由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依次 等距离递减 夏至日6月22日 前后 北回 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2、随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最大值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最小值达最大值 赤道上 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春秋分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达到最大植。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计算:H=90°—/φ-δ / 即①取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取其纬度差的余角。 例1: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①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 ②A.90°N B.66°34′N C.23°26′N D.0° ③A.0° B.23°26′N C.90°N D.66°34′N ④A.23°26′N B.46°52′N C.90°N D.66°34′N 例2:设m(纬度0°、30°E),n(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时刻Hm=Hn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位时间(学案)

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______, 呈_______状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 等太 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 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例2、图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2. 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 则此时刻的太阳高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 3. 此时 A. PM为昏线,PN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 全球昼夜平分 4. 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例3、该图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读图回答:(1)此日正午太 阳高度角为0°的点是__,纬度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点。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例4、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判断四地的纬度位置

思考: 能否画出以下地区的太阳高度全天变化情况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线之间 2.北极圈线与北极点之间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_____的, 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_______的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___到_______之间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_______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___值,即当地的___________ A: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00,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______(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_____00(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______,南极圈反之 B:其他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都是日出日落时为____,_____时最大,12时前递____,12时后递_____,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时和_____时为0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五、日出日落的时间、方位1、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 【重难点突破二】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 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如图1-1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 的太阳高度角为 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大的地方,其太阳高度角也不断减小。相同太阳高度的 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然后根据立体图的等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2,图中的中心点就是直射点A ,其太阳高度是90°,3条等值线分别表示60°、30°、0°。其中最外圈0°等值线就是这一时刻的晨昏线。在具体的考查时,可以选择本图的一部分,如只选择60°线内的太阳高度状况来考查,或用四边形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来考查。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也可以说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在这种图上,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但在有数字标注的图上,其最大的圆圈并不一定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等太阳高度线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整;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 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5.在判读时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北京时间和世界时的区别等。 【典型例题】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以下4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7时 B .17时 C .15时 D .21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 3.此时:( ) A .PM 为昏线,PN 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C .全球昼夜平分 D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7/8 4.此时图中O 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 图1为2005年1月1日北京时间12点地球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相同地点的连线,数字表示太阳高度值,20°为纬度),根据该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3题: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120°E ,20°N B. 120°E ,20°S C. 116°E ,20°N D.116°E, 20°S 6.关于此时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B .由20°N 向南北两侧递减 C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 .由20°S 向南北两侧递减 7.此时下面四个地点中,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 A. C 点 B. B 点 C. F 点. D. D 点

2019-2020 高三地理 二轮复习 太阳视运动变化规律与应用

太阳视运动及变化规律 一、太阳升起落下的方向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夏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阳 都是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南)。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冬半年),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全球其他地方太 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正东升正西落。 二、正午太阳的位置(正午太阳地方时总是12:00) 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正午太阳的位置取一直线到达所在位置,其与地面的夹角极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四、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在地平面的轨迹短);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 五、关于相关计算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与极昼圈度数互余。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 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适用于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处的太阳视运动)。 例: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①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 是 ②A 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 为 ①太阳直射在a°N ,刚好极昼的纬度为90 °-a°, 刚好极昼的纬度=80°N ②其H =2 ∠a° A 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20°N 2.出现极昼的地方,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加上正午太阳高度除以2,即θ1=(h 0+H)/2;该地点的纬度等于90 °与正午太阳高度减一天中日出太阳高度除以2的差,即:θ2=90 °-(H-h 0)/2。(适用于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如图: 例:设:某地极昼多时, ∠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①某地的纬度 ②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①某地纬度=90 °—(∠1--∠2)/2 ②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3.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即:H=h 0 4.在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太阳从东偏北(南)a 度升起,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 太阳从西偏北(南)a 度落下,则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南)纬a 度. 如:太阳从东偏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N ; 太阳从东偏南20°升起,则太阳直射20°S 。 在该图中,看出:①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②正午太阳在正南(该地位于直射点以北) ③该地的昼短夜长 ④太阳直射北纬为a 度 ⑤正午太阳高度为β度 S h ° h ° N N 地平圈 α β α S N E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常见图表判读 晨昏圈上=0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 (一)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日变化曲线图 (1)出现极昼现象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变=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与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和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互余; (2)除极点外,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h日出时=0,h逐渐增大,当地正午12最大(H),之后渐小,h日落时=0,日落后小于0; (3)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若太阳高度最大时等于90°,则该地当天正午被太阳直射; (4)极昼区内的三种情况: ①24小时太阳高度都大于等于0°,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②太阳高度角最小=0°,该地极昼,且处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即当天极昼的最低纬度; ③若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大于0°且为一定值,则该地为处于极昼的极点; ④若太阳高度角最大=0,则该地极夜,并处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上;

太阳高度角日变化曲线图的相关计算和分析: 1、读时间坐标 (1)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①若昼短于12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 ②若昼等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两分)或该地位于赤道上; ③若昼长于12,说明该地是夏半年; ④若昼长等于24小时,说明该地极昼。 (2)若坐标上为北京时间: ①可计算:日出当地时间=12-昼长/2 日落当地时间=12+昼长/2 ②据当地与北京时间差,求当地经度; 2、读太阳高度高度角,可判断或计算直射点纬度、当地纬度: a h (太阳高度) 0° 66°34 0:00 6:00 12:00 18:00 24:00 90° 23°26 46°52 43°08 b c d e f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归纳总结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归纳总结 关于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的试题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类试题本不是很难,但学生经常出错,如果能够把常见情况熟悉并理解,做这类题应该轻而易举。现把主要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总结归纳如下: 读图,首先应弄清横纵坐标具体表示什么: 如左图纵坐标表示太阳高度,横坐标表示时间;而右图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太阳高度。 其次、从图中找出三个特殊点:日出点A 、正午C 、日 落点B ;并且能够读出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 阳高度;根据日落时间和日出时间推算出昼长(昼长=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根据昼长大于或者小于12小时,从而可以判断当地正处于夏半年或者冬半年。从而判断出季节。 主要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当地处于冬半年,昼短夜长: ⑶刚出现极昼处,昼长=24小时,最小太阳高度等于零。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如右图:直射点纬度=H 1/2 ⑷已经出现极昼地方,昼长=24小时,最小太阳高度大于零。 当地最小太阳高度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 2倍。 h (太阳高度) t (地方时) h (太阳高度) H 1 h ( 太阳高度 ) h ( 太阳 高度 ) h (太阳高度 ) h (太阳高度 )

如右图:直射点纬度=(H 1+H 2)/2 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 如图:直射点纬度=H 1 四、图中时间可能采用非地方时,比如: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等等。 ⑴如图,为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试分析其地理 坐标: 根据直射北回归线,而正午太阳高度600 来计算纬度。 正午地方时应为 12点,而正午时北京时间从图上可知为15点来计算当地经度。 ⑵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00,600W B 、0 0,600E C 、900S , 1200E D 、900N ,1800 ②Q 点的数值为:( ) A、55023’ B、70058’ C、66034’ D、630 46’ 例题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 ,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h 为一已知量 )。 (1) 这一天 ,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④表示的地点是 。 (2) ②表示的地点是 。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值 h 的变化范围是 。 (3) 四地中, 发生极昼现象的是 地。③地正午太阳高度H= 。 (4) 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例题2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 A .65°N B .75°N C .65°S D .75°S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A .20°N B .25°N C .20°5 D .25°S 3.当太阳光线处在a 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 A .65°W B .经度0° C .60°E D .经度180° h ( 太阳高度) h ( 太阳高度) h ( 太阳高度) 24 18 (北京时间) h ( 太 阳高 度)

高三地理等太阳高度线练习题及答案

320班专题辅导小页资料——等太阳高度线 时间:10月26日学生: 下图中大圆圈为经线圈,两个小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两条等太阳高度线上的太阳高度分别是 A、30°、60° B、60°、30° C、23°26′、66°34′ D、66°34′、23°26′ 2、如果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4点,关于图 中A、B两点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在国着名的人文景观有大金塔 B、A所在地吹西南风,附近盛产黄麻 C、B处附近洋流为寒流,并由东向西流动 D、B处附近洋流为暖流,并由西向东流动 3、如果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4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下图为某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AB所在纬线为赤道,CD 为经线圈,C经度为西经90度。回答下列问题: 4、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4时 B、6月23日2时 C、12月22日2时 D、6月21日13时 5、关于图中AB两点的正确说法是 A、A点地方时为6点 B、A点的地方时为18点 C、B点在晨线上 D、B点地方时不到18点 6、关于D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D点就是北极点 B、D点所在国面积最大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D点所在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土的东南部 D、D点所在国能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石油出口国之一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经线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67°。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 A.23°26′N,150°W B.23°N,150°W C.23°26′S,30°E D.23°S,30°E 8.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泉此季节秋高气爽 B.呼伦贝尔草原此季节风吹草低见牛羊 C.乌鲁木齐此时烈日当空 D.济南此时星斗满天 图6-4中①②③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等值线(①>②>③)。 读图回答第9题。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修正版)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1、概念:A、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图1中的H。 B、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区别: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如图2)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已知某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一般有两条纬线等于此度数)。 具体而言,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时最小;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时最小; C、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且该地若在北半球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3)最值: A、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B、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H=90°-两地纬度差 注:两地纬度差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相隔的纬度数 图2 二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A 、确定地方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B 、确定地理纬度 C 、确定房屋的朝向 D 、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E 、确定楼距、楼高 F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深度链接】 1、 热水器集热板倾角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图: 2、楼间距与楼高、太阳高度的关系图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因此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时,倾角调大;变大时,倾角调小。(注意:据倾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且正午太阳高度角差=纬度差,可推出倾角α就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解析:一年中南北方向修建楼房(当 地纬度为θ,纬度较低的楼高H 米)时,要使纬度较高的楼的底层房屋一年中都能被阳光照射,只需要楼间距大于一年中纬度较低的楼的最长影即可。具体如下: ①、该地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考虑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两楼之间的楼间距为:H ×cot [90°-(θ+23°26′)]。 ②、该地若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考虑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两楼之间的楼间距为:H ×cot [90°-(θ+23°26′)]。 其中90°-(θ+23°26′)就是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a

(完整版)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 【重难点突破二】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 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 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 的昼半球俯视图。如图1-1 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 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 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 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 大的地方,其太阳高度角也 不断减小。相同太阳高度的 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然后根据立体图的等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2,图中的中心点就是直射点A,其太阳高度是90°,3条等值线分别表示60°、30°、0°。其中最外圈0°等值线就是这一时刻的晨昏线。在具体的考查时,可以选择本图的一部分,如只选择60°线内的太阳高度状况来考查,或用四边形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来考查。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也可以说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在这种图上,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但在有数字标注的图上,其最大的圆圈并不一定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等太阳高度线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整;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该经线上的纬度跨度也应该是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点位于最南点以北,南极点与最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北极点。 5.在判读时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北京时间和世界时的区别等。 【典型例题】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以下4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时 B.17时 C.15时 D.21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 阳高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 3.此时:() A.PM为昏线,PN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C.全球昼夜平分 D.新一天的范围约占7/8 4.此时图中O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图1为2005年1月1日北京时间12点地球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相同地点的连线,数字表示太阳高度值,20°为纬度),根据该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3题: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120°E,20°N B. 120°E,20°S C. 116°E,20°N D.116°E, 20°S 6.关于此时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B.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C.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由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7.此时下面四个地点中,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 A. C点 B. B点 C. F点. D. D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D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2-3题。 2.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3.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C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根据A、B、C三地6月22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回答4~5题。 4.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是 A A.43°08′ B.66°34′ C.46°52′ D.23°26′ 5.B地位于C地的什么方向 C A.正北B.西北 C.东北D.正南 6.下图是某地夏至日全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A.78°17ˊN,120°E B.66°34ˊN,120°E C.78°17ˊN,116°E D.23°26ˊN,120°E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回答7~8题。 7.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D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下图外圆纬度数为n,圆内为某日极昼分布的范围,中心为极点,此时非阴影部分日期为m。回答9—10题。 9.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 ) A.北纬(90°-n) B.南纬(90°-n) C.北纬(23.5°-n) D.南纬(23.5°-n) 10.此时北京时间为(B ) A.(m-1)日8点 B.(m+1)日8点 C.(m+1)日2点 D.(m-1)日2点 11.图11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h为一已知量): (l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h 。④表示的地点是赤道。 (2)②表示的地点是北极点,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值h的变化范围是0°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1考,分值38分 2015天津,10、11,8分 2015浙江,11,4分 2015重庆,12,4分 2014海南,12、13,6 分 2014新课标Ⅰ,3,4分 2015上海,14、15,4 分 2013福建,11、12,8分 2010年~2013年全国新课标没有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这个考点,但之后开始涉及考点的内容,其他自主命题试卷考查该考点频率很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高频考点,对该考点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只有个别试卷如上海地理卷出现填空题的形式;该考点的难度系数加大,一般难度系数在0.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常以热点事件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天津文综,10、11,8分)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⑵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A.甲 B .乙 C.丙 D.丁 【解析】第⑴题,从昼夜半球分析,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第⑵题,图中甲、乙两地属于上午时间,太阳位于其东南方;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而丁地属于下午时间,太阳位于西南方。 【答案】⑴A ⑵D 【考点透析】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分布规律(如下图所示):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知识总结】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太阳东升西落,并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运动,其实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是一种相对运动。 一.太阳视运动规律 1.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1)二分日时,全球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夏半年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3)冬半年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正午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北半球部分地区正午太阳朝向,其中a代表夏至日太阳光线,b代表春秋分日太阳光线,c 代表冬至日太阳光线(光线并不完全准确,只是示意光线)。 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一年四季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南方,这是因为我们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一年四季都直射在南面,所以我们一带为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照,房子一般“坐南朝北”。那么地球上其它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如何。热带地区正午太阳的方向一年中有时朝北,有时朝南,温带和寒带地区,一年中只朝向一个方向,北温带和北寒带太阳一直朝南,而南温带和南寒带太阳一直朝北,由此可推出正午太阳的方位与直射点的方位相同,与正午日影的方位相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规律: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 (2)北回归线上,夏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南回归线上,冬至日正午时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3) 太阳直射的区域,直射那天正午太阳位于天顶,其他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或正北方。 3.极昼期间的太阳视运动 ⑴极昼圈(发生极昼的最低纬线圈)上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极昼圈上,全天24小时内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当地时间0时(或24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切;太阳高度最大值就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阳光直射点所在纬度数的2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推知)。 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其纬度为南、北纬(90°-h °)上某地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4、图5(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和图6(北半球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所示 4.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在极点与极昼圈之间的极昼地带,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其中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并且日最小太阳高度角的度数等于该地纬度与极昼圈之间相隔的纬度数。例如,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 °时,极昼圈纬度为90°-h °,此时处于极点与极昼圈之间地带的某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及太阳视运动图如图7、图8(南半球图)和图9(北半球图)所示。 h h 图7 S W 图6 S W 地平圈 图5 2h 0 12 24 时刻 图4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地理组江红光221721 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 一、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 等太阳高度线的产生原因在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且太阳光为平行光(如图二)。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则各地太阳高度是一样的;而在地球表面为球面的情况下,平行的太阳光照射下,球面上只有一个点是太阳高度为90度。以昼半球的角度来看,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线就形成了常见的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如图一)。 二、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技巧 由上图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是从昼半球的上空角度来“观察”形成的。因此,在判读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等太阳高度同心圆线的中心点(即太阳高度为90°的点)即为太阳的直射点,太阳高度等值线从该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在等太阳高度线的值为0°时,则为晨昏线,在直射点所在经线西侧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东侧的晨昏

线部分为昏线。 2、等太阳高度同心圆线的中心点P(见图一、图二)所在的经线(NP弧所在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在该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即都是正午太阳高度,而同时太阳高度从该经线向东西两侧递减,直射经线以西地区为上午时间,以东为下午;中心点所在的纬线(CP弧所在纬线)就是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纬线向南北递减。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典例分析 【典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发表时间:2011-02-22T09:48:35.9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彭秀仕 [导读] 掌握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本文对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进行了总结。 彭秀仕 摘要:掌握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本文对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 作者简介:彭秀仕,任教于云南省腾冲县第一中学。 等太阳高度线属于等值线的一种。把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有时题目中给出整个昼半球分布图,解答时也可遵循等太阳高度线的解题技巧。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一、太阳高度和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例1:下图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问题。 解析:从图中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可知,最外侧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圈;中间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23°26’;内侧的圆圈上太阳高度是66°34’;圆心是北回归线与0°经线(伦敦所在经线)的交点,太阳高度为90° ,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因此,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表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伦敦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应为20时。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是23°26’,因此,北极点的位置应在中间的圆圈与伦敦所在经线以北的交点,那么A点所在经线与0°经线是相对的两条经线,即A所在的经线为18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由直射点到C点太阳高度相差23°26’,经度差应大于23°26’,因此,C点的经度大于23°26′。由图中B点的位置可知其在直射点的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其影子指向甲。 答案:(1)从直射点向四周递减; (2)夏至日;(3)6月22日20时; (4)180°;(5)大于;(6)A。 二、归纳拓展 1.什么是等太阳高度线 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都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递减。如下图,圆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外圆为晨昏圈,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等太阳高度线是指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为了表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昼夜球),常常用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来表示(如下图)。 左图中:①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太阳高度由A→D逐渐变为0°;②A点自东向西移动,A点位正午,E点为日出,D点为日落;③D、E所在圆圈为晨昏圈,太阳高度为0°;④A、B、C在昼半球,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右图中:①C点太阳直射,该经线时刻为12点,该经线上所有点的太阳高度如H均为正午太阳高度,且正午太阳高度自C点向南、北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合计70分) 1.正午太阳高度是()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C.7月1日,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7月1日,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中,一年内白昼最长和最短时间相差最大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53oS、75oW)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北京时间)。据此判断5~6题。 5.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此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A.22时、昼短夜长 B.14时、昼长夜短 C.20时、昼长夜短 D.16时、昼夜等长 6.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约53oN)的夜长约为() A.16时B.14小时 C.10小时D.12小时 (原创题)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简图。回答7~8题。 7.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8.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改编题)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 度四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点分别是() A.b、d B.a、c C.d、c D.a、b 10.图中四个地点按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b-c-d-a B.a-d-c-b C.a-b-d-c D.c-d-b-a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1~12题。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位时间(学案)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欧阳家百(2021.03.07) 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______, 呈_______状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B.乙C.丙D.丁 例2、图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2. 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 则此时刻的太阳高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 3. 此时

A. PM为昏线,PN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 全球昼夜平分 4. 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例3、该图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读图回答:(1)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的点是__,纬度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点。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例4、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判断四地的纬度位置思考: 能否画出以下地区的太阳高度全天变化情况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线之间 2.北极圈线与北极点之间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_____的, 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_______的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___到_______之间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_______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___值,即当地的___________ A: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00,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______(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_____00(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