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是教材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开篇章。
学生将在高一上半学期学习这部分内容。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是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历史背景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②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巨大的影响和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演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远离毒品。
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述两次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难点:①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初中历史已经学过《鸦片战争》的内容和经过,对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但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纠正。
首先就是传统的讲授法。
我主要运用语言的方式,系统的向学生讲述鸦片战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科学的认识。
鸦片战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鸦片战争》是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的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我将让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我将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将让学生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接下来是第三部分说教法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引导讨论法,而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学习法,最主要的是利用图表法和展示图片,力图再现历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本段历史。
下面进入第四部分教学过程部分。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八年级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位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二)主要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民生疾苦;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 鸦片战争的过程: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战事的发展及其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材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列强的侵略本质。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条约。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难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
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层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相关资料,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分析——带领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线索,逻辑清晰,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影响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3)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4)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当时的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被迫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为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全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内容。
学习兴趣较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能力。
但是正确分析历史的能力不足。
因此,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屏幕所示: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和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教学难点是: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针对重难点内容,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和讲授法结合的方法进行突破。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我引导学生按照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部分内容,在教法方面,主要采用了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等。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学习难度较低的知识内容。
我会展示本课自学部分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分析归纳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1)鸦片战争起因的复杂性,如何让学生理解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实质;
(2)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条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别是重大事件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化的方式了解历史;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课堂听讲、阅读教材、做笔记等方式学习,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论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历史地图、时间轴、纪录片片段、PPT演示文稿。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空间和时间背景;纪录片片段可以提供生动的视听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PPT演示文稿可以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节奏。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它们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额外的讲解和辅导,以及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主备课:王赞逸次备课:顾月仙、刘赛帅【内容主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逐渐走向衰落的“天朝上国”与当时世界头号工业文明强国之间的首次交锋,清王朝在战争中的失败开始了中国“被世界”的命运,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由此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转折时期。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了解战前中、英的基本国情,《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和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概括《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阐释其对华危害;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正文与辅助栏目的内容,对比不同观点,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及其对华影响;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历史分期和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思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难点:战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材料一,提问:这艘船英国用来干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2、出示材料二,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人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投影展示资料,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说课稿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康桥小学:刘东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说教材: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未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九课《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第一板块,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近代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篇,他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课,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深,但是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2、了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
3、了解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是非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阅历史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教学难点:
鸦片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及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说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学生反馈)每当你提起四大发明你的心情怎样?(骄傲、自豪)老师带来几张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
片。
请大家说说当你看到这些图片时你的心情怎样?(课件)是啊!四大发明、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无不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让世界对我们中国刮目相看。
可是中国从四大发明到今天奥运会、世博会、大阅兵中间走过了一段让人悲痛的历史。
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留给我们的是难以忘记的耻辱,难以抹平的心灵创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走进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寻找原因与危害:
过渡: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始对外扩张,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早就想打开开中国的大门。
它最初是打算用商品打开中国大门的,但是事与愿违,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也就是说,仅仅靠商品想打开中国大门愿望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呢?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出示英国向中国出示的鸦片数量图:
学生分析表格,引入:为什么鸦片的进入会改变中英贸易逆差。
鸦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
1、认识鸦片及其危害:
A、读资料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B、播放视频
C、归纳鸦片对中华名族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贫穷
士兵萎靡不振——国门打开
百姓穷困潦倒————家破人亡
D、我们作为青少年,应怎样对待鸦片。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板书)
(三)、介绍虎门销烟:
过渡: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
课件出示:
1、历史人物小档案:
姓名:性别:籍贯:事迹:
2、介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及虎门销烟的意义。
(四)、鸦片战争:
过渡:虎门销烟给英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课件出示战争形势图,师讲解:
2、自读课本,完成填空:
(课件)鸦片战争_____国战败了,清政府惩办了_______,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条约。
3、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白银2100万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生齐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思考: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A 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B 鸦片的危害
C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五)、拓宽延伸:
交流台:
1、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的吗?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发动侵略战争?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1997年7月1日收复了香港,这说明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
★交流
★师小结: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强大起来了,正昂首挺立在世界东方,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六)、激发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