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春季五年级讲义第七课

春季五年级讲义第七课

第七课国文阅读一、诗词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长安回访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

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

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

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

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019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2019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一、第1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3课.《古诗词三首》(1)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第七课 古文翻译

第七课 古文翻译

《景公所xx暴死》【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原文】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xx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xx数之曰:“xx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xx!夫子xx!勿伤吾仁也。

”【译文】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xx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

”景公说:“可以。

”xx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

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xx出猎》【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xx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2020部编版】(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背诵及翻译第 5 课?世说新语?两那么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突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快乐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第 10 课 .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子曰:“学 / 而时习之,不亦 / 说乎?有朋 / 自远方来,不亦 / 乐乎?人不知 / 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译文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 / 三省吾身:为人谋 /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而不信乎?传 / 不习乎?〞译文 : 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老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 / 而志于学,三十 / 而立,四十 / 而不惑,五十 /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二)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三)第16课《诫子书》(四)第20课《狼》(五)第24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2、【儿女】3、【文义】4、【俄而】5、【骤】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9、【因风】【因】, 10、【公大兄无奕女】【无奕】,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期】,2、【日中】3、【舍去】【舍】,【去】,4、【乃】5、【尊君在不】【尊君】,【不】,6、【相委而去】【相】,【委】,7、【家君】9、【顾】8、【引】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②尊君..在不:③待君.久不至:④君.与家君..: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1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1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重点实词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

部编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古文翻译)初中必背古诗文七上课内古诗:1.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课外古诗词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课内古诗13.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公所爱马暴死》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原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其知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译文】
齐景公派一个养马的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很生气,命令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在景公面前陪着,身边的人拿着刀进来了,晏子制止他们,然后问景公说:“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恐地说:“尧、舜不肢解人,肢解人从我开始。

”于是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把他关进监狱。

”晏子说:“这样做使得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行就死了,我请求替您历数他的罪行,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

”景公说:“可以。

”晏子一件一件地列举说:“你的罪行有三条:景公要你喂马而你让马死了,是判处死罪的第一条;你所饲养死的马又是景公认为最好的马,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二条;使得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了后,必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了后,必定轻视我们齐国。

你饲养死景公一匹马,使百姓对景公积聚怨恨,使军队被邻国削弱,这是判处死罪的第三条。

现在把你关进监狱。

”景公感慨地说:“您把他放了吧,您把他放了吧,不要损伤我的仁爱之心了!”
《景公出猎》
【原文】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译文】
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
【原文】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三年,毁闻于国。

景公不说,召而免之。

晏子谢曰:“婴知婴之过矣,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

”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三年而誉闻于国。

景公说,召而赏之。

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急门闾之政,而淫民恶之;举俭力孝弟,罚偷窳,而惰民恶之;决狱不避,贵强恶之;左右所求,法则予,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而贵人恶之。

是以三邪毁乎外,二谗毁于内,三年而毁闻乎君也。

今臣谨更之,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

是以三邪誉乎
外,二谗誉乎内,三年而誉闻于君也。

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

【译文】
景公即位,派晏子到东阿(今山东东阿县西)主持政事。

三年后,从东阿传出许多诽谤晏子的话;景公想罢免晏子。

晏子请求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让东阿的百姓称赞他。

三年未到,晏子在当地的声誉已备受赞扬,景公非常欣慰,就要赏赐他,晏子却推辞不受。

景公很讶异,询问原因,晏子说:「我第一次治理东阿的时候,推行政令非常严格,绝不接受权贵的请托,一切依法办理,结果得罪了很多人。

这次我再次治理东阿,就改变了作风,放宽了法令,尽量保护权贵的利益,所以这些人争相夸赞我,自然你也听到我的好名声。

其实三年前,当我遭到诽谤时,是应该受到赏赐的;而今天你要赏赐我,倒是我最该接受处罚的时候。

」景公听了这段话,非常感动,觉得晏子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於是任命他为宰相。

《晏子为齐相》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

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晏子的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

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

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车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

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原文】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屡贱。

”公愀然改容。

公为是省于刑。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其是之谓乎!”
【译文】
起初,齐景公要为晏子更换住房,说:“您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窄小,喧闹多尘土,不能居住,请更换到高爽的房子里去。

”晏子辞谢说:“君王的先臣在这里客身,下臣不足以继承先人,住在这样的房子对下臣已经是过分了。

而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里敢给里旅(旅是众的意思)添麻烦?”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知道物品的贵贱吗?”回答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贵?什么贱?”当时景公滥用刑罚,有出卖假腿的,所以晏子回答说:“假腿贵,鞋子贱。

”……景公为此减省刑罚。

君子说:“仁人的话,它的利益多么广大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省刑罚。

《诗》说:‘君子如果喜悦,祸乱差不多就会停歇。

’说的就是这个吧!”
等到晏子去晋国,景公更换他的住宅,回来,就已经完成了。

晏子拜谢以后,就拆毁了它而建造邻居的房屋,都像它原来的一样,让原来的住户回来,说:“俗话说:‘不是住宅需要占
卜,惟有邻居需要占卜。

’这几位已经先占卜邻居了。

违背占卜不祥。

君子不去碰不合礼的事情,小人不去碰不祥的事情,这是古代的制度。

我敢违背它吗?”最后还是要恢复他的旧房子,景公不同意。

通过陈桓子请求,景公才同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