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全量还田下机插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运筹的研究

合集下载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肥 : 肥 64 穗 :;
A、 E处理为 l 0月 3 1日, B处理 为 1 月 1日, 1 D处理 为
I 2日。说 明总 肥料 减半 的处 理齐 穗和 成熟 期提 1月 早, 而穗肥多 的处理齐穗 和成熟期延迟 。
21 不 同处 理 对 水 稻 群 体 质 量 的影 响 .. 2
1 测 定项 目与方 法 . 3
市重要的粮食作 物 ,研 究小麦秸秆还 田后水稻 高产配
套栽培技术是推进秸秆 有效还 田的关 键环节 。近年 来, 无锡 市小麦秸秆还 田的面积逐 年扩 大 , 秸秆还 田后
监测各处 理群体茎 蘖发展动 态 ,各处 理对 角线 3
பைடு நூலகம்
点定点 , 点 1 丛 , 月 3 每 0 6 0日开始 , 5d 每 调查 1 次苗 情动态 ; 高峰苗后 1 0d调查 1 苗情 。成熟期 进行测 次
211 不 同处 理 对 水 稻 生 育 期 的 影 响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供 试 地 点 与 品种 . 1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相 同的群体起点 条件下 , 在 由于
前期施肥量 的不 同 ,各处理到达 高峰苗的时间和高峰
苗值 以及齐穗期 、 成熟期有差异 。其 中 , C D 3 A、 、 个处 理的高峰期 出现较早 ,为 7月 2 0日; 、 2 B E 个处理较 迟 , 7月 2 为 5日。齐穗期 各处理 间相差 l 2d C处理 ~ : 为 9月 2日, E处 理为 9月 3日, 、 A、 B D处理 为 9月 4 日。成熟期各处理间相差 2 4d C处理为 l ~ : O月 2 9日,
品 种 与 技 术
中 国 稻 米 2 1 1 ( )4 . 9 0 0,6 3 : 7 4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摘要研究水稻品种南粳5055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栽培,不同施氮总量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靖江市的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南粳5055作机插稻栽培时,氮肥用量在360~405 kg/hm2、运筹比例6∶4时最佳。

关键词南粳5055;麦草全量还田;施氮水平;江苏靖江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引进水稻品种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机插栽培技术,以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靖江市新桥镇孝化村6队朱纪财田内,土壤质地为油砂土,肥力中等。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南粳5055。

1.3试验设计试验采取单因素设计,设5个总氮用量处理(前后期比例采用6∶4):225 kg/hm2(A)、270 kg/hm2(B)、315 kg/hm2(C)、360 kg/hm2(D)、405 kg/hm2(E),3次重复。

小区面积33.33 m2。

6月18日机插秧,采用高密度栽植(26.7万穴/hm2)[1-2]。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成穗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下的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较明显。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茎蘖呈波动变化,以处理E最高。

成穗率则以处理B、D最高,说明270、360 kg/hm2用氮量比较适宜。

2.2不同处理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3张功能叶的总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B、C分别比处理A增加8.64%、7.55%。

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可使群体叶面积发展合理,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达到高产[3]。

2.3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对植株性状的影响不同。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加,但也有高产倒伏的风险。

大麦秸秆还田旱整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试验

大麦秸秆还田旱整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试验

大麦秸秆还田旱整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试验孙亚龙;李步群;周克明;王升;叶仁宏;徐年龙;宗爱国;周娜娜;于洪喜【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6(033)003【摘要】在大麦秸秆还田与水田旱整的基础上,为探讨氮肥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等的影响,进行了与旱整措施配套的氮肥用量与运筹试验。

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施纯氮21 kg/667 m2,且基肥、蘖肥与穗肥质量运筹比例分别为40%、20%与40%时,其群体茎蘖变化平稳,穗粒结构协调合理,小区产量达到最高,可为秸秆还田条件下指导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n tiller development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 rice in a paddy field with barley straw 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il and prepared under the dried condition.Rice tillers developed steadily and grain was reasonable in the treatment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s applied at 21kg/667m2 and the following management strategy:the proportions of N-fertilization at basal,tillering,and panicle stages were 40%,20%, and40%,respectively.Consequently,this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high plot yield.Thu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rice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with barley straw fully incorporated into soil.【总页数】4页(P45-47,54)【作者】孙亚龙;李步群;周克明;王升;叶仁宏;徐年龙;宗爱国;周娜娜;于洪喜【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江苏省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射阳 2243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4;S147【相关文献】1.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彦兵;唐小洁;陈守用;李东升;杜洪艳2.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彦兵;唐小洁;陈守用;李东升;杜洪艳3.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不同氮肥用量对产量及群体质量影响 [J], 孙杰;王朋;刘洪福4.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J], 刘华柱;刘洪福5.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 [J], 杨力;李长亚;姚成勇;唐义军;黄从华;张尊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麦草全量还田机插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南粳5055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麦草全量还田机插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南粳5055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麦草全量还田机插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南粳5055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摘要通过对新引进水稻品种南粳5055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栽培,进行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其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靖江市选用南粳5055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栽培,用氮总量360 kg/hm2、氮肥前后期运筹比例以7∶3最易获得高产。

关键词麦草全量还田;氮肥运筹;机插;南粳5055;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南粳5055机插稻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其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1-6],以利不断完善机插南粳505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特设立本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新桥孝化村小农场内,田间肥力均衡,小区之间筑埂后施用基肥,趟匀后栽插,防止串水串肥。

试验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

1.2试验设计试验采取两因素设计。

机插稻密度采用高密度,栽27万穴/hm2,氮肥总量设2个水平,分别为315 kg/hm2(A1)、360 kg/hm2(A2);不同氮肥运筹方法设3个水平,分别为前后期比例7∶3(B1)、6∶4(B2)、5∶5(B3),3次重复,合计18个小区,小区面积33.33 m2。

1.3试验实施各处理统一于6月18日栽插。

6月24日、28日施分蘖肥,7月14日施拔节长粗肥,8月2日施穗肥。

栽后开始标记叶龄,各处理施肥时按小区实际面积及用量计算称量,各处理撒施均匀,水浆管理按常规要求进行。

各处理管理措施、病虫防治均一致。

10月21日收割。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南粳5055茎蘖动态的影响各处理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分蘖没有正相关趋势,有效穗数以处理A1B2最高,成穗率以A2B2最高,说明合理的用氮量配以适当的运筹比例,前期可促进分蘖发生,防止僵苗不发,最终达到理想的有效穗数(表1)。

2.2不同处理对南粳5055功能叶叶面积的影响3张功能叶的叶面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处理A2B1为183.5 cm2,比处理A1B1、A1B2、A1B3分别多10.6、10.7、19.1 cm2(表2)。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不同肥料运筹模式比较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不同肥料运筹模式比较

化除,3 月 25 日亩 用骠马 100 ml 加 20%快 灭 灵 5 g 对水 30 kg 喷雾。 田间病虫 害防控:4 月 28 日 、5 月 4 日 分 别 亩 用 多 酮 120 g 加 吡 虫 啉 50 g 加 叶 面 肥 50 g 对水 30 kg 喷雾,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 小 麦收割前一天取样考种,每小区单独收割单独称重, 并按实测水分计算出标准实收产量。
3 小结
本试验筛选出临夏州高寒阴湿区防治油菜茎象 甲的高效低 残 留 新 型 农 药 为 :4.5%高 效 氯 氰 菊 酯 乳 油和 0.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4.5%高效氯氰菊酯乳 油是聚酯类杀虫剂,0.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生物类 杀虫剂,在油菜 3~4 叶期第一次防治,任选 1 种药剂 按 1 5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虫时间选择中午茎象 甲成虫活动高峰期喷药效果较好。 用同样药量和方法 连续防治 3 次,间隔 7 天,交替选用农药,对春油菜茎 象甲具有较好的触杀和胃毒效果,防治效果好。
不施肥
拔节肥用量 尿素 15 kg/亩 尿素 10 kg/亩 尿素 10 kg/亩 尿素 15 kg/亩
不施肥
孕穗肥用量 尿素 5 kg/亩 尿素 5 kg/亩 尿素 5 kg/亩 尿素 5 kg/亩 尿素 15 kg/亩
不施肥
总施纯氮量 16.8 kg/亩 16.8 kg/亩 19.1 kg/亩 19.1 kg/亩 19.1 kg/亩
试验研究 2015.12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
不同肥料运筹模式比较
刘卫东 1 石广跃 2 卞寿祥 3 李永和 4 (1.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盱眙 211751;
2.江苏省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淮安 223301; 3.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盱眙 211751;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

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插南粳5055的影响
农 艺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1 年第 2期 01
麦 草全 量 还 田条 件 下 不 同施 氮水 平对 机 插 南 粳 5 5 0 5的影 响
黄德峰 李 良 吴金福 徐 志 高 z 盛小 琴 , 陆桂 清 。
(江 苏 省 靖 江 市农 业 干 部 学校 , 苏 靖 江 24 3 ; 靖 江 市新 桥 镇 农 经 与 农 技 服 务 中心 ;, 江 市 农 业 委 员会 ) 江 1 5 1 靖
义不 大 。
倒伏 能 力 。 24 不 同处理 对机 插水 稻产 量 的影 响 . 从 表 4可以 看 出 , 理 E平均 产量 最 高 , 处 处理 A平均 产 量 最低 , 中处理 E分 别比 处理 D、 、 、 其 C B A增 产 1 %、.%、 . 75 8
收 稿 日期
48
极 显著 , 复 间 差异 不 显 著 , 明 试 验 结果 有 效 , 一步 证 重 说 进 明 了在 该 试 验 条件 下 , 插 稻产 量 是 随 着施 氮 量 的 增加 而 机
增加 的 。 处理 E比处 理 D增 产不 明显 , 明在 该试 验 条件 但 说 下 , 田施 氮 总 量 超 过 4 5k/m 对 机 插 水 稻 的增 产 意 大 0 gh 时
供 试品 种为 南粳 55 。 0 5
表 1 不 同处 理 对 水 稻 茎 蘖 、 穗 的 影 响 成
22 不 同 处 理 对 水 稻 叶 面 积 的 影 响 .
23 不 同 处 理 对 水 稻 植 株 性 状 的 影 响 .
从 表 2可以 看 出 , 着施 氮 量 的增 加 , 功 能 叶 的总 随 3张 面 积 呈先 增 加 后降 低 的趋 势 , 处理 B、 C分别 比处理 A增 加 86 %、.5 因此 , 理施 用 氮肥 , .4 75 %。 合 可使 群体 叶面 积 发展 合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摘要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生产技术是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从培育壮秧、秸秆还田、机械插秧、大田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这一技术的要点,以期指导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生产技术是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

该项技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嫁接,杜绝麦草焚烧和实施稻作轻简化,构建成资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高效、省工简便的稻作技术体系。

近几年,范水镇试验示范普遍获得成功,2007年示范面积达0.20万公顷,2008年示范面积达0.53万公顷,一般增产8%,增收节支效益1 500元/hm2。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产量指标及结构产量为9 750kg/hm2,穗数37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6~28g。

2大田生育指标栽后8~10d始蘖,栽后25~30d达够穗苗,最高茎蘖数控制在穗数的1.3倍。

拔节初期叶色自然褪淡,剑叶露尖时封行,孕穗期叶面积指数7~8,抽穗期单茎绿叶数≥5.5叶。

3栽培技术3.1培育壮秧3.1.1壮秧指标。

秧龄18~22d,叶龄3.5~4.0叶,秧苗整齐,苗高l5~18cm,苗基部扁宽,单株发根12条。

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无病虫草害;盘根带土厚度2.0~2.2cm,根系盘结牢固,提起不散,秧苗发根力强。

3.1.2培育方式。

在秋耕、冬翻培肥的基础上,按照秧田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池。

播种前10d,开沟做畦,畦面宽1.4m,沟宽25cm,沟深20cm,畦面达到“平、光、实”。

大田备足过筛细土1 500kg/hm2,大田育足秧苗450盘/hm2,排盘后、装土前大田秧盘在盘底均匀撒施壮秧剂11.25kg/hm2。

种子用旱育保姆进行包衣,每盘播干种子120g,播种后盖土0.5cm,盖后盘面土全部洇湿。

盖膜保湿,盖草降温,1叶及时揭膜,先灌满平沟水后揭膜,1.5叶喷施百施利 1 500mL/hm2,秧苗2叶1心前保持盘土湿润,2.5叶排干畦沟中的积水,提高秧苗根部盘结力。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刘志林(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推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是当前秸秆利用的主要出路,该文主要从培育机插标秧、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精准化栽插、科学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一、培育壮秧壮秧标准育秧秧龄18-25天,叶龄3.1-3.5栽插,苗高13 cm左右,秧苗均衡,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1、育秧准备(1)苗床准备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水源清洁且邻近大田,秧田与大田比例粳稻为1∶100,籼稻为1∶150。

在播种前10天左右精做秧板,达到“实、平、光、直”,秧板宽140-150 cm,秧板之间留宽20-30 cm,深15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

四周开好围沟,围沟宽度和深度都要深于内沟。

(2)基质准备随着近几年机插秧的发展,淮上区部分合作组织已直接选购商品育秧基质育秧,亩机插大田准备水稻育秧基质40-50 kg。

未使用育秧基质的选择营养土,抢晴天用拖拉机旋耕2-3遍后,取表土过筛,使细土粒径不大于5 mm,亩准备营养土80-100 kg。

(3)材料准备亩机插大田杂交籼稻准备机插秧专用育秧软盘或硬盘18-22张,无纺布3 m;常规粳糯稻准备软盘或硬盘28-30张,无纺布4.3 m。

(4)种子准备选择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优质品种,如杂交稻选用生育期相对偏短的C两优396、C两优343,常规稻选用皖垦糯1号、淮糯12、武香粳糯等。

亩大田用种量杂交水稻1.5 kg左右,常规粳糯稻4 kg左右,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采用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等进行拌种处理,凉干后直接上机播种。

适期播种机插秧从播种到栽插时间控制在18-25天,采用倒推播期法,“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淮上区盘育秧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

面积较大的,要依据机械栽插进度和数量分期分批播种,通常为每一播期间隔2-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m 长 , 0e 留茬 1 m, 工铺 匀 田间碎 草 , 施 基 肥 13 测 定 项 目与 方 法 5e 人 撒
.1 3 每 0穴 观 后 上 水 泡 田 l , 后 旋耕 埋 草 , 土壤 沉 实 2 d然 待 d后 机 1 . 茎 蘖动 态 每 区定 3个 点 . 点 连 续 1 从 5 每 插 。供试 品种 为 宁粳 3号 , 5月 2 6日播种 , 6月 1 测茎 蘖 生 长 动 态 , 6月 2 日起 , 5天 观 测 记 录 0日
基 金项 目 : 苏 省农 业 三项 更 新 工 程 项 s(0 0 0 1; 江 x 2 1 )5 ]常州 市 科 技 局 科 技 支 撑计 划 ( 农业 ) 目( E 0 10 7 。 项 C 2 1 2 3 )
作者 简介 : 伟 海 , , 艺 师 ,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 李 男 农 从
抽 穗 期 的干 物质 重和 叶 面积指 数 随基 蘖肥 比例 的提 高而增 加 , 熟期 的 干物质 重 和 叶 面积指 数 均 成 是 以基 蘖肥 比重 占 6%的处 理最 高。 0
关 键词 : 秆还 田 ; 秸 氮肥运 筹 ; 氮量 : 施 机插 稻
麦 草 全量 还 田技 术 作 为机 插稻 高 产 栽 培配 套 技 机 插 ,叶 龄 32叶 ,秧 龄 1d 每 亩 栽 插 1 . 6, . ~ 6万 术之 一 , 随着 近年 来 机插 稻 的普 及 , 其应 用 越来 越 广 1 . 穴 . 本苗 58万 一 . 。 7万 基 . 65万 泛, 特别 是 连续 多 年 麦草 还 田在 培肥 地 力 、 增加 产 量 12 试 验 设 计 . 和减 少化 肥投 入等 方 面的优 势逐渐 显 现 。目前 , 常州 试验 为两 因子 随机 区组试 验 ,因子 A为 纯 氮总
I 舭舛龇 I 技
22试 研 0. 验 究 13
麦草全 量还 田下机 插稻适 宜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的研究
李伟 海 赖 清云 金 军 ( 苏省 常州市 农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常州 2 3 0 ) 江 l 0 1 摘要 : 以宁粳 3号 为试材 , 麦 草全 量还 田条 件 下 , 究不 同施 氮量及 氮肥运 筹 对其 产 量及 群体 生 在 研
设 分 8k ( ) 市 大部 分机 插 稻 田都 采用 了机 械化 还 田技 术对 麦 草 施 用量 , 2个水 平 , 别 为每 亩 施 纯 氮 1 g A1
0k ( 2 ; 进行 还 田处理 。 个 措施 可 有效 增 加 土壤 供肥 能 力 , 和 2 g A ) 因子 B为纯氮 总 量 中基蘖 肥 和穗 肥 的 这 从 而减 少 了化 学 肥料 投 入量 . 降低 生产 成 本 , 增加 农 运筹 比例 , 3个 水 平 , 设 即基 蘖 肥 与穗 肥 比例 分别 为 民现 金 收益 。我们 通过 对 比试验 , 研究 机插 稻在 麦草 55 B )64 B ) 73 B ) :( 1 、 :( 2 和 :( 3 。基 蘖肥 中 , 肥与 分蘖 基 全 量还 田条件 下 适 宜 的施氮 量 和 氮肥 运筹 ,其 目的 肥 的 比例 均 为 73 穗 肥 分 别 在 倒 4叶 ( 纯 氮量 占 :. 施 是 为麦 草 全量 还 田 田块 在优 化 氮肥 运筹 和减 少化 肥 穗 肥总 氮量 的7 %) 0 和倒 2叶 ( 3 %) 占 0 施用 。试 验共 用 量方 面提供 参 考 。 有 6个处 理 . 别 以 A1 1 AI 2 A1 3 A B 、 2 2 分 B 、 B 、 B 、 2 1A B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概 况 .
和A B 2 3代 替 , 各处 理 每 亩基 肥一 次 性施 PO . k 25 4 g 5
和 K0 1 g 设 2次重 复 。考 虑到 插 秧机 械 下 田作 2 0 k ,
本 共 2个 每 试验于 21 0 0年 5 1 月 在 溧 阳市 溧 城镇 蒋 店村 业 的需 要 , 试 验采 用 大 区试 验 , 1 大 区 , 区 ~1
— —
6 — 4 —
试 验研究213 02 .
1次 , 直到 抽穗 后 。 13 -. 干 物质 生产 每 区分别 在拔 节 期 、抽 穗期 和 2 时 促进 品种 充分 发挥 产量 潜力 。
瘩2虹 j 挑 柏
对 产量 进行 方 差 分析 ( 见表 2 可 以看 出 , ) 产量 水 间 的产量 差 异 达 到显 著水 平 ,不 氮肥 运筹 之 间 的
亩 大 单 水 进 行 . 壤类 型 为沙 壤 土 , 土 基础 地 力 中等 。试 验 田前 面积 1 . 区之 间单 独筑 埂 , 灌单 排 , 浆 管理 、 茬为小麦 . 产量 3 5k / , 获 时将 麦 秆 切 碎 至 5 病虫 防治 等其他 技术 措施 与 常规生 产一 致 。 7 g亩 收 ~
成熟 期 取 代 表性 植 株 5穴考 察 干 物 质积 累 和 叶 面积 平 的差异 很 明 显 。各 处理 间和不 同施氮 量单 因素 之
长发 育的 影 响 , 结果表 明 : 产量 在 不 同施 氮量及 不 同 氮肥 运 筹之 间的差 异达 到 显著 或极 显 著 水平 ,
每 亩施 氮 1 g 基 蘖肥: 8k 、 穗肥 为 64时产量 最 高。 : 随施 氮量 增加 , 效穗和 千粒 重 下降 , 实率提 高。 有 结 在 相 同施 氮 量 下 , 着基 蘖肥 比例 的增 加 , 随 高峰 苗 随之 增加 , 穗数 和成 穗 率 随之 下 降。 随 着施 氮 成 量增加 , 节 期 、 穗 期和 成 熟期 的干 物质 重和 叶 面积 指数 随之 增加 , 相 同施 氮 水平 下 , 节期 、 拔 抽 在 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